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娟;卓志明;庄华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aesthesia, CSEA)具有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的双重特点,以其SA起效快、阻滞完善、肌松满意和EA的不受时间限制、可术后镇痛等优点,近10余年来临床应用逐渐增多[1].单纯硬膜外麻醉失败率较高.对一些难度大、范围广的手术,尤其肥胖的患者,进行脐以下部位的手术时,往往因麻醉平面狭窄或骶神经阻滞不完善而影响手术操作.为此采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的方法,可达到互补的效果,提高麻醉的成功率.笔者将CSEA与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EA)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聂鹰;黄江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3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奎硫平组47例,氟哌啶醇组46例.分别治疗6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奎硫平组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显效率63.8%,有效率87.2%,无明显锥体外系反应.结论: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许建雄;张杏莲;涂哲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改善脑瘫儿童运动及智能语言障碍.方法:20例病儿均为住院病人,采取以Vojta诱导疗法为主的综合性治疗.结果:通过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结果与年龄、程度、智能反应有关.结论:年龄越小,程度越轻,效果越好.
作者:薛小棠 刊期: 2008年第15期
众所周知,我国早已进入老龄社会,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位的死亡因素.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又更为常见,在一些地区甚至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并且现在每年全国约有200万新发脑血管疾病患者,是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的6倍左右,且由于人口老龄化这一数字有迅速增长的趋势[1].卫生经济学研究表明,作为全球疾病负担的原因,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已分列为第6和第7位.在老年人群中,卒中的经济负担更为突出.然而问题的严重性远非如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我国卒中的发病年龄还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2].其对个人、家庭、社会所造成的危害相对于高龄人群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脑血管疾病的防治重新审视,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已期寻找良策,减少危害.
作者:杨金波;王宏宇;吉增良;杨雪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氯沙坦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方法:以β-萘酚为内标,血浆用乙酸乙酯提取处理;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柱温:20 ℃;流动相: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49:51(V/V);流速:1.0 ml·min-1;荧光检测激发波长:308 nm,发射波长:380 nm.结果:血浆内源性杂质对样品测定无干扰,氯沙坦低定量浓度为5 ng·mL-1,在5~2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氯沙坦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5%,样品多次冻融及提取后稳定性好.结论:该法准确、快速、灵敏、简便,可作为人血浆氯沙坦浓度的测定方法.
作者:李烈权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了解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认知行为疗法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治疗,而对照组只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予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评分.结果:至第8周末,治疗组PANSS量表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作者:邓良华;李耀东;宋志文;郑庆梅;罗澍韩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调查阿尔茨默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38例阿尔茨默病的住院前后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结果:阿尔茨默病患者除了表现痴呆综合症,还具有明显的情感、思维、行为障碍,同时有较多的躯体疾病,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结论:对阿尔茨默病患者应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整体护理模式.
作者:翟瑜;张颖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调查复发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维持治疗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复发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13例,在患者入院时,通过与知情者的面谈完成调查资料.结果:213例调查对象按上次出院后距本次入院时间长短分为3个月、12个月及36个月3组,在出院后的相同时间内(月末),其维持治疗剂量不同,3月组<12月组<36个月组,部分月份剂量差异有显著性;3组患者在既往复发次数上: 3月组>12月组>36个月组,经LSD-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36个月组上次出院时自知力和疗效好,而3个月组则差.进一步调查不遵从医嘱减、停药的6种原因,其中家属对维持治疗重要性认识差达113例(32.8%),自知力差94例(27.3%).结论:① 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对减缓复发有重要意义,维持治疗状况与出院时自知力,出院时疗效成正相关,与复发次数成负相关.② 在院外维持治疗不良的病例中,以家人对维持治疗重要性认识不够和患者自知力差为主要因素.
作者:李洪毅;罗明;熊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间关系.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136例患者分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A组,n=51)、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B组, n=45)及正常对照组(C组,n=40),检测各组甲状腺功能、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及三酰甘油(TG),并统计各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A组与C组相比TC、LDL-C及TG显著升高,但与B组相比TC、LDL-C则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情况则A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但有升高趋势,而B组较C组则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明显升高患者TC、LDL-C、TG水平,应对此加强监测,以防发展为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从而增加冠心病发病率.
