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后眼压的动态观察

李虹霓;黄梓材;林静君;周忠夏

关键词:眼疾病, 眼内压, 小梁切开术, 可拆除缝线
摘要:目的:了解应用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后眼压的动态变化。方法:在50例(60眼)标准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巩膜瓣可拆除缝合技术,观察术后不同时期的眼压及前房深度。结果:术后拆线前的平均眼压为>13.97 mmHg,随访6个月,平均眼压为15.64 mmHg,浅前房的发生率为10%。结论:巩膜瓣可拆除缝合技术的应用,可以明显减少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浅前房的发生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普罗帕酮致心房颤动为酷似室速1∶1心房扑动1例

    患者男,51岁,因心前区压榨样疼痛1 h急诊。急查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体查:BP 110/65 mmHg,神清,呼吸尚平顺,双肺未闻干湿罗音,心率70次/min,律整。入院后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及肝素治疗,并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极化液及能量合剂等。入院后42 h患者自觉气稍促,心率135次/min,快慢强弱不一,心电监护提示:心房颤动。给予西地兰0.2 mg缓慢推注后心率仍为134~152次/min,心房颤动;4 h后,给予普罗帕酮150 mg,每小时1次,用药后24 h,心电监护提示,心房颤动,部分呈不纯房扑,心室率为146~162次/min,随后转为QRS宽大的心动过速,心室率为180~220次/min。按室性心动过速处理,反复给利多卡因50 mg静注,及1~2 mg/min静注维持,仍未能转复。行12导联心电图记录提示R-R绝对规则,部分导联见可疑p′波,即插入食管电极,心电记录见心房波规则,其后QRS波与心房波呈1∶1规则出现,QRS波宽大呈右束支阻滞图形,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房扑动(1∶1传导),伴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给予胺碘酮0.15 g静注后用0.45 g静注维持仍未能转复,即给直流电200 J电击1次转复为房扑2∶1或3∶1传导。继续给可达龙0.2 g,每8 h 1次,2 d后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后用射频治疗转复成功。

    作者:吴沃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外伤性泪小管断离显微手术技巧

    我们于1997年6月~2000年4月,在显微镜下进行外伤性泪小管断离吻合术2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22只眼。其中男18例,女4例。右眼13例,左眼9例。年龄14~56岁。伤后1~17 h。下泪管完全断离20例,上、下泪小管均完全断裂2例。术后随访时间1~6个月。

    作者:徐君;汤静;丁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多虑平治疗癔症113例

    目的:观察多虑平(Doxepin)治疗癔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Doxepin的作用机制。方法:对符合CCMD-Ⅱ-R有关癔症诊断标准的113例癔症病人用Doxepin治疗,剂量儿童25~150 mg/d,平均96.43 mg/d;成人50~225 mg/d,平均114.22 mg/d,疗程2周以上,治疗满2周时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定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显效率83.19%,有效率15.95%,总有效率99.11%,随访半年,复发率5.94%,副作用发生率13.27%,包括口干、便秘、偶见ALT升高、白细胞减少。结论:Doxepin治疗癔症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好、复发率低,推测Doxepin是通过调低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而起治疗作用。

    作者:詹春云;张良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磷霉素与哌啦西林时间差疗法治疗老年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

    目的:观察磷霉素与哌啦西林时间差疗法(A组)治疗37例老年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并与37例连续疗法(B组)对照。方法:A组病例用4~6 g磷霉素静滴约30 min,间隔60 min(时间差),哌啦西林3 g,静滴约30 min,每日2次,疗程7~10 d。B组病例用磷霉素与哌啦西林先后连续静滴,其它同A组。结果:A,B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和76%(P<0.05),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3%和75%(P>0.05)。结论:磷霉素与哌啦西林时间差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曹淑芳;李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急性颅脑损伤合并休克32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4年1月~2000年6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32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24例,女8例,年龄9~76岁,平均35岁。交通事故伤18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3例,砸伤2例,挤压伤1例,其它2例。脑损伤分类:颅内血肿20例(合并颅内骨折15例,硬膜外血肿8例,脑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2例,多发血肿4例),脑挫裂伤8例,开放性颅脑伤4例。

    作者:揭祥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迟发型成骨不全3例

    1994年5月~2001年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了3例成骨不全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例均为男性,年龄11~23岁,平均16.3岁,2例为同胞兄弟。1.2 症状均有骨痛、多次骨折史及骨骼畸形;1例双尺、桡骨及双胫骨对称性弯曲畸形2年,不能行走1年,合并双耳听力下降;2例为脊柱后凸、驼背及左尺、桡骨陈旧性骨折。3例中2例有家族史,患者外祖父、母亲及兄弟均有多次骨折史。

