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细胞肺癌患者检测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的临床意义探讨

王亚东;吴喜峰;李树娟;王亚军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血清胃泌素, 临床意义
摘要:近年来肿瘤标准物的研究进展迅速,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小细胞肺癌(SCLC)在肺部肿瘤中占15%~20%,而且生长迅速,转移率较高,但是其对放疗和化疗高度敏感,所以早期诊断做出合理放化疗方案对于病人愈后极其重要,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公认的小细胞肺癌标志物,但是其局限性大,因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含有NSE,溶血样本,良性病变容易出现假阳性等.以往曾经将血液中GRP的含量作为SCLC的肿瘤标志物,但是由于GRP极不稳定,因此很难对其进行检测,有鉴于此,已经研发的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ProGRP)作为一种新的小细胞肺癌(SCLC)标志物正逐渐应用于临床,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作为对照,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作为小细胞肺癌(SCLC)标记物的临床意义和对SCLC患者进行放化疗临床疗效观察.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98例椎体结核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对98例椎体结核手术患者的护理,制定并实施更加完善的护理计划,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日数.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98例椎体结核手术患者,依个体差异以及手术方式的不同,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分别实施各自的护理计划.结果 98例患者全部痊愈,无一例并发症,平均住院日数减少4~5d.结论 对每一位不同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要切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刘秀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PAE)引起的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医院各临床标本分离的PAE的分布及对常见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期间共分离PAE164株,其中痰及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122株,占74.4%;其次为创面分泌物18株,占11%.PAE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有较高的耐药率,均>88%;耐药率较低的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均<15%.结论 PAE是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易产生多重耐药性,应加强对PAE耐药性的动态监测,治疗PAE引起的感染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振龙;赵慧英;田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肌红蛋白心肌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及评估

    目的 了解肌红蛋白(Myoglobin“Mb”)的临床应用情况,并作出评估.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法,对冠心病(MHD)各类型患者65例检测了血液内“Mb”的含量,并将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MI、UAP的“Mb”含量均不同程度的增高,阳性率分别为75% (21/28)和50% (10/20);SAP的“Mb”含量不增高,阳性率和正常健康者对照组一样都为零.结论 Mb测定仅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早期诊断有意义,但特异性较差,对稳定性心绞痛(SAP)无诊断价值.

    作者:吴金锁;田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大连市金州新区2004-2012年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04-2012年大连市金州新区肺结核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肺结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大连市金州新区2004-2012年肺结核疫情资料,并对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大连市金州新区2004-2012年共报告肺结核病例3 874例,年均发病率为49.48/10万,肺结核发病率除2005年发病率低于40/10万以外,其余各年基本维持50/10万,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主要集中在20~54岁年龄阶段,占总发病数的63.29%,男女发病比例为2.57∶1;职业主要为家务待业、农民、工人和学生,分别占总发病数的37.82%、14.79%、14.17%和6.20%;发病季节性不明显,但每年的1~2月发病率较低.结论 大连市金州新区肺结核发病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应严格实施“遏制结核病策略”.加强结核病控制项目管理,加大病人发现力度,抓好病人归口管理和督导工作,以有效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

    作者:刘晓辉;任宝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包头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依从性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包头市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的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共收集有效样本228例.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水平、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的知识及意识水平、医护人员的影响力、慢性病参保率、文化程度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的依从性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糖尿病患者是否进行糖尿病性眼底病变的早期筛查,影响着病变的发生发展,应接受定期眼底检查.重视对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依从性的显著相关因素的综合性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也是积极防治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失明的关键.

    作者:陶然;马丽萍;林艳伟;师华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与肿瘤转移

    多种研究表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与上皮细胞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EMT是上皮细胞获得迁移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成体中成为占恶性肿瘤90%以上的上皮细胞癌浸润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体内和体外实验证据都表明,EMT在乳腺癌、结肠癌、肺癌、前列腺癌、肝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原发性浸润和继发性转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从EMT的分类、生物标记物以及与恶性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邓淑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两种清肠剂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对比研究

    目的 了解并比较观察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甘露醇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92例患者按住院号分为A、B两组,A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口服甘露醇,比较两组肠道的清洁度、排便情况、顺应性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肠道清洁度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肠道准备时间、排便次数明显少于B组,而口感、气味、服用量方面明显好于B组(P<0.05)且A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一种安全、高效、方便、肠道清洁效果较为理想的口服清肠药物.

    作者:韩晓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关于在执行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由于接触噪声行业的劳动者比较多,普通人群中听力有问题的人也很多,再加上电测听是主观检查,导致有相当一部分人电测听结果出现异常,这就要求主检医生或职业病诊断医生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前来咨询或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劳动者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这些工作的开展都是以GBZ 49-2007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笔者在执行诊断标准中,感受到了这个标准的重要性和意义.文章描述了笔者在诊断职业性噪声聋工作中碰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主要表现为:关于观察对象、关于高频听力下降型的理解,是简单的执行标准还是科学的执行标准问题,听力曲线呈近似一直线,关于客观检查的问题.希望权威部门更好的了解职业性噪声聋诊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那些可以改进.

    作者:何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122例CKD患者按不同分期分为Ⅰ~Ⅱ期、Ⅲ~Ⅳ期、Ⅴ期3组,并选取同期体检的40例非CKD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比色法测定血尿酸(SUA)浓度,并采用彩超行双侧颈动脉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CKD组SUA浓度、HUA检出率、动脉硬化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Ⅰ~Ⅱ期、ⅢⅡ~Ⅳ期、Ⅴ期组SUA浓度逐渐升高,HUA检出率也逐渐增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UA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负相关(P<0.01).Ⅴ期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高于Ⅰ~Ⅱ期组和ⅡⅢ~Ⅳ期组(P<0.05);HUA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高于非HUA组(P<0.05);SUA浓度与颈动脉硬化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CKD患者SUA浓度升高,易发生HUA,而颈动脉硬化程度与SUA呈正相关,提示CKD合并HUA患者易发生颈动脉硬化.

