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莲;赖日权;王卓才
目的:探讨纳络酮与可拉明合用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3 例,常规予氧疗、抗感染、解痉平喘、排痰、应用可拉明呼吸兴奋剂。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病人的神志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56.52%。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96%。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与可拉明联合应用疗效较对照组显著,能缩短病人的清醒时间,降低PaCO2,提高PaO2和pH值,无明显副作用,在需要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肺性脑病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炎明;张康信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对1990~2000年间收治的13例输尿管囊肿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总结。方法:10例行IVU及B超检查或膀胱镜检查。开放手术 10例,电切开术2例,另1例行保守治疗。结果:12例获术后随访,疗效确切。结论:B超及I VU二者结合可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对囊肿直径<2.5 cm者宜行经尿道电切开术,而对直径≥2.5 cm者应采用开放性手术,并行输尿管再植抗反流。
作者:林伟强;陈复纯;陈廷刚;蔡辉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胸外科围手术期病人应用联邦他唑仙预防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围手术期应用联邦他唑仙的胸部手术病人84例,术前 1 h应用联邦他唑仙4.5 g静滴,术后每8 h静滴4.5 g,疗程3~7 d。术前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胸片显示肺部有阻塞性炎症者,术后加用丁胺卡那霉素0.4 g,每天静滴1次。结果:肺部手术55例,有效率为92.73%,食道手术13例,有效率为92.31%,纵隔手术16例,有效率为87.50%,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联邦他唑仙在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院内菌群不断变化的今天,对普通胸外手术的预防性作用值得肯定。
作者:唐继鸣;陈刚;肖朴;贲晓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分析20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病人入院时有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病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瞳孔改变及光反应、血肿部位、颅脑合并伤及伤后手术时间。结论:病人入院时GCS评分和瞳孔改变相结合可以尽早而准确地预测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预后,可为临床处理病人提供依据。
作者:万青;崔益钿;宋洋;蔡廷江;江小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增生所致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我院建院十余年来先后发现20例恶组患儿,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2例,女8例。起病年龄小2个月,11个月~4岁14例,5~7岁2例,10 ~11岁3例。从发病到死亡,整个病程10~26 d 8例。1.2 临床表现持续高热17例,反复低热3例。进行性贫血、出血倾向各13例。腹泻5例,其中2例伴腹痛、便血,2例出现严重脱水、酸中毒。10例出现不同类型皮疹。9例浅表淋巴结肿大。17例肝肿大,大达肋下10 cm;13例脾肿大,大达肋下14 cm。1.3 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全血细胞减少14例。除1例血红蛋白为120 g/L外,均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36~50 g/L 7例,60~90 g/L12例。3例白细胞明显增高,余均降低,其中(0.7~2)×109/L 7例,( 2.1~3.5)×
作者:莫丽亚;施维明;朱纯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1980年1月~2000年1月进行食管癌切除手术466 例,术后1月内死亡22例,总切除病死率4.7%。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年龄50~73岁,中位年龄60岁。男16例,女6例。颈段癌2例,胸上段癌4例,胸中段癌10,胸下段癌6例。全部为鳞癌。病灶长度≥5 cm 16例,<5 cm 6例。分期:Ⅲ期12例,Ⅱ期10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6例,严重贫血4例,低蛋白血症6例,糖尿病2例。1.2 手术方式经左胸后外侧切口主动脉弓上吻合12例,弓下吻合4例;右胸前外侧、腹、左颈部三切口4例;非开胸食管内翻拨脱术2例。1.3 结果手术死亡22例,原因为吻合口瘘10例,肺部并发症6例,大出血4例,乳糜胸2例。总切除病死率4.7%(22/466),1990年前手术72例,死亡10例,病死率13.9%;1990 年后手术394例,死亡12例,病死率3.0%。
作者:陈伟光;杨正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32岁。因面色苍白、右上腹不适6年,加重伴腹胀1个月于1993年12月入院。6年前患者分娩后逐渐出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觉右上腹隐痛不适,断续铁剂治疗,症状反复。1个月前症状加重,腹胀明显。无发热、骨关节疼痛及呕血、黑便,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查体:T 36.5℃,P 96次/min,R 20次/min,BP 16/9 kPa,重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发现,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肝右肋下3 cm,剑突下5 cm ,质中,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血常