    作者:赵敏;秦婉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三角肌结核1例

    患者男,22岁。4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上臂外侧有一肿物,约“山楂”大小。肿物逐渐增大,伴有疼痛,全身易感疲劳。体重减轻5.5 kg。2周来肿物疼痛加重。夜间经常在睡眠中痛醒,遂来院就诊。既往有糖尿病史并长期在家注射胰岛素治疗,无外伤和结核病史,家族史无特殊。检查发现右上臂三角肌内有一约12 cm×5 cm大小肿块,较固定,有压痛,局部不红不热,听诊无杂音。右侧肩关节活动未见异常,腋窝淋巴结不肿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5×109/L、中性粒细胞0.42,淋巴细胞0.58。血生化、胸部X线检查均无异常。X线摄片右上臂见有软组织肿块,未见有钙化阴影。初步诊断:软组织肿瘤。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肿块为脓肿。引流后伤口开放换药。病理检查发现朗罕细胞、类上皮细胞、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脓液普通培养无菌生长、再次培养发现有结核菌。诊断:三角肌结核。立即抗结核治疗,并用链霉素和异烟肼药液冲洗伤口换药。术后一月脓腔缩小渐趋愈合,3个月随诊时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局部疼痛完全消失,患肢肌力正常无任何不适。

    作者:董玉泉;赵学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治疗难治性心衰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难治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作用。方法:采用血液透析治疗难治性心衰病人48例(血透组),观察其血透前后心功能的改变和心电图变化。并与同期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的难治性心衰患者40例(非血透组)作比较。结果:血透组48例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40例,Ⅰ级以上8例,总有效率达100%。心电图变化:T波高尖阴转率为100%,心动过速消失占65.6%,Q-T延长阴转占58%,ST-T改善占55.6%。非血透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6例,Ⅰ级以上25例,总有效率为77.5%,心电图T波高尖阴转率66.6%,心动过速消失占48.3%,Q-T延长阴转占43.7%,ST-T改善占33.3%。结论:血液透析能显著改善难治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且疗效肯定。

    作者:吴晓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肉毒碱在肝硬化大鼠全胃肠外营养的应用

    目的:观察肉毒碱在肝硬化大鼠全胃肠外营养(TPN)时的作用。方法:19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成3组,肝硬化对照组(A组)6只,肝硬化TPN组(B组)7只和肝硬化TPN+肉毒碱组6只。观察大鼠生存情况,大鼠肝功能、血脂水平和肝脂含量的变化。结果:除TPN组有1只大鼠因输液过快、肺水肿死亡外,其余大鼠均成活。血清TBIL,AST和ALT B,C组与A组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LB明显降低(P<0.01)。血TG水平明显升高(P<0.01),肝TG,CHO含量明显升高(P<0.01)。C组与B组比较,血清ALB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CHO水平明显降低(P<0.01和P<0.05),肝TG,CHO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肉毒碱可以改善硬化肝TPN时进一步肝损害和脂代谢紊乱。

    作者:罗时敏;周凯;张天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评价核心期刊的几个引文指标

    被引总频次:是指被评价期刊自创刊以来历年刊出的论文在当年被其它期刊引用的总次数。这个指标受杂志创刊时间的长短影响较大。对于一些新创刊的后起之秀,这种指标就不是非常客观。 影响因子:影响因子也简称IF值,指该期刊近两年的平均被引率。比如要计算《实用医学杂志》2001年的IF值,就是计算《实用医学杂志》于1999年和2000年发表的论文被所有统计源期刊在2001年引用的次数除以《实用医学杂志》在1999年和2000年发表的论文总数,所得的商值就是IF值。在评价期刊的所有引文指标中,IF值相对较能准确反映杂志被同行的重视程度,能较为直观地反映科技期刊的质量,它是所有引文指标中重要的一个。 即年指标:指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被源期刊在当年引用的次数除以该刊当年发表论文总数。这个指标可以反映期刊是否能经常刊出热门话题。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

    严重哮喘发作是指哮喘发作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缺氧和(或)CO2潴留,甚至死亡。严重哮喘发作持续24 h以上,经过一般治疗不能缓解时,称为哮喘持续状态(status asthmaticus)。但也有部分病例由于哮喘发作后病情演变迅速,在短时间内(几小时甚至十多分钟)发展为呼吸衰竭。尽管多数的重症哮喘患者能够通过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而缓解,但个别病例由于严重的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机械通气是治疗这类病人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荣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支气管哮喘与心理障碍

    当今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医学界认识到作为医学研究的对象—人,不仅是一个有高级生理活动的生物体,还是一个有意识、有感情、有各种心理社会属性的生命体;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生活方式也同其他生理活动一样,会反映到健康和疾病上,因此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益受到关注。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心身疾病,1888年Mackenzie报道的对花草过敏的哮喘患者看到纸花引起哮喘发作1例充分表明了作为哮喘的病因之一—心理因素同样不能忽视。

    作者:张辛;崔冬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颅脑与颈髓复合伤12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7~2000年5月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387例,其中颅脑与颈髓复合伤12例(占3.1%),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1例,女1例,年龄18~49岁,平均26岁;车祸伤9例,坠落伤2例,运动伤1例;挥鞭样损伤10例,减速性损伤2例;重型颅脑损伤6例,中型2例,轻型4例;颈2~3(C2~3)伤5例,C3~4伤5例,C5~6伤2例,均为闭合性颈髓损伤。1.2 临床表现意识障碍者8例,呼吸困难者9例,截瘫者5例,偏瘫者7例。1.3 辅助检查经CT查示颅内血肿5例(合并脑挫裂伤2例),脑挫裂伤1例;经X线及CT查示颈椎骨折1例,颈椎骨折伴脱位者6例(其中1例经MRI查示外伤性椎间盘突出)

