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恶性骨肿瘤的近况

司海鹏;向理科;王智彪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 恶性骨肿瘤, 发病率, 骨巨细胞瘤, 治疗方法, 原发肿瘤, 纤维肉瘤, 软骨肉瘤, 免疫治疗, 瘤样病变, 好发部位, 骨转移瘤, 骨髓瘤, 种性, 手术, 热疗, 男女, 胫骨, 化疗, 国内
摘要:骨肿瘤发病率占全部肿瘤的1%~2%,包括30余种性质不同的病种及一些瘤样病变.良恶性骨肿瘤比例各家悬殊较大,国外报道 1∶3.2 , 国内有报道 1∶2.1[1].在恶性骨肿瘤中,男女发病率约为1.5~2∶ 1.软骨肉瘤、纤维肉瘤、恶性骨巨细胞瘤、骨髓瘤等发病频数高,骨转移瘤虽非骨原发肿瘤,也占着相当比重.各种恶性骨肿瘤均有各自的好发部位,但以股骨、胫骨为常见,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热疗.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在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同期40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术前1天、术中、术后1~5 d , 每天予以乌司他丁20万U静脉输注;同期观察、对比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清Cr、BUN以及血清胆红素(TBIL)、ALT、AST水平的变化. 结果:腹部手术创伤会对肝肾功能产生损害;治疗组术后1~5 d血清Cr、BUN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血清Cr、BUN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 <0.05),与治疗组同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血清ALT 、 AST、 TBIL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但治疗组各指标升高的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 .05),且治疗组各指标恢复速度更快.结论:乌司他丁对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的肝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东海;孙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在治疗复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在治疗复发性肝癌中的价值 .方法:应用超液化碘油及常规化疗药物,经股动脉穿刺插管(23例)及经皮下带囊导管(17 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40例复发性肝癌.平均治疗2.3次.结果:1,2,3年生存率(直接法)分别为78.4%,45.7%,24.2%.与同期行肿瘤切除及其它治疗病例相比,生存率低于肿瘤切除病例,高于其它治疗病例(经Gehan比分检验,u=3.77及4.19,P<0.01).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是不能切除的复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

    作者:詹世林;陈建雄;霍枫;裴世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肾脏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肾脏损害患者的肾功能变化情况及血透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对59例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 分别对其尿素氮(BUN)和肌酐(Cr)作分析.结果:BUN及Cr的变化和患者中毒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中毒程度越深,BUN及Cr升高越多,反之越少.结论:急救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早期对肾功能的变化作出及时监测,尽可能早期行血液透析治疗,避免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对患者心、肺及肝功能的保护有重要作用,对病理的转归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洁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经导管国产镍钛记忆金属堵闭器关闭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2例

    自1967年Postmann等[1]首次应用海绵塞经导管堵闭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获得了成功,此后Rashkind双面伞、sideris补片、弹簧圈(coil)及蘑菇伞(Amplatzer)相继成功应用于临床[2~5].20世纪80年代国内亦相继开展引进上述进口装置成功地治疗了小儿PDA.我们于2001年5月后始应用国产镍钛记忆金属堵闭器经导管堵闭PDA,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兴;蔡定邦;崔泽敏;文忠;梁星群;苏建平;丁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酒精中毒致损伤型ST段改变1例

    患者男性,18岁,于就诊前2 h,饮酒后觉心前区疼痛呈持续性纯痛,向左肩部放射、伴心悸,头晕,四肢疲乏无力,平卧于床上不敢活动, 家人立即抬送我院,查体:T 37℃,P 80次/min,R 20次/min,BP 16/11 kPa,神志清楚, 精神紧张,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特征:各导联P、QRS波群规则出现 , P-R间期0.16 s,QRS间期0.08 s.Q-T间期0.33 s, ST:Ⅰ、Ⅱ、Ⅲ、aVF,V2~V6抬高约0.16~0.16 mV, aVR, V1压低约0.25 mV;Ⅱ、aVF V3~V6导联T波形态高尖.

    作者:林玉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预激综合征并发快速心房颤动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是该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虽然房室旁路并不直接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但心房颤动可经房室旁路下传引起快速心室反应,从而使血流动力学恶化及心电图表现复杂化,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刚艳;江洪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的载体

    靶向给药是指药物选择地到达特定的生理部位、器官、组织或细胞,并在该靶部位发挥药物治疗作用.选择性给药可以增强药物在靶部位的活性并减少其在非靶部位的毒副作用, 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靶向治疗研究的焦点是载体,寻找一种对肿瘤细胞有特异性的载体,将药物带到肿瘤部位,达到选择性杀灭的目的.本文就靶向治疗的载体研究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胡喜钢;汪森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及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及防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小儿肺炎16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固本清热化瘀方剂--金宁益康口服液10 ml,每日3次,<5岁10 ml,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甘草合剂,1 ml/岁,每日 3 次.用药后分别记录病人的症状、体征、X线.并于用药前和服药后3 d抽查血清白介素-2 (IL-2),12 d抽查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C 3、C4.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天数、异常胸片阴转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0.001),IL-2、C3、C4、T淋巴细胞亚群两组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0.001).而TNF-α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无发生并发症病例,而对照组3例发生急性心力衰竭,1 例中毒性脑病.未见本方药有明显副作用.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及防治并发症是可靠有效的方法.

