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孔腋下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观察研究

张思远;卿伯华;段群欢

关键词:甲状腺良性疾病, 单孔腋下入路腔镜手术,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性疾病中单孔腋下入路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4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分别给予传统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单孔腋下入路腔镜手术,对比分析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对切口美容的满意度为97.62%(41/4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81%(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实施单孔腋下入路腔镜手术,可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止痛药物使用剂量,且术后美容效果较好.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860例肿瘤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护理效果.方法 护理包括置管前护理、置管中护理、置管后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等.结果 本组860例均成功完成PICC置管术,置管期间共发生7例并发症,其中血栓4例,机械性静脉炎1例,导管感染1例,导管拔出困难1例.结论 护理人员熟练掌握PICC置管护理流程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PICC穿刺置管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且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维护简便,能有效减轻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蔡玉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颅内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进展

    颅内夹层动脉瘤是动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缺血性脑卒中,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由于各类型颅内夹层动脉瘤具有各自不同的临床特点,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各种介入治疗技术各有特点.

    作者:兰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咽喉返流性疾病的诊疗进展

    人群中有较高的咽喉返流性疾病的发病率,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目前已经得到耳鼻咽喉科及相关科室医生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咽喉返流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梁冬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神经内镜辅佐手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分隔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行神经内镜辅佐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辅佐手术治疗分隔型CSDH患者30例(观察组),与同期采用钻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30例患者(对照组)对比,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血肿复发情况.结果 于手术后第二天、第七天、1个月、3个月检查两组头部CT或MRI,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分隔腔残存、复发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神经内镜辅佐手术治疗分隔型CSDH安全可靠,效果良好,可作为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吴先良;黄俏;梁斗;邓忠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后路椎间盘镜下精确减压治疗椎体后缘离断症的随访研究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精确减压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32例,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对神经根管进行精确减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时腰腿疼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价长期疗效.通过CT扫描测量侧隐窝矢状径,评估复发和骨块生长情况.结果 术后26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96个月.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VAS评分与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ODI分别为(20.21±8.93)分和(15.65±7.56)分,与术前的(46.82±12.6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侧隐窝矢状径与术后3 d、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无统计学差异.1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发,采用椎间融合内固定术进行翻修.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下精确减压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可获得满意的长期疗效,后缘离断骨块未见进展动态发展,是可选手术方式.

    作者:袁振超;黄保华;陈锋;黄民锋;陈远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皮牵引患者压疮预防中凉液垫更换时间的探讨

    目的 探讨凉液垫在预防下肢皮牵引患者足跟压疮中的佳更换时间.方法 将 80例下肢皮牵引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凉液垫式皮肤牵引带,凉液垫放于足跟处预防压疮;对照组常规每2 h更换1次凉液垫,观察组采用渐进式延长更换时间的方法(每阶段延长30 min)更换凉液垫,对比观察两组足跟压疮发生情况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两组患者足跟压疮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皮牵引中每3 h更换1次凉液垫可减少患肢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护理工作量,并具有良好的防压疮效果.

    作者:黄颖健;覃红桂;蔡卫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复合组织瓣修复合并静脉功能障碍组织缺损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复合组织瓣修复静脉功能障碍的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接受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术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静脉功能障碍.通过动脉口吻合,让动脉血流经皮瓣滋养动脉时,在动脉管腔内形成一个压力差,同时皮瓣周缘皮肤与受区皮肤疏松缝合,允许无法通过静脉回流的血液外渗.术后常规皮下注射肝素抗凝治疗,术后120 h可停止皮瓣边缘的肝素外敷抗凝,换药并保证皮瓣切口清洁.结果 本组12例皮瓣均全部成活,创面修复良好.皮瓣于术后3 d内瘀紫,无法回流,血液外渗较多,疏松缝合皮肤后,均无须再次拆缝线减压,3 d后皮瓣颜色逐渐转红润,渗出减少,术后10 d皮瓣达到稳定的循环状态.其中Ⅰ期愈合5例,Ⅱ期愈合6例,Ⅲ期愈合1例.1例皮瓣远端部分伤口液化,皮瓣边缘坏死约15%,再次清创缝合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创面均恢复良好,修复后肢体外观形态良好,无压痛,肢体功能及外观恢复基本满意.结论 复合组织皮瓣修复合并静脉功能障碍患者的组织缺损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皮瓣成活率高,可以较好的恢复肢体功能.

    作者:罗远国;覃万安;吴家昌;林舟丹;杨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人体胸腰段三维有限元力学的仿真研究

    目的 建立人体内固定-胸腰段复合体有限元模型,探讨不同日常动作下有限元复合体模型受力情况.方法 利用Mimics、Geomagic studio、HyperMesh等相关软件建立进行内固定手术的人体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按照运动学数据库Orthoload中真实测定的60 kg标准体重,受试者不同日常动作下椎体力学反馈作为加载条件,将其施加于构建完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中,记录各作用下正常椎体上下终板及经过手术的胸腰段内固定受力情况.结果 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四种动作(蹲起、上下台阶、正常行走、正常站立)终板和内固定受力情况具有较大差异.胸腰椎有限元模型中大应力值按照蹲起、上下台阶、正常行走和正常站立逐渐下降,蹲起时终板受力远高于正常站立位.内固定系统受力具有同样趋势,其中蹲起时椎弓根螺钉根部及连杆应力集中现象极为明显,具有疲劳损伤致内固定失效风险.结论 三维有限元力学仿真能够有效评估人体胸腰段受力情况,同时为胸腰椎内固定系统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吴小辉;刘小聪;陶平;王克荣;黄夏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超高龄(年龄9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3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38例(PFN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两组均在术后1周内按三联药物(钙尔奇D、阿法骨化醇和福善美)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 PFNA组在手术创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下地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髋关节功能方面(Harris评分)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明显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超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或机体状况欠佳,合并较多内科疾患者,在积极综合调治下应争取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者术后均应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及功能锻炼.

