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窥镜技术治疗颅内疾病

林志俊;詹升全

关键词:神经内窥镜手术, 术治疗, 交通性脑积水,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 研制及应用, 腹腔分流术, 导水管狭窄, 透明隔造瘘术, 不同手术方式, 手术方法, 手术操作, 第三脑室, 有效率, 显微外科器械, 烧灼术, 脉络丛, 病变, 内窥镜治疗, 内窥镜技术
摘要:近十年来神经内窥镜的开发研制及应用都有迅速的发展,在德、美、日等发达国家,神经内窥镜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从诊断到治疗,手术从脑室、脑池内病变到脑实质内病灶,从治疗囊性病变发展到处理实质性病变。神经内窥镜技术随着设备的不断完善、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神经内窥镜手术方式分为三个主要类型:(1)单纯神经内窥镜手术,即用神经内窥镜独立完成手术操作;(2)内窥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即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辅助应用神经内窥镜,以观察显微镜直视下难以见到的部位;(3)内窥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即借助于内窥镜的照明和显示系统,应用常规显微外科器械来完成手术操作。下面根据内窥镜的不同手术方式分别叙述。1 单纯的神经内窥镜手术1.1 脑积水 脑积水的治疗是神经外科领域内应用内窥镜进行早、方法多的疾病。主要根据脑积水的不同类型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如导水管狭窄者采用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及导水管探通术;单侧孟氏孔闭塞者行透明隔造瘘术;交通性脑积水行脉络丛烧灼术;对于分隔脑积水则先将各分隔腔穿通,再行造瘘或脑室-腹腔分流术。多数作者取得半数以上的治愈率,其中效果好的是采用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治疗的导水管狭窄性脑积水,有效率达70%以上,部分显著者甚至达95%以上。而采用脉络丛烧灼术治疗的交通性脑积水,有效率在60%左右,主要适用于病情发展缓慢者,而对积水进展迅速者则效果不佳。其余不宜行内窥镜治疗或内窥镜手术不成功者,仍可行内窥镜引导下的脑室-腹腔分流术,以降低分流管堵塞的可能性。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内窥镜应作为脑积水尤其是儿童脑积水的首选治疗方法[1,2]。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内疝1例误诊分析

    患者男,51岁。腹痛36 h就诊。患者饭后劳动时突感腹部剧痛,疼痛呈持续性,同时伴呕吐,吐物为胃内容物,休息后症状减轻。在村卫生室以“胃肠炎”输液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发病后患者无高热,尿量正常,大便通畅。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欠佳,轻度脱水貌,双肺呼吸音清晰,T 37.8℃,P 93次/min,R 24次/min,BP 11.5/7 kPa,心律整,腹部平坦,全腹压痛反跳痛,以上腹部为重,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肝浊音界无明显缩小,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弱。辅助检查:Hb 110 g/L,WBC 16.8×108/L,N 0.87,L 0.13。腹部透视,右膈下有少量游离气体。腹腔穿刺抽出较浑浊淡黄色液体,穿刺液化验检查白细胞(+++)。以消化道穿孔立即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充满粪臭味的淡黄色液体,吸出液体约3 500 ml,探查见升结肠中部近系膜侧有1.5 cm×1.5 cm大憩室,其顶部穿孔,内有粪便溢出。将憩室局部切除,切口对合缝合。见十二脂肠左侧Landzert隐窝形成一长约4.0 cm裂孔,近端空肠以多个肠袢经裂孔疝入,将肠管复位后修补裂孔。探查腹腔内其余各脏器均无异常,以生理盐水冲洗腹腔逐层关腹,术后防感染、防休克治疗,住院8 d后拆线,痊愈出院。  讨论 在胎儿的发育过程中,腹腔内含有一些腹膜的隐窝或裂孔形成,如十二指肠Landzert隐窝、回结肠隐窝、回盲肠隐窝、食管裂孔、Winslow孔等。在有些发育缺陷的情况下,如肠旋转异常,还可能有异常的隐窝或裂孔形成。这些隐窝大小不同、深浅不同,如较大较深则可能为内疝形成创造条件。腹内疝根据腹膜隐窝好发部位有十二指肠裂孔疝,盲肠旁疝,乙状结肠疝。通过裂孔形成的疝有食管裂孔疝,Winslow孔疝。  十二指肠旁疝在腹膜隐窝中为常见,约半数以上为十二指肠旁疝。旁疝可发生在左侧或右侧,左侧6倍于右侧。左侧十二指肠旁疝是指肠管进入十二指肠升部左侧Landzert隐窝而形成,疝囊后方有腰大肌、左肾和输尿管,疝囊前方近疝囊颈部有肠系膜下静脉,如肠管进入右侧WaLdeyer隐窝(空肠系膜起始部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后方)即形成右侧十二指肠旁疝,疝囊前方有升结肠系膜,近疝囊颈部有肠系膜上动脉。

