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镜手术干预时机、指征及方式选择

蔡小勇;卢榜裕;陆文奇;黄飞;黄玉斌;江文枢;刘祖军;靳小健;陈勇军;雷宇

关键词:腹腔镜, 胰腺炎, 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镜外科干预的时机、指针和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8例SAP的病人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无中转开腹.8例病人在发病2周内手术.治愈16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住院时间28~86 d,平均46 d.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腹腔镜手术指征可以放宽、手术干预时机可以提早.主要手术方式为腹腔持续灌洗联合腹膜透析.采用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对机体的创伤打击小,可有效地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预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桂林市口腔诊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调查

    目的:了解桂林市口腔诊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探讨减少或控制医源性感染的措施.方法:采用现场采样检测、调查表等方式对桂林市4级口腔诊疗机构的消毒管理和灭菌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桂林市各级医疗机构口腔门诊医疗器械HBsAg检出率为0~5.20%,使用中检出率与消毒后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4级医疗机构消毒后口腔门诊医疗器械HBsAg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28, P>0.05);市辖区内72家口腔诊所使用的消毒液、灭菌后的医疗器械、工作人员手、治疗场所的物体表面、空气细菌污染、紫外线灯辐射强度合格率在13.92%~100.00%,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条件专科医院和市级综合医院口腔科消毒管理比较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站与个体诊所消毒管理欠规范.结论:桂林市各级口腔诊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一些私营口腔门诊消毒意识需要加强,卫生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针对性地加强口腔诊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的规范管理.

    作者:黄甲清;胡婷婷;蒋就喜;秦明群;龚友林;王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狼疮性肾炎临床与病理相关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改变与临床的联系.方法:收集整理2001~2005年我院肾内科住院LN病人187例,所有病人在B超下行肾活检,并进行病理分型,分析各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结果:187例病人中Ⅳ型LN多,占46.5%;其次为Ⅱ型,占19.8%;I型和Ⅵ型相对少见.隐匿性肾炎以Ⅰ型和Ⅱ型多见(P<0.05),肾炎综合征以Ⅱ和Ⅲ型多见(P<0.05),肾病综合征以Ⅳ和Ⅴ型多见(P<0.05);Ⅳ型LN的AI及SLEDAI评分均高于其他病理.结论:狼疮性肾炎的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相关性,但二者之间不平衡,临床工作要综合病人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和病理分析.

    作者:黎伟;廖蕴华;杨桢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并发症的比较分析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手术并发症也相应增多,这与剖宫产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的掌握等有关,特别是进入第二产程后再转为剖宫产,其并发症更多.本文对近4年来在我院行第二产程剖宫产117例与同期非第二产程头位剖宫产12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韦燕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注射隆乳聚丙烯酰胺取出首选术式的探讨

    聚丙烯酰胺注射隆乳在我国整形美容外科上的应用已有近10年时间.因为其存在有较多的并发症[1~3]及是否会产生神经毒性或肾毒性及在人体内降解的争议问题[4~6],一直来都是整形美容界大的争执焦点之一.

    作者:黎冻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乙肝相关疾病患者IL-6 、IL-8与血清HBVDNA、ALT分析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疾病患者血清中IL-6及IL-8水平变化及其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29例、乙肝后肝硬化31例、原发性肝癌(PHC)33例患者及正常对照30例血清中IL-6、IL-8的水平;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上述研究对象血清的HBVDNA的含量.结果:CHB、乙肝后肝硬化及PHC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3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HBVDNA的载量与IL-6(r=0.73)、IL-8(r=0.59)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ALT水平与IL-6(r=0.81)、IL-8(r=0.63)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乙肝相关疾病患者存在着免疫调节的紊乱,IL-6、IL-8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6、IL-8与HBVDNA载量及ALT水平的相关关系提示其有望成为判断慢性肝病炎症变化和抗病毒治疗的新指标.

    作者:黄振宁;唐星火;卢东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妇科腹腔镜手术以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对内环境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切口小且能将诊断与治疗合为一体等优点而迅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

    作者:黄一华;刘永梅;余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骨髓瘤细胞系U266和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KG1a细胞内砷浓度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探讨骨髓瘤细胞系U266与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KG1a细胞内砷浓度与凋亡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s2O3)处理U266和KG1a细胞48 h,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细胞内砷浓度,AnnexinV-FITC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随培养液As2O3浓度增加,U266细胞内砷浓度和凋亡率也增加,KG1a细胞无此现象.1.0 μmol/LAs2O3处理时U266细胞内砷浓度高于KG1a细胞(P<0.01),2.0 μmol/L As2O3处理时U266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KG1a细胞(P<0.05).细胞内砷浓度与凋亡率之间在U266细胞呈正相关(r=0.883,P=0.002),在KG1a细胞无相关(r=0.594,P=0.092).结论:As2O3可诱导U266细胞凋亡而不能诱导KG1a细胞凋亡,对As2O3的敏感性U266细胞高于KG1a细胞,敏感性不同可能与细胞内砷浓度有关.

    作者:黎金庆;武淑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DSA检查结果.结果:225例患者中检出动脉瘤127例,脑动静脉畸形(AVM)21例,脑膜动静脉瘘(DAVF)5例,烟雾病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造影阴性67例.结论:DSA检查对鉴别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对有条件的SAH病例均应行DSA检查以明确病因,以便作进一步病因治疗.