    作者:李晖云;于磊;刘艾芹;杨书彦;刘国平;龚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11-2013年包头市个体诊所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包头市个体诊所(包括村卫生室)的消毒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改进基层医疗单位消毒卫生质量和预防医源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现场随机抽样检测的方法对包头市个体诊所空气卫生质量、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等进行消毒质量监测.结果 2011-2013年消毒灭菌监测总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趁势:2011年77.63%,2012年79.10%,2013年80.94%.结论 个人诊所存在消毒不严格、医护人员消毒意识不强等问题,为院内感染及医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应加大个人诊所消毒监测管理力度,增强医护人员规范消毒意识.

    作者:刘晓玲;黄宇;王宇梅;蔡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产后大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 做好产后大出血的预防及积极处理,可以大大降低产妇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从2002年8月到2009年9月发生产后大出血的预防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患者成功止血,母婴安康.结论 提前预防可减少大出血的发生.积极制定有效的措施和抢救计划,是抢救患者生命,减少母婴死亡的关键.

    作者:潘俊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学龄期儿童的弱视治疗

    弱视是指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0.8者,是儿童常见眼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弱视治疗的关键.学龄前是弱视治疗的关键期.但在现实生活中,无斜视情况下通常弱视的患者往往不易被发现,尤其是单眼弱视.另外,学龄期弱视儿童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治疗方法以及疗效有别于学龄前儿童.现对我院门诊弱视患者57例学龄期弱视儿童治疗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雪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尿毒症长期行腹膜透析治疗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确诊尿毒症行腹膜透析治疗存在营养不良的我科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参芪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予以腹膜透析、改善贫血、降压、补钙、纠正酸中毒及其它对症治疗,参芪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共3疗程,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营养指标,然后将两组营养指标分别做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同时做治疗后的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参芪组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参芪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营养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远期预后,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霞;贾卫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如何做好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

    随着新医改进一步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已在城乡逐渐铺开.社区已成为推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对社区居民、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防治疾病,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作者:吕果梅;王燕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实时超声造影与18F-FDG PET显像对肝脏肿瘤诊断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与18F-脱氧葡萄糖PET显像(18F-FDG PET显像)两种诊断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142例怀疑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其中男83例,女59例,对肝占位性病变进行实时超声造影及18F-FDG PET显像检查,对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与病理活检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对恶性病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1%、42.3%、64.7%和38.6%,对良性病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7%、38.9%、35.3%和61.4%,诊断准确率为59.9%.PET检查对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8%、67.3%、78.2%和54.7%,对良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2.7%、32.2%、21.8%和45.3%,诊断准确率为54.9%.结论 超声造影与18F-FDG PET显像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优势无差别,而对良性肿瘤的诊断更具优势.应用超声造影和PET/CT检查对肝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以提高肿瘤的检出率,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作者:冯天鹰;刘艳龙;郎瑞;红华;胡高杰;乔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青山区个体医疗机构消毒监测资料分析

    消毒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消毒质量监测是保障消毒制度认真落实的有力措施,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加强个体医疗机构的消毒管理工作,提高消毒质量,控制感染,掌握我区个体诊所消毒状况.我们对2001-2003年我区个体诊所消毒质量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及医疗机构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的要求进行监测.主要以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紫外线灯、消毒剂等方面进行监测.总的监测结果为医护人员手3年合格率62.8%、物体表面合格率69.4%、紫外线灯合格率90.8%、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为90.7%.紫外线灯与消毒剂明显高于前两者.

    作者:崔凤婷;贺涛;刘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试管凝集试验与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判断布鲁氏杆菌病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布鲁氏菌病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两种检测方法对布鲁氏菌病病人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对布鲁氏菌病病人的诊断存在显著性差异,RBPT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AT.结论 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可提高布鲁氏菌病的检出率,对治疗和控制布鲁氏菌病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饶国利;高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职业病体检疑似尘肺病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07-2012年锡林浩特地区职业病体检疑似尘肺病的发病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为今后的健康监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方法 依据“尘肺病诊断原则”对6年来体检所拍摄的高千伏正位胸片与“尘肺诊断标准片”对比读片.结果 共拍摄高千伏胸片4 306人次,发现阳性者72人,阳性率为(72/4 306) 1.67%,均集中在采矿业,年龄在25~65之间,46~55年龄段阳性率高为(41/71)57.7%.阳性者复查率较低,第一次复查率为(12/72) 16.6%,第二次复查率为(4/72) 5.6≤.结论 随着采矿业的发展,采矿工作人员逐年增多,通过健康体检和健康监护,保护职工健康,消除粉尘危害,防止发生尘肺病.

    作者:刘俊刚;殷志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的认识水平.方法 对36例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岁中青年为主(83.3%),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合并肺结核及其它肺外结核较多(52.8%).临床症状以发热为常见(86.1%),其次是胸痛,胸闷、气促,腹胀、腹痛.以腹腔积液合并胸腔积液较多见(55.6%),其次是胸腔积液合并心包积液(25%).结论 对于有发热、胸闷、气促、腹胀、腹痛的中青年患者应进行胸、腹腔及心包腔B超检查.

    作者:韩卉;王洪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氧疗、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类药物、祛痰剂,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极重度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u每日两次,皮下注射,疗程一周;两组观察指标:主要症状、临床疗效评价、血气分析指标和凝血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18%和80.77%.治疗组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并可以降低红细胞压积,降低纤维蛋白原,提高氧分压.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AECOPD疗效确切.

    作者:孙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 内蒙古医学院

主办: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