    作者:马广福;张云霞;杨文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心脏术后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并发肺动脉高压(PH)与肺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时与一氧化氮(NO)代谢障碍有关,这类患者吸入适量的外源性NO对降低肺动脉压有一定的作用,NO半衰期极短(3~4 s),易被血红蛋白迅速灭活,因此吸入NO只扩张肺血管,对体循环无影响[1]。现就对我科1996年10月~1998年4月12例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吸入NO治疗的护理要点作初步的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3~55岁。心脏瓣膜置换术3例,肺动脉栓塞1例,其余为先天性心脏病心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患者。1.2 NO吸入法 以氮气平衡的800 ppm,NO气体与呼吸机吸气管近患者端连接,并连接加拿大产PalmomoxⅡ型电化学法NO,NO2监测仪于吸气管近患者端,距患者口鼻侧25~30 cm[2],连续监测吸入NO与NO2浓度,用高精密度流量计调节吸入NO流量。吸入NO浓度为20~50( 38.3±11.7)ppm,NO2浓度为0.4~1.4 ppm。1.3 结果 12例中11例吸入NO后肺动脉压下降,停吸后均有不同程度回升。2 护理2.1 吸入NO的毒副作用及处理 由于NO与O2接触很快会生成毒性NO2。可被人体吸收或呼气时排入空气造成污染,而且NO与血红蛋白(Hb)结合生成NO-Hb,后者易氧化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降低动脉血氧含量。因此,必须严密监测NO2及高铁血红蛋白浓度,患者呼出气体排出环路外并处理掉。防大气污染,具体方法是在呼吸机呼出管道旁连接塑料管,将患者呼出气体引至室外或下水道。尽量把NO从呼吸机吸气管近端吸入,以减少NO与O2的接触时间。并降低给O2浓度,减少NO与O2的接触量。WHO确定NO浓度<1.3 mg/m3(1.04 ppm)。使用NO浓度<50 ppm一般无毒副作用[3]。若用NO浓度>50 ppm,护士则应警惕NO浓度,如发现异常马上报告医生进行处理。2.2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准确测量并记录血流动力学的数值是衡量患者吸入NO效果的依据。本组患者术后均留置桡动脉或股动脉插管、肺动脉测压管或漂浮导管,通过换能器与监测仪连接,连续观察动脉压、肺动脉压及肺毛细血管嵌入压的变化,每次测压前要调试监测仪零点,换能器应置于心脏水平,先将换能器充满液体,排净空气,再通过三通接头使换能器与大气相通,调零点,开始测压,此时监测仪显示屏即显示出所测压力的波形及数值。测量肺毛细血管嵌入压时,导管气囊充气量不要超过1.5 ml,防气囊破裂。抽取血气标本时,注射器应用1∶0.1肝素盐水冲洗,并将管道内的液体全部抽出,再取血0.5~1 ml,保证血氧资料的准确性。测量出的各种数值可通过不同颜色和不同代号,用连线的方式记录在监护表上。

