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兆林;谭海涛;江建中;陈国平;甘锋平;詹翼
目的:探讨在家庭中进食配合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治疗脑卒中慢性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脑卒中慢性轻中度吞咽障碍患者.先门诊比较患者有无TENS刺激时电视透视吞咽造影检查情况;然后教会患者回家后每日三餐进食同时配合TENS使用,8周后进行随访.治疗前后评价指标采用电视透视吞咽造影检查、吞咽生活质量调查表(SWAL-QOL)进行评定.结果:随着刺激器开关打开,吞咽改善协调,液体和糊状物吞咽反应时间减少(P<0.05,P<0.01);残留与误吸也随电刺激显著下降(P <0.05).患者在家的依从性好,大多数患者能耐受电刺激,无特别不适.比较SWAL-QOL 8周后调查问卷显示得分的变化:心理负担减轻(P<0.01)、疲劳缓解(P<0.05)、咽的症状改善(P<0.001).结论:TENS刺激可在家中开展,能提高脑卒中慢性吞咽障碍的协调性,改善吞咽困难和生活质量.
作者:龙耀斌;陈在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验证EPID在调强验证中的可行性.方法:在Eclipse计划系统里把要验证的调强计划生成一个验证计划,然后再把验证计划在加速器上执行,通过EPID采集数据,再用Portal Dosimetry分析数据.另外我们通过Matrixx采集调强计划在加速器上执行的数据,通过OmniPro ImRT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EPID上采集的数据通过Portal Dosimetry分析,在gamma误差限定条件为3 mm 3%时,小于1的r值为91~99.同样用Matrixx采集的数据用OmniPro ImRT软件分析,在gamma误差限定条件为3 mm3%时,小于1的r值为95~99.结论:通过比较分析,用加速器自带的EPID做调强验证和第三方调强验证软件Matrixx在调强验证的结果误差在±1.5%之间.由于用EPID更加方便简捷,不要重新连接设备,而且测量数据跟随计划数据一起保存,我们认为在日常计划验证中,EPID可以作为一种验证工具.
作者:黎桂华;覃文;张大伟;韦珍;苏世达;张伟;王仁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联合前庭训练早期介入对单侧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0例USN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作业疗法联合前庭训练早期介入及常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2组均每天训练1次,每次50 min,每组训练4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USN的改善程度、Barthel指数(BI).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USN的忽略程度、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治疗4周后治疗组USN的改善程度、BI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的USN的改善程度、BI较治疗前亦有改善(P<0.05),治疗后2组间USN的改善程度、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联合前庭训练早期介入可明显提高USN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改善忽略症状.
作者:梁文锐;陈钊德;梁天佳;周开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154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资料,探讨降低新生儿死亡的有效措施.方法:收集2003~2012年在我院住院死亡新生儿154例临床资料,对性别、死亡日龄、出生体重、胎龄、死亡主要原因、住院天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3~2012年共收治新生儿8 788例.其中死亡154例,总病死率为1.75%,男女比例2.76∶1;低出生体重、低胎龄新生儿病死率较正常体重、正常胎龄新生儿高.死亡前3位的疾病为先天缺陷、早产儿及新生儿败血症;死亡新生儿中早期新生儿多见(57.48%),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为主.晚期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以新生儿败血症为主.新生儿期后死亡常见先天畸形(消化道和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败血症及各种继发严重感染.结论:加强对产前健康及优生优育宣教,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及先天畸形的风险;加强对早产儿的监护、积极预防及治疗并发症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马钊;李眉;韦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全麻下儿童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年龄5~15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完全随机双盲法将患儿分为A,B,C3组,每组20例.A,B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地佐辛0.08,0.1 mg/kg,C组对照组于手术开始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 mL.麻醉诱导时给予咪唑安定0.15mg/kg,丙泊酚1 mg/kg,芬太尼5μg/kg,顺式阿曲库胺1.5 mg/kg,给氧去氮3 min后气管插管,机控呼吸.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微泵静注丙泊酚8 mg/kg· h-1,瑞芬太尼0.3 μg/kg·min-1,手术结束前5 min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术毕等患儿清醒,自主呼吸恢复满意后拔管.观察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呼之睁眼时间(t2),拔管时间(t3),3组患儿的基础值(入室后安静状态下的生命体征),拔管时,术后1 h(T1),3 h(T2),6 h(T3)各时间点患儿的MAP,HR,RR,SpO2及疼痛程度评分(采用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评价量表FPS-R),以及3组患者用药后恶心、呕吐、躁动、昏睡、呼吸抑制及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t1、t2、t3 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术后T1、T2、T3各时间点MAP、HR、C组均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术后T1、T2、T3各时间点RR,SpO2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1、T2、T3各时间点患儿FPS-R评分C组均高于A,B组(P<0.05),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不良反应的比较,3组患者恶心、呕吐、昏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躁动、出血的发生率B组均低于A,C两组(P<0.05),A,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0.1 mg/kg地佐辛镇痛镇静效果良好,术后苏醒迅速、平稳,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是儿童超前镇痛的合适药物.
