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露醇致过敏性休克1例

郑建华;邓文英;端木素丽

关键词:甘露醇, 窦性心动过速, 内外踝骨折, 过敏性休克, 肢体麻木, 静脉滴注, 呼吸困难, 后意识, 测血压, 治疗, 心率, 心电, 图示, 患者, 浮肿, 唇肿, 处理, 病人
摘要:患者女,20岁,因摔伤致左内外踝骨折入院治疗.当静脉滴注甘露醇100mL时,病人出现肢体麻木,面部浮肿,口唇肿胀,呼吸困难,随后意识不清,测血压为0,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50次/min,按过敏性休克处理.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方法治疗妊娠期尖锐湿疣121例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妊娠期尖锐湿疣的不同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1)采用DWY-Ⅲ型微波治疗仪治疗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61例,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微波烧灼疣体及根部,对疣体数量多、面积广的患者分次治疗.(2)CO2激光治疗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60例.结果:随访3个月,微波治疗组治愈率为100%,复发率31%;CO2激光治疗组治愈率为100%,复发率35%.结论:微波治疗妊娠期尖锐湿疣安全可靠,术时不易出血,定位准确,可用于孕妇,完全可以取代CO2激光治疗.

    作者:严桂珊;江敏;梁凤琼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人工腹压助产用于阴道分娩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人工腹压助产用于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并有助产指征的产妇200例,分别实施人工腹压助产及产钳助产,其中人工腹压助产组100例,低位产钳助产组58例,出口产钳助产组42例,比较3组的母胎影响.结果:人工腹压助产组的产道损伤,产后出血及胎儿损伤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低位产钳助产组(P<0.05),与出口产钳助产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组在新生儿窒息及早期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人工腹压助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助产方法,可取代部分低位产钳及出口产钳助产.

    作者:朱耀魁;王晓玉;梁荣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儿童性早熟发病情况观察

    目的:探讨当前儿童性早熟的发病情况.方法:对近几年来507例性早熟患儿的临床分类、激素水平、致病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507例性早熟中,真性性早熟237例(46.7%)中特发性194例,为38.3%;假性性早熟36例(7.1%);部分性性早熟234例(46.2%);男女比例为1:17.饮食情况调查提示,对各种儿童饮料等经常食用者及各种肉类蛋白食品在饮食中所占比例较大者,部分性性早熟组明显高于真性性早熟与正常对照组.结论:男性早熟大多较易找出原发病因而明确诊断;女性早熟中,部分性性早熟与CPP早期的鉴别除需病史、体检、性腺轴激素检测和骨龄、B超等其他特殊辅助检查外,还要长时间随诊和观察;而当今各种食品是否存在性激素污染并成为致病因素应当引起关注.

    作者:郑素平;马步军;曾志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婴幼儿心脏术后全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

    在体外循环(CPB)下实施心脏手术的婴幼儿,术后易出现独特的并发症--全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GCES).

    作者:张维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输尿管镜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并结石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输尿管镜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并结石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分别采用输尿管镜硬性扩张、输尿管镜气囊扩张及输尿管镜电切导丝内切开输尿管狭窄后,通过输尿管镜直视下行气压弹道碎石,击碎石后停留F5双J管2~3个月.结果:经治的30例病人除1例扩张不成功,其余均能通过输尿管镜,碎石过程中有2例结石被推进肾内,其余均碎石成功,成功率达93%.结论:应用输尿管镜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并结石是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林灼怡;曾青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病毒性肝炎的抗纤维化治疗

    在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是造成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而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的肝硬化的共同途径.

    作者:贾继东;王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轻型颅脑损伤病情恶化18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病情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1年收治的189例住院期间出现病情恶化的轻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例资料.结果:颅内血肿扩大和迟发性颅内血肿是伤后24 h恶化的主要原因,继发性脑水肿、脑梗塞是伤后2~7 d恶化的主要原因,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伤后7~15 d恶化的主要原因.结论:颅骨骨折或CT扫描异常的GCS 13~15分患者为高危性轻型颅脑损伤,伤后24 h是轻型颅脑损伤恶化的危险时间.

    作者:刘沛刚;吴志峰;杨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美托洛尔组45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12.5~25 mg,每天2次.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不用美托洛尔.坚持服药,定期来诊随访,观察临床表现,监测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参数变化.结果:美托洛尔组显效率46.7%,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率28.9%,有效率66.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美托洛尔组患者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较对照组明显,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治疗6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增高较对照组显著.结论:美托洛尔为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提供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

    作者:邹德莉;王效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移植性骨肿瘤模型的生物学特性

    目的:建立VX2骨肿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VX2细胞块植入到20只兔的胫骨髓腔内建立骨肿瘤模型,不同时期处死,观察其生长及转移特性,2只用于观察模型自然生存期.结果:肿瘤原位移植成功率为100%;1~2周在髓内生长,2~3周向髓外软组织侵犯,3~4周出现肺转移,5~6周有肾、盆腔淋巴结转移;荷瘤兔的自然生存时间7~8周,终因全身广泛转移而死.结论:此模型移植成功率较高,生物学特性稳定,转移模式与人骨肿瘤转移方式类似,不失为今后研究骨肿瘤的较理想的大动物模型的方法之一.

