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耳内窥镜在鼓膜成形术中的应用

王翰青

关键词:耳内窥镜, 鼓膜成形术, 鼓膜大穿孔, 修补鼓膜, 显微外科技术, 内植法, 耳道, 应用及发展, 现报道如下, 术后随访, 设备基础, 耳后切口, 鼓膜穿孔, 操作困难, 病例, 显微镜, 膜形态, 成活率, 组织, 移植
摘要:鼓膜成形术是修补鼓膜穿孔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术式.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及发展.然而对于鼓膜大穿孔,亚全穿孔,或者耳道狭小而弯曲,耳道前壁隆起的病例,鼓膜前下方不能暴露,经耳道操作困难,移植组织不易放到正确的位置,大大影响成活率.对于这类病例往往需采用耳后切口内植法手术.自1995年以来作者在显微镜设备基础上辅以耳内窥镜进行耳内切口内植法修补鼓膜亚全穿孔25耳,全部成活.术后随访耳膜形态良好,无继发穿孔.现报道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4例(轻症28例,重症16例),采用常规中西医综合治疗;实验组51例(轻症32例,重症19例),采用常规中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乌司他丁治疗;按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级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轻、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痊愈率,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疗效,尽早使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萍;邓卫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磨痂术治疗头面部深Ⅱ度烧伤

    目的:探讨磨痂术治疗头面部深Ⅱ度烧伤的效果.方法:107例头面部深Ⅱ度烧伤患者按创面处理方式分组,69例头面部深Ⅱ度烧伤的患者采用磨痂术治疗,38例头面部深Ⅱ度烧伤患者采用传统的削痂术治疗.结果:与传统的削痂术治疗比较,磨痂术可提高头面部深Ⅱ度烧伤治疗的有效率(P<0.05).伤后2 d内进行创面磨痂术治疗效果佳(P<0.05).结论:磨痂术是早期治疗头面部深Ⅱ度烧伤创面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钟穗航;李孝建;梁达荣;胡骁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眼用粘弹剂注射针在泪道冲洗中的应用

    泪道冲洗试验是眼科用于诊疗泪道疾病部位和性质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临床上常将一次性注射针头剪去针尖斜面,磨成钝圆后作为泪道冲洗针,但在使用中,由于针头较粗糙,易堵塞、损坏,不便于操作.我科利用白内障术中使用过的粘弹剂注射针作为泪道冲洗针,通过临床236次使用观察,使用效果佳.

    作者:濮容;张旭;易贵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耳内窥镜在鼓膜成形术中的应用

    鼓膜成形术是修补鼓膜穿孔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术式.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及发展.然而对于鼓膜大穿孔,亚全穿孔,或者耳道狭小而弯曲,耳道前壁隆起的病例,鼓膜前下方不能暴露,经耳道操作困难,移植组织不易放到正确的位置,大大影响成活率.对于这类病例往往需采用耳后切口内植法手术.自1995年以来作者在显微镜设备基础上辅以耳内窥镜进行耳内切口内植法修补鼓膜亚全穿孔25耳,全部成活.术后随访耳膜形态良好,无继发穿孔.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翰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缩窄性心包炎手术治疗66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影响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1990~2002年66例采用心包剥离术治疗的缩窄性心包炎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中心静脉压从(23.8±6.2) cmH2O下降致术后的(14.4±3.2) cmH2O,术后低心排16例(24%),死亡1例(1.52%);明确结核性心包炎36例(55%),慢性化脓性心包炎14例(21%),不明病因的16例(24%);治愈52例(79%), 进步12例(36%),无效 2例(3%).结论:作者主张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手术切口,心包切除范围应适可而止,可借助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心包切除范围,并对术中、术后防止急性心衰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厚强;吴若彬;庄建;谢斌;郭惠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以癫痫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

    患者男,19岁.因反复抽搐1个月就诊.患者1个月前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四肢强直性抽搐,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约持续5 min,自行缓解.间隔4~5 d发作1次.起病以来无头痛、头晕、恶心及呕吐,偶有轻度发热.无皮肤黏膜出血.否认风湿病、心脏病史、头部外伤史及脑炎史,无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入院查体:血压105/70 mmHg,倦怠,皮肤略苍白,全身无皮下出血,左颌下及双腋下扪及数粒黄豆大小淋巴结,肝脾肋下未触及.

    作者:何小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围术期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的临床意义

    输注库血引起恶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播的实例令人担忧,对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人们呼吁尽量不输血.近年来提倡术前自体血储备,术中或术后再输回自体血,以达到减少输注异体血及相关输血传播性疾病、节约血资源的目的.

    作者:陈秉学;刘克云;郭隽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MA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30例疗效分析

    我院自1996年3月至2002年3月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米托蒽醌(Mito)和阿糖胞苷(Ara-c)组成MA方案,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 3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庆庆;余永卫;李志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1年10月因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52例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急诊止血49例(96.2%).手术死亡3例(5.8%).死亡原因为上消化大出血,肝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平均随访3.6年,1年内再次出血2例,3年内出血4例,5年生存率80.0%.结论: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止血效果确切,可抢救部分患者生命.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作者:关庆斌;杨晓朝;陈威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预防输液过程中进行静脉注射后小空气栓塞的发生

    临床护理人员常常会遇到输液过程中进行静脉注射后,将输液管与头皮针连接的操作,但在打开输液开关后,常可见头皮针软管内有少量空气随液体进入人体,易造成空气栓塞.为预防此现象发生,我们在输液过程中进行静脉注射后,将输液管与头皮针连接前,先滴1~2滴输液管药液进入头皮针接口,使头皮针接口充满药液,然后再与输液管连接,并与旧法操作进行比较,发现新法可有效防止空气栓塞发生,现向大家推荐.