作者:吴新华;苏涛;徐桂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A组58例行扁桃体部分切除术+腺样体刮除术,B组76例行扁桃体完全切除术+腺样体刮除术,分别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恢复程度,术后并发出血,术后一周多导睡眠监测.结果: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均优于B组(P<0.0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一周多导睡眠监测两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疗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韦善文;孟立新;谭柳春;李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加三七抑制大鼠Walker256癌肿瘤血管生成及肝转移的机制.方法:Walker256癌细胞接种于Wistar大鼠脾脏建立肝转移模型,分成对照组、三七组、三七+黄芪组,每组10只,分别于接种Walker256癌细胞第2天开始予相应的生理盐水,三七水煎剂及三七加黄芪水煎剂灌胃,每日2次,每次0.3 mL.造模后2d及14 d,分别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ng-1、Ang-2、Tie-2、VEGF、HIF-1α水平变化,并于实验结束后取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三七组、三七加黄芪组Ang-1表达水平均增加(P<0.05),而Ang-2、Tie-2、VEGF、HIF-1α(P<0.05)水平均下降,以三七加黄芪组更为显著.结论:黄芪+三七更利于抑制大鼠Walker256癌抑制肿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可能是将来中药联合抗肿瘤的新方向之一.
作者:邓伟;向清;李宝;左江伟;唐乾利;张锡流;毛德文;伍小燕;赫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表现与手术病理的相关性,旨在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肝脏UESL6例的资料,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3~54岁.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分析肿瘤形态学表现及强化方式,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4例病灶单发,3例位于右叶,1例同时累及肝右叶及左内叶;2例为多发病灶,1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右叶及左外叶.1例肿块肝内生长,包膜完整;其余5例不同程度向周围浸润性生长.CT平扫呈囊实性低密度肿块,2例伴出血呈混杂密度,1例灶周见钙化结节.动态增强多期扫描,静脉期强化达峰值3例;平衡期强化达峰值3例,瘤内可见多发病理血管,坏死区始终未见明显强化.镜下病理显示肿瘤组织主要由原始胚胎性间叶细胞组成,组织成分多样且各成分比例不等,有3例横纹肌母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较多,另3例以血管瘤样及成纤维细胞多见,部分区域可见致密多核瘤巨细胞.结论:UESL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有较高的一致性,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黎宁钦;黄仲奎;廖锦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在大鼠动脉钙化模型中,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钙化组、GSH治疗组,每组10只.钙化组和治疗组分别皮下注射维生素D3注射液50万U/kg·d-1,连续3d,制备大鼠动脉钙化模型,且治疗组在注射维生素D3前3d开始腹腔注射GSH注射液400 mg/kg·d-1,直到处死大鼠.结果:治疗组大鼠Von Kossa染色黑染钙盐明显少于钙化组;治疗组TNF-α免疫组化蛋白含量与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钙化组(P<0.05);治疗组OPG免疫组化蛋白含量与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钙化组(P<0.05).结论:GSH在大鼠动脉钙化过程中,可抑制TNF α的表达,保护大鼠动脉组织,减少OPG的消耗,抑制大鼠动脉钙化的形成.
作者:曾晓东;覃晓;王会雄;韦肖敏;卢海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前PC方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宫颈癌Ib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确诊后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先予2个疗程PC方案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2周行宫颈癌根治术.比较观察组化疗前后宫颈癌肿块大小变化、两组术后切缘癌浸润及淋巴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后肿块缩小的临床有效率达93.1%(27/29),对照组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30.76%,淋巴结转移率38.46%,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PC方案是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群欢;黄燕;蒋宋薇;黄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5例,术后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通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疼痛以及通过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指数的变化来评价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11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50~100 mL,平均70 mL.手术后胸、腰背部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和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手术当中未发现医源性脊髓或神经损害,术后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创伤小、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谢兆林;谭海涛;江建中;陈国平;甘锋平;詹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验证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是否为室间隔缺损(y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潜在血清标志物.方法:收集性别、年龄、民族频数匹配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各20例,应用Western blot和ELISA对各组血清样本中SPARC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PARC均在4组血清中表达,但VSD组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他3组(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VSD组患者血清中SPARC浓度为(198.03±87.26) ng/L,ASD组为(137.02±83.89) ng/L,TOF组为(140.61±79.98) ng/L,健康对照组为(91.30±55.50) ng/L,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VSD组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3组两两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ARC在VSD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增高,可能是VSD潜在的血清标志物,可为VSD的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作者:黄慧;仇小强;何武金;黄东萍;张永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国际公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甲状腺Ⅱ度以上肿大的甲亢患者,具有治疗简便、快速、治愈率高和复发率低等特点[1-4].而对于病情较轻、甲状腺不大或只有Ⅰ度肿大甲亢患者的治疗,多数医生倾向于内科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以避免行131I治疗而造成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但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治愈率低复发率高且疗程较长,也给病人带来诸多不便.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对230例轻型甲亢患者给予小剂量131I治疗95例,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35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优劣,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邓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80例T2DM患者和38例正常对照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浆Hcy、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T2DM组血浆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高Hcy血症发生率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2);血浆Hcy水平与年龄、收缩压、HhA1c存在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63,0.308和0.353,P<0.05).结论:T2DM患者血浆Hcy水平增高,与年龄、收缩压、HbA1c相关.
