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介苗腔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90例

吴爱明;唐志忠;潘克;周兴;刘春晓

关键词:膀胱肿瘤, 卡介苗, 灌注, 局部
摘要:目的:评价卡介苗治疗剂(BCG)在预防膀胱移行上皮癌高危复发中的疗效。方法:应用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并与丝裂霉素C(MMC)进行对照观察。其中,BCG组90例,获得随访78例;MMC组30例,获得随访25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结果:BCG组复发26例,未复发52例;1年无癌生存率87.4%,复发率12.6%;5年无癌生存率66.7%,复发率33.3%。MMC组复发12例,未复发13例;1年无癌生存率84%,复发率16%;5年无癌生存率51%,复发率49%。BCG组5年无癌生存率明显高于MMC组,复发率显著低于MMC组(P<0.05),且复发的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进展发生率低。结论:采用BCG诱导加维持灌注能有效地减少高危患者复发及复发时病程进展,是目前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较理想的药物之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颅脑损伤并发视神经损伤的治疗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治疗原则。方法:回顾17例急性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手术治疗,10例保守治疗。结果:7例手术病人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恢复,保守治疗者中有7例视力不同程度恢复,3例视力无改善。结论:对于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者,除伤后视力明显好转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外,应尽早积极采用手术治疗。

    作者:李智斌;黄鸿镳;冯正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异位妊娠并发子宫损伤14例分析

    目的:了解可发生子宫损伤的异位妊娠的种类、特点,减少异位妊娠并发子宫损伤的发生率及误诊率,减轻其严重性,提高其治愈率。方法:对1980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异位妊娠并发子宫损伤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输卵管残端妊娠、宫颈妊娠可并发子宫损伤,出血量大,可引起休克等严重后果。结论:早期诊断可减少子宫损伤,手术为重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黎平;杨爱莲;钟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新生儿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170例

    目的:探讨新生儿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治,以寻求降低新生儿疾病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我院近2年诊治的170例SIRS病例进行临床总结及分析。结果:SIRS、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是动态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具可逆性;MODS是本组病例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正确认识SIRS,MODS,有效逆转或防止发展为MODS,是抢救成功的前提;综合治疗,重视原发病及预警、注意全面监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金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荧光定量PCR检测性病病原体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性病病原体的临床价值。方法: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对淋球菌(NGH)、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三种性病病原体进行定量测定,并与定性PCR比较。结果:两种PCR法对三种病原体检测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4%,93.8%,92.8%,阳性率差异分别为:4.4%,3.6%,3.6%,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阳性样本定量平均拷贝数分别为:NGH 4.9×106,CT 3.9×106,UU 4.7×106。结论:FQ-PCR操作更简便、快速,并能准确定量。对于性病的诊断、病情的发展和愈后监测、疗效评价、指导用药均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苏学飞;左中越;程钢;石庆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耳癌15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耳癌采用乳突根治术配合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中耳癌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2例行单纯放疗,颞骨次全切除加放疗和颞骨全切除加放疗各2例,其余9例均采用乳突根治术配合放疗,随诊时间8个月~5年。结果:乳突根治术配合放疗疗效更满意,可避免前两种方法所存在的某些不足和缺点。结论:对于早期中耳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可优先考虑乳突根治术配合放疗。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加放疗是提高中耳癌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伟东;王炳良;陈展胜;陈少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

    本文对1999年1月~2000年9月应用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13例,与1996年1月~1997年12月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11例作为对照组,以探讨HP在抢救急性安眠药中毒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4例患者均符合重度中毒诊断标准[1],为自杀,服用药物为地西泮、苯巴比妥、氯丙嗪、利眠宁等,均1次顿服,就诊时间离服药时间5~9 h,昏迷达3 h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治疗组13例中,男1例,女12例,年龄16~37岁,平均24岁;对照组11例中,男2例,女9例,年龄17~33岁,平均22岁。

