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久梅;唐欣
目的:大限度的发挥医疗设备的综合保障效益,更好的为医疗、教学与科研服务,以适应现代化综合医院发展的需要。方法:通过对综合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的剖析,在综合医院设备档案的质量,设备维修的信息化,在用设备效益三个方面的趋势进行论述。结果:分析了综合医院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要素。结论:加强综合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是有效发挥医疗设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作者:缪吉昌;黄煌镜;廖生武;陈跃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比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与克罗恩病(CD)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将诊断为UC和CD的181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实验室与临床资料,比较其镜下及组织学表现的不同。结果:经过结肠镜下比较发现,病变部位、分布状态、纵行溃疡、环形溃疡、阿弗他溃疡、结节样增生、肠腔狭窄及鹅卵石征等项目在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其差异显著,而其他类型则无差异。两组患者的病理结果比较发现,炎症侵犯肌层、绒毛状结构增生、隐窝炎或脓肿、非干酪性肉芽肿、隐窝扭曲、杯状细胞减少以及潘氏细胞化生等项目组间差异显著。结论:根据UC和CD的病理学特点,在诊断UC和CD时需要将内镜下和显微镜下结肠病变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作者:阿娜尔古丽.阿布都热合曼;迪丽努尔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基于质量控制检测的血透机预防性维修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2台血透机样本,以两种主要进口品牌为主。其中16台采用传统的预防性维修模式进行保养,另16台采用基于质量控制检测的血透机预防性维修模式进行保养,即采用HDM99XP型基准仪对血透机的5项主要指标进行检测,保养周期为16周,然后将两种预防性维修模式下的设备故障率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基于质量检测的血透机预防性维修模式较传统的维修模式故障率更低,且具有定量、客观及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的优点。结论:基于质量检测的血透机预防性维修模式较传统的预防性维修模式保障效果更好,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预防性维修模式。
作者:何宇;郭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基于改进的差分阈值法心脏远程监测记录仪对心电信号特征参数提取以及自动分析的准确率。方法:通过对8957例患者采用改进的差分阈值法确定心电信号波形参数的“心安宝”XAB-M3AG型远程心电监测记录仪检测,分析接受到的心电实时条图。结果:共接收心电实时数据46967条,其中手动发送9564条,定时发送25830条,自动发送11573条,异常者占自动发送的49.5%,其余多为活动中干扰所致。结论:基于改进的差分阈值法的提取算法复杂性较低,精确度较高,有很好的实时性,能够有效地实现心电信号实时监测。
作者:董春桃;隋伟;喻洪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CT图像中的金属伪影是指CT对人体进行扫描时由于射线硬化效应和部分容积效应等引起的体内金属植入物周围明亮放射状或片状伪影。金属伪影作为X射线医学影像学常见现象,其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①基于硬件技术,如能产生单能量光子的能谱CT;②基于软件技术,如插值算法等。能谱CT作为硬件技术的优点,在于其对抑制金属伪影产生的原因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而基于软件技术的图像处理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迄今为止两类方法在去除金属伪影效果上均未取得令人十分满意的结果。因此,着重对金属伪影的产生原因、处理方法、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作者:刘思伟;董硕;白玫;严汉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总结计算机应用程序中表单验证技术的实现方法,以完善手术患者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以临床实际需求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应用不同的表单验证技术设计开发基于LAMP运行环境的手术患者评价系统。结果:该系统通过表单验证技术,对患者提交的评价数据进行筛选、过滤及纠偏,使得评价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高效且具有很好的用户体验;使其实现了患者手术后可与手术团队及时沟通并准确反馈术后感受的设计初衷。结论:表单验证技术包括传统后台服务器端验证和基于AJAX技术的综合验证,两者无绝对的优劣,应当根据项目需求进行选择。
作者:沙飞;杜菁;刘文艳;潘清;王珂;谢艳;田新;翟阳阳;李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根据医院介入手术临床应用需求,研制一种抽拉式介入手术性腺防护装置。方法:通过对环绕式双层结构的可弯曲式放射防护材料收纳器和三段式放射防护材料等进行技术设计,实现患者盆部性腺的环绕式防护。结果:该装置设计简单、结构合理,可在不透X射线的防护状态和透X射线的可视状态之间方便地进行切换,并符合介入手术的无菌要求。结论:抽拉式介入手术性腺防护装置在保证临床介入手术效果的同时,解决了患者性腺防护的难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靳志涛;侯羿;刘波;南新中;蒋勇;胡桃红;丁力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在手术室手术器械消毒过程中应用无线射频(RFID)技术,建立一个完整、灵活和实时的手术器械消毒流程管理系统。