    作者:李莉;杨小慧;刘永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可乐定硬膜外腔应用对下腹部手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可乐定硬膜外腔应用时下腹部手术中血浆皮质醇、β-内啡肽和血压的变化,了解可乐定硬膜外腔应用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下腹部手术患者45例,麻醉方法为硬膜外阻滞麻醉,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和0.15%丁卡因混合液。4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硬膜外腔不应用可乐定;B组,硬膜外腔应用可乐定75μ g;C组,硬膜外腔应用可乐定150μ g。测定3组患者术前、术中60 min血浆皮质醇、β-内啡肽变化,并观测不同时点血压的变化。结果:(1)与术前值相比,3组患者皮质醇和β-内啡肽均下降,与A组相比,3组中B,C两组下降更明显,持续时间长,且呈量-效关系;(2)与术前基础值相比,B和C组患者术中血压均下降,C组血压降低幅度大。结论:硬膜外麻醉时硬膜外腔应用可乐定可减少血浆皮质醇、β-内啡肽分泌,降低血压,从而抑制术中应激反应。

    作者:黑子清;陈宇;陈秉学;黄文起;袁宝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良恶性腮腺混合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研究腮腺良、恶性混合瘤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对我科1991~1998年各例腮腺混合瘤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术后畸形不明显,且仅有1例复发。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方法可减少患者创伤,外形效果好,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

    作者:叶永康;江穗;陈仲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骨窗脑内大血肿清除气囊留置38例分析

    我院自1996年2月~1999年2月共收治38例脑内大血肿患者,均采取小骨窗血肿清除,血肿腔气囊留置及引流,从而减少了并发症,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组38例,男32例,女6例;年龄14~73岁,平均42岁。颅脑损伤26例,其中车祸15例,坠落5例,石块砸伤3例,其它3例;自发出血12例,其中高血压脑出血9例,脑血管畸形2例,动脉瘤破裂1例。入院时意识状态:昏迷19例,浅昏迷10例,朦胧4例,嗜睡3例,清醒2例。瞳孔改变:一侧瞳孔散大18例,双侧瞳孔散大6例,正常瞳孔1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6 h以内4例,~24 h 19例,~48 h 9例,48 h以上6例。21例为外院转入。1.2 出血量及血肿部位 血肿50~70 ml 17例,~90 ml 15例,90 ml以上6例;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及颞叶18例,额叶11例,顶叶3例,枕叶6例,破入脑室12例。1.3 手术方式 在局部加基础麻醉下根据CT定位,在距血肿近处,颅骨钻孔扩大骨窗4 cm×4 cm入颅,用吸引器吸除血肿,仅在血肿内操作,若破入脑室,随血肿进入脑室一并清除电凝活动性出血,腔内覆盖明胶海绵放入16号~18号气囊导尿管,充气20~30 ml,引流管接负压引流袋,每日放气5~10 ml,术后第3~4天拔管。1.4 治疗结果 22例愈合良好,中残4例,重残4例(其中迁延性昏迷2例),死亡8例。死亡原因:脑疝4例,肺部感染2例,上消化道出血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1例,全身衰竭1例。

    作者:王伟明;龙连圣;于烽;辛志成;韩瑞璋;赵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垂体大腺瘤伽玛刀治疗的适应证与效果

    目的:通过对158例鞍区垂体大腺瘤伽玛刀术后的随访分析,阐明伽玛刀治疗垂体大腺瘤的适应证及方法。方法:采用ELEKTA公司Leksell伽玛刀,对158例垂体瘤患者的肿瘤性质、治疗、随访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垂体瘤伽玛刀治疗总控制率达98.1%,复发率1.89%。伽玛刀治疗后视力转归良好。结论:垂体瘤伽玛刀治疗效果理想,并与肿瘤性质有重要关系。