作者:李章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儿男,年龄61 d。点头式呼吸59 d,咳嗽、气促7 d,面色青灰1 d,于2000年9月9日入院。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1分钟Apgar评分10分,体重3.35 kg。2 d后开始呈点头式呼吸、喘鸣、不咳,吃奶睡眠好,曾2次在外院得到“正常儿”结论;7天前始咳嗽、气促、低热,到本院门诊就诊,未摄片,诊断支气管肺炎,带抗生素回家治疗。入院当天咳嗽、气促加剧,点头式呼吸幅度加大,面色青灰,母孕13~15周感冒,未服药治疗,查体:T 37.4℃,P 128次/min,R 56次/min,体重4.5 kg。面色青灰、烦躁、呼吸困难,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变窄,两肺闻及喘鸣音及细湿罗音。心界“正常”,心音响亮无杂音。胸片报告:右肺中外带可见散在斑片状影、边界模糊、沿肺纹理分布,余肺野纹理增粗,心膈未见异常。血气分析:pH 7.344,PaCO2 60.8
作者:刘江玲;汪利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慢性骨髓炎病程长,感染严重,死骨与皮损或窦道常并存,是临床的难点之一。我院于1995年10月~2000年10月探索其治疗方法,选择32病人,通过应用有效抗生素,病灶清除,剔除死骨,创面修复,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在16~60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3~ 20个月。病变部位:股骨4例,胫骨24例,桡骨4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18例,闭合骨折切开复位术后感染8例,急性骨髓炎转为慢性骨髓炎6例。入院前已做手术者18例,2次手术者 6例,入院前已有窦道或骨质外露者26例。其他均有局部软组织红肿,X线片有不同程度骨质密度改变或有骨膜下层状新骨形成,骨质硬化,密度增加。
作者:田秀全;樊秋云;田桂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治疗Ⅲ型Pillon骨折的手术方法选择。方法:对采用小范围内固定加外固定架组18例与钢板螺钉内固定组16例治疗的两组Ⅲ型Pillon骨折病例进行对比随访观察,评价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经平均18个月随访。A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周,无术后骨不连者,1例钉道感染;除1例踝关节功能差外,其余17例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B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20周,术后骨不连4例,伤口皮肤坏死钢板外露2例,踝关节活动功能差2例,余14例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按Phillips & Shwart踝关节评分法[2],A组55~90分,平均75分,B组40~65分,平均52分。结论:小范围内固定加外固定架治疗的疗效好,能明显减少伤口并发症及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能提供早期的关节功能锻炼,较钢板螺钉内固定有更多的优越性。
作者:曾秋涛;黄明光;张普国;黄必留;何家强;郑佩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骨盆前后径对分娩的影响常被忽视,从而可能对母儿造成不良影响,我们曾遇2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病例1,25岁,因第二胎足月孕,腰骶部坠胀2+h于2000年9月14日20:40入院。孕期经过良好,1+年前在某乡医院足月孕分娩,因第二产程延长14 h,胎儿宫内窘迫行胎吸助产一男婴,重3 900 g,新生儿苍白窒息,抢救无效死亡。入院查体:T 36.5℃,P 90次/min,BP 14/9 kPa,身高1.65 m。一般情况好,皮肤无黄染及抓痕,甲状腺不肿大,心肺正常,肝脾未扪及。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产科检查:宫高35 cm,腹围96.5 cm,头先露,枕左位,半入盆,胎心音140次/min,无宫缩,骨盆外测量:24 cm×27 cm×21 cm×8.5 cm。内诊:头先露,高位-3,胎膜未破,骶骨深弧形、骶尾关节前突,尾骨活动。双侧坐骨棘Ⅰ度突出,骶棘韧
作者:金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所致的胎儿先天感染,常为全身受累。发病可出现于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儿童期。近几年来其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严重影响出生质量,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危害。我院近年收治CS患儿2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 女,生后32 d。因周身皮肤黄染25 d于2000年9月10日入院。第一胎第一产,足月妊娠顺产,出生体重3 200 g。生后10 d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呈圆形,见于四肢、会阴部及面部,高出皮面,大小不等,部分呈出血性,按“皮炎”治疗,效果不佳。母孕期无特殊,体检:体温36℃,体重4.3 kg,营养发育一般,精神欠佳,全身皮肤中度黄染,颜面及口唇苍白,头面部、双上肢肘关节下、双下肢及会阴部见湿疹样皮疹,多数表面结痂,部分已脱屑,口周皮肤放射状皲裂,部分出血,手足掌跖部皮疹呈水疱样,伴破溃。前囟平坦,双肺呼吸音粗糙,心率128次/min,律齐,心前区可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腹部膨隆,肝肋下10 cm,脾肋下7 cm,质中度硬,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5 g/L,白细胞31.1×109/L ,中性0.306,分叶0.637。肝功能
作者:袁英英;李云兰;于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纤维连结蛋白(fibronectin,FN)是一种糖蛋白,它能促进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的粘连,维持细胞形态;在组织修复中FN亦起到“修复”作用;在免疫反应中FN促进细胞的吞噬及细胞移动。此外,它还是一种具有非特异性的调理素,广泛存在机体的组织和血液里。在肝功能损害时,其合成减少,血清中浓度降低。为了探讨肝硬化患者体内FN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我们对55例肝硬化患者及46例正常人血清中FN的含量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7年2月~2000年10月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共55例,其中男46例,女9例,平均年龄50岁。平均病程9.7年。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3例,B级 24例,C级18例。55例患者中有
