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讨

黄正勇

关键词:大学, 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服务, 服务创新, 思考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使图书馆的基础服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基于实体馆藏的服务拓展为基于全球信息资源的读者服务.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仅仅是典藏文献和为读者提供书刊借阅的地方,而已经发展成为知识创新、知识应用的综合性知识服务系统,成为学校教学和科研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第二课堂.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永恒的主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读者服务工作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服务已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唯一选择.为此,图书馆读者服务需要在服务观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田东县祥周镇肝癌发病及防治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田东祥周镇人群肝癌(HCC)的发病及防治情况;探讨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宣传肝癌的防治知识,提高防治意识.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并适宜开展HCC防治知识的宣传与讲解.结果 祥周镇2007年5月~2008年4月肝癌共发现肝癌52例,发病率是117.8/10万;肝癌患者乙肝病毒(HBV)感染率为84.62%,88.46%的患者以易污染黄曲霉毒素B1(AFB1)的玉米及花生为主食;多数患者具有嗜好烟酒及食生鱼习性,分别占46.15%、50.00%和53.85%;92.31%的患者及家属缺乏对HCC的正确防治知识.结论 田东县祥周镇属于肝癌高发区,肝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这可能与高AFB1暴露污染、高HBV感染、不良生活习性及防治意识的缺乏有关.

    作者:马爱敏;罗义雄;万奇灵;龙喜带;黄永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概况

    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与结合蛋白组成的复合体称为端粒.其功能是维持染色体稳定,防止染色体降解、融合、重组和丢失.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苷酸蛋白酶(RNA),其作用是以自身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的重复序列并接到染色体末端而维持其长度.除生殖细胞和少数造血细胞外,正常体细胞的端粒酶处于失活状态,当端粒酶被激活时,不断合成端粒重复序列DNA,补充细胞分裂时缩短的端粒,导致细胞无限增殖、永生化、转为恶性.研究表明,人类70%~95%的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增高,而癌旁或正常组织端粒酶无或低表达[1~3].故端粒酶作为目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而倍受关注.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占中国女性癌症的第二位.端粒酶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密切关系.现就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丁燕玲;赵应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蜂螫伤43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蜂螫伤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43例住院蜂螫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多器官损伤特点,并对早期就诊(螫伤24h内)和延迟就诊(螫伤24h后)患者对照比较,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男女之比为4.38∶1,其中22例(51.16%)出现急性肾损伤,21例(48.83%)出现急性溶血,19例(44.19%)出现中毒性肝炎,15例(34.88%)有心肌损害,共有16例(37.21%)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21例延迟就诊患者与22例早期就诊患者相比,发生急性肾损伤(100.00% vs. 4.55%)、急性溶血(66.67% vs. 31.82%)、心肌损害(52.38% vs. 18.18%)、中毒性肝炎(71.43% vs. 18.18%)比例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蜂螫伤可累及肾脏、肝脏、心脏、血液系统等多器官损害.肾脏及血液系统损伤为严重;所造成急性肾损伤的原因可能与溶血和肌溶解所导致的肾小管堵塞有关;早期就诊治疗可阻断蜂螫伤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内脏器官损害.

    作者:韦喆;牙秋艳;覃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黛力新治疗咽异感症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黛力新治疗咽异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咽异感症患者随机分为黛力新组与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 咽异感症患者中焦虑倾向和焦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黛力新联用珍黄丸胶囊口服治疗咽异感症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珍黄丸胶囊(P<0.05).结论 有焦虑倾向和焦虑症的咽异感症患者可应用黛力新治疗.

