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莫青兰

关键词:腹腔镜, 子宫切除术, 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 子宫切除是妇科常见的手术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子宫疾病,如子宫肿瘤、子宫脱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可使大部分患者避免开腹,其在手术创伤、临床效果、并发症及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随着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其局限性亦进一步被临床所认知.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理想术式.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在治疗妇女不孕不育症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治疗妇女不孕不育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患者根据腹腔镜诊断出的不同的病因采用头低足高截石位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并在术后进行抗炎治疗.结果 100例患者中原发性不孕不育占30例(30.0%),继发不孕70例(70.0%)例.其中有60例患者进行输卵管碘油检查,42(70.0%)例患者与腹腔镜检查一致.腹腔镜检查发现患者盆腔器质性病变90例,检查阳性率为90.0%.其中50.0%的患者为慢性盆腔炎,18.0%的患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10.0%患者为多囊卵巢.术前70例患者进行了阴道超声检查,与腹腔镜符合率为70.0% (49/70),经过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术后随诊一年有33例患者怀孕,妊娠率为33.0%.结论 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女性不孕不育中起到治疗诊断一体化的作用,诊断符合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价值.对盆腔炎引起的或者原因不明的不孕不育患者应及早进行腹腔镜诊治.

    作者:文玉红;何存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的应用效果.方法 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106例,随机选取同期按常规开胸手术者82例做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带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结果 胸腔镜组中转开胸3例,其术中出血量、带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开胸组(P<0.05),手术时间则长于开胸组,而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勇;朱一蒙;刘晓强;沈荣明;崔建勇;朱栋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替代材料在盆腔脏器脱垂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手术治疗有传统的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和新式的应用网片添加的盆底重建手术.本文对各种混合型网片和生物替代材料的特点、替代材料应用于盆底修复手术的手术成功率、解剖学修复情况、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韦业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支撑喉镜与纤维喉镜手术治疗声带良性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纤维喉镜手术以及支撑喉镜手术治疗声带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90例声带良性病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组,运用支撑喉镜手术治疗的45例为实验组,纤维喉镜手术治疗的4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为91.11%(41/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 (4/45),对照组为11.11% (5/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纤维喉镜手术以及支撑喉镜手术在治疗声带良性病变上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法.

    作者:付花梅;吴杰;吴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创TLIF治疗Ⅰ或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术式对Ⅰ或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Ⅰ或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TLIF术式,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开放TLIF术式,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分(JOA)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微创TLIF术式对Ⅰ或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具有显著效果,可明显改善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

    作者:杨显泉;宋光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核磁共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核磁共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女性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动静态核磁共振,观察两组在动静态核磁共振时盆底解剖结构上的不同.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动态时的髂尾肌、耻尾肌、耻直肌的面积要小于静态时,在动态时的肛提肌裂孔宽要显著大于静态时;两组动静态核磁共振上的参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肛提肌角大于观察组,对照组的M线、LH线、膀胱尿道后角均显著小于观察组(P<0.05).结论 核磁共振能够很好地区分健康女性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在盆底解剖结构上的差异,能为临床正确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提供良好的依据.

    作者:董延江;桑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目的 子宫切除是妇科常见的手术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子宫疾病,如子宫肿瘤、子宫脱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可使大部分患者避免开腹,其在手术创伤、临床效果、并发症及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随着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其局限性亦进一步被临床所认知.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理想术式.

    作者:莫青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和对比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疗效.方法 将101例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患者按照数字表格法分成腹腔镜组(51组)和开腹组(50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率、术后切口、腹腔感染程度、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4.8±15.5) min,开腹组(57.6±14.8)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5.4±1.1)d,开腹组(14.5±3.6)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33.4±9.2)h,开腹组(32.4±8.7)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药使用率、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和腹腔感染现象,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具有术后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率低等优点,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万里鹏;覃艳琼;吴安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曲氨萘德玻璃体腔注药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曲氨萘德玻璃体腔注药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72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行曲氨萘德玻璃体腔注药联合激光治疗,对照组行单纯性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3、6、12月的视力、眼压、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与黄斑阈值敏感度.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后1、3、6与12月平均佳矫正视力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对照组治疗后1月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6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月视力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后3~ 12月眼压均维持至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值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点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经治疗后1、3、6与12月黄斑阈值敏感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对照组治疗之后1月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6月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后对照组MTS值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状水肿可明显减少或消除黄斑水肿,促进视网膜功能的恢复,改善视力,疗效更可靠持久.

