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栩;杨发奋;陈立新;王洁;何美娟;陆桂荣
目的探讨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1年间25例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特异性并发症有1例;2例局部复发;1例术后1年局部复发并因多发转移死亡,其余患者生存超过2年.结论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可以取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但应严格选择病例.
作者:林放炎;谢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的胆囊切除手术相比,因其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周期短等优点而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于晓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青壮年时期起病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其特点为病灶多发,病程中常有缓解与复发,由于病灶部位多发性,临床表现复杂,在疾病早期或初次发病时易误诊为脑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视神经炎,急性脊髓炎,颈椎病,多发性脑转移瘤,脊髓压迫症,精神分裂症等.临床治疗以免疫治疗及对症治疗为主,避免促发因素的刺激.
作者:李海荣;马如华;齐明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黄芩素和大豆黄酮对HL-60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台盼蓝拒染法和MTT比色法,在不同条件下测定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 MTT比色法并不适用于检测黄芩素和大豆黄酮对HL-60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应用台盼蓝拒染法,发现黄芩素和大豆黄酮能够显著地抑制HL-60细胞的体外增殖并且呈现时效及量效关系.结论黄芩素和大豆黄酮是两种能够明显抑制HL-60细胞体外增殖,具有潜在抗白血病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
作者:林小聪;刘新光;陈伟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于心房纤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3例心房纤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胺碘酮治疗组36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口服胺碘酮200 mg,Tid,连服7 d,无效则电复律,维持量200~400 mg/d.对照组使用奎尼丁200 mg试服无不良反应,则200 mg/2 h,连服5次后,改200 mg,Tid,或直接200 mg,Tid,连服4 d,无效者电复律(100~200瓦秒)后,以200~600 mg/d维持.结果奎尼丁组14例4d内复律,占37.84%(14/37),胺碘酮组15例4 d内复律,占41.67%(15/36),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短期(10 d)维持窦律,奎尼丁组26例,占70.27%(26/37),胺碘酮组26例,占72.22%(26/36),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QT间期、QT离散度(QTD)比较 ,校正 QT 间期 (QTC) 、QTD 和校正 QT 离散度 (QTcD) 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均< 0.01),治疗组离散度较对照组小,而两组QT间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心房纤颤转复率、防止心房纤颤复发与奎尼丁均相近,且相对安全,可替代奎尼丁作为心房纤颤治疗及维持治疗首选药物.
作者:魏芝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眼球穿通伤的高危人群,探讨减少眼球穿通伤的发生率,提高救治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367例(370眼)眼球穿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球穿通伤367例(370眼)中,入院视力0.05以下(盲)298眼,占80.54%;出院视力0.05以下(盲) 173眼,致盲率46.76%.结论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教,可降低眼球穿通伤的发病率;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减少眼球穿通伤的致盲率.
作者:郭金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增强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10例流脑误诊的原因.结果误诊为上感4例,高热惊厥3例,婴儿腹泻、过敏性紫癜及结核性脑膜炎各1例.10例病例均经腰穿查脑脊液涂片或瘀斑涂片及血培养查见脑膜炎双球菌而确诊.结论流脑是一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病情进展快,对可疑病人应及时作瘀斑及脑脊液革兰氏染色涂片检查,同时还作脑脊液培养及多次血培养明确诊断,以减少误诊误治,降低病死率.
作者:于兰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在卵巢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47例术前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选择同期开腹手术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自如活动快、住院天数短、恢复家务时间快、独自外出快,与开腹手术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创伤小、恢复快,是首选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炳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饮食、运动及口服降血糖药物等常规治疗,并停用一切降脂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晚睡前口服.于治疗前,治疗后4、8周分别检测: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肌酸激酶(CK)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等指标.结果治疗后4、8周辛伐他汀组TC、LDL-C、TG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HDL-C无显著变化(P均>0.05);对照组TC、TG均有所下降(P<0.01或P<0.05),LDL-C、HDL-C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均>0.05).综合比较,治疗组控制血脂水平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所有患者服药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各项监测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在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基础上使用降血糖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血脂水平,但血脂控制不良者仍需调脂药物干预治疗.辛伐他汀20 mg/d治疗效果确切,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作者:郭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高千伏与亚高千伏胸部正位片对肺部病变的显示效果.方法以肺部肿块病变与细小结节病变为观察对象,从高千伏胸部正位片与亚高千伏胸部正位片中,各抽取具有肺部肿块病变与细小结节病变的照片,每种病变均分成高千伏胸片和亚高千伏胸片两组,从影像诊断学角度,对两组胸片进行对比评价,比较两组胸片对病变的显示良好率.结果高千伏与亚高千伏胸部正位片对肺部病变的显示效果,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千伏与亚高千伏胸部正位片对肺部肿块性病变与小结节性病变的显示效果无肉眼观上的差别,在没有条件做高千伏胸片的情况下,可用亚高千伏胸片代替.
