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泽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穿刺至置管时间、X线曝光时间等指标;观察穿刺相关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急性左心衰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穿刺至置管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相关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体循环栓塞、急性左心衰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患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促进患者尽早下床,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黄明剑;温志浩;潘朝锌;何新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护理措施.方法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共65例,分为30例对照组和35例观察组,均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护理手册实施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家属的满意度、家属的疾病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过程中使用护理手册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减轻家属负担,并提高家属对疾病知识的认识程度,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邝群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20例均采取传统开颅手术方法,观察组40例采取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40例中,发生肺部感染9例、电解质紊乱4例、消化道出血3例、多功能器官衰竭1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例、8例、4例、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微创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8例腹股沟疝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 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疝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更有利于患儿康复,避免复发,适合于临床推广.
作者:马杜丰;周家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改良翼点锁孔入路经外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改良翼点锁孔入路经外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清除血肿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48 h内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率>90% 66例,>80%10例,无再出血患者.ADL评分Ⅰ级12例,Ⅱ级34例,Ⅲ级26例,Ⅳ级4例.结论 改良翼点锁孔入路经外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有利于保护神经和血管组织,缩短手术时间,可以获得满意的预后.
作者:田飞;陈文荣;杨文鹏;杨少锋;李永生;张增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取因肝胆管结石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180例,患者中149例行肝切除术,其中122例使用纤维胆道镜(81.88%),27例未使用纤维胆道镜(18.12%).按照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比不同手术方式下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情况.结果 在治疗后无死亡病例,其中发生切口感染4例(2.22%),发生肺部感染5例(2.78%),均经抗炎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另发生胆瘘3例(1.67%),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12/180).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数明显多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数,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纤维胆道镜与未使用纤维胆道镜的患者相比,残石率、复发率及再手术率明显下降;使用肝切除术与未使用肝切除术相比,残石率、复发率及再手术率明显下降;肝切除术组中使用纤维胆道镜与未使用纤维胆道镜相比,残石率、复发率及再手术率明显下降;非肝切除术组中使用纤维胆道镜与未使用纤维胆道镜的患者相比,残石率、复发率及再手术率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较为突出,残石率、结石率以及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其他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张雄杰;黄文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2010年至2014年我国麻醉复苏护理相关研究文献,为麻醉复苏护理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万方学术论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的期刊文献范围为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有关我国麻醉复苏护理的相关文献,并对检索结果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麻醉复苏护理相关文献140篇,我国护理人员在国内刊物上发表的关于麻醉复苏护理研究的文献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40篇文献中分散于国内各级期刊,而更多地刊载在省级普通期刊,文献较集中地来源于经济发达地区,文献类型多为实验性研究(68.57%),基金资助的文献比占5.00%.结论 麻醉复苏护理的相关研究日益受到关注,但仍须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提高研究文献的质量.
作者:卢林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微创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微创经皮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治疗.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骨痂形成时间以及术后观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内固定手术在胫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上具有很突出的优势,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钊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Orem自护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进行微创治疗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43例采用Orem自护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及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评分、疼痛评分、临床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Orem自护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维持患者良性心态,消除不良情绪,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感,促进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效、科学、理想的临床护理模式.
作者:曾小冰;邹剑莹;陈小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相关性肾病(CIN)的危险因素,及术前不同液体量对CIN的影响.方法 将88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CIN组46例和非CIN组84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中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心衰及大剂量造影剂使用同CIN发生的相关性,以及围手术期不同补液量对CIN发生的影响.结果 CIN的发生与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心衰及大剂量造影剂使用高度相关,术前液体量>2 500 mL者,CIN发生率显著低于液体量少者.结论 术前和造影后充分的水化是预防CIN发生的有效手段,术前充分对发生影响肾功能危险因素的评估,术后早期病情观察和详细出入量的记录,是预防和早期发现C1N的关键.