    作者:赵海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接受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肱骨干骨折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行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DS、SAS、VAS评分分别为(44.61±2.44)、(41.51±2.31)、(4.12±0.54),与对照组[(53.61±4.15)、(52.10±3.91)、(5.20±1.2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86.67%,对照组65.00%,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67%,对照组11.67%,两组两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陆泓;汪友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低剂量碘对比剂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随着头颈部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的“双低剂量”CT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筛查和诊断中,他不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及总碘负荷,而且减少各种潜在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扫描和对比剂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CT检查向着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前进.本文就头颈部“双低剂量”CT血管造影技术在碘对比剂的规范化、科学化应用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李高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自控式镇痛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自控式镇痛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8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分别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和口服镇痛药方式,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2 h、48 h、72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镇痛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疗效,增进康复的信心,促进恢复.

    作者:赵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因素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骨科常见的手术,可解决关节疼痛及畸形,恢复其正常功能,从而使患者早期活动,恢复下地走路的能力,已成为治疗髋关节病症的重要方法.研究表明患者术后及时康复治疗和有效的功能训练,可增加患肢的关节活动范围及肌力,增强关节稳定性和骨关节的负重能力,使患者尽早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牛雪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麻醉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的可行性观察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符合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指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观察组以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静脉注射,先静脉注射布托啡诺6 ug/kg,1min后注射丙泊酚2 mg/kg,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唤无反应后开始穿刺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穿刺方法.术中均监测BP、HR、ECG、SpO2疼痛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30 min、2h和4h疼痛的百分率.结果 观察组2例出现轻微肢动,无术中知晓发生,患者无主诉疼痛;对照组术中中、重度疼痛20例(66.69%),出现肢动、呻吟者分别为100% (30/30)和43.3%(13/30),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术中对照组SBP升高和HR增快,并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后4h内前列腺疼痛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 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

    作者:何欢;唐培佳;卓涛;谭冠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B超介导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复发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B超介导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复发情况.方法 将85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44例行B超介导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2.6 ±8.3)rmin,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观察组为2例轻微淤血,对照组1例轻微淤血、1例切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为2.3% (1/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6% (6/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介导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降低复发率,避免患者二次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正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术中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炭在保护甲状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纳米炭对甲状腺癌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甲状腺癌患者100例,均行根治手术,按硬币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术中注射纳米炭,对照组术中未注射纳米炭,对比手术效果.结果 实验组中央区淋巴结、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甲状旁腺误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中甲腺状内注射纳米炭,可保护患者甲状腺功能.

    作者:吴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对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患者术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将72例结肠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其中实验组36例于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干预,对照组36例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干预后SAS评分,实验组为(43.08±9.95)分,对照组为(50.68±10.59)分;实验组SDS评分为(42.38±9.85)分,对照组为(51.37±10.0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社会功能评分为(83.39±16.39)分,对照组为(67.49±16.37)分;实验组躯体功能评分为(73.59±16.19)分,对照组为(61.58±15.95)分;实验组心理功能评分为(85.39±19.58)分,对照组为(73.58±14.39)分;实验组物质生活评分为(81.48±13.63)分,对照组为(70.84±19.3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强化临床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患者术后具有重要的影响,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李萍;邱忠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情况、VAS评分、椎体高度变化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好转、未愈例数分别为23例、19例、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12例、22例、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2.799 3,P=0.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术后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椎体高度为(71.52±5.35)mm、对照组治疗后椎体高度为(89.09±6.41) mm;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为20.00%(9/45),对照组骨水泥渗漏率为4.44%(2/45).观察组椎体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骨水泥渗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时临床疗效较高,而后凸成形术治疗可明显增加椎体高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两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

    作者:苏伟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方案,采用腕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估患者近期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掌倾角与尺偏角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32例,良4例,整体优良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掌倾角为(8.3±2.5)°,尺偏角为(15.4±6.7)°,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掌倾角为(8.6±2.5)°,尺偏角为(16.1±6.8)°,同样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方案,近期疗效好,腕关节功能恢复快,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巨鹏;施权峰;张建春;吕厚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新进展

    目的 低位直肠癌因其临床治疗效果不佳、5年生存率低下,术后局部复发的可能性较大,患者生活质量低,加上腹部结肠造口,给患者生活及精神上带来极大的不便.低位直肠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是标准的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近年来临床上在低位直肠癌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

    作者:赵继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