    作者:曾石养;关永东;李小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后眼压的动态观察

    目的:了解应用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后眼压的动态变化。方法:在50例(60眼)标准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巩膜瓣可拆除缝合技术,观察术后不同时期的眼压及前房深度。结果:术后拆线前的平均眼压为>13.97 mmHg,随访6个月,平均眼压为15.64 mmHg,浅前房的发生率为10%。结论:巩膜瓣可拆除缝合技术的应用,可以明显减少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浅前房的发生率。

    作者:李虹霓;黄梓材;林静君;周忠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肝血回输、纱布条填塞救治重症肝破裂13例

    我科近5年来,对13例重症闭合性肝破裂患者采用术中肝血回输,纱布条填塞止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18~52岁。车祸7例,高处坠落4例,墙体倒塌2例。入院时全部病例均有失血性休克表现,诊断性腹腔穿刺均为阳性。处理措施采取边抗休克,边急诊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本组肝脏全部为星芒状爆裂伤或伤口长5 cm、深2 cm以上的较大裂伤。先清除肝创面坏死的组织,结扎肝创面可视血管、胆管,在缝合止血不理想的情况下,用明胶海绵、大网膜、纱布条填塞压迫止血,另一端在肋缘下就近戳口引出。术后第3日开始分次拔出,2周内全部取出。术中腹腔出血量少1 500 ml,多4 500 ml,一般肝血经收集过滤可回输三分之二,每400 ml加入25%枸橼酸钠10 ml,同时经莫非氏滴管加入地塞米松20 mg。术中术后抗炎治疗,并定时查血、尿常规和肝功能,碱化尿液,保护肾功能。13例中2例术后再出血,二次手术止血成功;2例并发膈下脓肿,经B超引导穿刺治愈;1例肝后腔静脉破裂术中死亡;1例发生黄疸,于术后2周消退;4例血肌酐轻度升高,1周后正常。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哮喘的基因治疗

    近年来研究已经表明,哮喘是一种具有复杂性状的,具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并已发现了多个与哮喘发病相关的候选基因,如位于5q31-33区域内的所谓“细胞因子基因簇”的一些基因,在IgE调节以及在哮喘的炎症发生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建立在基因表达、基因调控异常基础上的。基因治疗就是对缺陷基因进行补充或对表达异常的基因进行纠正,因而是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的方法。狭义上的基因治疗仅适用于那些确定的某一基因缺陷或突变以致基因表达产物异常引起的遗传病,通常是指正常基因的添加补充或对突变基因的定点修复来达到治疗目的。然而,尽管支气管哮喘也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疾病,但由于其具有如下遗传特征:(1)外显不全,(2)遗传异质化,(3)多基因遗传,(4)协同作用,因此导致在一个群体中发现的遗传连锁或相关,而在另一个不同的群体中则不能发现。除此以外,不同的环境因素与多遗传基因的相互作用是本病发生机制的重要特点。因此,狭义上的基因治疗方法并不适用于哮喘。广义上的基因治疗还包括基因外围的治疗(epigene therapy),如对基因表达的调节,反义技术便是一个好的例子。再者,免疫调节DNA或称之为DNA疫苗亦是基因外围治疗的方法。不仅如此,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在体外生产拮抗某种重要炎性细胞因子的重组生物蛋白或多肽药物,则在更广阔的领域里,通过体外基因的构建及操作表达出治疗用蛋白,再送入体内,以达到阻断体内蛋白生物活性的方法,达到了与基因治疗殊途同归的治疗目的。如重组抗人IgE鼠/人嵌和单克隆抗体,通过基因的改造,使之主要结合循环血IgE和表达在B细胞表面的IgE分子,不结合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细胞上的IgE,无需担忧由此而诱发这些炎症效应细胞脱颗粒的危险,达到了传统抗体所不能达到的治疗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目的[2]。

    作者:徐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经皮空心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选择与价值

