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采朴;罗治彬
目的:观察192Ir联合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对12例手术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行T型或U型管引流192Ir导管内放射,参考点距施源管中轴1 cm,内放疗总剂量2 4~30 Gy,7~10 d后予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6~42 Gy.内外放射总剂量60~72 Gy.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16个月,1年生存率66.6%,2年生存率33.3%.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内引流术后行192Ir内照射联合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提高生存期.
作者:宋轶鹏;胡立宽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总结分析22例利用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诊治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22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4个月 ,20例在6个月内达骨性愈合,1例螺钉脱出改行全髋置换术,1例股骨头坏死.结论: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可以防止骨折端旋转移位,并可起到加压作用,在骨折复位达Garden Ⅰ~Ⅱ级标准前提下,结合带肌蒂骨瓣的植入,对于新鲜的股骨颈骨折,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曹昱;张亚奎;于振山;王彦辉;张椿晖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患者男,49岁,因吞咽梗阻感伴胸背部疼痛,消瘦2 月余来我院就诊,吞钡点片见T6水平以下食管7 cm长的充盈缺损,粘膜破坏; 纤维胃镜检查见距门齿30~36 cm的食管肿块,取活检病理见食管粘膜低分化癌巢浸润,考虑为鳞状细胞癌.以胸中段食管癌于1999年7月入院剖左胸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 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术中见T6~T8水平食管6 cm×3 cm肿块 ,侵犯左侧纵隔胸膜,表面见溃疡;肺门隆突淋巴结、胃左动脉旁淋巴结、食管旁淋巴结各 1枚,贲门旁淋巴结2枚.切除标本光镜下见肿瘤内呈实体巢状,大片坏死灶,肿瘤细胞呈小圆形或多边形,胞浆少或无,呈嗜酸性,细胞境界不甚清,核深染,核圆或不规则,核膜[ CM(17*3/4 不清,可见少数核分裂,行免疫标记检查
作者:郑春鹏;章克毅;刘敦序;曾绍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在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300例妇女,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0 例.A组用异丙酚+米索前列醇.B组单用异丙酚,C组口头安慰.结果:A组与B组相比,A组有宫口松弛作用(P<0.01),手术时间较B组短,异丙酚用量较B组少.结论: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临床效果优于较单纯应用异丙酚.
作者:朱雪莲;骆见秀;张少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耳源性脑脓肿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可致命的颅内并发症,我科自1971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86例,死亡16例,治愈70例,住院病死率为 18.4%.其中1971~1980年收治55例,治愈42例,死亡13例,住院病死率为23.6%;1981~ 2000年共收治31例,治愈28例,死亡3例,住院病死率为9.7%.近十年病死率的下降主要应用CT早期诊断及定位有关.现就16例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黄锦葵;莫成利;杜中坚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 152例颅脑损伤患者中12例发生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 ion,SIAD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表现,分析实验室检验结果,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除1例死于颅内感染外,11例患者低血钠和低血渗症状恢复.结论:血清低钠、低氯、血浆低渗、尿液高钠是SIADH的诊断依据,限制入水量,提高细胞外渗透压 ,调节ADH/ACTH的平衡等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刚;李铁林;段传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多中心研究表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 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对防治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所致的猝死有明显疗效 ,ICD在临床上主要是应用于有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已成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终目的是降低猝死率.长期随访的研究已证实,植入ICD后,每年的猝死发生率为1%~2%,远远低于未植入的15%~25%.我院2001年5月开展ICD治疗导致反复晕厥的室性心动过速1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涛;许香广;王洁婷;赵菲;黄建平;张东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我科对1993年6月~1994年6月出生的50例HIE患儿进行随访并作儿童艾森克个性心理问卷(EPQ)测试,同时与正常同龄儿作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余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残胃排空障碍,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早期并发症 ,发病率约为3%~4%.我院近3年来发现该病2例,经使用纤维胃镜治疗,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曙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素对产科DIC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1月~1999年12月共遇到的20例产科DIC病人的抢救过程,对其中9例使用肝素者与11例未用肝素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9例病人使用肝素后阴道流血增多6例,硬膜外麻醉穿刺针眼出血不止1例,剖宫产加子宫切除术后腹壁伤口大量渗血1例, 腹膜外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大血肿致失血性休克1例,而未用肝素者无一例出现以上与使用肝素相关的出血性并发症.结论:肝素对临近分娩或分娩后的产科DIC治疗价值不大,有增加出血的危险,应慎用.
