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干预护理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

周红艳

关键词:脑动脉瘤, 介入治疗, 心理行为, 干预护理,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16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及WHOQOL-BREF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性差异,且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高危孕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高危孕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探究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高危阴道分娩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孕妇第3产程出血量、产后2 h、24 h出血量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孕妇第3产程出血量、产后2 h、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更优(P<0.05)。结论:给予高危阴道分娩孕妇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机率,改善母婴状况。

    作者:赵雪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并发症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并发症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异位妊娠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经检验均无显著差异( 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位妊娠与患者盆腔感染、合并盆腔内膜异位、人工流产等有关。腔镜手术能有效、安全、快速的治疗异位妊娠患者,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辛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股骨颈骨折治疗的71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舒适组。对照组患者(36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舒适组患者(35例)给予舒适护理模式。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分别在术后1周、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于出院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及出院时的功能评分与舒适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分低于舒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谷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6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患者30例, CT检查成像显示其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外侧壁骨折;Ⅱ组患者38例,CT检查成像显示股骨转子间骨折,但外侧壁完整。对两组患者均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具体治疗情况。结果:Ⅰ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长于或多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完整患者疗效优于合并外侧壁骨折患者。

    作者:白永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护理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

    目的::观察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16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及WHOQOL-BREF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性差异,且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红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甲氨蝶呤不同给药途径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不同给药途径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患者50例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25例。 A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肌肉注射联合宫腔镜治疗;B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妊娠囊注射联合宫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血HCG值下降至1000 u/L的时间、宫腔镜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及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均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甲氨蝶呤用量明显多于B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妊娠囊注射联合宫腔镜治疗效果优于甲氨蝶呤肌肉注射联合宫腔镜治疗。

    作者:高丹;李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肛门三柱法直肠脱垂固定术、肛门缩窄术治疗直肠完全脱垂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肛门三柱法直肠脱垂固定术、肛门缩窄术治疗直肠完全脱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直肠完全脱垂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经肛门三柱法直肠脱垂固定术、肛门缩窄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手术完成后的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直肠完全脱垂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经肛门三柱法直肠脱垂固定术、肛门缩窄术的方法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更高,不易复发,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团体心理治疗,时间为3个月。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负性情绪、认知、社会支持、业余娱乐等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物质生活、心理、精神紧张、正性情感、自尊、社会功能、人际交往、工作学习、社会适应、生活质量等评分方面,研究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明显改善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正性情绪,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翠欣;周亚超;尹丽平;田红梅;严玉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高龄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低分子肝素、单硝酸异山梨酯、比索洛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7、10、15、20及30 d动态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6个月的预后随访。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内,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频繁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猝死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高龄UA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作者:闫学斌;石振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人的不同体位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

    目的::通过观察受试者在平卧位及左、右侧卧位时左、右侧上臂血压( BP)及心率( HR)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健康受试者160例(男性80例,女性80例),依次采取平卧位、左侧卧位及右侧卧位三体位,测量每一位受试者不同体位的BP基础值,同时监测动态HR,记录并分析受试者各体位BP值与HR值。结果:每一位受试者的HR在各体位间比较,P>0.05;左侧卧位与平卧位同侧相比,右侧上臂BP比较,P<0.05;侧卧位时右侧上臂与左侧上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P<0.05。右侧卧位与平卧位同侧相比,左侧上臂SBP、DBP比较,P<0.05;侧卧位时右侧上臂与左侧上臂SBP、DBP比较,P<0.05。结论:侧卧位时监测上臂BP时,所测侧卧位一侧上臂BP能够反映受试者真实BP水平。

    作者:关占颖;王长明;佟琳琳;韩玉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华蟾素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患者给予华蟾素和卡培他滨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老年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74例行卡培他滨治疗;研究组患者76例在其基础上行华蟾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华蟾素和卡培他滨联合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李巍;李海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控制性低温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分析探究控制性低温在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104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0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温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控制性低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血压、血糖、医嘱的执行量、体温监测所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再出血、死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控制性低温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好,可减少患者的再出血、死亡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郝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品管圈在精神科男病房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 QCC)活动在提高精神科男病房新护士带教质量中的应用。方法:确定“协作心”小组人员,以“提高精神科男病房新护士带教质量和团队协作力”为主题,比较QCC活动前后,新护士的带教质量和团队协作力。结果:精神科男病房新护士的带教质量明显提高,能较快的适应精神科的工作环境和流程,新老护士的协作力更加默契与高效,两组新护士的专业知识考核成绩,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开展QCC活动后,新老护理人员的交流增多以及信息的全面性,打消了新护士的恐惧、紧张心理,让带教工作更为高效、有序,值得推广。

