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心一意”在行动--迈瑞11款新品重磅登陆第73届CMEF

关键词:视觉冲击力, 共同创新, 发布会, 主题, 展台, 诠释, 流线, 临床, 科技, 观众, 大气
摘要:2015年5月15-18日迈瑞以“医心一意在行动”为主题炫丽登场第73届CMEF盛会。近1000 m2开放大气的精致展台、耀眼夺目充满活力的流线形展楣给观众带来无限视觉冲击力;11款新品发布会更是精彩纷呈,完美诠释洞悉临床所需,“医心一意”共同创新的科技魅力。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汞柱血压计的规范使用与维护

    医学计量是法制计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质量控控工作也已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1]。汞柱血压计(以下简称血压计)是医学计量强检设备,所采集的数据是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设备的精准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2]。

    作者:顾睿;赵文龙;高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声影像在诊断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损害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系统损害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超声影像在诊断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损害中的价值。方法:观察158例各种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胆囊充盈程度、胆囊壁厚度、胆囊内胆汁情况以及胆囊内透声等超声影像情况,并对患者肝内、肝外胆管壁的厚度进行测量,对腔内清晰程度进行观察。结果:158例患者胆系超声检测结果表现为胆囊壁粗糙增厚、双边征、透声差、结石、胆囊增大或变小以及类实质样改变等变化。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胆道系统异常明显高于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6, x2=16.27;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系统损害与临床类型、病程长短及肝功能受损程度有关。用超声动态观察胆系改变,及时检测肝功能,对指导临床用药、判断肝炎病情轻重及预测肝炎慢性化提供依据。

    作者:吴淑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18F-氟代丙酸的自动化合成及其Micro PET肺癌小鼠显像

    目的:利用国产PET-MF-2V-IT-I型氟多功能合成模块建立2-18F-氟代丙酸(2-18F-FPA)稳定合成方法,并评价其在肿瘤显像中的价值。方法:前体2-溴代丙酸乙酯与18F-发生氟代反应,中间体2-18F-FPA乙酯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收集保留时间在6.3~7.3 min的组分,将组分与NaOH溶液于100℃加热水解10 min,加入HCl调至中性,经过0.22μm除菌滤膜后得终产品。目测澄清度,测定pH值、放射化学纯度和稳定性后行C57BL/Micro PETJ荷瘤小鼠显像。结果:自动合成过程约40 min,放化收率(35±2)%(未经时间校正),产品放化纯度>98%。产品澄清无颗粒,pH值为6.0,在室温放置6 h稳定,小鼠肿瘤显像清晰。结论:利用国产PET-MF-2V-IT-I型氟多功能合成模块合成肿瘤显像剂2-18F-FPA,操作简便,合成时间短,收率及放射化学纯度高,稳定性好,在肿瘤显像中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党永红;蔡炯;王玲;李欣;吕京桥;李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影像,超乎想象--飞利浦Multiva 1.5T开启磁共振超高清时代

    1978年,英国诺丁汉大学和阿伯丁大学的物理学家们成功取得第一幅人体头部的核磁共振图像。自磁共振设备问世以来,其出色的软组织成像能力就受到广泛青睐,而今,历经20余年发展,已经成为临床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其创新能力和速度也在不断取得突破。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便携式负压校准装置的研制

    目的:通过负压校准装置的实现方法和结构设计,研制一种便携式负压校准装置。方法:利用负压传感器和气体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实现负压吸引器的压力与流量的校准功能及其稳定性的监测功能。结果:从设计理念出发,研制的便携式负压校准装置能满足负压吸引器质量控制检测工作的基本需求。结论:在医院临床急救和野战应急使用时能够保障负压吸引器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避免吸引器因负压失准导致的医源性损伤事故。

    作者:刘晓雯;葛毅;张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医心一意”在行动--迈瑞11款新品重磅登陆第73届CMEF

    2015年5月15-18日迈瑞以“医心一意在行动”为主题炫丽登场第73届CMEF盛会。近1000 m2开放大气的精致展台、耀眼夺目充满活力的流线形展楣给观众带来无限视觉冲击力;11款新品发布会更是精彩纷呈,完美诠释洞悉临床所需,“医心一意”共同创新的科技魅力。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实验室超纯水机的规范应用与维护技术

    目的:探索实验室超纯水机的规范操作与保养措施。方法:在总结超纯水机应用实践的基础上,研究超纯水机集成过滤、超滤、离子交换及微滤等技术的原理与操作保养的相互关系,完善必要的配套设施,制定操作流程规范、质量控制和保养措施。结果:超纯水机的规范操作降低了实验室超纯水机的故障发生率,保证产水质量,纯水柱的更新周期延长,节省资金。结论:规范超纯水机的应用及保障合格水质的提供,需在掌握膜分离等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严格执行仪器技术操作流程和日常与定期维护措施,实施全技术流程的监测与管理。

