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耀军;张云坤;洪光祥
上臂桡神经损伤常规采用外侧入路,显露及修复桡神经均很方便.对于少数桡神经在肱骨后方的损伤,外侧入路往往不便于桡神经的缝合操作.我们于1991年2月~1999年5月采用后侧入路治疗桡神经在肱骨后方的损伤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阚世廉;费起礼;张建兵;鲁毅军;殷中罡;王晓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家兔血液高凝状态下股动脉血管吻合的血液流变学影响,探索LMWH对高凝状态下血管吻合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日本长耳成年健康大白兔30只,间隔24小时经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E.ColiO111:B4,lipopolysaccharde,LpS),共2次,每次50ug/kg,制备血液高凝状态.随机分为A、B、C三组,均切断右侧股动脉并立即在显微镜下行血管吻合,其中A组在血管吻合术前1天、手术中、术后1、2天分别腹腔注射LMWH一次(本实验实用的是速避凝),每次200u/kg;B组于术前1天、手术中及术后1、2天分别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ml;C组直接行右侧股动脉血管吻合,不用任何药物.A、B、C各组分别在术前、术后2小时、术后3天检测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A、B两组与C组的血液流变学值有显著的差异(P<0.05),A组和B组血液流变学值无显著差异(P>0.05);C组有2例血管栓塞,其它各组吻合的血管均通畅.结论速避凝能显著降低家兔血液流变学数值,改善血管吻合后血液的凝固状态,特别是能降低高凝状态下血管吻合的血液流变学值,有效地防治血管内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耀军;张云坤;洪光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介绍以伤指指背筋膜为蒂,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岛状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修复指腹或指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在手指近、中节背侧沿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走行方向设计并切取筋膜蒂皮瓣,切取皮瓣时蒂部带一矩形皮瓣,以减轻转位后皮瓣蒂部的张力.皮瓣顺行转移不需缝合神经,逆行转移时与受区神经缝合.皮瓣切取范围不超过手指侧中线,切取面在腱周浅层,皮瓣转移轴线沿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走向.结果本组17例22指皮瓣全部成活.结论采用伤指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指腹或指背皮肤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世民;胡溱;周艳玲;彭桂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对FK506促神经再生的作用及药物应用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三组,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制成坐骨神经再生室模型.A组(对照组)再生室内注入生理盐水;B组(全身用药组)再生室内注入盐水,颈后皮下注射FK506 1mg/kg,连续14天;C组(局部用药组)再生室内注入1μg/ml FK506.于术后一定时间内观察神经损伤局部的免疫反应,检测腓肠肌湿重、组织形态学及图像分析、电生理学.结果B、C组神经损伤局部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A组轻微.6周时B组各测定结果明显优于A组;C组各指标好于A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全身应用FK506(1mg/kg)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可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2)局部应用FK506(1μg/ml)对早期损伤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不确切.
作者:张卫国;傅重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于1999年4月~2003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技术,辅以前臂石膏托短期外固定治疗.结果随访5~25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且无感染.采用改良Gartland and Werley(GW)评分系统对腕部进行功能评定,疗效优59例,良11例,可4例,差2例,总优良率92.1%.结论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闫合德;高伟阳;李志杰;洪建军;历智;陈星隆;李晓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指腹缺损的方法.方法采用缝合指固有神经掌侧支的指动脉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腹缺损.结果本组共28例32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超过2个月者皮瓣感觉功能评定可达到S3级,1年以上者可达到S4级.修复后的指腹饱满、外形美观、质地柔软.结论该皮瓣设计合理,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术后不易出现静脉危象,感觉功能恢复好,成功率高,是修复指腹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朱文华;刘敏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自2001年以来,应用张咸中提出的产瘫5型4度分类法[1]诊治10例产瘫,通过术前诊断分型分度,识别预后,选择术式,术后跟踪随访2年,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健;刘红;彭鹏;李季;周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拇指外伤十分多见,常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肌腱、神经、骨骼或关节裸露,临床上常采用各种皮瓣修复,以重建和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我院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此类病人15例,应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
作者:刘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由屈肌腱滑膜脂肪瘤引发扳机腕及腕管综合征一例报告本文译自<手外科杂志>(美国卷)2002年第27卷第6期,作者:Hironori Sonoda,Mitsuhiro Takasita,Hirofumi Taira, Tsutomu Higashi and Hiroshi Tsumura. 文题:Carpaltunnel syndrome and trigger wrist caused by a lipoma arisingfrom flexor tenosynovium a case report
作者:马世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腕部损伤在手外科临床中较常见且处理较困难,这是由于腕部不但骨性结构极为复杂,而且还富有韧带等功能重要的软组织结构.腕部连接前肢和手掌、手指,起到协调、稳定、支撑手发挥功能的作用.