    作者:陈新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膜联蛋白A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黏膜组织(>5 cm)膜联蛋白A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膜联蛋白A7的阳性表达率为80.3%(61/76),癌旁黏膜组织中膜联蛋白A7的阳性表达率为30.3%(2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 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及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膜联蛋白A7的阳性表达率较低(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CEA含量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膜联蛋白A7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在诊断价值.

    作者:刘锦新;龙军先;韦昭懿;韦永桃;蒋洪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鼻内镜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嗅觉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嗅觉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手术.采用嗅觉功能评分、VAS评分、SNOT评分等对术前、术后4周、术后12周时的嗅觉功能、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4周、12周时患者嗅觉功能评分、VAS评分、SNOT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12周时患者嗅觉功能评分、VAS评分、SNOT评分均较术后4周明显改善(P<0.05).术后4周时,治愈37例,好转3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2.35%;术后12周时,治愈56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47%.结论 鼻内镜手术能明显改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嗅觉功能及生活质量,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献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内镜辅助下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研究进展

    颧骨颧弓骨折是颌面部骨折中的常见类型,传统治疗方法存在创伤大、瘢痕明显、材料塑形及内固定困难等难题,关节内镜和3D打印技术为颧骨颧弓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更为微创和精准的医疗保障.

    作者:刘正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对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分流术)的术后患者进行追踪随访,探讨L-P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行L-P分流术的2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因颅脑损伤及脑血管疾病致脑积水,术后对其智能反应、行走能力、记忆力及大小便控制等方面进行追踪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3年.结果 19例患者脑积水症状均有所好转,CT提示脑室及间质水肿基本恢复正常,均无手术并发症.1例再次行分流置管.结论 L-P分流术治疗脑积水具有疗效确切、微创、恢复快、经济、简单方便、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常伟;刘德中;李锴;刘霄;郭亚洲;丁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退变性腰椎侧凸与有效颈椎管率及其相关性研究

    部分颈椎病患者可同时或先后出现退变性腰椎侧弯,也有部分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可同时或先后出现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同时上述现象也提示退变性腰椎侧凸可能与颈椎病变存在相关性.有效椎管率是反映颈椎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与有效颈椎管率的相关性,旨在为颈腰综合征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指导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进行预防性功能训练,进一步改善颈腰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覃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268例行侧路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逐级扩张,环锯一次椎间孔成形的方法,摘除突出髓核,完全松解硬膜囊及神经根.结果 本组214例患者得到3个月以上随访.手术时间平均为90 min/节段,平均出血量15 ml/节段,卧床时间均不超过24 h,平均住院时间为5 d.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nab疗效评定,优190例,良11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93.9%.术后复发8例,其中术后3 d内复发3例,术后1周到1月复发3例,1月以后复发2例.脊柱不稳、椎间隙感染、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者.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对脊柱稳定性结构破坏小、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刘继波;李江龙;周鹏;熊飞龙;谢大伟;龚光耀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开胸术治疗;治疗组38例,以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胸腔引流量多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5%(1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为97.37%(37/38),对照组为94.74%(36/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能降低患者生存期,但可减轻对患者的创伤,有利于其术后康复.

    作者:于晋;黄保堂;孙玉桂;庄敏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胸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治疗的临床研究

    随着医疗技术和器械的飞速发展,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TAAAs)腔内隔绝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的适应证在不断扩展.若干年内,腔内隔绝术将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成为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佳选择.本文阐述胸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治疗的适应证、围术期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和手术策略.

    作者:袁军;甘剑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咽鼓管鼓室注入地塞米松联合地氯雷他定口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评估

    目的 观察经咽鼓管鼓室注入地塞米松联合地氯雷他定口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经咽鼓管鼓室注入地塞米松,观察组经咽鼓管鼓室注入地塞米松联合地氯雷他定口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咽鼓管功能.结果 治疗后1周、1个月,观察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检测咽鼓管功能.治疗前,两组咽鼓管功能不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咽鼓管功能不良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咽鼓管功能不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咽鼓管功能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咽鼓管鼓室注入地塞米松联合地氯雷他定口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减少渗出,改善咽鼓管功能,促进听力恢复.

    作者:黄艺;梁冬泳;李洁明;周际运;王秋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腔镜手术器械的维护保养及管理

    探讨腔镜手术器械实施规范化的维护保养及管理情况,发现不足并拟定有效的保养、管理制度,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器械使用安全性,避免因手术器械问题引起医疗事故,同时节约开支.

    作者:崖崭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艾滋病患者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62例艾滋病患者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分析其护理干预过程及措施.结果 经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病情观察、术后特殊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圆满完成操作.结论 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是顺利完成支气管镜诊疗检查的关键;严格做好职业防护及支气管镜与配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是防止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的保障.

    作者:陈春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