    作者:周末;姚璐;薛晓霞;崔泽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联合普瑞巴林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将94例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治疗组在口服药物基础上联合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药物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的1周、4周及8周,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评分,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1周、4周及8周各时间点的VAS和睡眠评分均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3,t=0.964,t=1.818;P<0.01);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899,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副反应。结论: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对其康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刘琬椿;吕梅;段小倩;张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全流程动态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

    目的:研究探讨实现固定资产尤其是医疗设备高效、全面及深入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方法:通过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各阶段发展历程,并根据现有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际工作需求和发展方向进行全流程动态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总体流程设计。结果:建立了基于全流程动态化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的第三版管理系统。结论:全流程动态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建立,可实现全生命周期覆盖、全职能部门参与及实时查询工作步骤、进度等功能,对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医疗质量以及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科曼C60新生儿监护仪常见故障排除

    科曼新生儿监护仪是新生儿专用监护仪,除了能监测患儿的动态心电图、呼吸、体温、血压(分无创和有创)、血氧饱和度以及脉率等生理参数,还可存储血压、心率值、体温、呼吸及血氧回顾数据。该监护仪是由电路和机械两部分组合,由于其中大多数半导体元器件的状态受温度、湿度、纯净度和环境因素影响,故要减少监护仪发生故障,使其正常工作,就要选择适合的运行环境[1]。

    作者:贾仁杰;许敏光;侯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双波长LED白癜风治疗仪联合外用药物治疗白癜风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窄谱长波紫外线联合红外线及8-甲氧补骨脂素外用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白癜风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白癜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365 nm LED窄谱长波紫外线联合850 nm红外线照射及8-甲氧补骨脂素外用治疗白癜风皮损局部;对照组采用365 nm LED窄谱长波紫外线照射联合8-甲氧补骨脂素外用治疗白癜风皮损局部,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3,P<0.05)。结论:窄谱长波紫外线联合红外线照射及8-甲氧补骨脂素外用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窄谱长波紫外线照射联合8-甲氧补骨脂素外用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青;王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救医学模拟教学基地标准操作规程模式的构建

    目的:探讨建立急救医学模拟教学基地标准操作规程模式的意义。方法:引入SOP教学理念,建立急救医学模拟教学基地标准操作规程模式,指导教学实践。结果:通过SOP模式在急救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实训教学体系的内涵;丰富了实训教学内容;促进了实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增强了急救医学模拟基地的辐射能力,加快了实践教学和管理的标准化进程。结论:急救医学模拟教学基地标准操作规程模式对探索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培养特色模式、培养高素质中西医急救人才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作者:岳颖;王卫;周桂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颈动脉彩超检查与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分析

    目的:观察探讨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38例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行彩超颈动脉检查,观察分析其斑块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6.4%;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t=5.64;P<0.05);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t=3.56;P<0.05)。结论:脑梗死发病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不稳定斑块是主要的风险因素。

    作者:何栋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德尔格Fabius GS麻醉机结构原理及常见故障

    Fabius GS是德尔格公司的一款用于手术室、麻醉室和恢复室的吸入麻醉机,其中配备电动电控呼吸机和气道压力(P)、容量(V)和吸入氧浓度(FiO2)监测装置。电动电控呼吸机具有控制精准、反应灵敏和降低系统顺应性等优点。

    作者:蒋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医疗设备租赁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

    目的:建立医疗设备租赁中心,减少医院医疗设备重复购置,实现资源共享,节省设备维修费用,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方法:医院建立应急救援设备租赁中心,采用应急救援设备专管共用模式,由设备科进行统一管理,并以租赁方式保障临床使用。结果:应急救援设备租赁中心建立以来,优化了医院资源配置,明显降低了设备投入成本,提高了医疗设备使用率,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可靠的服务。结论:通过应急救援医疗设备租赁中心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临床设备使用达到了及时、安全及可靠的总体要求。

    作者:王文芳;李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肺灌注显像在优化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中的价值