作者:黄泳华;钟倩;李冬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导致糖尿病病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用达纳康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盛平;张震宇;雷志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曾在本院住院9例病人,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结果:9例患儿中8例年龄≤5岁,患儿皮疹均从面部、口周始发,后向颈、腋窝和腹股沟蔓延,并迅速波及全身.表现为大片鲜红斑,触痛明显,在红斑基础上表皮松解,继而形成松弛性水疱.用抗菌药物治疗第2~3天皮疹颜色变淡,并开始脱屑.所有病例疾病初期出现口周放射状浅黄色裂纹,5例出现明显眼睑红肿,结膜充血伴脓性渗出物.4例低热.结论:SSSS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小儿,临床特征及诊断依据主要为典型的皮疹.通过早期抗菌治疗、皮肤和眼部治疗护理,SSSS可很快痊愈.
作者:路新国;刘灿霞;刘启文;魏菊荣;刘晓莉;倪莲芳;廖建湘;李成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胃镜介入粘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无水酒精、立止血等药物的止血疗效.方法:对120例急诊胃镜检查为溃疡活动出血患者进行粘膜下注射,于出血部位周围注射硬化剂,平均每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5ml,立止血1 U、无水酒精0.3 ml.胃镜止血治疗后均加用制酸剂.结果:1次止血成功108例,8例行2次胃镜止血.止血成功率96.7%.未发生一例与注射治疗有关的并发症.无一例死亡.有48例于治疗后追踪复查胃镜,未发现有溃疡周围坏死或溃疡扩大现象.结论:经电子胃镜介入注射止血治疗溃疡出血其疗效肯定,所需附件简单、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减少急诊手术率.
作者:谭立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随着肝移植手术的日渐成熟,静脉穿刺转流技术已被应用于原位肝移植手术中,我院于2001年4月采用静脉穿刺转流技术施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共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育璇;郑三女;叶洁莲;朱映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患者女,58岁.以腹胀、腹痛,伴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4 d为主诉就诊.有胰腺炎、慢性胆囊炎病史,以腹痛待查,急性肠梗阻,急性胃扩张收入院.
作者:蔡丽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患者及家庭为对象, 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善其健康行为.我病区自1998年开展整体护理工作以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总结,使健康教育逐步完善 .
作者:赵波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患者男,28岁.因反复发热20余天,左眼视物不清1 0 d入院收住眼科.2个月前患者因发热、左眼视物不清在当地诊所应用青霉素、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入院查体:T 37.5℃,P 80次/min,呼吸血压正常,心肺腹正常.眼科检查:视力右为1.0,左手动120 cm.左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房闪(-),瞳孔圆,直径3 mm,直接光反应迟钝,间接光反应灵敏.眼底检查见视盘边界清,无水肿隆起,A/V=2∶3,网膜色泽淡,黄斑中心反光不清.血、尿常规正常.诊为视神经炎(左).给予妥拉苏林12.5 mg+地塞米松2.5 mg球后注射,隔天1次,共8次,全身应用激素、能量、青霉素治疗.18 d后出院,视力左0.8(矫正1.0).患者出院25 d后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同时感四肢麻木无力,但能行走.查体:四肢肌张力稍高,蹒跚步态,Hoffma nn征(+),Chaddock征(+),闭目难立征(+).四肢感觉异常.行MRI检查示小脑、脑干多发性硬化.入院收住神经内科,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22 d后痊愈出院.
作者:王学峰;杨伟光;马玉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从1998年2月~2000年2月,本院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58例,均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梁桂玲;郭树坚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我们采用美托洛尔治疗颈丛麻醉下甲亢术中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灿辉;蔡英蔚;胡宏强;吴晓智;窦元元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腹腔内注射药物与全身静脉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48例 ,其中腹腔内给药组140例:予腹腔内注射给药;静脉给药组108例:采用全身静脉注射抗生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较全身静脉给药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腹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优于全身静脉给药,此方法操作方便,效果好.
作者:兰晓玲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