作者:张玉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23岁。以进食后上腹部不适8年余,加重5 个月于1996年3月21日入院。入院前曾于本市医院进行胃镜检查,检查报告:(1)胃窦部溃疡;(2)慢性胃炎(浅表性);(3)反流性食管炎;(4)幽门梗阻。查体:形体消瘦、贫血貌;心肺(-),左上腹部膨隆可及振水音,有明显压痛,肠鸣正常。入院第3天在硬外麻下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术中游离胃窦部后壁见与胰腺表面粘连紧密,游离难度较大;后打开胃腔探查,见胃窦部后壁有一
作者:刘鸿章;薛琪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关节疾患诊治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关节病(50膝、2踝)患者应用关节镜检术诊治。结果:术后31例患者随访平均1.5年,优良率80.64%。结论:关节镜检术具有创伤小、准确率高、恢复快、疗效高等优点,提高疗效与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操作技巧、配套器械及术后正确的康复锻炼密切相关。
作者:林文祥;杜莉如;郑亚才;叶显乐;严康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可溶性糖蛋白,具有促血管内皮分裂、增生和提高血管通透性等作用。本文研究VEGF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5~80岁,平均(57.6±14.6)岁;糖尿病组74例,其中无眼底病变组(NDR)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龄22~84岁,平均(50. 24±17.44)岁,病程2周~8年,平均(2.37±2.18)年;有眼底病变组(DR)41例,男17例,女24例,年龄30~82岁,平均(61.07±10.96)岁,病程1周~35年,平均(9.54±6.90 )年。1.2 测定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酶免疫法试剂,深圳晶美公司提供,按说明书操作,在全自动酶标仪上测定,自动打印结果。2 结果
作者:刘忠伦;黄厚斌;罗南萍;徐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男性尿道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刮疣术加外涂氟尿嘧啶液联合治疗。结果:治疗16例,第1疗程治愈12例;复发4例经第2疗程治愈。随访半年均无复发。结论:刮疣术加外涂5-氟尿嘧啶液联合治疗,简单易行,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卢和琨;黄银娇;罗宇康;谢礼豪;谭仲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22岁,孕1产0,孕31+5周,双下肢水肿1 月,3 d前走路摔倒后突发抽搐,反复3次,在当地医院用硫酸镁15 g治疗后,呼吸减慢至15次/min,加用钙后呼吸节律恢复至20次/min,之后又发类似抽搐2次,于1999年11月1日转入我院。检查:T 37.9℃,P 96次/min,R 22次/min,Bp 120/90 mmHg,神志清楚,抬入病房,急性病容,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双下肢水肿(+),膝反射存在。宫高23 cm,腹围82 cm,LoA位,胎心音134次/min,头浮,未作肛查。门诊资料缺。入院诊断:孕31+5周,孕1产0,LoA,产前子痫。入院后
作者:刘岚;刘贺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洛赛克与甲氰咪胍对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196例入院时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仅予一般治疗;洛赛克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预防性应用洛赛克40 mg+10 ml洛赛克溶媒静注,1次/d,连用1周;甲氰咪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甲氰咪胍0.4 g+0.9%生理盐水20 ml静注,2 次/d,连用1周;观察用药过程中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63.4%,甲氰咪胍组为19.7%,洛赛克组为4.6%,3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甲氰咪胍与洛赛克能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洛赛克与甲氰咪胍相比,洛赛克又明显优于甲氰咪胍。
作者:邓仁益;程伯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临床上常会遇到因头昏、乏力、纳差而就诊的患者,检测其血红蛋白正常,但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减低和(或)骨髓贮存铁缺乏,经铁剂治疗后症状消失,提示该类患者为机体铁贮存已减少而贫血尚未发生的一种亚临床缺铁状态。为了对这类患者的铁代谢状况进行判断,以利于临床上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现将我院1987年~1999年接诊的100例铁缺乏状态患者的实验数据与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在就诊患者中,除外原发肝、肾及内分泌等疾病,选择有明显缺铁因素者100例。其中男28例,女72例;年龄7~75岁,中位年龄28.3岁。缺铁原因:偏食47例,慢性失血46例(月经过多35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内外痔6例,原因不明鼻衄2例),胃肠手术后3例,乳腺癌术后2例,延期哺乳2例。1.2 方法对100例患者均作血常规、骨髓细胞学及铁染色检查,检测血清铁蛋白(SF)89 例及血清铁(SI)98例。1.3 铁缺乏状态判断标准 (1)Hb(男≥120 g/L,女≥110 g/ L)及RBC数(男≥4.0×1012/L,女≥3.5×1012/L)均在正常范围;(2)骨髓示贮存铁缺乏;(3)铁剂治疗有效。1.4 临床表现 100例中头昏82例,乏力53例,纳差43例,消瘦12例,记忆力减退18例,失眠12例,心慌5例,气短4例,易感冒10例。
作者:胡振玉;郑志汉;王小平;丁宝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