    作者:黄敏仪;吴锡标;朱建坤;邓印辉;梁舜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解脲脲原体感染对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精子密度及精子运动质量的关系。方法:将258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进行UU培养及精液计算机辅助分析。结果:无精子症组、少精子症组、精子密度正常组三者之间UU感染阳性率有明显区别(P<0.05),以少精子症患者UU感染阳性率高。UU阳性组与UU阴性组比较,精子运动质量无明显差别(P>0.05),但前者运动线性有明显下降趋势(P<0.01)。结论:UU感染可对男性的生精功能及精子质量有一定影响,从而使精液整体质量下降。

    作者:刘运科;郭彩娇;陈劲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成人麻疹48例临床分析

    成人麻疹由于出疹时间缓慢,并发症多,症状严重,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现将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成人麻疹48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资料均为1998年5月~2000年5月住院患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14~20岁5例,~30岁33例,>30岁10例。本市常住居民17例,流动人口31例。有明确麻疹疫苗接种史者10例,未接种者18例,接种史不详者20例。1.2 临床表现 48例患者均有发热,其中呈稽留热型者34例,14例为不规则热,有26例超过39℃;明显流泪、畏光及结膜充血者37例;明显流涕、喷嚏及咳嗽者25例;病程中出现柯氏斑者32例,其中蔓延至整个口腔、颊粘膜持续3 d以上者20例;发热后3 d出疹者16例,5 d出疹者25例,8 d出疹者5例,>8 d者2例。皮疹首发部多为耳后、发际渐向全身蔓延,疹形为红色斑丘疹、并部分融合成片,疹间皮肤正常。皮疹多2~5 d出全,出疹后持续3~5 d有8例,9 d有35例,>10 d有5例,皮疹消退时出现瘙痒者21例,皮疹均遗留不同程度色素沉着。1.3 合并症 48例患者中出现胃肠道症状有恶心及呕吐者12例,腹胀、腹痛及腹泻者10例;结膜炎37例;上呼吸道感染25例;支气管肺炎18例,单或双侧肺闻及干性罗音或水泡音,X线出现肺纹理增粗或片状阴影;大便WBC(+)以上 26例;有心悸18例,ECG检查示早博15例,窦性心动过速过缓8例,T波异常4例;肝大9例,肝功能异常26/42例;肾损害中尿蛋白(+~+++)8例,RBC(+~+++)25例,颗粒或管型2例。1.4 误诊情况 本组病例中曾诊为上感者10例,支气管炎或肺炎者8例,药疹者8例,其余多数以发热或皮疹查因收住入院。