    作者:宋筱华;王明月;郭春艳;葛明;沈德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念珠菌分型及药敏实验

    目的: 检测STD病人念珠菌细菌型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K-B纸片扩散法进行念珠菌分型及药敏实验.结果:948份标本经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分离鉴定出念珠菌4 80例(50.6%),其中,白色念珠菌365例(38.5%),热带念珠菌47例(5.0%),克柔氏念珠菌30例(3.2%),光滑念珠菌14例(1.5%),混合感染念珠菌24例(2.5%).不同型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氟康唑、制霉菌素、酮康唑的敏感性依次为:(1)白色念珠菌:9 5.6%、92.6%、93.4%.(2)热带念珠菌:53.2%、93.6%、42.6%.(3)克柔氏念珠菌:2 1.0%、93.3%、83.3%.(4)光滑念珠菌:50.0%、92.9%、57.1%.(5)混合感染念珠菌 :45.8%、91.7%、62.5%.结论: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可用于快速鉴定念珠菌的细菌型;不同型念珠菌的药敏谱存在差异.

    作者:温炬;张智;张珍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茵栀黄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科采用口服菌栀黄注射液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翟桂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酷似脑梗塞表现的多发性硬化11例

    我院1998年7月~2001年8月收治酷似脑梗塞的多发性硬化(MS)1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7~57岁.

    作者:杨建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EBV-IgA ELISA的质量控制和半定量测定初探

    目的:探讨EB病毒IgA抗体ELISA检测的质量控制和半定量测定.方法:对实验方法进行灵敏度检测;制备和应用高值、低值质控血浆进行日常工作的质控;阳性标本倍比稀释后测定,报告高稀释度.结果:质控工作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和敏感性;阳性标本稀释后报滴度使临床医生更好地掌握病情的进展.结论:在无统一的质控物的情况下,可用自制质控物进行EBV-IgA ELISA室内质控和EBV-I gA半定量测定.

    作者:张静然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Switch术27例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大动脉调转术(Switch)的麻醉处理.方法:27例患儿年龄9 h~6岁,体重2.4~15 kg,行Switch术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84~200 min,体外循环时间170 ~6 00 min,心脏全部自动复跳,术中死亡4例,术后渗血8例,肺部感染6例,无麻醉并发症.结论 : 平稳的复合麻醉,术中早期纠正凝血功能,早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利于Switch术成功.

    作者:宋兴荣;梁杰贤;陈秉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84例救治体会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是由于颅底骨折同时撕裂硬脑膜及蛛网膜,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流至鼻腔,在外伤性脑脊液漏中为常见.我科1994年5月~2000年5月共收治84例,其中手术5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烽;王伟明;赵保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巯甲丙脯酸在急性肾小球肾炎中疗效评价

    本文观察巯甲丙脯酸(capt)在38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期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银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新生儿肺出血7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以及防治措施的认识.方法:对75例新生儿肺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5例新生儿肺出血中,早产儿56例, 足月儿1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32例,低出生体重儿27例,正常体重儿16例.原发病以颅内出血、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缺氧性疾病为主,其次为肺炎、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本组死亡45例,治愈21例,放弃治疗9例.结论:新生儿肺出血是多种疾病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极高.降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早期预防原发病的发生和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防止肺出血的重要环节.

    作者:佘文;宋燕燕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冷冻浓缩胸水静脉回输治疗难治性肝性胸水18例

    目的:探讨冷冻浓缩胸水静脉回输治疗难治性肝性胸水的疗效.方法:采用透析机对18例难治性肝性胸水患者的胸水进行超滤浓缩,置-18℃环境中冷冻2~3 d,37℃温育溶解后静脉回输.结果:冷冻浓缩胸水静脉回输后,胸水量减少至微量或消失,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消失,症状被控制时间持续一周以上,有4例持续5个月以上未复发,有1例保持28个月无症状.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分别为(46.6±8.7) g/L和 (5 4.8±6.5) g/L,白/球比值为0.99±0.17和1.23±0.14;动脉血氧分压为(7.06±1 .38) kPa和(8.75±1.23) kPa;血清钠为(123±13) mmol/L和(132±15) mmol/L,氯(98 ± 8) mmol/L和(103±9) mmol/L,以上各组数据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 .05,P<0.001),副作用少.结论:冷冻浓缩胸水静脉回输能有效地使难治性肝性胸水消退,疗效持久,能提高血清蛋白水平,升高氧分压,疗效确切.

    作者:江水清;项桂菊;李玉芝;宋辉;胡孝彬;曲学玲;薛爱玲;钱於枋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太宁栓治疗痔疮术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太宁栓对痔疮术后病人止痛、止血、消肿、伤口愈合的临床疗效,研究太宁栓治疗痔疮术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70例痔疮术后病人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其中40例使用太宁栓,30例使用常规的高锰酸钾坐浴治疗 .结果:治疗后太宁栓组出血、疼痛、瘙痒、水肿糜烂的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2组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太宁栓治疗痔疮术后的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徐波;朱光辉;庄思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32例

    目的: 探讨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闭合复位23例,切开复位9例.结果:随访半年以上2 3例,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应用不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李贤让;陈鸿辉;陈瑞光;刘向荣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催乳汤治疗产后乳母缺乳的疗效观察

    乳是婴儿佳食物,按一个正常乳母每日分泌80 0 ml乳汁计算,其提供的热能,各种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及质量优于任何代乳食品,并能完全满足4~6个月龄以内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有研究结果表明,母乳喂养儿的体格发育及智能发育均明显优于人工喂养儿.产后缺乳严重影响母乳喂养,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我院营养室于1999年8~12月起对30例产后缺乳的乳母采用催乳汤治疗产后缺乳,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赖艳青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