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幽门螺杆菌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徐采朴;罗治彬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工程, 相关性疾病, 疫苗接种, 胃肠道淋巴瘤, 消化性溃疡, 病原微生物, 致病因素, 致癌物质, 疾病治疗, 胃癌发生, 人民健康, 慢性胃炎, 流行病学, 感染, 毒副作用, 历史表, 抗生素, 高发区, 发病率
摘要: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肠道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WHO将其列为第一级致癌物质.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及H.pylori高感染区(21%~93%),已对人民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尽管抗生素治疗在H.pylori相关性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毒副作用明显,疗效不稳定,费用高昂,难以解决其复发问题.人类与病原微生物长期斗争的历史表明,有效控制和彻底消灭某种传染病的佳途径是疫苗接种,H.pylori疫苗接种将是预防H.pylo ri感染,降低H.pylori相关性疾病发病率的佳选择.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鞘膜内子宫切除术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较佳的手术方式.方法:将140例研究对象分成两组.A组行鞘膜内子宫切除术80例,B组行传统全子宫切除术60例,随访半年,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及术后并发症及性生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A组(107±25.0)min,B组(151±37.2)min,术中出血量A组(100±15)ml,B组(150±25)m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排气时间 A组(24±4.2)min,B组(30±2.8)min,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术后病率、术后阴道出血、术后尿潴留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术后随访亦显示A组性生活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鞘膜内子宫切除术符合解剖生理特点,简化了手术步骤,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因此,鞘膜内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可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张锐;王小婕;张建平;张清学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胃镜治疗残胃排空障碍2例

    残胃排空障碍,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早期并发症 ,发病率约为3%~4%.我院近3年来发现该病2例,经使用纤维胃镜治疗,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曙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安定、利多卡因联合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安定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孕6~10周、年龄18~36岁、自愿人流而无禁忌证和并发症的健康妇女998例,人流前1 h均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μ g,然后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499例,镇痛组人流术前行1%利多卡因5 ml宫颈旁神经阻滞,同时予静推安定10 mg.对照组不予镇痛直接手术.观察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反应和术中出血等情况.结果:镇痛组和对照组相比,镇痛效果显著(P<0.01),宫颈明显松弛(P<0.01),人流综合征反应明显减少(P<0.01),而术中出血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静推安定联合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用于人工流产术,是一安全简便、效果确切的镇痛方法.

    作者:尹玉竹;谌小卫;李小毛;侯红瑛;古健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丙泊酚无痛人流术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

    我院自1999年11月起为1 800例人工流产患者实施了丙泊酚麻醉,并在术中对其效果及循环、呼吸功能和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观察, 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志勇;王小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58例

    从1998年2月~2000年2月,本院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58例,均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梁桂玲;郭树坚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腹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140例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腹腔内注射药物与全身静脉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48例 ,其中腹腔内给药组140例:予腹腔内注射给药;静脉给药组108例:采用全身静脉注射抗生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较全身静脉给药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腹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优于全身静脉给药,此方法操作方便,效果好.

    作者:兰晓玲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司乐平与胰岛素抵抗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为了探讨司乐平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7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给予司乐平片剂口服,每天1次,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FPG、FINS及IAI的变化.结果:显示用司乐平治疗8周后血压明显降低,P<0.01.FPG、FINS及IAI有明显改善,副作用轻微.结论:司乐平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能改善高血压、非肥胖者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刘宏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体部外照射两种体位固定技术的效果比较

    在体部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中,体位固定不当,往往会影响放射治疗的效果.目前体部恶性肿瘤的外照射患者多采用真空袋固定和非真空袋固定,由于所选取投照体位固定方式不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体位的不自主移动 ,使各野实际所照射的靶区范围与原设计意图有所偏差.本文就体部肿瘤外照射的两种投照体位固定技术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加以讨论.

    作者:刘青;黄峻;苏建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表面电灼术对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7例PCOS不孕症患者观察术前、术后血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2)水平,术后排卵情况、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术后LH,T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月经情况明显改善,术后排卵率为92.5%(25/27),妊娠率51.8%(14/17),流产率14.2%(2/14) .结论:腹腔镜下卵巢表面电灼术对于难治性PCOS患者有明显疗效,具有高排卵率、妊娠率、以及低流产率,同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克罗米酚治疗PCOS失效后的一个有效手段.

    作者:顾正田;黄燕冰;陶莉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室性心动过速

    多中心研究表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 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对防治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所致的猝死有明显疗效 ,ICD在临床上主要是应用于有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已成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终目的是降低猝死率.长期随访的研究已证实,植入ICD后,每年的猝死发生率为1%~2%,远远低于未植入的15%~25%.我院2001年5月开展ICD治疗导致反复晕厥的室性心动过速1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涛;许香广;王洁婷;赵菲;黄建平;张东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口瘘的预防

    我院自1993年8月~2000年8月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248例.现将颈部吻合口瘘的预防作一介绍.

