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建宝;彭民浩;梁水庭
目的探讨P27蛋白表达与肝癌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肝组织和86例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组织中P27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各临床因素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肝细胞癌标本中P27蛋白阳性率为37.2%(32/86),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80%,8/10)和癌旁肝组织(80.2%,69/86).②在肿瘤直径≤5cm、高分化和无门静脉侵犯或转移组的肝癌中P27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cm、低分化和有门静脉侵犯或转移组.③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P27蛋白是一种保护因素,可减低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度.④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P27蛋白阴性组肝癌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明显短于P27蛋白阳性组.结论 P27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的术后复发有密切关系,其可成为预测肝癌术后复发的指标之一.
作者:韦建宝;彭民浩;梁水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院内感染的易感染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148例住院患者化疗后院内感染的感染部位、感染因素及感染病原体等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共发生院内感染148例,占同期住院病人的28.46%.其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多,占70.28%,消化道感染占14.86%,泌尿系感染占5.14%,口腔感染4.73%,皮肤占3.38%,菌血症占1.35%;各种原因所致骨髓抑制、长期卧床及侵入性治疗长期应用抗生素是本组常见感染因素;病原体检查以真菌类感染较常见,占39.8%(59/148),其次是G-、G+菌及病毒感染.结论肿瘤化疗患者院内感染机率较高,骨髓抑制、长期卧床患者均较易发生院内感染;呼吸道真菌感染是肿瘤化疗病人常见的院内感染.
作者:李桂生;黄海欣;杨春旭;陈绍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预防性注射麻黄碱对老年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期间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对30例ASAⅠ~Ⅱ级择期下肢手术老年病人,麻醉前30min静脉输注林格氏液6ml/kg,腰麻完成后Ⅰ组静脉注射麻黄碱10mg,Ⅱ组肌注麻黄碱30mg,Ⅲ组不给麻黄碱.结果Ⅰ组、Ⅱ组病人血压下降程度及发生率均低于Ⅲ组,P均<0.01,且低血压发生的时间明显延迟(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CSEA预防性注射麻黄碱降低低血压的发生效果满意,且方法简单、安全.
作者:阮红卫;周细明;付兰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鼻咽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的CT表现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SIEMENS DR-H CT机对观察组34例病人进行鼻咽部常规轴位扫描,并设39例非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鼻咽部结构无明显异常率高于对照组(χ2=5.742,P<0.05);放射性副鼻窦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315,P<0.05);但两组放疗后鼻咽部形态改变及转移和(或)复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的常见CT表现与普通放射治疗相比,以鼻咽部无明显异常更为常见,放射性副鼻窦炎发生率较低,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及存活率.
作者:李清锋;陆建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口服青霉素V钾片0.5mg,每天3次,疗程3天,替硝唑片2g顿服(次日起0.5g,每天2次),疗程2天.治疗组加服中药,每日1剂,每天3次;对照组加服维生素K 8mg和酚磺乙胺0.5g,每天3次.疗程均1~2周.比较两组阴道出血量及疗效.结果两组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455,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07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楚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风湿性心脏病(RHD)和扩张型心肌病(DCM)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两组均在常规ACEI类、利尿剂、地戈辛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6.25~50mg,每天2次,共6个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658,P<0.05.DCM组心率减慢、左室收缩功能(EF)明显优于RHD组(P均<0.01).结论倍他乐克能显著改善DCM的EF及减慢心率.
作者:韦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检测全年妇产科、皮肤科、泌尿外科等送检的患者标本的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分析UU感染规律,提高临床诊治效果.方法运用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RC)技术,分性别、年龄段、季度3个因素对2892例标本进行检测.结果男女总阳性率为50.55%,其中男性阳性率为28.82%,女性为63.48%,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男性年龄段间差异无显著性,女性年龄段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男、女性不同季度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UU感染男、女有别,女性随年龄递增有所下降,男性随季度变化而缓慢上升.
作者:农光鲜;曾小平;范宁川;吴玉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于2002年9月收治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巨大性多发性尖锐湿疣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俊;唐秀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个习惯性的疾病命名,其实该病扩张的巨结肠并不是先天性,而是继发性.目前已将该病称为无神经节细胞症(aganglionosis),或无神经节细胞性巨结肠(aganlional megacolon.AM)[1].虽有部分病儿采用非手术治疗(超短型),但尽可能切除病变肠段仍是该病好的根治方法.随着传统术式的不断改良,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目前腹腔镜已在外科广泛应用,巨结肠的术式也朝着早期、I期、微创手术的趋势发展.现就其手术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韦勇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方法对6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三维立体牵引并结合中药熏蒸、药物及理疗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果治愈397例,改善97例,好转136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96.5%.结论三维立体牵引并中药熏蒸等非手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愈率高,风险小,特别适合基层单位开展.
