学术投稿

硬膜外置管接镇痛泵治疗带状疱疹13例

张冬梅

关键词:硬膜外, 管接, 镇痛泵, 治疗, 带状疱疹, 病毒性皮肤病, 神经分布, 疱疹病毒, 神经痛, 疼痛, 特征, 水痘, 临床, 疗效
摘要: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缘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疼痛较严重,我院采用硬膜外置管接镇痛泵,并配合临床其他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老年病科肿瘤患者193例和其中106例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发生真菌感染的病原学、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老年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率为54.92%,其中以下呼吸道感染多,占66.04%;(2)高龄、住院时间长、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进行放化疗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并发真菌感染明显增多.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重视病原学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加强支持疗法,是减少老年肿瘤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的关键.一旦确诊,应早期、足量使用抗真菌药物.

    作者:梁剑;何力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广东省医疗技术准入管理的探索

    随着我国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国务院下发<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中强调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本文结合我省医疗技术开展现状,讨论医疗技术准入管理.

    作者:吴少林;黄毓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双侧重复肾22例的诊断与治疗

    重复肾是小儿泌尿系的先天性畸形,常因合并尿路疾患或出现并发症而就诊.我科1994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双侧重复肾22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瑜;李裕民;温英泉;李忠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预后的一些问题

    19世纪上半叶小儿原发肾病综合征(INS)有很高的病死率.其死亡主要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及营养不良导致的感染.Arneil报告该时期起病5年内已有半数死亡,其中绝大多数2年内死于感染[1].随着有效抗菌药物的发展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下简称激素)的应用,病死率显著下降至3%~5%.

    作者:杨霁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膜后巨大淋巴囊肿切开引流解除下肢循环障碍1例

    患者50岁,因不规则阴道流血2年余,分段诊刮,病理报告提示子宫内膜癌,于2001年9月19日入院.入院诊断为子宫内膜癌Ⅰ b期.于2001年9月30日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经过顺利.

    作者:于晓莉;沙爱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残株阑尾炎致外瘘形成1例

    患者女,80岁,因原阑尾手术切口处破溃、流脓20 d于2002年7月15日入院.

    作者:许军;顾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出现电切综合征1例

    患者,66岁.因前列腺增生症(BPH)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术前查体:双肺呼吸音清,BP 18/10kPa,HR80次/min,SpO2 98%,心功能Ⅱ级,Na+130 mmol/L,血糖4.8 mmol/L.

    作者:黄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病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患者男,29岁,未婚,长期酗酒,每日4两至1斤不等.平素体健.曾有海洛因吸食史1年余,已于2年前戒掉.

    作者:王妍春;朱起之;何燕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心房粘液瘤并发脑梗塞1例

    患者女,34岁.因言语不清,行走不稳6 d于2002年2月17日入院.患者于6天前早晨起床时突然眩晕、恶心、言语不清、行走不稳.

    作者:陆逸仙;董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

    肾病综合征(NS)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国外报道16岁以下人群中约2/10万~7/10万.国内多省市统计资料显示:本症1982年在儿内科住院泌尿系统疾病患儿中约占21%(其中初发病例58.9%),至1992年为31%,似有增多趋势.

    作者:姚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以尿崩症为首发症状的肺鳞癌1例

    患者男,73岁,因烦渴、多饮、多尿10+d,加重2 d,2001年11月2日入院.

    作者:周隆佾;吴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口腔技工所的监督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口腔医院或诊所都基本上已撤消了设在本院的口腔技工室,纷纷将口腔修复体工作委托给专业性的口腔技工所加工制作.

    作者:刘伟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17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急性胰腺炎(AP)发生的相关因素和住院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回顾近12年住本院的妊娠AP病例,并以同期在本院终止妊娠者为对照,分析妊娠AP的特点.结果:妊娠AP 17例,占在本院终止妊娠者的0.04%,或占住本院结束其中晚期妊娠者的0.11%.AP者死胎流产、母亲死亡、双胎、妊娠急性脂肪肝的比例均高于无AP妊娠者(P<0.05).AP者胆系疾病比例、平均ALT、AST、LDH、Ch、甘油三酯、CK、α-羟丁酸脱氢酶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01)且高于正常标准.结论:妊娠期AP的病因与胆石症、高脂血症、急性脂肪肝有关,并可能与双胎有关;妊娠期重症AP对孕妇及胎儿的生存有极大威胁.

    作者:袁苏徐;吴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开放性心脏外伤的救治

    目的:总结开放性心脏外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近十年收治的36例开放性心脏外伤病人的救治过程及手术方法进行回顾.对28例行急诊手术,其中21例在急诊室手术,7例在手术室手术.使用左前外侧切口6例,右前外侧切口15例,正中切口7例.18例直接缝合心脏伤口,10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本组17例死亡,其余病人均康复.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入院前病情延误.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气胸(3例),胸腔感染(2例),创口感染(1例),经合理处置均消失.对6例右心室损伤病人、2例左心室损伤病人和6例瓣膜置换病人随访6个月~4年,手术效果满意,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明确的诊断、快速合理的急救方法是心脏开放性外伤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蒋仁超;王文林;曾伟生;曹振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类与肝素结合的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具特异的致分裂作用,可促使内皮细胞分裂增殖,促进新血管的形成,同时还可有效地提高血管的通透性.

    作者:孙朝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十二指肠引流的操作技巧与体会

    十二指肠引流术是胆胰管及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临床应用中引流成功率一般在70%左右[1].为提高十二指肠引流成功率,我们在术前准备、操作手法和病人体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进,使引流成功率达到93%.现将体会与技巧总结如下.

    作者:张连军;周梅花;莫园香;曾海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7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延迟性脾破裂患者中,手术治疗33例,保守治疗4例,所有患者延迟性脾破裂均经相应的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而得以控制.结论:准确的诊断、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与正确的术中处理或有效的保守治疗措施是延迟性脾破裂治疗的重要保障.

    作者:杨雁灵;张建法;岳树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调节肾间质巨噬细胞积聚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引起的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的不同时期,阿托伐他汀引起肾间质巨噬细胞积聚减少的机制.方法:4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UUO、UUO+阿托伐他汀治疗3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管间质骨桥蛋白(OPN)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以确定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确定血清中OPN和M-CSF的量.另外,用HE染色评价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并查各组血脂.结果:单侧输尿管梗阻第3天间质OPN表达明显增加.术后第10天,肾间质M-CSF表达明显增加,当应用阿托伐他汀后,二者均明显减少.各组血清的OPN和M-CSF的量及各组血脂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使间质纤维化早期肾间质OPN袁达减少,病变后期,可使局部M-CSF表达下调.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该途径降低相应各期巨噬细胞的积聚程度并减轻间质纤维化.

    作者:田少江;贾汝汉;丁国华;彭隽;陈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雌激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及预后有关.一些研究结果显示,雌激素的使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起保护作用.但雌激素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的研究结果尚未被人们认识.本文对雌激素这二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晓苏;邓益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YY多肽和维生素E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YY多肽(PYY)和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肝癌细胞,并随机分成4组,每组细胞中分别加入10 pg/mL的VES、500pmols的PYY和两者的混合液以及等量的生理盐水溶液(对照组).然后分别在24、48、72 h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结果:在加入VES和PYY的各组中,肝癌细胞的增殖活力减低.在72 h,加入PYY和VES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两者共同作用的实验组结果则显示更强的抑制作用.结论:VES和PYY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而两者合用则抑制作用更强.

    作者:陈洁生;彭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