    作者:邱敏智;邝惠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及其病理生理学效应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1~3]是临床上常用于减少手术中红细胞和其他血液有形成分如凝血因子损失,减少输血,从而减少因输血带来的各种不良合并症的方法之一.本文就ANH对机体各器官、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研究近况作一简述.

    作者:屠伟峰;戴建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小儿脑干挫裂伤误诊1例

    患儿男性,2岁,从床上摔倒在地3 h入院.伤后曾有意识障碍,约2~3 min,自醒后出现哭闹和呼吸困难.体查:神清,135次/min,血压未测,体温正常.呼吸不规则,时快时浅(45次/min),呈现潮式呼吸.头颅未见异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 mm,光反射存在.心率135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腹软,移动性浊音(-).

    作者:龙凤强;杨枢林;赖培超;范汉成;张嘉雄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合并糖尿病的普外科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需手术病人的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104例合并糖尿病的普外科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4例患者的住院周期,费用及并发症均增加,但病死率无明显增长.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外科手术时,合理处理血糖及机体各方面的状况能降低手术的风险,明显减少并发症.

    作者:丁忠阳;陶国清;吴子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药制剂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免疫功能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黄芪精口服液加玉屏风散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疗效与免疫功能变化.方法:设中药制剂佐治组(n=122)及常规治疗组(n=120),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同时检测前后免疫抗体、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中药制剂佐治组显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8.2%比31.7%,31.1%比15.8%,均P<0.005).中药制剂佐治组治疗后比治疗前IgG、IgA均明显升高,分别为(8.42±0.96) g/L比(6.34±0.82)g/L,(0.64±0.31) g/L比(0.52±0.28)g/L, 均P<0.001;CD+4明显上升,(40.12±1.58)%比(38.10±1.61)%,P<0.001.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中药制剂佐治组发热、咳嗽、咽红、肺部罗音持续时间均明显缩短,分别为(2.6±1.2) d比(3.9±2.6) d、(4.4±1.6) d比(6.3±2.5) d、(4.2±2.0) d比(6.1±2.3) d、(4.0±1.8) d比(5.9±1.8) d,均P<0.005.结论: 中药制剂佐治组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提高小儿RRTI临床疗效,改善症状体征,缩短病程.

    作者:林红;侯继文;杨玉先;余向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根治性切除加冷冻治疗鼻部皮肤癌36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鼻部皮肤癌治疗的方法及缺损的修复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鼻部皮肤癌临床资料,全部采用手术根治性切除鼻部皮肤癌加液氮冷冻的方法治疗,缺损用不同方法修复,其中直接缝合5例,鼻唇沟皮瓣20例,全厚皮片7例,中厚皮片3例及额部带蒂皮瓣1例.结果:采用直接缝合、中厚皮片及额部带蒂皮瓣修复的全部存活,采用鼻唇沟皮瓣、全厚皮片的各有1例皮瓣部分坏死.3例术后局部复发,其余病例随访3年以上无复发.结论:手术根治性切除鼻部皮肤癌加液氮冷冻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对于切除肿瘤的安全边界,基底细胞癌可适当保守些,鳞状细胞癌切除范围应更大一些.缺损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用直接缝合、鼻唇沟皮瓣、全厚皮片、中厚皮片及额部带蒂皮瓣等方法修复,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均能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张超;冯晓辉;施思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川畸病合并肺部损害1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川畸病(KD)合并肺部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住院的33例KD患儿通过病史收集、体格检查、X线胸片检查等了解其肺部损害的情况.结果:33例KD患儿有17例出现肺部损害的X线表现(54.6%),临床表现有咳嗽、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有或无干湿性罗音等,其血小板数目高于无肺部损害的KD患儿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KD患儿应注意有无出现肺部损害的并发症,对不典型KD患儿尽早作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有无冠状动脉损害的表现,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轻其冠状动脉的损害.

    作者:吕兴;蔡定邦;梁星群;崔泽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新生儿湿肺症35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湿肺症又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或Ⅱ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的常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产科中的新生儿湿肺症35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明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硬脊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老年患者妥善的手术麻醉管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本文对65岁以上的手术患者在硬脊联合麻醉(CSEA)下的安全性予以探讨.

    作者:刘文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的非手术治疗

    原发性肝癌(下简称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癌,主要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亦有少数肝内胆管细胞癌,本症在世界各地区发病率不同,但多在前5位内,我国是肝癌高发地区,患者众多[1].其恶性程度高,发病隐蔽,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治疗棘手.

    作者:李瑜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68例手术疗效分析

    本文收集了1998年5月~2002年5月5年间我院外科住院的6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英祥;梁展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