    我们从1997年1月~2000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34例,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4例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60~93岁,平均74.2岁。按骨折部位分型:头下型5例,头颈型11例,经颈型10例,基底型8例。按Garden分型:Ⅰ型3例,Ⅱ型9例,Ⅲ型16例,Ⅳ型6例。全组合并不同程度内科疾病30例,占88.2%。合并2种以上疾病有21例,以冠心病、肺心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为主。

    作者:张斯怡;肖绍升;廖威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开放性与闭合性颅脑损伤病死率比较

    本院自1990年1月~2000年6月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2 138例,现将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 138例,其中男1 590例,女548例,男女之比为2.9∶1。年龄小者7 d,大者93岁,平均36.7岁。1.2 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78.6%),其余依次为摔伤(9.4%),坠落伤(6.1%),砸击伤(3.2%),其它损伤(2.7%)。

    作者:卢天喜;陈永群;任安州;程树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外伤性泪小管断离显微手术技巧

    我们于1997年6月~2000年4月,在显微镜下进行外伤性泪小管断离吻合术2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22只眼。其中男18例,女4例。右眼13例,左眼9例。年龄14~56岁。伤后1~17 h。下泪管完全断离20例,上、下泪小管均完全断裂2例。术后随访时间1~6个月。

    作者:徐君;汤静;丁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多虑平治疗癔症113例

    目的:观察多虑平(Doxepin)治疗癔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Doxepin的作用机制。方法:对符合CCMD-Ⅱ-R有关癔症诊断标准的113例癔症病人用Doxepin治疗,剂量儿童25~150 mg/d,平均96.43 mg/d;成人50~225 mg/d,平均114.22 mg/d,疗程2周以上,治疗满2周时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定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显效率83.19%,有效率15.95%,总有效率99.11%,随访半年,复发率5.94%,副作用发生率13.27%,包括口干、便秘、偶见ALT升高、白细胞减少。结论:Doxepin治疗癔症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好、复发率低,推测Doxepin是通过调低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而起治疗作用。

    作者:詹春云;张良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磷霉素与哌啦西林时间差疗法治疗老年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

    目的:观察磷霉素与哌啦西林时间差疗法(A组)治疗37例老年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并与37例连续疗法(B组)对照。方法:A组病例用4~6 g磷霉素静滴约30 min,间隔60 min(时间差),哌啦西林3 g,静滴约30 min,每日2次,疗程7~10 d。B组病例用磷霉素与哌啦西林先后连续静滴,其它同A组。结果:A,B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和76%(P<0.05),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3%和75%(P>0.05)。结论:磷霉素与哌啦西林时间差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曹淑芳;李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核心期刊的研究方法

    文摘量法的评价指标主要有文摘量和文摘率两个指标。文摘量是指选择专业性的文摘索引作为工具,统计本专业文摘索引中,哪些期刊被摘的文献量多,从而确定核心期刊。文摘率主要是指某期刊被某专业文摘摘录的概率。文摘量法关键的是选好专业性的文献。一般为讲,国内中国医学文摘系列杂志有较严格的摘录选择标准。但如果所选的专业性文摘质量不高,或文摘员水平的问题,则对研究结果影响就会较大。专业性的文献在选择源期刊时,一般都从专业的角度考虑了杂志的学术质量。载文量法又分为绝对载文量法和相对载文量法。绝对载文量法是指根据期刊载某学科论文数量的绝对数量来确定核心期刊,相对载文量法是指某期刊在某时期内刊载相关学科的论文数量占该期同时期刊出论文总数的百分比。载文量法相对较为简单,但它对论文在本学科引起的影响未作评价,所以通过载文量确定核心期刊有时偏性较大。引文分析法是目前期刊评价较为公认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计算期刊刊物被引用的情况来确定核心期刊。引文分析法首先要确定统计源期刊,然后统计分析这些统计源期刊的参考文献,分析杂志引用与被引用的关系,计算期刊的被引总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平均引用率。这些指标可反映某期刊在本专业受重视的程度,且可以量化。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结核性胸膜炎误诊为心律失常1例