    作者:司海鹏;向理科;孙保勇;杜永洪;王智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人IL-15cD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人IL-15cDNA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IL-15的功能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方法自正常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扩增出hIL-15 cDNA,克隆入pGEM-T Easy Vector中,测序证实后,再将hIL-15 cDNA克隆于表达载体pcDNA3.1hisB中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测序结果与已报道序列进行比较,证实两者序列一致.结论: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sB-IL-15.

    作者:杨春艳;苏先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路感染65例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常出现尿路感染.我们对1996年6月~2001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女性SLE患者尿路感染65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卓龙;陶怡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阿托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依赖现象

    阿托品依赖现象是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一些患者在使用阿托品治疗之后,当病情稳定后一段时间,在阿托品减量或停药时表现为多汗、面色苍白、头晕、胸闷、精神不振、打哈欠、流泪等症状,当给予小剂量阿托品后上述症状消失的现象[1].

    作者:王可宏;金励前;邵旭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在恶性血液病中发生情况.方法:对625例次恶性血液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以口咽部及呼吸道为多,本文资料中该两部位的感染占42.3%和30.9%.结论: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较大,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为主,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优势菌.

    作者:王伏田;吴铭;徐肇明;张新友;姜容;张大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内分泌学实验室检查对皮质醇增多症病因诊断的价值

    目的:明确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皮质醇(F)及24 h尿游离皮质醇(24 h UFC)对皮质醇增多症病因分类的价值.方法:对1985~1998年住本科的70例资料完整的皮质醇增多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经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术后病理证实(除医源性类库欣综合征外).分析了各类患者的血ACTH、F、24hUFC水平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抑制结果.结果:血ACTH水平异位ACTH综合征明显高于库欣(Cushing)病,两者时有交叉,且均明显高于正常值;肾上腺性皮质醇增多症(Cushing综合征)明显低于正常值;医源性类库欣综合征在正常范围上下波动.血F水平及24 h UFC水平所有患者均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其中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高;Cushing病及Cushing综合征患者其次;医源性类库欣综合征患者低.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为:不能抑制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血ACTH、F及24 h UFC水平;对Cushing病患者的血ACTH、F及24 h UFC水平的抑制率高;不能抑制Cushing综合征患者的血ACTH、F水平,仅对少部分患者的24 h UFC有抑制作用;可抑制少部分医源性类库欣综合征患者的血ACTH水平,但对其血F及24 h UFC水平均无抑制作用.结论:认真分析血ACTH、F、24 h UFC水平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对明确皮质醇增多症的病因诊断极为重要.

    作者:王爱萍;汪寅章;饶亚平;毛晓明;蒋克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原因.方法:对403例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顺行切除236例,逆行切除21例,顺逆结合48例,胆囊大部切除8例.结果:全组小切口手术成功396例(95.8%),延长切口17例(4.2%),损伤胆道2例(0.49%).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应严格把关,对胆道解剖异常有充分了解,手术操作准确,良好的麻醉效果、术野显露和必要的胆道造影,均可避免不必要的胆管损伤.

    作者:施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格列卫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1例

    患者男,62岁,2001年5月因乏力,消瘦,面色苍白于我院就诊,检查发现,贫血貌,胸骨压痛,脾肋下5 cm,WBC 18.3×109/L,经骨髓等检查后诊断为CML慢性期.给予羟基脲(HU)2~4 g/d治疗1个月后达CR,并予干扰素300万~500万U+HU 0.5~3.0 g/d或Ara-C 15 mg,每天2次维持治疗.

    作者:蔡云;蔡力生;汪鹏程;汪明春;陈俊雄;卓家才;刘焕勋;李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依贝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观察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观察依贝沙坦与卡托普利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2月~2002年7月期间在本院就医的心功能Ⅱ~Ⅳ级的非难治性心衰老年病人110例,随机分为依贝沙坦与卡托普利组,治疗10周,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及症状反复情况.结果:治疗有效率依贝沙坦组92.0%(46/50),卡托普利组91.1%(41/4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依贝沙坦组不良反应1例(1.9%),卡托普利组不良反应18例(30.5%),停药14例(23.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依贝沙坦组症状反复8例(16.0%),卡托普利组症状反复9例(2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依贝沙坦与卡托普利对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均有效,但依贝沙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复发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奕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婴儿急腹症手术32例麻醉处理

    婴儿急腹症具有病情严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及加强术中监测和管理非常重要.

    作者:王英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碘伏预防阑尾炎术后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碘伏预防阑尾炎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85例阑尾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甲组97例,应用0.2%碘伏溶液处理切口、腹膜腔;乙组88例,应用生理盐水处理切口、腹膜腔.观察两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及腹腔脓肿情况,并应用统计学比较两者术后感染的差异.结果:甲组出现切口感染2例,无腹腔脓肿病人,术后感染率2.1%;乙组出现切口感染8例,腹腔脓肿2例,术后感染率11.4%,经统计学处理χ2=5.14,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碘伏是预防阑尾炎术后感染的理想、安全药物.

    作者:张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根管塑化加热法在根充的应用

    牙髓塑化疗法是我国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各型根尖周炎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我国口腔医务人员相对不足,讫今为止根管塑化治疗不失为保留患牙,消除牙疾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余梓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