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修复皮肤缺损

梁郁;谢衷;崔志民;孟宏

关键词: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 移植修复, 整形外科手术, 皮肤缺损, 疗效满意, 植皮, 外伤, 创面
摘要:我们自1993年以来,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修复由整形外科手术中形成的或外伤引起的皮肤缺损创面34例,植皮45处,大部分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外伤后脑梗塞的诊治体会

    小儿头部外伤引起脑梗塞的报道并不多,过去很少受重视,往往这些病人就诊时已被误诊或按一般脑外伤对症治疗,痊愈后仍未能考虑到此方面诊断.我院自1996~1998年收治7例比较典型患儿,报道如下.

    作者:林小聪;郑佳坤;叶绍光 刊期: 1999年第10期

  • 心电向量图的临床应用

    心电向量图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得到临床医生的肯定.我们用SR1000A型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提高了对心肌梗塞、心房肥大、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检出率,报道如下.

    作者:蔡少娟 刊期: 1999年第10期

  • 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修复皮肤缺损

    我们自1993年以来,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修复由整形外科手术中形成的或外伤引起的皮肤缺损创面34例,植皮45处,大部分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梁郁;谢衷;崔志民;孟宏 刊期: 1999年第10期

  • 小建中汤治疗小儿反复性腹痛36例临床分析

    儿科临床常见的反复性腹痛,发病率颇高,常影响小儿日常生活和学习,笔者近年用小建中汤治疗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甄穗清 刊期: 1999年第10期

  • 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92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初诊时原发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性鳞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方法: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92例进行分析.结果:有78例来自鼻咽,5例原发于肺,原发于食管、腮腺各3例,1例原发于喉,2例隐性癌.结论:初诊原发病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性鳞癌,应根据转移淋巴结的部位寻找原发灶,如上颈区的淋巴结转移性鳞癌应首先检查鼻咽部,可提高初诊时原发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性鳞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作者:陈国健 刊期: 1999年第10期

  • 部分性房室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我科自1986~1998年,共手术治疗部分性房室隔缺损22例,效果满意,均痊愈出院.报道如下.

    作者:陈恕;李木泉;马陈声;高舜英;林有光 刊期: 1999年第10期

  • 前列腺结石的超声检查及其意义

    前列腺结石是一种原因尚不明了的腺泡及腺管腔内结石,前列腺分泌物含有核蛋白、少量的脂肪和晶体嘌呤与脱落上皮细胞一起构成淀粉样钙化而成.前列腺结石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检查难以发现.本文用简便而准确的经腹二维超声检出前列腺结石6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艳妍 刊期: 1999年第10期

  • 微波治疗慢性增生性咽炎及咽异感症271例疗效观察

    我科1998年3月~1999年3月应用微波热凝固治疗慢性增生性咽炎及咽异感症27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寻满湘 刊期: 1999年第10期

  • 自身骨髓移植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目的:探讨自身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值(ABSCT)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疗效.方法:ABMT 2例,ABSCT 1例,移植前诱导缓解方案为VDC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强的松) 方案,移植时间分别为确诊到完全缓解期(CR)的109天、1 167天、295天.结果:ABSCT骨髓造血功能恢复较快,合并症少,年龄小,缓解期短,疗效好.结论:ABSCT、ABMT适用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尽早进行移植,可以提高疗效和生存期.

    作者:佟莉贞;赖冬波;李兰娜;何丽雅 刊期: 1999年第10期

  • 宣肺泻热化痰消食法治疗小儿久咳

    笔者用宣肺泻热化痰消食法治疗小儿久咳颇为有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小1岁,大12岁.临床见小儿呼吸道感染,经治疗2周以上未愈,热退后咳嗽仍昼夜不止,咳声重有痰,听诊双肺有痰鸣音,X线检查仅见肺纹理增粗,血常规大多无异常.