    作者:张择榕;陆春;黄怀球;苏向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子宫底部肌壁间妊娠1例

    患者女,27岁,以停经78 d,要求终止妊娠入院。入院体检:生命体征稳定,心肺未查及异常。妇科情况:外阴已婚式,阴道通畅,宫颈光滑,无肥大,宫体后倾后屈,质中,增如孕月大,压痛(一),后穹窿饱满。实验室检查:RBC 3.0×109/L,WBC 8.0×109/L,Hb 108 g/L,HCG(+),B超示:宫内孕12周。遂以次日行钳刮术,术中未钳出任何胚胎及绒毛组织。再行彩色B超示:子宫增大,于子宫后方探及大小为6.7 cm×5.0 cm×4.7 cm胎囊回声,囊内见胎芽头臂径为5.3 cm,可见胎心搏动,此胎囊与子宫无明显联系,双附件显示不清,考虑为异位妊娠。于次日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子宫后位,纵椭圆形,子宫底偏向左侧浆膜面明显血运丰富,呈暗紫色,血管增粗迂曲,触之呈囊性,壁薄,子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左右大小,质硬韧,色正常,考虑为子宫底肌壁间妊娠,征家属同意,行子宫全切除术后送检。  病理检查:肉眼检查:子宫大小9 cm×7 cm×5 cm,肌层增厚,质硬,子宫前壁有一切口,子宫底部有一单独囊腔,已切开,内有一成形胎儿长约6 cm及胎盘组织约50g,囊壁约0.3 cm,无明显管腔与外界和宫腔相通。镜下检查:子宫肌间内见胎盘、绒毛组织。病理诊断:子宫底部肌壁间妊娠。  讨论 异位妊娠可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复合妊娠、残角子宫妊娠、宫颈妊娠、宫壁妊娠、宫肌内妊娠、子宫憩室妊娠、双角子宫妊娠、子宫隔部妊娠(后二种系非正常发育的子宫腔内妊娠)。其中异位妊娠80%为输卵管妊娠。本例为子宫底部肌壁间妊娠则极为罕见。其发生机制不明。可能与孕卵种植在子宫内膜腺体或胚胎滋养层溶解蜕膜及侵蚀肌壁而使孕卵种植,也可能是孕卵外游后在浆膜层种植再侵入肌壁。当胚胎发育至一定阶段易并发子宫破裂,造成大出血,后果严重,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黄利璇;彭建灵;钟雪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占80%~90%,其它多为头痛、头晕和视、动眼、滑车、三叉、外展等颅神经被压迫受损症状。一般认为,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占人口的1%~2%,其中一半左右会破裂出血,而破裂出血的早期病死率约为30%~40%。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主要有载瘤动脉的闭塞和动脉瘤的囊内栓塞两类。对于梭形动脉瘤和巨大型、部分大型宽颈动脉瘤,如果侧支代偿良好或通过颅内外动脉搭桥建立良好的旁路代偿血流,可以闭塞载瘤动脉。一般半年后动脉瘤可逐渐皱缩吸收,其压迫症状减轻或消失。1971年Serbinenko发明了可脱性球囊,1975年Debrun又进行了改进,由此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逐步兴起。由于用球囊进行动脉瘤的囊内栓塞操作比较困难、相对危险和容易复发,目前球囊主要用于载瘤动脉的闭塞。1991年Guglielmi报道了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颅内动脉瘤。GDC的临床应用,使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产生了新的飞跃。综合国外多家大宗病例的报告,80%~90%的动脉瘤可一次栓塞治愈,10%~15%的动脉瘤需要再次栓塞,栓塞后的动脉瘤再次出血率在0.5%以下,栓塞的死亡率和永久残废率均在2%左右。栓塞结果不仅完全可与外科手术结果相媲美,而且还具有创伤微小和术后恢复很快的优势。  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上,主要有以下技术:(1)篮筐技术(basket technique):指在动脉瘤内放置第1,2个弹簧圈时,使其沿动脉瘤边缘盘旋形成一包含整个动脉瘤腔的篮筐,后续弹簧圈紧密地填塞于筐内,达到完全栓塞。(2)重塑技术(remodelling technique):对宽颈动脉瘤,可将一球囊导管放置于载瘤动脉内,球囊面对动脉瘤瘤颈,放置弹簧圈的微导管头端置于动脉瘤内,先用对比剂将瘤颈处的球囊充盈以挡住瘤颈,然后经微导管在动脉瘤内放置弹簧圈,如此反复栓塞动脉瘤。(3)双微导管或连环技术(double micro-catheter technique or hand in hand technique):也常用于宽颈动脉瘤的栓塞。用2根微导管,经1根向动脉瘤内推送1个弹簧圈,先不解脱;经另1根推送另1个弹簧圈,2个弹簧圈相互缠绕使支撑更加稳定,此时解脱第1个弹簧圈;再放入第3个弹簧圈,然后解脱第2个弹簧圈,如此反复进行栓塞。(4)蚕食技术(piecemeal technique):对于不规则形的宽颈和长形动脉瘤,第1个弹簧圈应选其直径相当于动脉瘤的横径,当瘤顶填塞紧密后,利用弹簧圈的后几个袢突向瘤颈再形成筐网,随后再紧密填塞,如此直到瘤颈。临床实践表明,篮筐技术适用于大多数动脉瘤的栓塞,尤其在形态较规则的(如圆形或椭圆形)动脉瘤常能奏效。重塑技术和双微导管(连环)技术虽然巧妙,但两者均须载瘤动脉较粗和无严重血管痉挛。前者对于克服宽颈动脉瘤弹簧圈放置时容易脱出或不稳定,以及由于瘤颈处缺乏对弹簧圈的反作用力,使弹簧圈不易填塞紧密很有帮助;后者则无须临时阻断载瘤动脉的血流,并从容应付后续弹簧圈将前面弹簧圈顶出的可能,栓塞时弹簧圈比较稳定。蚕食技术是将动脉瘤“分块”栓塞,一个难点是选择合适直径和长度的弹簧圈,以达到既把动脉瘤先栓的部分填紧,又能留出足够的长度在后栓的部分形成新的篮筐。以上几种技术可以联合使用。

