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也良;韩冬野
“健康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目标.打造“健康中国”乃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本届政府已将民生健康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本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居民健康水平已经步入发展中国家前列,2010年全国人均期望寿命已达到74.8岁,北京、上海的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0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作者:马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13年7月~12月,湖南省卫生监督局对该省1 37家卫生监督机构及放射卫生监督员基本情况开展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卫生监督机构放射卫生监督科室设置、人员配置、监督任务、人员构成情况(包括年龄构成、学历构成、专业构成、岗位工作年限)、岗位专业知识与能力情况、专业培训与流动情况.
作者:余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建立以“公益性”“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三性”是公立医院改革的3个关键词.坚持公益性一直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对公立医院实行绩效管理等手段,可以实现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的目标,因此,《指导意见》强调了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性.
作者:王虎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11年,大方县作为贵州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将大方县人民医院纳为改革试点单位,以补偿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医院管理制度改革、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完善监管机制等为主要内容,初步进行了改革探索.2012年,大方县作为全国311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取消药品加成的县级单位.
作者:刘也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近日,国务院医改办负责人就《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回答记者问时提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建立一个新机制、构建一个新格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坚决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国务院医改办负责人:建立一个新机制,就是要破除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一个新格局,就是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引导形成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和就医格局,让群众更好地获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在中央的文件里,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当时并没有直接用大病保险这个词.“十二五”医改规划对保障机制进行了明确的细分,提出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多种补充形式,保险、公益慈善相协同,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即搭建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此后,六部委出台了大病保险政策,大病保险终被定性为基本医保的延伸与扩展.
作者:朱铭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句诗经里的古语或许可作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年来发展的注脚.1883年,江苏省早的西医教会医院——博习医院在苏州呱呱坠地,这就是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苏大附一院)的前身.长年累月手胼足胝的苦心经营,如今医院已发展为一家现代化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百年博习,薪火相传.身披130年的历史荣光,苏大附一院并没有踟蹰止步,而是在锐意前行中迎来了一个厚积薄发的新时期.
作者:郑海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近日,发生在山东省济南市的医院医疗垃圾“爆棚”事件,引发社会关注.记者调查发现,该事件的起因是当地唯一一家具有医疗垃圾特许经营权的企业、济南瀚洋固废处置有限公司(下称“济南瀚洋公司”),因污染问题与所在地的桃园村村民产生分歧,村民用渣土将厂门封堵,垃圾运输车无法通行,工厂因而停摆,导致医疗垃圾堆满医院.该起事件将当地医疗垃圾集中处置机制的弊端暴露无遗.
作者:张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前,我国医生群体由执业医师和乡村医生两部分组成,据统计,我国现有3.7万家乡镇卫生院和65万个村卫生室,140多万名乡村医生.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说:“这些乡村医生支撑起了我国三级医疗保障网的网底,但是村医的工作环境、待遇福利、执业氛围、个体经营身份等仍需改善.”
作者:刘也良;张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4月2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大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主任林锋教授和客户服务中心主任谢汝石以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张子谦与一家民营健康体检机构正式签约,以独立第三方的形式在该机构内设立医生工作室,他们3位被誉为探索医生自由执业的“岭南三剑客”.4月26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骨科医生马常青也将在江门市麻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江门马常青工作室”.
作者:廖新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建立分级诊疗格局是医改的重要目标,也是难点之一.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应打好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签约服务内容契合群众需求、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4大根基,才能使这项改革“水到渠成”.根基一:完善政策制度——“引导”为推行分级诊疗,浙江省杭州市加大了财政投入支持,完善了支持基层首诊的政策保障机制.出台了有关推进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调整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价格、家庭病床服务规范等系列文件.这些文件和法规成为政策杠杆,引导居民自觉自愿到基层首诊.