    目的:将肺灌注显像的功能信息整合到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探讨能否优化放射治疗计划,从而更好地保护正常肺组织。方法:将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18例肺癌患者按缺损区与肿瘤病灶的大小分为4级。①0级:无灌注受损;②1级:肿瘤及其周围局部肺灌注受损;③2级:达1叶肺灌注受损;④3级:超过1叶肺灌注受损。选择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断层图像中放射性计数大值≥30%作为阈值,由计算机在各个断层上自动生成感兴趣区(ROI),界定为功能正常的肺组织区域(FL)。分别参照和不参照三维肺灌注图像制定三维放射治疗计划并进行对比。结果: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血流灌注受损,其中1级5例,2级7例,3级6例。在10 Gy、13 Gy、20 Gy、25 Gy、30 Gy及40 Gy的放射性剂量受量水平上,所有患者受量>x Gy的全肺容积接收剂量的百分数(≥x Gy,WLVx)和功能性正常肺容积接收剂量的百分比(≥x Gy,FLVx)均有降低,并且FLVx的降低幅度均>WLVx;在10 Gy、13 Gy、20 Gy及25 Gy的剂量受量水平上,2级以上患者的FLVx降低幅度均>1级患者;在30 Gy、40 Gy的剂量受量水平上,2级以上患者的FLVx降低幅度轻微<1级患者。结论:肺灌注显像能有效优化肺癌三维放射治疗计划,保护功能正常肺组织,并且对于肺灌注缺损大的患者效果更佳。

    作者:林琳;郑容;王绿化;耿建华;陈盛祖;李晔雄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新型可爬梯式智能轮椅的研究和设计

    目的:研究并设计一种新型可爬梯式智能轮椅,从而解决医院孕妇、母婴及各类需乘坐轮椅的患者在面对凹凸不平、路况复杂的道路上身旁无护理人员时不能自我处理的难题。方法: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爬梯式轮椅研究现状及市场的需求展开研究,以Y型行星轮作为可爬梯式轮椅行走部件以及驱动系统构建型轮椅结构,并用AutoCAD绘图软件建立模型进行结构分析。结果:新型可爬梯式轮椅达到的主要技术参数为:①微处理器控制,速度可调为1~10 km/h;②承重为120 kg;③大爬坡角度为15 o左右;④大越障高度为25 cm;⑤大越沟宽度为25 cm;⑥充电时间为8h。结论:新型可爬梯式智能轮椅的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能够满足电动轮椅的国家标准。

    作者:吴晓龙;覃忠;伍学明;李成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检测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检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筛选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分为3组:①原发性高血压未合并靶器官功能损害的患者为对照组(50例);②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Ⅰ期的患者为肾功能Ⅰ期组(50例);③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Ⅱ期的患者为肾功能Ⅱ期组(50例)。比较3组受试者的血清TGF-β1含量以及肾功能指标。结果:3组受试者的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Urea)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肾功能Ⅰ期组、Ⅱ期组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低于对照组;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23,P<0.05);TGF-β1水平与Ccr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当肾功能损害为Ⅰ期、Ⅱ期时,TGF-β1水平发生明显改变,且与菊粉清除率(Cin)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反应肾功能的理想指标。

    作者:王恭;云辉;曾学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补偿角度算法纠正放射治疗摆位旋转误差

    目的:阐述一种在未配备六维治疗床的直线加速器上,使用旋转误差补偿角度消除患者旋转误差的方法。方法:使用锥形束CT(CBCT)获得患者每次六维摆位误差,在刚体假设下,根据摆位误差定义加速器坐标系和患者坐标系的变换矩阵。使用2个独立矢量描述加速器机架角、治疗床转角和准直器转角3个变量,对这2个矢量作坐标变换后,即可得到加速器旋转误差补偿角度。结果:使用加速器旋转误差补偿角度,能完全纠正治疗过程中的摆位旋转误差,纠正旋转误差耗时少,可以加入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的日常操作流程中。结论:用旋转误差补偿角度替代六维治疗床,纠正摆位旋转误差的方法简单可行,可以使未配备六维治疗床的加速器具备纠正摆位旋转误差的能力。

    作者:王彬冰;单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8F-FDG PET/CT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原发灶探寻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原发灶探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39例,回顾18F-FDG PET/CT和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和(或)长期临床随访资料进行比较,计算18F-FDG PET/CT与常规影像学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原发灶探寻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与阴性预测值(NPV)。测量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结合18F-FDG PET/CT图像及临床表现做定性诊断。结果:39例患者18F-FDG PET/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PPV及NPV分别为82.1%、81.8%、92.0%及64.3%,常规影像学分别为57.1%、45.4%、72.7%及29.4%。18F-FDG PET/CT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常规影像学。18F-FDG PET/CT比常规影像学发现了更多的转移淋巴结和其他组织转移灶。结论:18F-FDG PET/CT在探寻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原发灶中比常规影像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而常规影像学如胃镜等可以更好地显示空腔器官,对消化、泌尿等系统肿瘤有更好的检出率。两者各有优势,不能相互取代,临床工作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必要时联合应用,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作者:王玉分;张工化;王永玲;孔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