    作者:王大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ICU患者院内肺感染的病原及药敏分析

    目的:研究ICU患者院内肺感染的易感因素和主要病原体,指导临床的防治。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998年9月~2000年7月住院的49例院内肺感染患者的临床与细菌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9例院内肺感染患者有多方面易感因素;(2)痰培养检出细菌168株,G+球菌26株(15.5%),G-杆菌125株(74.4%),真菌17株(10.1%),其中绿脓假单胞菌79株(47.0%),居首位;(3)168株致病菌对所选抗生素有较高耐药率。结论:原发病危重,气道开放、机械通气时间长,住院时间长,高龄患者是ICU院内肺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G-杆菌为院内肺感染主要致病菌,真菌感染有增加趋势。

    作者:周子权;郭志勤;温步优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手部软组织缺损急诊皮瓣修复

    目的:总结手部软组织缺损各种皮瓣修复的特点。方法:采用V-Y皮瓣、邻位皮瓣、胸腹部带蒂皮瓣、游离足背皮瓣及第一趾蹼皮瓣等修复手部各部位组织缺损。结果:250例266个皮瓣,完全成活241个皮瓣,占90.6%;边缘部分表示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3个皮瓣,占8.6%,2例皮瓣坏死面积占皮瓣总面积约30%,占0.7%。结论:指端缺损采用V-Y皮瓣或锁骨下皮瓣修复效果好;虎口区采用游离第一趾蹼皮瓣具有皮瓣质地好、感觉恢复佳的优点;大面积多部位缺损采用S形或联合皮瓣治疗效果满意;手指脱套仍是目前治疗上的一个难题。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卵巢甲状腺肿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我们近年发现8例卵巢甲状腺肿,现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综合分析如下。1 临床与病理资料  回顾了1984~1997年东莞市人民医院以及莞城医院病理检查40 000例,发现卵巢甲状腺肿8例,占送检病理标本的0.02%。详见表1。2 讨论2.1 发病年龄 本组年龄28~67岁,平均39岁,与叶书珍等[1]报道的绝大多数发生在生育年龄、25岁以前少见,平均年龄37岁接近。本组8例均有生育。2.2 发生率 该病属良性病变,病理改变与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中含甲状腺组织不易截然分开,故确切发病率很难确定。