作者:林作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病机理及其雌激素诱导ICP的适剂量.方法选择孕15天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高、中、低剂量实验组分别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5.0、2.5 、1.2 mg/kg*d-1,连续5d;对照组不需特殊处理.每组各10只鼠在用药前、处死前,取血检测生化指标,并于分娩后取肝脏及胎盘光镜及电镜标本,其余每组各10只,孕鼠待其自然分娩后距停用药7d时取血标本和肝脏光、电镜标本.结果用药后低、高、中剂量实验组孕鼠血生化指标明显改变(P<0.01),而对照组用药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孕鼠肝脏和胎盘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类人类ICP样病理改变进行性加重,但高剂量实验组在产后距停药1周时生化指标及肝脏的病理改变均未能恢复到正常状态时.结论用苯甲酸雌二醇处理孕鼠可诱导孕鼠类人类ICP改变,以2.5 mg/kg*d-1剂量组接近人类ICP的发病经过和病理改变,随雌激素剂呈增加病变越趋严重,终可能出现不可逆病变.
作者:肖建平;王海琦;郭红;徐昌芬;葛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临床见习课是理论到临床的桥梁,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起点.在临床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成功与否,决定着医学教学的质量.而目前的临床见习又面临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临床上病人数量相对稳定,病人及其家属不愿让见习生见习这样一种矛盾状态.因此,如何面对这种矛盾,并加以解决,已成为当今妇产科临床见习的一大问题.我们结合这一问题,即在合理使用电化教学及模型教具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卢彩合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凯西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将9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两组在常规护肝药物(肝泰乐、肝安、维生素C及维生素B族)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凯西莱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SB)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一般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不良反应小.结论凯西莱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功能和临床症状.
作者:苏渊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6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AFP含量检测.结果 AFP异常率高达86.3% .急性重型肝炎AFP阳性率明显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P均<0.01.96例中存活69例,AFP值为253±83.24μg/L,死亡27例,AFP值为38±21.36μg/L,两者AFP值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19.85,P<0.001.结论重型肝炎部分患者AFP值升高,以亚急性、慢性增高常见,是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卢平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童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治疗,寻找一种理想的矫治方法.方法对9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使用Twinblock型功能矫治器矫治,再用固定矫治整平牙列,调整咬合关系.结果 9例患者的磨牙关系均达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患者侧貌得到很大改善.结论用Twinblock型功能矫治器进行矫治,能调整骨骼矢状关系不调,矢状关系调整后再进行固定矫治,减少了矫治难度,且Twinblock型功能矫治器制作简单,易被患者接受,显效快,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廖明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淋病治愈后依然存在尿道炎症状的原因.方法采集98例淋病后尿道炎患者的尿道分泌物(UD)进行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及细菌学检查.结果检出UU及CT占51.0%(50/98),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SA)及大肠埃希菌(E*Coli)占49.0%(48/98).结论 UU、CT属于淋病合并感染的病原体,而SA和E.Coli则属于淋病后继发感染的病原体.
作者:蔡妙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16岁.因左颈部肿物3年入院,入院查体:左颈部分触及一肿物约鸡蛋大,质中,活动尚可,无压痛,颈部活动自如,双上肢,双下肢活动正常,肌力感觉正常,病理征未引出,患者步行入院,入院诊断为右颈部肿瘤性质待查.入院后第二天行左颈部肿瘤摘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颈总动脉与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并与血管粘连,在分离肿瘤时损伤颈总动脉,导致大出血,在止血过程中加重颈总动脉损伤,后虽然止住出血,但血管壁已损坏,颈内颈外动脉在分叉处离断,切除肿瘤后,将颈内、颈外动脉与颈总动脉吻合,缝合切口结束手术,术后血压基本正常,患者清醒.3h后患者开始感到右侧上,下肢无力,并且逐渐加重,至术后10h,右上、下肢肌力为Ⅰ级,并且出现神志不清,经请神经科会诊,考虑颈总动脉损伤血栓形成,造成大脑左半球缺血所致.于术后13h行第二次手术探查,术中见颈总动脉与颈内、颈外动脉吻合处全部被血栓阻塞.
作者:凌尚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鼻及上唇部外伤及癌肿切除术后,深度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单侧鼻唇沟带蒂肌皮瓣转移修复术,共治疗12例.结果全组100%甲级愈合,观察1~5年肿瘤无复发,成形满意,皮瓣无萎缩、无变色、瘢痕不明显.结论本手术单侧Ⅰ期成形,可修复外鼻及上唇任何部位之深大组织缺损,植瓣成活率高,既达根治目的,又达到美容要求.
作者:龚本雄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开放性颅脑损伤颅内金属异物存留战时多见.但和平时期仍可经常遇到.对颅内金属异物存留的处理治疗有不同的看法.现将我科近年所收治的15例病人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秦坤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心包积液是心包疾病为特征性的表达,病因复杂,多数单靠全身用药往往效果欠佳,且大量积液时可致心包填塞而危及生命.我院自1995年3月~2003年1月采用硅胶管引流法治疗53例心包积液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覃建宏;邱国荣;韦海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