作者:何玉玲;李勇杰;苏宏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奥司他韦联合连花清瘟胶囊治疗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单纯服用奥司他韦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连花清瘟胶囊,比较两组治疗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13例(86.7%),显效及有效2例(13.3%),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治愈8例(53.3%),显效及有效5例(33.4%),死亡2例(13.3%).有1例(6.7%)出现恶心欲呕症状,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影响治疗.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1,P<0.05).结论:奥司他韦联合连花清瘟胶囊治疗重症甲型H1N1流感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孙少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Holliday交叉识别蛋白(Holliday Junction Recognition Protein,HJURP) rs3771333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方法检测rs3771333的基因型,分析各基因型与146例HCC患者的TNM分期、癌栓形成等指征的关系,并对可能影响亚组间匹配的混杂因素如性别等5个因素进行校正.结果:在146例肝癌患者中,HJURP rs3771333位点的AA、AC和CC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69.2% (101/146)、29.5%(43/146)和1.3%(2/146).在使用性别等因素校正后,AC基因型在原发灶T1组中的频率高于T2~T4组中的频率(36.4% vs 23.8%),AC基因型在原发灶数目<3个组中的频率高于≥3个组中的频率(34.0% vs 19.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JURP rs3771333位点的多态性与HCC的临床特征可能无相关性,该位点的多态性与HCC的疾病演变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作者:黄文锋;谢伟敏;王洪学;陆永奎;廖小莉;周文献;翟芸;周钢桥;张红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鸭仔风中芒柄花素含量HPLC测定方法,为控制该药材质量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对HPLC方法中的色谱条件进行摸索,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条件.结果:色谱条件为:Gemini C18柱(4.6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30:7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9 nm.样品供试品溶液制备条件为:药材粉碎为过4号筛的粉末,提取方法为回流提取,提取溶剂为甲醇,提取时间为1h.结论:建立的鸭仔风芒柄花素HPLC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该药材质量优劣的评价方法.
作者:刘永逸;陆峥琳;黄瑞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孤独G蛋白偶联受体配体(Apelin)对肥胖糖尿病大鼠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8周龄的SD雄性大鼠70只,随机取其中20只予普通饲料喂养,50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喂养12周,制造肥胖大鼠模型.肥胖大鼠成模后,随机取肥胖大鼠30只,予左下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45 mg/kg),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注射后第4天采用罗氏血糖仪采尾血,测定血糖> 16.67 mmol/L表示已成模.然后进行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实验组1注射葡萄糖(1 g/kg)加Apelin-36 (200 nmol/kg),实验组2仅注射葡萄糖(1 g/kg),在注射0,5,10,30,60 min各点抽取大鼠静脉血0.5mL,测定胰岛素水平.并计算各组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AUC).结果:①肥胖糖尿病组大鼠的血浆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肥胖组大鼠的血浆胰岛素水平高于肥胖糖尿病组(P<0.01);②正常对照组、肥胖组和肥胖糖尿病组大鼠经同时注射Apelin-36和葡萄糖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均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40.0%,52.3%和38.1%.结论:Apelin可以减少肥胖糖尿病大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降低肥胖糖尿病大鼠的胰岛功能.
作者:郑晓菲;黎英荣;陈伟;潘海林;苏宏业;夏宁;肖常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由日本川崎富作先生于1967年首次报道,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好发于婴幼儿,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KD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在未经治疗的KD病例中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为15%~25%,或虽规范治疗仍有部分KD病例发生冠状动脉瘤.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giant coronary aneurysm,GCA)预后更差,血管炎介导的内皮功能障碍可长期存在数月至数年,常常不能消退,导致血栓发生率及心肌缺血发生率更高[1,2].
作者:苏丹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多式联运干预对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影响,改进预防CRBSI措施.方法:将ICU 1 573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一阶段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721例、5 884个导管日采用传统的血液导管管理方法,为对照组;第2阶段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632例、4 376个导管日为干预组,采用多式联运干预措施包括集束化综合管理、人员培训、CRBSI发生率调查及反馈,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住ICU时间、平均置管时间及血液病原学检查结果以及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结果:干预组CRBSI发生0例,发生率0%,对照组CRBSI发生20例,发生率为0.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RBSI危险因素(年龄、APACHE评分、SOFA评分、输血、静脉营养、休克)和ICU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式联运干预能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
作者:覃红梅;吴先荣;黄彩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