    作者:唐景峰;肖绍文;张超元;罗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门诊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众多研究已经证实,2型糖尿病的早期阶段,胰岛β细胞的损害是可逆的[1],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II)能诱导其功能部分恢复[2].但是,CSII由于操作复杂、需住院观察,费用高,初诊患者对病情不了解,大多不易接受.

    作者:杨华;龚海英;唐志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原发性外阴癌50例临床分析

    外阴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3%~5%.我院1985年1月至2001年1月收治原发性外阴癌54例,因其他原因死亡2例,失访2例.本文对随访超过5年并有完整资料的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潘忠勉;李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异种生物骨衍生材料与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黏附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寻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的四肢长骨制备一种生物骨衍生材料,将此材料与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联合培养,通过光镜及电镜对联合培养过程进行动态观察. 结果:生物骨衍生材料具有三维立体多孔隙结构,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材料-细胞界面.结论:异种生物骨衍生材料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适用于组织工程骨构建的支架材料.

    作者:花奇凯;赵劲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铅中毒所致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与几种血清酶活性逆向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铅中毒情况下一氧化氮(NO)含量与几种血清酶活性逆向变化的关系.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0 mg/kg铅组、30 mg/kg铅组和60 mg/kg铅组).醋酸铅腹腔注射,隔天染毒1次,7次后处死动物,取血分离血清,测血铅和血清NO含量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并作肝组织病理检查.另分别向大鼠肝匀浆中加入NaNO2使其终浓度为0、13、26及39 μmol/L,37 ℃孵育1 h,测定血清酶活性.结果:随染铅剂量的增加,血清NO和血铅的含量不断升高(P<0.05),ALT、AST和γ-GT活性呈现上升趋势,其中γ-GT活性在60 mg/kg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P和LDH活性呈现下降趋势,两者活性在60 mg/kg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肝细胞未见明显的损害.体外实验表明,NaNO2对ALT、AST及LDH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而对γ-GT及ALP未见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铅所致的血清酶活性双向变化很可能归因于NO等因素对酶活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

    作者:陈森洲;王险峰;施文祥;王程强;李胜联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LASIK不同切削方式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比较分析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临床治疗近视眼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无上皮下混浊发生,术后用药时间短等优点,而对于角膜较薄的高度近视患者来说LASIK手术受到一定限制.

    作者:彭燕一;张文彬;易冰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Graves'病患者家族成员血清TgAb、TmAb水平的检测

    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促甲状腺激素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其血清中存在各种甲状腺自身抗体,如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微粒抗体(TmAb).

    作者:关小勇;蒋庆军;韦忠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未用过阿片类药物的癌痛患者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疗效

    目的:观察未用过阿片类药物的癌痛患者直接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中、重度癌痛患者,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初始剂量为25 μg/h,根据疼痛强度评分调整剂量,将疼痛控制在3分以下,记录疼痛强度评分、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时间为30 d.结果:治疗前疼痛强度评分均值为(6.97±1.06)分,治疗后第1,3,6,9,15,30天分别降至(2.75±0.83)分、(2.34±0.89)分、(2.14±0.86)分、(2.03±0.73)分、(2.20±1.14)分、(1.94±0.93)分,疼痛程度显著减轻(P=0.000),总的疼痛缓解率为93.38%,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1),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头晕、便秘、嗜睡,无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未用过阿片类止痛药的癌痛患者效果好,安全,使用方便,可作为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用药.

    作者:周晓敏;钟进才;阙铁生;张华萍;韦永凤;林章华;韦美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急腹症166例疗效评价

    妇科急腹症是妇科急诊常见病,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传统的治疗方法大多是采用开腹手术或保守治疗.近年来,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急腹症的临床价值已得到肯定[1~3]. 我院2005年9月至2007年1月对166例妇科急腹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晓燕;黄涛;徐北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反向按压复位手法对推拿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临床疗效的影响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由于胸椎小关节解剖位置发生微小改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临床表现因受损部位和所累及的组织不同而不同,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胸背部疼痛、酸胀不适和胸闷伴呼吸不畅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胸胁部疼痛.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推拿疗法对本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永;雷龙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65例老年期谵妄的预后分析

    老年期谵妄在老年人颇为常见,较40岁人群高4倍,轻者很快缓解,每易误诊和漏诊[1];为探讨老年期谵妄的预后,我们回顾性分析65例患者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伍业光;张国兵;张春林;李志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两种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反应的比较

    对于慢性牙髓炎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方法治疗在临床上相关的报道不少,本文对前牙、双尖牙的慢性牙髓炎分别采用超声波和传统手工进行根管预备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在治疗后的并发症,以探讨采用超声波做根管预备的一次性根管治疗是否优于传统手工根管预备方法的一次性根管治疗.

    作者:陆琳;王筱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纳洛酮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方法:65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治疗组给予纳洛酮和生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兴奋及共济失调症状消失时间、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神志清醒时间.结果:①两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②两组轻中度中毒者兴奋及共济失调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两组重度中毒者比较,治疗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神志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对重度酒精中毒者可明显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和神志清醒时间,加快重度酒精中毒病人恢复.

    作者:郑文军;刘江华;雷卓青;赵春菱;林莉;刘唐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