    作者:罗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三腔气囊导管扩裂术治疗20例前列腺增生症

    我院自1996年开始应用三腔高压气囊导管扩裂术治疗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BPH),方法简便易行,又安全可靠,病人容易接受,经随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0例,年龄60~84岁,其中70岁以上17例,排尿困难病史长8年,短1年,夜尿一般3~5次,急性尿潴留15例,指诊前列腺Ⅱ度增生8例,Ⅲ度增生12例,均中央沟消失,B超有8例探及向膀胱内突出,测残余尿11例80~600 ml。1.2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按外科无菌操作,先经导尿管注入300~500 ml生理盐水充盈膀胱,行膀胱造瘘(也可不造瘘),拔出尿管,用尿道扩张器扩张尿道后插入相应型号的山西省康健医用导管研究所生产的三腔气囊导管,充盈定位气囊后向外牵拉,使其位于膀胱颈部,放气后插入2 cm,向膨胀气囊内充气至压力0.3 MPa,保留7~10 min后降至0.1 MPa,接尿袋,有出血征象者反复冲洗。  术后24 h将膨胀气囊内气体放掉,持续或间断膀胱冲洗,以避免血凝块聚积阻塞尿管,应用抗生素及止血药,7~10 d后拔管排尿。2 结果  本组20例病人均在术后7~10 d内拔管,拔管后均无排尿困难,存在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其中18例在1~5 d内恢复自主排尿,10例测残余尿<30 ml,无尿频,早期有轻度排尿疼痛,1周内均缓解。2例病人5 d后仍有尿失禁,出院后经加强提肛肌练习等功能锻炼,1个月后恢复正常,所有病人经随访(长4年)均无复发及其它功能障碍。

    作者:焉涛;刘德欣;孙庆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并重症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并重症肺炎的临床表现、病原学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36例老年肺结核并重症肺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和痰菌分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死亡组和存活组病例的年龄、生命体征、白细胞计数、氧合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肺结核并重症肺炎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死亡组与存活组在呼吸频率(P<0.05)和氧合指数(P<0.01)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老年肺结核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常不典型,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趋势明显上升,氧合指数可作为评价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刘良安;陈国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三株人单克隆抗-D细胞株的建立

    目的:建立单克隆抗-D细胞株。方法:用EBV永生化能分泌抗-D的Rh阴性供者的B淋巴细胞,经抗-D筛选后用有限稀释法克隆。结果:建立了3株能分泌抗-D的人B淋巴细胞株,一株分泌的抗体为IgM,两株为IgG,抗体效价为128。结论:EBV转化技术能够用于建立人单克隆抗-D细胞株。

    作者:付涌水;罗广平;肖露露;陈洪涛;赵阳;张伟东;简少文;李树浓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HSP 70在预缺血诱导的兔海马缺血耐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 70)在预缺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方法:低压低灌下血管夹闭法诱导家兔脑缺血模型。预缺血3 min,恢复灌注3 d后,脑缺血6 min,3 d后判定海马CA1区的组织病理改变,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术后2 h,3 d该区HSP 70的表达。结果:6 min脑缺血可致海马CA1区神经元明显损害,但经预缺血3 min,恢复灌注3 d处理,则能明显减轻6 min脑缺血损害;3 min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内HSP 70明显表达,且无论是否预缺血处理,6 min脑缺血后第3天海马CA1,CA3,齿状回神经元内HSP 70均明显表达,但经预缺血处理的6 min脑缺血后2 h,海马CA1区HSP 70表达也明显。结论:HSP 70参与了脑缺血耐受,但可能仅在脑缺血期间及早期才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晓斌;况铣;吴洪翔;张毅;李惠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种疗法近期疗效观察

    我们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进行对比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48例ITP患者为我院1996年1月~1999年11月的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8年6月在山东省荣城市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修订的ITP诊疗建议。其中男32例,女16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3个月~12岁,中位年龄4岁6个月。皮肤出血点或淤斑48例,鼻出血20例,牙龈及口腔粘膜出血3例,消化道出血10例,血尿4例,无一例颅内出血。入院时外周血小板计数小于10×109/L 15例,~25×109/L 16例,~100×109/L 17例,中位数19×109/L。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每片多达1971个,少25个,幼稚型和颗粒型的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产板型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偶见或未见。