方法:以Windows系统为平台,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结构,部署于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基础上,配合主动式RFID模块、手持终端机、PC以及服务器的使用。结果:手术器械RFID管理系统的实施,健全了器械包档案资料,为责任问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准确记录器械包消毒过程避免错误发放;严格限制了器械包的消毒有效期;保障了严酷环境下消毒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绩效考核及事后追溯提供了有效的数据。结论:手术器械RFID管理系统的实施促进院方实现整个医疗器械管理流程数据透明化、可追踪化及可视化管理,进一步推进医院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作者:时航;曾凡;黄昊;姬晓波;史森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梯度系统是磁共振重要的硬件之一,是由梯度线圈、梯度放大器、数模转换器、梯度控制器以及梯度冷却装置等构成。梯度线圈是整个梯度系统的核心,每一扫描序列中梯度信号通过梯度控制器传递给梯度放大器后产生特殊波形的脉冲电流信号给梯度线圈,从而生成扫描序列所需的梯度磁场。因梯度线圈电流较大,处于常导工作状态,所以需专用的冷却装置进行冷却。
作者:钱德军;唐从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学案导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的学生131名,分别纳入实验组(63名)和对照组(68名)。实验组采用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学案导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进行过程中,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采用问卷调查表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学习态度积极,理论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4,P<0.01);实验组学生对于教学效果评价较好。结论: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学案导学,适用于外科护理教学改革需要,增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张海燕;王慧玲;李铁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放射科数字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分析目前基层医院放射科数字化建设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结果:基层医院在放射科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着科室布局不科学、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和数字X射线摄影(DR)选择不合理、机器存在设计缺陷、影像归档及传输系统(PACS)不兼容、系统维护不当以及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需要从规划、管理、设计及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结论:放射科数字化建设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合理选择、科学安装、精心维护以及熟练应用才能在基层医院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作者:马新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新模式。方法:探讨云计算背景下的数据中心建设、桌面系统部署、应用模式转变、信息平台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及其建设实施方法。结果:以云计算技术架构为核心思想,构建云计算信息基础平台、探索云计算信息应用模式、研究云计算信息管理方法、创新云计算信息服务机制,将使数字化医院建设走出困境,抢占制高点。结论:推行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是卫生系统实现数字化医院建设转型转变的生动实践,将有效提升医院信息化内涵质量建设。
作者:马锡坤;王大勇;韩雄;陈一君;薛以锋;林亚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技术分会精确放疗技术学组在武汉举办了第二届肿瘤精确放疗学术大会,就目前精确放疗技术及设备的热点和进展进行了学术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放疗相关领域的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邀请到了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白知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肿瘤医院院长王平,中关村肿瘤微创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郑加生等30余位嘉宾出席大会。
作者:赵向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设计一种自动闭环机械通气控制器,为改变临床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通气参数依靠医生个人经验判断进行设定的现状。方法:针对闭环控制系统要求,设计两个闭环控制子系统: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浓度的PETCO2控制系统和调节呼吸弹性的呼气末正压(PEEP)控制系统。PETCO2控制系统既可以独立工作也能够与PEEP控制系统联合工作。结果:实现了患者PETCO2和呼吸弹性水平的闭环自动控制。结论:自动闭环机械通气控制器可在维持必要通气的基础上,降低呼吸弹性,提高了临床呼吸治疗效果和质量。