作者:农俊彬;黄筠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穿刺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6例老年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本组66例全部治愈,无死亡、脑损伤、张力性气颅、继发颅内血肿、颅内感染或血肿复发病例.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手术护理程序简单,观察方便,工作量少,危险性低.严密的病情观察为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精心周到的护理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作者:石利平;吴琼;佘晓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识别高危新生儿合并休克的早期临床症状,从而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39例高危新生儿合并休克的早期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总结及分析.结果皮肤颜色改变,四肢温度下降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是其早出现的临床表现,血压降低,尿量减少则是重要指标.结论加强监护,重视早期表现,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变化是早期诊断新生儿休克的重要措施.
作者:孔艳英;陈姝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学龄前儿童弱视的发病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0例弱视儿童进行散瞳验光,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其出生史和父母相关疾病史,并与同期随机抽取的50例儿童进行比较.结果弱视组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父母视力异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是本组弱视的主要类型,占68.0%(34/50).结论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态与弱视的形成密切相关,合理矫正幼儿屈光不正是防治弱视的关键.
作者:张桂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乳糖酸阿奇霉素对急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用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500 mg/次、替硝唑250 ml/次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30例)用0.5%甲硝唑250 ml/次、氨苄青霉素3 g/次静脉滴注,每日2次;均以6~1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3.3%(22/30);平均疗程治疗组为7.5±1.5天,对照组为10.5±2.5天.两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加替硝唑是治疗急性盆腔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曾榆婷;曾雅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自动泵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手术患者48例,按病种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术后意识均清醒.实验组采用自动泵镇痛,对照组根据患者对切口疼痛的耐受程度采用口服或肌肉注射止痛药物.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平均住院天数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动泵用于术后镇痛具有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护患配合,提高围手术期病人的安全性,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寻庆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将46例难治性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治疗组予经胸腔闭式引流管先后注入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注药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对照组予持续胸腔闭式引流,部分加用持续负压吸引等常规内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52.17%,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为14±4.71天,对照组为29±5.52天,3年内复发率治疗组为4.35%,对照组为30.43%,两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3年内复发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极少,仅治疗组出现轻微胸痛1例,无发热、呼吸困难,无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改变.结论胸腔内注入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治疗难治性气胸具有有效率高、复发率低、住院天数少、不良反应极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卫珍;黎东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心功能Ⅲ级或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常规应用ACE抑制剂、利尿剂、地戈辛.心功能Ⅲ级病人从小剂量开始服用β受体阻滞剂,Ⅳ级病人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病情稳定后谨慎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8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滴,每天1次,10天为一个疗程.10天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2例,有效34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40例,无效12例,两组比较,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古广年;赵效华;张凤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病例介绍例1 患者男性,56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2年于2001年8月3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在行走中突发右前胸痛,疼痛较剧烈,无肩背放射痛,伴呼吸困难,无咯血,到当地医院就诊,做胸部X线检查及心电图均未发现异常.
作者:白显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在直肠便秘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结合局部麻醉及肛门扩张治疗210例直肠便秘致肛门堵塞的患者.结果本组210例中198例疗效良好,另12例症状缓解.结论结合局部麻醉治疗直肠便秘可快速解除肛门堵塞,并减少治疗过程中的痛苦.
作者:单长岭;杜菊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早期诊断、手术时机选择及外科综合治疗.方法回顾1998~2003年35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CT检查结果,早期明确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本组总治愈率为80%(28/35),6例死于严重的并发症(17.1%,6/35),1例猝死(2.9%,1/35).12例行两次以上手术.结论适时手术并综合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CT可助明确早期诊断.
作者:李称才;李荣;陈博艺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