    作者:黄璟;王鉴;吴倩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开胸术中严重低氧血症处理1例

    患者男,45岁,体重90 kg。因咳嗽、咳痰渐进性加重半年,临床诊断为:左下肺癌?左下隔离肺?拟行左下肺切除术。患者自幼即有喘息性支气管炎病史,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证。麻醉选择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麻醉满意(气管插管为ID8.5的单腔管)。用KONTRON ABT5300麻醉工作站施行机械通气(VT650 ml,f 12次/min),监测生命体征(BP,EKG,SpO2,PETCO2),右侧卧位下打开胸腔见左胸腔广泛粘连,尤以下基底段为著,予以手术分离,手术进行约30 min时,监测显示SpO2下降达92%~93%,呼吸机气道压力达40 cmH2O,遂改手控呼吸,捏皮球感气道阻力增大,听诊双肺可闻喘(痰)鸣音,其间SpO2继续下降,低达67%。当时考虑:痰液堵塞气管导管或气管导管口移位贴气管壁(术前侧卧位下听诊正常)?喘息性支气管炎发作?予以吸痰(吸出少许黄白色粘痰),静注地塞米松、氨茶碱,反复吸痰,并将气管导管拔出2 cm左右,急查血气,约30 min左右SpO2渐上升达96%,手控呼吸(加大氧流量)觉气道阻力降低,血气结果显示:pH 7.247,PCO2 61.0 mmHg,PO2 83.37 mmHg,SaO2 94.6%,遂调整呼吸参数继续机械通气,呼吸机气道压力显示为15 cmH2O。约10 min左右上述症状又出现并迅速加重,10 min内SpO2下降达48%,同时出现血压下降达9/5 kPa,听诊下肺呼吸音低,有痰鸣音。再次考虑患侧痰液或分泌物或血液逆流至健侧可能。手控呼吸下嘱术者立即暂停手术,置患者平卧位。气管内给予肾上腺素,静注多巴胺,复查血气,同时反复吸痰,吸痰效果不理想,考虑痰液位置较深,吸痰管(尿管)较短,遂果断截断气管导管露于口腔外之部分,再吸痰见先是大量黄白色粘痰,继之有大量的褐色脓样物吸出。遵循吸痰—吸氧—再吸痰的原则,充分吸痰,吸氧期加大氧流量,患者病情不再恶化。急查血气分析:pH 7.196,PCO2 81.4 mmHg,PO2 35.2 mmHg,SaO2 54.4%,已构成呼衰。遂给予加快输血输液,给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654-2改善微循环,冰帽物理降温,定期(半小时1次)复查血气,根据血气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经过3 h的积极处理,患者病情渐平稳,BP 12/8 kPa,HR 130次/min,SpO2 92%,PETCO2 35 mmHg,复查血气pH 7.399,PCO2 33.7 mmHg,PO2 50 mmHgBE-4.5 mmol/L,SaO2 88.8%。考虑患者病情危重,患者肥胖换气管导管危险性大,决定中止手术,在密切监护及调控生命体征下关胸。术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带管回ICU继续呼吸支持,用900C(西德产)呼吸机行SIMV+PSV呼吸支持20 h,定期从气管导管内吸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复查血气正常,予以脱机,继续护理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痰并加大剂量抗生素应用。半个月后复查胸片及CT示:左下肺肿块影仍在,但密度变淡,2个月后行双腔管插管全麻行左下肺切除,肿块约6 cm×6 cm×6 cm大小,术后病理报告:左下肺慢性机化性炎症。后诊断:左下肺脓肿。

    作者:王冰舒;王业贵;强万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1999年度广东省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

    目的:介绍广东省1999年度315间实验室临床化学室间质评的情况。方法:用变异指数得分法,统计分析1 556份质评回报表24 584个测定结果。结果:每次质评均能达到及格的实验室有244间,占77.46%。每次质评都不及格的实验室有4间,占1.27%。24 584个单项测定结果中有21 406个及格,合格率为87.07%。结论:开展临床化学室间质评活动有利于对检验结果进行监测和评定,以提高检验质量。

    作者:林增文;卓绮玲;邹伟民;江楚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