    作者:李彬;孙国华;焦念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以视神经炎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硬化误诊1例

    患者男,28岁.因反复发热20余天,左眼视物不清1 0 d入院收住眼科.2个月前患者因发热、左眼视物不清在当地诊所应用青霉素、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入院查体:T 37.5℃,P 80次/min,呼吸血压正常,心肺腹正常.眼科检查:视力右为1.0,左手动120 cm.左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房闪(-),瞳孔圆,直径3 mm,直接光反应迟钝,间接光反应灵敏.眼底检查见视盘边界清,无水肿隆起,A/V=2∶3,网膜色泽淡,黄斑中心反光不清.血、尿常规正常.诊为视神经炎(左).给予妥拉苏林12.5 mg+地塞米松2.5 mg球后注射,隔天1次,共8次,全身应用激素、能量、青霉素治疗.18 d后出院,视力左0.8(矫正1.0).患者出院25 d后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同时感四肢麻木无力,但能行走.查体:四肢肌张力稍高,蹒跚步态,Hoffma nn征(+),Chaddock征(+),闭目难立征(+).四肢感觉异常.行MRI检查示小脑、脑干多发性硬化.入院收住神经内科,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22 d后痊愈出院.

    作者:王学峰;杨伟光;马玉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回肠新膀胱术后各引流管的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

    凡符合单纯膀胱全切除或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指征, 同时膀胱颈及后尿道无肿瘤浸润的病人,多主张膀胱全切除后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病人术后无需腹壁造口、无需佩带尿袋,能从尿道可控排尿,过着与健康人无异的正常生活.与以往各种尿流改道术相比,该术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我科1998年6月~2001年5月已对16例病人成功地施行了回肠新膀胱术,现将术后各引流管的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指导总结如下.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颅脑损伤后脑缺血的发生机制

    颅脑损伤后,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受损,易发生脑缺血.外伤后缺血缺氧是造成继发脑损害的重要原因.脑微循环障碍是外伤后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作者:苏晨方;孙宏声;刘敬业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放疗热疗化疗三联综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4例

    目的:通过热疗与放疗、化疗的二联或三联组合,探讨综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方法:6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 3组,放热疗组21例,放疗全程配合热疗,放疗总剂量56~64 Gy/5.6~6.4周; 热疗每周2次,共4~10次.热化疗组23例:丝裂霉素+长春地辛+顺铂(MVP)方案化疗4~6周期,每周配合热疗2次,热化疗同时进行.热放化疗组20例:放、热、化疗同步进行,放疗总剂量50~60 Gy/5~6周,全程低剂量顺铂(DDP)化疗;热疗每周2次,与化疗同时于放疗后15 min内进行;放疗为常规分割照射,热疗时间为60 min, 间接测量瘤周温度41.5~43.5℃.比较3组客观疗效、功能状态提高、临床症状改善、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率、功能状态提高率分别为热放化疗组85.0 %,80.0%,85.0%;热放疗组61.9%,81.0%,85.7%;热化疗组56.5%,39.1%,39.1 %.有效率三联与二联比较P<0.05.3组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放疗、化疗、热疗综合治疗中,近期疗效三联综合方案优于二联,不增加副反应,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评估 .

    作者:戴辉;侯友贤;李工;黎静;陈怀宇;闫业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脑外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12例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 152例颅脑损伤患者中12例发生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 ion,SIAD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表现,分析实验室检验结果,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除1例死于颅内感染外,11例患者低血钠和低血渗症状恢复.结论:血清低钠、低氯、血浆低渗、尿液高钠是SIADH的诊断依据,限制入水量,提高细胞外渗透压 ,调节ADH/ACTH的平衡等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刚;李铁林;段传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肾外肾盏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瓣膜1例

    患者女,35岁,因左腰隐痛25 d于2000 年6月7日入院.患者在25 d前体检做B超时被发现左肾积水、左肾结石,无尿路刺激症状,无肉眼血尿.体验:一般情况好,腹平软,未触及包块,双肾肋下未触及,双输尿管行径无压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尿常规WBC(+)/HP、RBC(++)/HP,中段尿培养无细菌生长.B超示左肾大小正常,肾门部见一不规则囊性肿物,大小约5.3 cm×3.3cm,囊内见一结石1.4 cm×1.5 cm.静脉尿路造影(IVU)和逆行肾盂造影所见:左肾大小正常,上、中、下肾盏轻度扩张呈杵状,上中肾盏颈

    作者:詹河涓;郑彬;单炽昌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骨髓坏死2例

    骨髓坏死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我院发现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云;汪明春;汪鹏程;蔡力生;陈俊雄;李明;卓家才;杜新;叶选海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电解质的变化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较传统的脐静脉或脐动脉换血更为优越.其具有操作简单,不易感染,血压波动少,并发症少的特点[1].而该换血疗法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少见报道.我们对2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观察换血前后电解质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慧珍;李锐钦;邝玉子;邓皓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脑水肿42例防治体会

    我院近年来共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44例, 其中并发脑水肿42例,现就42例脑水肿患者的抢救措施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3 参考文献1 陈敏章,主编. 中华内科学. 第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718~371 9.2 裴洄,朱琼. AOCP 47例死亡分析. 临床荟萃(中毒专辑),199 3,8(5):208.3 霍亚民,主编. 常见中毒与急救.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4.

    作者:吴振华;陈赞雄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