    作者:孙永锋;翟卫东;钟建卫;张伟;王涛;袁俊;刘会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颅脑损伤并发视神经损伤的治疗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治疗原则。方法:回顾17例急性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手术治疗,10例保守治疗。结果:7例手术病人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恢复,保守治疗者中有7例视力不同程度恢复,3例视力无改善。结论:对于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者,除伤后视力明显好转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外,应尽早积极采用手术治疗。

    作者:李智斌;黄鸿镳;冯正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卡介苗腔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90例

    目的:评价卡介苗治疗剂(BCG)在预防膀胱移行上皮癌高危复发中的疗效。方法:应用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并与丝裂霉素C(MMC)进行对照观察。其中,BCG组90例,获得随访78例;MMC组30例,获得随访25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结果:BCG组复发26例,未复发52例;1年无癌生存率87.4%,复发率12.6%;5年无癌生存率66.7%,复发率33.3%。MMC组复发12例,未复发13例;1年无癌生存率84%,复发率16%;5年无癌生存率51%,复发率49%。BCG组5年无癌生存率明显高于MMC组,复发率显著低于MMC组(P<0.05),且复发的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进展发生率低。结论:采用BCG诱导加维持灌注能有效地减少高危患者复发及复发时病程进展,是目前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较理想的药物之一。

    作者:吴爱明;唐志忠;潘克;周兴;刘春晓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PPH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5例

    目的:探讨环形切除直肠下部粘膜混合痔术(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25例环状混合痔的PPH手术经验,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4例(96%)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5例术后无疼痛,9例轻度疼痛,1例中度疼痛。结论:PPH手术具有不破坏肛管正常解剖结构,可明显改善痔核脱出,术后疼痛轻微,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王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治疗

    支气管哮喘在祖国医学称之为“哮证”,是一种突然发作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有声并反复发作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古往今来,我国广大人民及医务工作者为防治本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现浅述如下。

    作者:梁标;刘春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霍奇金病椎管内转移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患者男,36岁,汉,1999年10月7日因双下肢麻木无力1周,右眼球不能外展1 d入院,既往于1999年1月患霍奇金病(hodgkin disease,HD),用MOPP方案化疗4个疗程。1周前出现腰痛,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行走,经理疗后腰痛缓解,但双下肢症状未见改善,伴双手指尖麻木,无肢体疼痛,1天前又出现右侧眼球不能外展,查体:意识清楚,应答切题,右侧Horner综合征(+),余颅神经粗测正常,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减弱,肌力Ⅱ级,呈袜子型感觉减退,膝腱、跟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无尿便异常。初步诊断:(1)多发性神经病,(2)霍奇金病,(3)颅内转移瘤?暂给予营养神经治疗。检查胸部X线正位片示:双肺纹理增多,气管、纵隔居中,心脏大小正常,纵隔光滑锐利,余无异常。颅底CT示:颅内骨质结构未见异常,颅内未见异常密度影。治疗2 d症状未见改善,追问病史了解患者发病前1周曾有上呼吸道感染史,遂行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检查:颅内压160 mmH2O,脑脊液为黄色,呈Froin综合征,潘氏反应(++++),白细胞400×106/L,单个核0.76,多个核0.24,蛋白28.2 g/L,脑氯105 mmol/L;颈、胸、腰椎MRI扫描示:颈、胸、腰椎序列良好,生理弯曲,椎体无增生改变,脊髓内未见异常信号区,圆锥以下椎管内可见软组织异常信号,提示:腰椎水平椎管内占位。诊断:(1)椎管内转移瘤,(2)霍奇金病,(3)格林巴利综合征。给予地塞米松20 mg,每3天减半量,半月后患者可下地自由行走,右侧眼球可外展,查体:Horner综合征(-),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皮肤感觉正常,膝腱、跟腱反射对称减弱,余同上。出院时复查腰椎MRI如前。2个月后出现双下肢剧烈疼痛,尿失禁。

    作者:邓伟哲;杨志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合并高位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合并高位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对1996~1999年间治疗12例胆管损伤合并高位胆管狭窄采用肝胆管大口式、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12例病人均行随访,疗效满意。结论:采用肝胆管大口式、空肠Roux-Y吻合术是治疗胆管损伤合并高位胆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作者:谢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虚汗停颗粒治疗自汗、盗汗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新药虚汗停颗粒治疗自汗、盗汗的疗效。方法:自汗、盗汗儿童患者270例和成人患者2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0例、120例和160例、100例,治疗组用虚汗停颗粒治疗,对照组用玉屏风颗粒,治疗时间为2~4周。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不论在儿童组还是在成人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新药虚汗停颗粒对自汗、盗汗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成药玉屏风散。

    作者:余善强;王波;颜美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