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临床观察

陈敏;孟启明;周徐涛

关键词:骨转移疼痛, 丁香散, 曲马多缓释片
摘要:目的:观察丁香散联合曲马多缓释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用丁香散联合曲马多缓释片,对照组单用曲马多缓释片。用VAS量表进行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治疗后第1、2周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第3、4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香散联合曲马多缓释片减轻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效果优于单用曲马多缓释片。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研究概况

    现将近年来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三棱针放血治疗李扬缜[1]取照海、太冲、丘墟、地五会、足临泣、解溪、委中、阿是穴及足背部瘀阻比较明显的络脉,每次选2~3穴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出血5~20mL。治愈26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乌英别兢[2]取患处阿是穴、内庭、太冲,刺络放血,每穴5mL。并与口服消炎痛及别嘌呤醇对比。结果刺络放血组疗效、疼痛减轻程度、血尿酸下降水平均优于药物组。左政等[3]将90例急性痛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用阿是穴刺血,对照组45例急性期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缓解期改服苯溴马隆片。结果21天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6.7%、55.6%,两组血尿酸均有下降,治疗组痛风石的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

    作者:黄琪琳;陈日兰;朱英;廖子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诊治易损斑块研究进展

    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即不稳定斑块,是指冠脉粥样斑块中不稳定、易于破裂、易形成血栓而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斑块,其破裂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急症的主要原因,亦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现就易损斑块中西医诊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傅良;王营;于燕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医院护士“西学中”分层级培训效果分析

    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原则是从确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保障体系建设、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为构建新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策略支撑[1]。2010年以来,我院护理部以改革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为切入点,以国家《中医医院护理管理指南》为导向,以护士分层级规范化培训及考核为关键点,在西医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规范各种中医技术操作流程和优质护理服务流程,取得了一些成效,总结如下。

    作者:杨中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骨科感染创面护理总结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骨科感染创面护理方法。方法:41例用VSD技术治疗骨科感染创面,通过治疗和护理控制感染,促进创面修复。结果:骨科感染创面均愈合,均随访6个月以上无并发症,无严重功能障碍。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骨科感染创面疗效满意,加强护理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张桂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临证体会

    唐代王冰对“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素问·生气通天论》)的注释为:“高,膏也。梁,粱也……膏粱之人,内多滞热,皮厚肉密,故内变为丁矣……所以丁生于足者,四支为诸阳之本也。”意思是膏粱厚味太过,会生疔于足。此注解却被很多医家所诟病,如以宋代林亿、明代吴昆、清代姚止庵为代表的医家认为膏粱厚味太过,能生大疔,不只在足。还有以清代胡澎为代表的医家认为是文字有误,当以校勘。笔者发现目前通行的教材也多反对王冰的注解,但通过近所诊治一糖尿病足患者,观王冰之所注,似乎也颇合情理。

    作者:周萍;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举元煎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崩漏体会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而下,或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张景岳认为“先损脾胃”,“次及冲任”,“穷必及肾”,并创立举元煎治疗本病,后世医家多有效仿,认为脾主统摄,冲脉隶属阳明,中气不足必然固摄无力,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况经血过多必然耗气伤血,气愈伤而血愈不止。

    作者:许洪兰;叶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后循环缺血(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20%,包括椎基底动脉缺血、后循环的短暂性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PCI属中医“眩晕”范畴,近年来中医治疗PCI性眩晕取得较好疗效,综述如下。

    作者:覃翠;宏健;李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张志明辨治失眠经验

    张志明主任医师为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五批省市五级师带徒指导老师,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载。现将其辨治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刘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性夜尿频50例

    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笔者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性夜尿频5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50例符合夜尿频诊断标准。男30例、女20例,年龄60~80岁,重度尿频10例、中度尿频25例、轻度尿频15例。

    作者:仇慧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消郁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消郁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乳癖消胶囊,治疗组给予口服消郁散结汤,1个月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8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郁散结汤方治疗乳腺增生效果较好。

    作者:刘婉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桡骨远端C3型骨折护理体会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离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有研究表明约占全身骨折的15%~20%,其中关节内骨折约占桡骨远端骨折的25%[1]。对于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尤其C3型骨折,多需要手术治疗。2009年2月至2013年6月,我们对手术治疗的C3型骨折进行了全面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张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肠道准备法用于电子结肠镜检查准备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用于电子结肠镜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18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60例;A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口服甘露醇,C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番泻叶,观察并详细记录各组肠道准备效果,肠道气泡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肠道清洁程度有效率C组93.33%、A组73.33%、B组53.33%,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P<0.01);去气泡满意率C组95.00%,A组81.67%、B组60.00%,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P<0.01);C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A组、B组,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P<0.01)。结论:采用番泻叶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能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有良好的肠道准备效果,气泡率发生较少,不良反应少,可提高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成功率。

    作者:邬红霞;高淑容;王开琼;黄凤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理筋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肩周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配合舒筋活血汤内服外洗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用理筋手法配合舒筋活血汤内服外洗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理筋手法配合舒筋活血汤内服外洗治疗肩周炎效果较好。

    作者:刘海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另辨证分型用中药治疗。结果:头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以及程度评分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愈显率分别为95.8%、7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与愈显率分别为81.3%、60.4%,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张兴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60例

    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们用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60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60例均为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患者。男31例,女29例;年龄18~58岁,平均35.5岁;病程1~14天,平均7.5天。

    作者:郑毅;刘立;乐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23例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灌肠及封包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及封包外敷,对照组予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65%,对照组56.5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作者:寇印巧;刘华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加二甲双胍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加二甲双胍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效果,以及对实验室指标、自主排卵率、妊娠率的影响。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中药加二甲双胍,治疗组口服中药加二甲双胍配合穴位埋线,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单项证候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1),月经周期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LH/FSH值、2h-Ins/FIns倍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胰岛素倍数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自主排卵率、妊娠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加二甲双胍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显著疗效,尤其是能增加自主排卵率,从而提高妊娠率。

    作者:翁双燕;张艳;张利梅;夏敏;汤锶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止嗽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止嗽散加味联合西药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小剂量舒利迭联合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组加用止嗽散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咳嗽缓解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9.47%,对照组71.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止嗽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严淑;王伟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脐敷治疗肝硬化腹水概况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体征之一,门静脉高压是引起腹水的主要原因,血清白蛋白减少导致的胶体渗透压降低也是引起腹水的重要因素。内脏动脉扩张导致有效动脉循环血容量下降,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造成肾血管收缩,是终造成水和电解质失衡的原因[1]。现将中药脐敷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静滴,治疗组另用天麻素注射液静滴,疗程2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65.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优于单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

    作者:刘继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