    作者:覃丽玲;邹冰;佟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无偿献血者Rh阴性血型分布调查

    目的 了解百色地区无偿献血者Rh阴性中ABO血型分布情况,以便于指导稀有Rh血型的保存和建立稀有血型献血员档案.方法 对81例RhD阴性的献血者标本用多个批号的抗-D血清复核,并采用正反定型对ABO进行鉴定.结果 81例Rh阴性血中O型38例,A型21例,B型19例,AB型3例.结论 Rh血型是在ABO血型系统之外的另一种血型系统,也是常见的稀有血型,常规同时鉴定Rh血型和ABO血型,对有效预防溶血性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莫鲜春;陆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0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病的临床分析

    结核病是艾滋病常见和先发生的机会性感染之一,随着HIV感染的流行,结核病的发病率也在回升.HIV感染者感染结核杆菌后,结核病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30倍[1].为了解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的认知水平和防控能力,现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感染性疾病科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20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病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梁翠玲;吕善东;刘蓉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HIV/AIDS合并恶性肿瘤14例化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HIV/AID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及护士的自我防护措施.方法 对14例HIV/AID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实行保护性隔离,给予心理支持,严密观察和护理化疗不良反应,做好职业防护.结果 14例患者中9例好转,3例死亡,2例转回当地医院治疗.结论 由于护理措施得当,未发生职业暴露及交叉感染.有效的护理使病人能坚持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覃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40例重型肝炎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人工肝是治疗重型肝炎的重要手段.其中血浆置换是目前非生物型人工肝的常用技术[1],能有效清除肝功能衰竭相关毒素和炎症因子,减轻肝脏的继发性损伤,阻断加重肝脏损伤的恶性循环,改善病人的内环境,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功能恢复[2],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进而提高重型肝炎的抢救成功率.我院感染科应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潘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医用有机化学口诀教学法的探讨

    医用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学好这门课对医学生后期的专业课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医用有机化学教学中尝试口诀教学法,创编教学口诀40多条用于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黄世稳;黄锁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产科休克26例分析

    产科休克是发生在妊产妇的休克,与妊娠或分娩有直接关系,以失血性休克为主.为探讨造成产科失血性休克的原因,减少产科休克的发生,以及早期诊断、及早处理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时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现对我院26例产科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余盛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时机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慢性肾功能竭衰(CRF)患者开始透析时肾功能水平及影响因素,为选择合适的透析时机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1999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CRF住院患者的病案共865例,统计CRF患者开始透析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其他相关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的预测值(eGFR),并按不同条件分组.结果 45岁以下患者占60.20%,自费患者为80.60%.患者进入透析时eGFR为(4.01±3.63)ml/(min·1.73m2),Scr为(1235.42±513.52)μmol/L;90.65%患者有明显尿毒症症状,低白蛋白血症患者62.80%.与国内外资料比较,患者eGFR预测值分别低于美国患者和国内长沙地区患者(P<0.01).结论 CRF患者以年轻、男性患者多见.肾小球肾炎患者仍居高不下,慢性梗阻性肾病患者占该院第二位原因,与该地处边远山区有关.绝大部分患者在肾功能非常差,尿毒症状相当明显才开始透析.本组患者开始透析时机要较美国患者和国内长沙地区患者晚.透析时机过晚原因主要是发现CRF时机过晚、经费困难、对疾病认识不足;退出透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费问题.因此,在我国,尤其是老、少、边、山、穷地区如何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疾病,从而如何提供早期防治措施,如何建立更广泛的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延缓透析时期、解决透析时机过晚的关键.

    作者:林栩;尤燕舞;杨发奋;王洁;黄鹏;郭鹏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桂西北女性阴道分泌物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统计和分析桂西北女性真菌性阴道炎的菌种构成和药敏结果,为临床提供抗真菌药物使用依据.方法 真菌的鉴定和药敏实验均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结果 致病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占53.07%;热带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次之,分别占19.74%和12.28%.敏感性高的抗真菌药物是5-氟胞嘧啶,敏感率为92.11%;依力康唑次之,敏感率为90.35%.结论 引起桂西北女性阴道炎的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热带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次之;抗真菌的药物应以5-氟胞嘧啶和依力康唑为主要治疗药物.

    作者:黄忠强;韦雪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PBL教学法在传染病学见习课的实施体会

    为了适应新形势对医学教学的要求,右江民族医学院传染病学见习课试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将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的体会总结报告.