作者:端慧敏;陈爱华;詹宁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实现战时评估战伤伤情的红外影像方法与设备预警信息化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的管理成本,有效服务于战争环境。方法: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设计智能动态定位管理系统。建立管理物联网系统平台,实现设备智能定位预警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模式。结果:智能定位预警系统的建立,可实时了解战时环境医疗设备的使用周期和使用状态,及时获取有效数据,通过身份识别与定位,实现医疗设备的预警智能信息化管理。结论:利用RFID的原理、特点及医疗设备管理监控平台,能够实时监控医疗设备的使用和流动情况,可实现对医疗设备的移动跟踪记录、报警以及设备的统计报表等管理目标,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医疗设备的预警管理机制。
作者:佟东宁;王丹;蒋知新;李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设计人体经穴阻抗动态经络监测系统,明确人体经穴阻抗在低中频范围内响应规律。方法:系统采用STM32系列单片机STM32F103RBT6作为控制器,对阻抗测量芯片AD5933内部寄存器读写从而控制阻抗测量,外接ADG711模拟开关以实现不同量程范围,选用SGM4782双路模拟开关选通A、B两个通道,并在AD5933芯片的Vout脚和Vin脚间加入基于AD844的恒流源,采样数据通过SD卡读入上位机并分析。结果:系统能够实时反映经穴阻抗在1~128 kHz扫频激励下阻抗曲线及数值。结论:基于AD5933阻抗测量芯片的人体经穴阻抗动态经络监测系统可以准确反映经穴阻抗信息,可作为进一步明确针灸经穴阻抗特性研究工具。
作者:席强;赵敏;杨华元;郭永明;郭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针对乳腺肿瘤患者手术前的心理问题和需求,对在门诊实施麦默通乳腺微创手术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减少其恐惧心理,安全有效的配合手术,以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形式了解患者术前及术后知识认知及心理,并进行宣教前、后比较。结果:患者乳腺知识认知情况宣教前为17.84%,宣教后明显上升至95.02%;紧张情绪宣教前为90.87%,宣教后明显下降至24.90%;心理满意度由宣教前为84.23%,宣教后明显升高至99.17%。结论:乳腺肿瘤患者术前明显存在心理问题,压力很大,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充分的知识宣教,提供佳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焦虑、紧张情绪,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配合手术,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齐久梅;唐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在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PACS)升级项目中完成对临床客户端的功能改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向临床医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的填写结果对PACS临床客户端的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14个科室的52名临床医生参与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PACS临床客户端应用情况良好,同时发现了需要改进的问题和新的需求。结论:PACS系统已经成为临床诊疗工具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临床客户端功能的实现与应用将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教学及科研等工作的开展。
作者:刘晓华;田金;许锋;李亦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术后的炎性应激反应。方法:选取130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手术)和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每组65例。检测术后炎性因子水平,观察手术创伤指标,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2,t=11.842;P<0.05);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2,P>0.05);③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以及NR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42,t=7.283, t=8.213,t=7.883;P<0.05);④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以及NRS评分均与IL-1呈正相关,r2分别为0.485、0.521、0.442、0.451;与TNF-α呈正相关,r2分别为0.556、0.513、0.423及0.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缓解术后炎性应激反应,且炎性应激程度与手术创伤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容彩兰;唐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急救医疗设备的风险类型,为医院急救医疗设备的安全及风险管理提供保障,为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方法:从风险管理模式、风险分析方法及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风险控制的重点内容并给出具体方法。结果:急救医疗设备具有高风险性,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对医护人员操作技能和维护保养要求较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结论:医院应加强医疗设备的安全和风险管控,为正常和应急情况下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作者:郑艳珠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