作者:张顺仪;刘璐璐;黄洁茹;姜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腹腔镜技术作为主要的微创技术在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普通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但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不同,具有一定难度,必须经过学习和培训才能在实践中逐渐掌握.阶梯式教学法具有循序渐进、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环环相扣等优点,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较好应用.根据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和规律设计的三个阶梯的阶梯式教学法,学员能更好地学习腹腔镜的基本技术.
作者:李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塞丁格技术在皮肤松弛患者穿刺中的应用技巧.方法 选取上臂皮肤松弛患者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均在超声引导行塞丁格技术,不同的是观察组采取助手绷紧皮肤定位穿刺,对照组未采用助手绷紧皮肤前常规定位穿刺.对比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5% (29/31),明显高丁对照组的23.1%(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皮肤松弛患者由助手绷紧皮肤进行超声引导塞丁格技术定位和穿刺,能够提高PICC的一次穿刺成功率.
作者:伍佳雯;肖淑宁;骆书秀;梁燕芳;陈昭琼;李良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其中对照组行单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内镜下套扎术联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切除率、出血率、穿孔率及治疗费用.结果 观察组肿瘤切除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89%(P<0.05);而观察组出血率为1.85%、穿孔率为1.8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7%、16.67% (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为(3 621.05±124.25)元,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 016.25 ±204.1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行综合微创手术治疗,其疗效确切,较单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更具临床优势,值得临床积极借鉴与推广.
作者:李茂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FoxM1是Fox基因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种与细胞增殖相关的转录因子.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FoxM1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过表达,并且与肿瘤的分期相关.此外,FoxM1能通过对下游肿瘤相关基因调控来影响肿瘤的侵袭和远处转移,在肿瘤药物的耐药性方面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预示着FoxM1能够为肿瘤的诊断、评估和预后提供重要指标,并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林静;王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肠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技术,以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 对85例双镜联合下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护理工作进行经验分析、总结,强调巡回、机械护士的配合和无菌操作,并详细介绍联合肠镜使用要点.结果 双镜联合行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定位准确、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恢复的优点.结论 手术护士熟悉双镜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手术配合要点,做好术前和术中准备,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可保证手术顺利、成功.
作者:谭凤丽;黄海媚;黄巧萍;黄春媚;李向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剥离术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8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 (P <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术后效果的提升,且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引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内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6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内造孔术治疗,术后用曲安奈德喷鼻剂喷鼻,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进行泪道冲洗.结果 治愈50例(54眼),好转4例(6眼),无效2例(2眼),总有效率为96.77%(60/62).结论 泪囊鼻内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理直;韦辉;黄锐;韦联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微创手术后在妊娠期间子宫破裂的诊疗体会.方法 选取80例子宫肌瘤微创手术后在妊娠期间发生子宫破裂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急救,试验组在常规急救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急救.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结果 试验组急救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救满意率为95.0%(38/40),高于对照组的65.0% (2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肌瘤微创手术后在妊娠期间子宫破裂患者应该做到早期诊断,并给予针对性的急救,以降低母婴死亡率.
作者:丁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臂丛神经阻滞的择期手术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观察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于肌间沟和腋路注射0.25%罗哌卡因,剂量分别为15 mL和25 mL;对照组给予腋路多点注射0.25%罗哌卡因共40 mL,分别阻滞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结果 观察组臂丛神经阻滞时间、手术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首次阻滞成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二次阻滞成功率、镇痛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阻滞评分、感觉阻滞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皮神经运动阻滞神经、感觉阻滞神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作者:张宏宇;吕有文;刘宏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乳腺癌传统的腋窝手术方式为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其意义在于指导乳腺癌分期、治疗、判断预后,但ALND导致术后诸多的并发症显而易见,且对腋窝淋巴结阴性病人无治疗意义.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腋窝淋巴结分期,而且前哨淋巴结(SLN)阴性患者SLNB替代ALND并不明显增加复发率和并发症.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保乳治疗已代替乳房切除成为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模式.SLNB与保乳治疗两者完美结合,更为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作者:李晨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