    作者:刘昊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氟达拉滨合用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氟达拉滨合用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氟达拉滨合用环磷酰胺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合用安慰剂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改善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的总改善率为96.00%,观察组患者的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反应率、呼吸道感染率、血小板减少症率、粒细胞缺乏症率分别为4.00%、2.00%、4.00%、4.00%,比对照组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率都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氟达拉滨合用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栗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品管圈在提升临床药学服务品质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品管圈方法提升临床药学服务质量。方法:由5名临床药师、2名药师组成品管圈(绿叶圈),根据品管圈的十大活动步骤进行活动。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处方不合格率降低,病房医嘱不合理率减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率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可有效提升临床药学服务品质,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李玉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在华留学生健康状况研究进展

    目的::了解在华留学生的健康状况,为开展在华留学生的中医体质调查提供借鉴。方法:文献研究法。结果:结论:对来华留学生的健康状况研究尚未深入,多集中在现状调查阶段,健康干预较少,效果不显著;关于中医体质辨识与健康教育尚在起步阶段。

    作者:葛凤;李明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银杏联合尼麦角林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

    目的::探讨银杏片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期血管痴呆患者86例按随机摸球法均分成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常规治疗及控制;联合用药组患者给予加用银杏叶片与尼麦角林片,对照组患者仅加用尼麦角林片。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为评价指标,评估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6个月认知障碍和痴呆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6个月ADL评分和MMSE评分均较用药前有所改善,差异显著(P<0.01)。对联合用药组患者的ADL评分从(53.33±6.79)下降至(42.34±5.22),MMSE评分从(17.34±4.28)升高至(24.61±5.57),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的ADL评分从(53.27±7.14)下降至(47.28±5.31),MMSE评分从(17.27±4.36)升高至(21.79±5.45),差异明显(P<0.05)。结论:银杏片联合尼麦角林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效果好于单用尼麦角林。

    作者:吴晓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手工编织疗法在康复医疗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

    目的::通过综述国内外手工编织相关的文献,阐述手工编织的康复医疗价值和作用机制,系统阐述手工编织在康复医疗中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对于今后科学研究和普及手工编织疗法提供素材。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手工编织作用和机制研究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5年7月,检索词为“手工编织,康复”和“craft,weave,rehabilitation”,并排除相同研究内容。结果:共检索到相关研究文献和论著25篇,检索结果表明,手工编织对于老年疾病、精神类疾病、以及手足功能恢复等多类疾病具有康复功能。同时,手工编织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体功能,尤其是通过调节神经免疫功能实现治疗功能。结论:由于手工编织的可操作性和普及型,手工编织或许在中国将会在居家康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康强;于越;耿文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上海市属养老机构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阿司匹林在上海市属养老机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防中的应用现状。方法:收集上海市属社会福利院的住院老年人相关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实验室检查、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等。总体人群心脑血管一级预防依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及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的推荐,计算阿司匹林实际使用率;二级预防按照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相关推荐,计算阿司匹林实际使用率。高血压和糖尿病亚组则分别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和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的相关推荐计算阿司匹林实际使用率。结果:563份有效调查表中396例患者有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符合一级预防人群18例,实际服用4例,使用率为22.22%,符合二级预防人群396例,实际服用140例,使用率为35.35%;高血压亚组患者符合一级预防人群11例,实际服用2例,使用率为18.18%,符合二级预防人群334例,实际服用125例,使用率为37.43%。糖尿病亚组患者符合一级预防人群6例,实际服用1例,使用率为16.67%,符合二级预防人群112例,实际服用46例,使用率为41.07%。不符合指南推荐的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人群149例,实际服用阿司匹林14例,不合理使用率9.40%。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人群中曾服用阿司匹林者6例,停止服用2例,停用率33.33%,二级预防人群178例,停止服用38例,停用率21.35%。所有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中,96.20%为每日1次,3.80%为隔日1次,无不规律服用,98.10%人群服用剂量符合国内个指南的推荐剂量。结论:上海市属养老机构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人群阿司匹林使用率偏低,同时还存在不合理使用及停服阿司匹林的情况。

    作者:储蓓林;刘丕;陈意东;诸群瑛;何彬;黄慧玉;叶慧茵;张乃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动力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动力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60例,随机分为加压钢板组和带锁髓内钉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分别行动力加压钢板、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锁髓内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影像学骨折愈合时间少于(短于)加压钢板组(P<0.05);带锁髓内钉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加压钢板组(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疗效较加压钢板内固定疗效更优。

    作者:郭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