作者:滕建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关键是补偿新机制的建立,目前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是,如何建立符合县域实际的补偿机制.按照政策设计,县级公立医院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后,补偿渠道改为政府投入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从政府投入来看,我们县经济结构非常单一,2008年以后,受经济下行、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县内主要企业经营状况下滑,导致县财政非常吃紧,今年第一季度县财政收入8000万元,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
作者:刘也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完善补偿机制与支付制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运行新机制的关键和有效制度安排.合理的补偿机制是“奠基石”我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未能及时调整计划经济时代的筹资政策,补偿和价格机制扭曲,医疗费用结构异化,导致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特征弱化,逐利动机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
作者:饶克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县级公立医院如果还在按照计划经济体制运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难以保障,医疗机构难以发展.公立医院改革主要有几项重要任务,需要加大力度,完善机制.在建立新的补偿机制过程中,政府必须转变对公立医院的认识,真正落实责任.目前,一些政府部门没有将县级医院视为公立医疗机构,认为其可以自己盈利,不需要财政投入,有的地方甚至把县级医院作为政府贷款的抵押物,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怎么能取消以药补医?按照改革的政策设计,另一个补偿渠道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这种方式目前面临大的问题,是老百姓和医保管理部门的不认同.
作者:刘也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湖北省咸丰县位于武陵山区,已经属于西部地区,老百姓住的相对比较分散,因此更加需要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更加需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强调公益性,强调县乡一体化,强调分级转诊,这也跟我国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具体如何操作,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探索的.西部地区有它的特殊性:由于前些年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发展不好,这几年县医院有所发展,现在正处于扩张期、瓶颈期.目前,我们省90%的新农合病人能够留在县域内就诊.随着乡镇卫生院业务的萎缩,导致县域内的病人集中于县级医疗机构,县医院往往人满为患.县医院目前医护人员紧缺,他们处在能保持基本运转,但劳动强度特别大的状态下.
作者:刘也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兰菌净”事件的舆论焦点在于,药品为什么可以披上疫苗“马甲”在长达8年时间内被大量推荐使用.这里涉及一个关键词——“生物制品”.《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给出的“生物制品”定义,是指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作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通俗地讲,就是从包括人在内的“生物”组织获取原料制成的药品,比如我国古代预防天花的“人痘”就是一种生物制品.根据用途的不同,生物制品可分为预防用、治疗用和诊断用,而疫苗属于三类中的预防性生物制品.
作者:解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移动通讯和网上购物已颠覆了传统的通讯和购物模式,那么,移动医疗能颠覆传统医疗吗?移动医疗比移动通讯和网上购物要复杂得多:由于移动通讯和网上购物没有保险介入,基本上是消费者自己“点菜”自己“埋单”,因而不存在供方与需方合谋造假骗费问题;而移动医疗则不同,由于医疗服务有保险(即全民医保)介入,具有“第三方付费”(即“张某和李某共花王某的钱,不花白不花”)的机制存在,如再加之移动互联网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复杂性,那么,通过移动医疗合谋造假套取医保基金的将不仅仅是医院、医生、患者,甚至还有药企和药店,以及今后独立的疾病检查与检验机构.
作者:熊茂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实现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目标3条主要路径之一.为什么要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长期以来,政府在公立医院发展方向、资源配置等重大决策以及院长聘任、资产和运行监管等方面没有完全承担起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办医职责不完全到位.公立医院的部分重大决策权由医院管理层实际掌控,且权力的使用缺乏制衡,成为公立医院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公益性淡化,偏离了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吴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多年来,乡镇卫生院作为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的“中间点”,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担,乡镇卫生院发展直关农民朋友的健康,是不能忽视的一级医疗机构.然而,在漫长的医改步伐中,对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似乎总是在“解剖麻雀”,导致乡镇卫生院处在模模糊糊往前走的状态.当前,乡镇卫生院经过几次的“重组”,已经较为规范化.卫生院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大的过程,甚至沿海一带有的卫生院已经接近二甲、三甲医院规模.然而,走进卫生院的“内心”,才会发现卫生院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作者:梅松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上海: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2015年下半年,上海市将在各区县部分试点地区推行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面对主体主要是60岁以上老人.具体来说,居民在自愿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的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居民在签约后,可在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选择任意一家医疗机构就诊,如因实际情况需至组合之外就诊的,需由家庭医生或签约二级医疗机构转诊.
作者:王朝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