    患者女,44岁。因心悸、胸闷、乏力7 d,3次在当地乡医院就医,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给予静推西地兰处理后,自觉症状缓解,但病情易反复,近2 d出现发热、胸痛、咳嗽、少痰。查体:体温37.2℃,血压100/60 mmHg,端坐呼吸,口唇、甲床发绀,大汗。咽、扁桃体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罗音。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率170~180次/min,律齐,Ⅱ、Ⅲ、avF导联ST段及T波有缺血性改变。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化验:外周血白细胞8.9×109/L,N 0.40,L 0.57,M 0.03,血清钾4.0 mmol/L,钠140 mmol/L,氯100 mmol/L,血清钙2.3 mmol/L。血尿素氮5.0 mmol/L,肌酐90 μ mol/L,肝功能正常。急诊胸片检查示:双侧肋膈角变钝。胸腔B超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给予吸氧及反复强心、利尿处理后,心率无下降。后经B超定位行诊断性胸腔穿刺,双侧胸腔各抽出淡红色液体50 ml。化验:细胞数4×109/L,淋巴为主,Rivalta反应阳性,胸水蛋白50 g/L,葡萄糖2.0 mmol/L,符合渗出液。同时查血结核抗体阳性,OT试验阴性。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给予异烟肼0.3 g,每天1次,利福平0.45 g,每天1次,吡嗪酰胺0.5 g,每天3次。1周后体温、心率降至正常,食道电生理检查无异常,3周后出院。随访2年,再没有出现心悸、胸闷。

    作者:苗兴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盐酸利多卡因在毒蛇咬伤防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盐酸利多卡因在毒蛇咬伤防治中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院1993~2000年间收治的109例蛇咬伤病人,使用盐酸利多卡因代替普鲁卡因封闭伤肢。结果:107例治愈,2例死亡,伤口感染14例,未见其它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蛇咬伤后使用盐酸利多卡因封闭伤肢,比使用普鲁卡因更为合理。

    作者:阎玉矿;曾惠峰;段君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糖尿病胃运动功能障碍的B超观察

    糖尿病患者常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以胃排空延迟多见,主要表现为早饱、餐后饱胀、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有人称之为“糖尿病性胃麻痹”[1]。我们运用B超对4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胃液体排空功能观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糖尿病组:住院糖尿病患者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26~61岁,平均48岁,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病史均在4年以上。Ⅰ型糖尿病9例,Ⅱ型糖尿病33例。合并消化不良症状者19例,高血压病16例,冠心病13例,肺结核6例,周围神经病变5例,肾病5例,视网膜病变3例。经纤维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等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对照组:正常健康人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1~62岁,平均46岁,近2年内无上消化道疾病史。两组B超检查均无肝、胆、胰病变。

    作者:许宁;车桂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使用Prisma血液净化系统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体会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目前抢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1~3],2000年6月~11月我院使用法国Prisma血液净化系统在床旁为8例危重病人进行CRRT治疗,效果满意。Prisma血液净化系统与传统血液透析机有很大差别,整个管路为密闭系统,对管路压力和液体容量的监测更精密,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报警,如果对机器性能不熟悉,将不能及时正确处理机器报警,影响治疗效果和管路寿命。

    作者:冯婉娜;李欣;谢美珍;陈桂芳;卢伟;许元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虚汗停颗粒治疗自汗、盗汗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新药虚汗停颗粒治疗自汗、盗汗的疗效。方法:自汗、盗汗儿童患者270例和成人患者2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0例、120例和160例、100例,治疗组用虚汗停颗粒治疗,对照组用玉屏风颗粒,治疗时间为2~4周。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不论在儿童组还是在成人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新药虚汗停颗粒对自汗、盗汗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成药玉屏风散。

    作者:余善强;王波;颜美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