作者:杨欣;刘丕卫 刊期: 2008年第15期
T细胞是人体重要的获得性免疫细胞,根据T细胞表面CD分子的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CD4+T细胞(CD3+ CD4+),CD8+T细胞(CD3+ CD8+)两大类亚群,二者在免疫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其中CD4+T细胞主要以分泌细胞因子、调节细胞和体液免因应答为主即辅助性T细胞(Th);而CD8+T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即细胞毒性T细胞(CTL).已有实验证明[1]在乙型肝炎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是乙型肝炎病毒清除和肝细胞受损的主要效应机制.
作者:马长宏;张翼翔;董云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不同躯体疾患的发生率及有关因素的分析.方法:对我院住院3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躯体疾病及异常的生物学指标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躯体疾患的发生率是70.52%.排列前几位的是心电图的异常,白细胞下降,血脂升高,糖尿病,高血压病,胆结石,电解质异常.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与年龄及病程成正相关,其中心电图异常及白细胞下降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风险很高,应定期检查,尤其对女性的心电图及血常规的检查,做到早诊早治,以减少不良后果.
作者:黄堂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盐酸曲唑酮(每素玉)对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某精神科有睡眠障碍的患者28例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加用每素玉,观察睡眠改善情况,共观察8周.结果:治疗2周后,入睡困难分和睡眠不深分均显著下降,治疗8周后入睡困难分(0.67±0.5)与入组时入睡困难分(1.89±0.33)相比、8周后睡眠不深分(0.33±0.50)与入组时睡眠不深分(1.33±0.50)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盐酸曲唑酮对睡眠障碍尤其是入睡困难及睡眠不深的患者都有改善,不良反应轻.
作者:茹淑静;段宏秋;及惠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调查研究苯二氮(艹卓)类抗焦虑药物的使用现状.方法:随机对150户家庭应用心理卫生调查表、药物依赖性调查表、精神现状检查(PSE)、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试,并采用SA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及成瘾率城里高于农村,女性多于男性,有职业者高于无职业者,文化程度偏低者高于文化程度较高者(P<0.01).结论:苯二氮NFDA1类药物,应用广泛,可致一定程度的滥用.
作者:马照红;吴琼;张衍军;王宝莲;宋艳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第五届中国血管病变和动脉功能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亚太地区会议于2008年6月7~29日在呼和浩特召开.
作者:马志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9岁,农民,6天前于田间劳动中,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胸部闷胀,逐渐加重,数分钟后呼之不应,出现昏迷.
作者:董会芹;王志荣;周振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病症,而且随着人群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也会增高.据报告,60岁以上老年人,年龄每增加10岁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增加1倍[1].并且慢性心力衰竭由于心脏器质性损害的不可逆转决定了其长期存在和病情的反复,除了急性发作时需要住院治疗外,患者出院后的院外康复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下面将我们进行院外康复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蒋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研究杜仲叶醇对骨密度和血清雌激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切除雌性Wistar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给予杜仲叶醇灌胃,治疗12周后,检测大鼠骨密度、血清雌激素、IL-6水平.结果:去势后大鼠骨密度降低,采用杜仲叶醇治疗后骨密度、血清雌二醇(E2)含量显著升高(P<0.05),IL-6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杜仲叶醇可显著提高去势大鼠骨密度和血清雌激素水平,对血清IL-6水平有抑制作用.
作者:白立炜;翁孝刚;索新华;张清贵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人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68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口服参松养心胶囊,1次4粒,1天3次,疗程4周,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观察其对患者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及对心电图的影响.结果:68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后室性早搏次数明显减少或消失,疗效较好,治疗前后窦性频率、P-R间期、QRS间期、QTc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人顽固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马作明;卢焰山;孙火忠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主要研究脑瘫患儿的父亲和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53个脑瘫患儿家庭的父亲和母亲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脑瘫患儿父亲和母亲在SDS的标准总分、抑郁症发生例数、发生率等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脑瘫患儿的母亲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高于脑瘫患儿的父亲(P<0.05~ 0.01).结论:脑瘫患儿母亲的心理健康更容易受到影响.
作者:黄宏亮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舒降之)对冠心病(CHD)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68例CHD并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用药(对照)组(地高辛、氢氯噻嗪、硝酸异山梨酯)34例,常规用药加辛伐他汀(联用)组34例,并附正常人组34例.NO测定用Greiss法,放射性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中CGRP和ET的水平.结果:CHD并CHF患者中NO和CGR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1),ET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1),且以常规用药加辛伐他汀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P<0.05.结论:常规用药加辛伐他汀能显著改善CHD合并CHF患者的NO、CGRP和ET的代谢失衡.
作者:朱瑞明 刊期: 200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