    作者:郝小萍 刊期: 1999年第10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0例临床观察

    近几年,我们采用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0例,同时与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作对比,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秀云;孟昭全 刊期: 1999年第10期

  • 短程鲁米那预防小儿高热惊厥50例疗效观察

    1996年3月~1999年1月我们试用短程鲁米那疗法预防小儿复发性高热惊厥,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想英 刊期: 1999年第10期

  • 新生儿ABO溶血病52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系同族免疫性疾病,严重患儿可出现重度黄疸、贫血及核黄疸,甚至死亡.近年来由于检测方法的进步及重视早期的诊断和治疗,严重黄疸及核黄疸的发生率已有所降低.我院新生儿科自1995~1998年共收治ABOHDN5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红梅;李志光;徐位仁 刊期: 1999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抢救低血钾致心跳骤停1例

    患者男,60岁,因头晕,双下肢乏力4小时于1996年6月2日下午8时45分来诊.起病前无呕吐,无腹泻,生活、工作无任何特殊.体查:血压BP14/9kPa,R20次/分,P76次/分.神清,疲倦,心率76次/分,频发早搏,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降低.心电图示:频发室早,低钾血症.8时50分,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颈动脉搏动消失,随后呼吸停止.

    作者:唐志军;梁可云;熊宙坚 刊期: 1999年第10期

  • 硬膜外、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诱发恶心、呕吐特点及发生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硬膜外、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后诱发恶心、呕吐的特点,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149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组(ITM)66例,硬膜外注射吗啡组(EM)42例,不用吗啡镇痛组(NM)41 例,分别观察其恶心、呕吐发生时间,及伴随症状.结果:(1)ITM、EM组恶心、呕吐发生时间、发生例数分别为8.3(2~18)h、31例,7.5(3~20)h、18例,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NM组上述指标分别为7.9(3~18)h、10例,与ITM、E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ITM、EM前庭症状发生、持续时间、发生例数分别为6.2(0.5~1 0)h、20.7(17~47)h、25例,8.1(1~12)h、17.6(13~36)h、15例,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NM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5(1.5~13)h、13(8~20)h、5例,与TIM ,EM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枢复宁4 mg静脉注射,对各组恶心、呕吐症状有明显疗效,对前庭症状无影响.结论:前庭症状是硬膜外、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后诱发恶心、呕吐的重要特点,其机制可能是激活极后区的鸦片μ受体使其对诸如运动等触发性的呕吐阈值降低.

    作者:吴立丰;王春晓 刊期: 1999年第10期

  • 多发性骨髓瘤非典型表现9例

    多发性骨髓瘤(MM)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临床表现,容易引起漏诊和误诊.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9例不典型MM报道如下.

    作者:张才根 刊期: 1999年第10期

  •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及治疗

    原发性肝癌(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TTPV)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主干癌栓病人往往表现为急性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甚至肝功能衰竭,预后凶险,多数未经治疗的病人在确诊3~4个月后死亡[1],至今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研究表明,TTPV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2].因此,肝癌合并TTPV的治疗是当今肝癌治疗上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汤地;梁力建 刊期: 1999年第10期

  • 152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荧光素钠是眼科的一种染色剂,已广泛应用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一般机体对荧光素钠有很好的耐受性,进入体内的荧光素,大部分通过肾脏随尿排出体外.但是少数患者对静脉注射荧光素钠有一定的反应.本文将152例FFA发生的不良反应分析如下.

    作者:陈雪梅;吴善宏;廖瑞端;胡兆科 刊期: 1999年第10期

  • 梁剑波老中医治疗带下病经验撷要

    梁剑波主任医师,从医58年,学验俱丰,善于辨证治疗妇科疑难杂病,兹择其治验数则介绍如下.

    作者:梁宏正 刊期: 1999年第10期

  • 医学科技发展新趋势

    卫生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卫生事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国医学科研工作应向什么方向发展,这是医学科研管理工作者和政府决策部门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回顾本世纪医学科技的发展,对21世纪医学科技的发展趋势谈一些个人看法.

    作者:吴少林 刊期: 1999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