作者:汤锦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根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面积,对74例手部创面采用90块不同的岛状皮瓣修复.结果71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其中1例需再次手术治疗,2例经换药愈合.结论采用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简单、可靠、疗程短;为提高成功率需严格掌握各皮瓣的适应证.
作者:殷中罡;阚世廉;张宝贵;张建兵;韩力;费起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该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6只成人红色乳胶灌注手标本,观察拇指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尺背侧区动脉的来源、走行及其分布.5只新鲜尸体手标本,直视下解剖观察动脉来源、走行及其与桡神经浅支的关系.本组对19例拇指指腹缺损及2例拇指指背软组织缺损应用该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拇指尺背侧动脉为桡动脉穿第一骨间背侧肌两头之前发出,或为拇主要动脉穿出第一骨间背侧肌后发出;伴桡神经浅支的拇指尺背侧支走行,与指掌弓和指背动脉弓形成吻合.临床应用21例修复拇指指腹及指背软组织缺损全部获得成功.结论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管恒定,血运丰富,切取简单,不牺牲主要动脉,易于临床应用.
作者:李军;徐永清;汪新民;徐小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第二足趾与游离皮瓣组(联)合移植再造拇指ⅡB及以上缺失合并虎口挛缩的方法.方法自1996年8月以来,共对8例ⅡB及以上拇指缺失合并虎口挛缩的病人进行拇指再造,其中应用游离第二足趾与股前外侧皮瓣组(联)合移植6例,与肩胛皮瓣组(联)合移植2例.结果8例手术均取得了成功,再造拇指与皮瓣存活,拇指功能良好,虎口平均扩大4.8cm.结论应用游离第二足趾与肩胛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组(联)合移植的方法,是解决拇指ⅡB及以上缺失合并虎口严重挛缩的良好选择.
作者:范存义;蔡培华;宋飒;曾炳芳;姜佩珠;眭述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需再次手术的周围神经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3例周围神经损伤第一次手术效果差的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本组获得随访30例,共41条神经,随访时间为9个月~6年,平均为27个月,优良率为73.2%.结论对周围神经损伤初次手术效果差的患者,应尽早再次手术探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取得较满意的手术疗效.
作者:张开刚;王军;范启申;周详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骨筋膜室综合征(简称OCS)是骨与关节损伤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极易造成误诊误治,如不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常造成难以逆转的肢体功能障碍,甚至致残的严重后果.现就我院收治的3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因诊治不当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东黎阳;夏凡;刘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又称Kienbock病,是腕关节痛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该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体力劳动者,以月骨的缺血坏死为基础,表现为月骨内的骨折,密度、形状发生改变,继发腕关节滑膜炎,腕骨排列紊乱和腕关节不稳征.
作者:路来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我科对手部皮肤撕脱伤病人及时根据不同的损伤情况采用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或游离皮瓣覆盖,对损伤严重的多指撕脱伤采用腹部袋形皮瓣包埋,术后及时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美莲;王会臻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5年2月~2002年8月,我院行指尖再植49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俊红;赵亮;范华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肘上段尺神经桥接健侧C7神经修复正中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的可行性.方法尺神经在进入肘管前切断,然后将近端分离至内侧束,将尺神经经胸大肌的深面穿出,经胸前及颈部皮下隧道牵至健侧颈部切口与C7神经根缝合,二期修复正中神经.术中观察尺神经远端的血供并测量长度.结果本组全臂丛神经撕脱伤13例,中、下干撕脱伤2例,均为男性,年龄14~ 45岁,平均27岁;受伤时间:1.5~11个月,平均5个月.肘上段尺神经翻转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12例;肘上段尺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一起翻转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3例.肘上段尺神经的长度21cm~27cm,平均24.7cm,15例尺神经远端血供均良好.尺神经自穿出胸大肌处至健侧C7的距离15cm~22cm,平均17.8cm.结论肘上段尺神经桥接健侧C7神经修复正中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较传统的手术方法简便、易行.
作者:王树锋;潘勇卫;朱谨;李玉成;栗鹏程;贺继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臂丛神经自控镇痛在断指再植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断指再植病人随机分成两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n=25)和臂丛神经自控镇痛(PCBA)组(n=25).术后定时记录疼痛VAS评分、不良反应及再植指血管危象发生情况.结果PCB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PCIA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CBA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PCIA组.结论PCBA较PCIA更适合用于断指再植术后镇痛.
作者:申海斌;巨积辉;侯瑞兴;孔令海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