    作者:覃雪英;覃后继;周耀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气管插管在治疗儿童急性喉炎喉梗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在治疗儿童急性喉炎合并Ⅲ度及以上喉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监护病房(PICU)收治儿童急性喉炎45例,其中Ⅱ度喉梗阻21例(47.67%),Ⅲ度23例(51.11%),Ⅳ度1例(2.22%),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16例(35.56%).患儿均选用较正常年龄对应管号小1~2号导管行经口气管插管.插管指征:Ⅲ度喉梗阻经雾化及静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短期症状不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存在威胁生命的呼吸衰竭15例;Ⅳ度喉梗阻1例,其中1例在院外行气管切开.结果 除2例为院外气管插管带入外,余患儿插管过程均顺利,操作时无窒息.患儿插管后均行呼吸机机械通气,带管时间平均3.2天(24h~10天).所有患儿拔管后常规使用经鼻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2L/min,平均1.8天(6h~3天).初次拔管失败者1例.患儿均好转出ICU,1周内无再次入ICU,平均住ICU天数2.73天(1~10天).结论 在雾化及静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不缓解的情况下,气管插管治疗可用于急性喉炎所致严重喉梗阻,多数情况下可取代气管切开成为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黄赛虎;谢敏慧;张庆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血样采集管对全血微量元素测定的影响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血样采血管对全血Cu、Zn、Ca、Mg、Fe五种元素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30例健康体检成年人,分别用肝素钠抗凝管、EDTA-K2抗凝管和空白真空采血管各留取全血2ml,进行Cu、Zn、Ca、Mg、Fe五种元素测定,以评价不同抗凝管对全血五种元素测定的影响.结果 肝素钠抗凝管和空白管比较各元素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EDTA-K2管与肝素钠管结果比较Cu、Ca、Mg、Fe四种元素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Zn元素结果明显增高(P<0.01).结论 EDTA-K2抗凝管对Zn元素测定结果影响很大,所以不能用EDTA-K2抗凝管留取样本进行全血五元素测定.而肝素钠抗凝管与空白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可以推荐使用.

    作者:梁廷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陈香露百露致口舌麻木1例报告

    1病例简介患者,女,40岁.因近两年来经常间断性出现上腹疼痛,伴有泛酸,胃镜检查结果为浅表性胃炎,Hp为阴性,已多次服用法莫替丁片,病情也多次好转后又复发,由于担心长期服用法莫替丁片会出现胃萎缩的副作用,医生建议暂停使用该药而改用陈香露百露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但患者见说明书中第一次服用4~6片而擅自按一次6片,一天3次服用),服药两天后腹痛、泛酸症状缓解,但在第一天用药后就感觉嘴唇有轻微麻木感,没太在意,继续服用,到第二天后发现嘴唇麻木感加重,而且舌头也有麻木的感觉,因此建议停止服用,停用后麻木感消失.后改用其它胃痛药无类似症状发生.

    作者:张岚;黄忠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CO中毒并全身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人体吸入一氧化碳(CO)后,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或短时昏厥等症状,重者可伴有四肢肌张力增强、阵发性惊厥,昏迷时间较长较深,甚至死亡.我科于2008年9月收治1例急性CO中毒合并全身重度烧伤的患者,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精心护理,治愈出院.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陆凤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病理所见及诊断方法,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7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预后良好,随诊无复发.结论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肿瘤的发现依赖于B超、CT、MRI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本病的唯一办法.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作者:胡碧清;阳桂丽;廖芝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31例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大型听神经瘤行显微手术切除的经验,探讨其手术操作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31例大型听神经瘤均经CT和MRI扫描确诊,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大型听神经瘤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面神经和听神经的功能评估.结果 肿瘤全切除23例(74.19%),次全切除8例(25.81%).面神经解剖保留24例(77.42%),术后2周功能保留21例.听神经解剖保留6例,术后2周功能保留2例.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较好方法,对面神经、听神经可获得解剖与功能的保护,明显降低并发症与病死率.

    作者:张勤;顾建军;高广忠;鲁峻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儿肠套叠6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小儿肠套叠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小儿肠套叠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适应证及手术时机的选择.结果 66例小儿肠套叠非手术治疗29例,手术治疗37例,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小儿肠套叠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在术中根据情况选择好手术方式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永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