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波;詹前美;刘和艳
目的 探讨目前在预防和控制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方面所采用措施的有效性,以提高临床输注单采血小板的安全.方法 对于从与单采血小板有关的原辅材料进货到单采血小板采集完毕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同时用BacT/ALERT 3D细菌培养仪对保存24h后(22℃振荡保存)的单采血小板进行细菌筛检,通过血小板袋上连接的样本袋或通过COMPODOCK无菌接管仪接袋取样,同时将被抽检的血小板进行锁定.接种后的培养液置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如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则该血小板可放行.结果 1 837份单采血小板中,确认阳性的1袋(0.054%).结论 目前在预防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方面所采用的措施是有效的,但24h锁定的血小板细菌筛检方法 存在一定的不足.
作者:陈永超;陈超群;刁文卿;巫贡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肺结核患者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 收取2006年1月~2008年6月成年新发肺结核患者120例及健康成年人120例血标本,检测T淋巴细胞(CD3+)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比值及白细胞介素12(IL-12)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肺结核患者组CD3+、CD4+、IL-12含量呈不同程度减少,低于健康成人组.CD8+含量呈相对增多.CD4+/CD8+比值肺结核病人组下降.结论 细胞因子含量与肺结核发病密切相关,监测人体细胞因子水平对掌握结核病病情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乐平;叶伟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肇庆市2008年30例狂犬病病例资料的分析,找出目前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狂犬病的防治对策.方法 结合疫情报告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30例狂犬病病死率为100%;有明确动物暴露史的24例病例中,17例没有进行任何伤口处理,自行处理5例,到医疗机构处理的2例;接种了人用狂犬疫苗的有2例,同时有1例接种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有1只伤人动物接种了兽用狂犬病毒疫苗.结论 养犬数增加、犬的免疫接种率低、伤后处理不及时或不规范和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等是狂犬病发病率回升的原因,因此加大各方面的管理是防治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钱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数字化摄影技术在职业健康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粉尘作业工人502例,同时拍摄DR胸片和高仟伏(HKV)胸片.进行两种胸片质量图像清晰度及尘肺病诊断一致性等方面比较.结果 (1)两组胸片的质量分级:DR胸片,一级片率45%,二级片率51%,三级片率4%,四级片率0%;HKV胸片,一级片率18%,二级片率60%,三级片率21%,四级片率1%.经x2检验,DR胸片的一级片率明显高于HKV胸片,DR胸片的三级片率明显低于HKV胸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DR胸片在图像清晰度及肺部微细结构显示方面较好;(3)两组胸片诊断结果:(x2=0.2;P>0.05)基本一致. 结论 DR胸片质量好于HKV胸片,三级片率明显低于HKV胸片;可用于职业健康普查.
作者:李蛟;莫文海;陈妹;黄培敏;刘元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本市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 846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采取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共培养出支原体802例(株),阳性率43.4%;单独解脲脲原体(Uu)阳性669例,阳性率36.2%;单独人型支原体(Mh)阳性80例,阳性率4.3%;Uu+Mh阳性147例,阳性率8.0%.男、女患者阳性率分别为24.0%和61.2%,两者差异显著(P<0.01).单独Uu阳性对环丙沙星耐药率高为80.4%,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美满霉素敏感率分别为95.2%、89.2%、87.7%、84.2%;Uu+Mh阳性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螺旋霉素耐药率>80%,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率分别为66.0%、61.2%、53.1%.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由Uu引起,女性感染多见.Uu与Uu+Mh混合有不同的耐药谱,Uu+Mh混合感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黄秀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2008年3月以来,我国安徽阜阳发生手足口病流行,一些患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导致死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下发通知,把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1].由于监测力度加大,诊治报告的手足口病数量大幅增加,为有效控制疫情,准确把握疫情动态,现将2008年5月2日~2009年4月30日以来我院诊治1 847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石海丽;蒋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意义. 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和用免疫印迹法对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SLA/LP)、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抗LKM-1)和抗肝特异性胞浆抗原Ⅰ型抗体(抗LC-1)等肝脏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进行检测.另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AMA-M2. 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SLA/LP阳性率20.0%,LKM-1阳性率16.0%,LC-1阳性率8.0%,SMA阳性率52.0%,AMA阳性率12.0%,AMA-M2阳性率4.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SLA/LP阳性率2.6%,SMA阳性率15.4%,AMA阳性率94.9%,AMA-M2阳性率为97.4%.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和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抗肝抗原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健康体检者出未检出抗肝抗原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中MH和PBC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46,P<0.05).结论 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分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厚清;董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某种次氯酸钠消毒液杀菌效果及消毒相关性能. 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理化分析方法 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结果该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9.57%,经54℃恒温存放14d后,有效氯含量下降率为3.03%;以含有效氯500mg/L的次氯酸钠消毒液作用10mim,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平均杀菌对数值>5.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20mim,平均杀菌对数值>4.00. 结论 该次氯酸钠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真菌具有比较好的杀菌效果,性能比较稳定.
作者:王衍德;黄昌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儿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和Th17)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40例AD忠儿,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h1、Th2、Th17细胞的数量及Th1/Th2比值,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IFN-γ、IL-4、IL-17水平,与同期选择的健康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D患儿PBMC中CD4+IL-4+(Th2)胞的数量、CD4+IL-17+(Th17)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9.56±4.9)%vs(12.91±1.7)%,P<0.05;(26.61±2.6)vs(11.4±1.2),P<0.05],Th1/Th2细胞的比值低于健康对照组[(0.98±0.13)vs(1.84±1.6),P<0.05].结论 IL-17+Th17细胞与Th1/Th2比值变化可能参与AD患儿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作者:党鑫堂;伍昌林;张爱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及感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12月ICU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lTEK 32及配套试剂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和产酶菌检测.结果共分离出细菌589株,其中G+菌149株(占25.3%),前3位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G=杆菌337株(占57.2%),G-杆菌中以非发酵菌为主,占总阳性菌株的39.7%,前3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真菌103株(占17.5%).甲氧西林耐药菌株分别占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95.1%和98.4%,尚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除多粘菌素B外对所有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50%;鲍曼不动杆菌对泰能、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7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0.6%和32.0%.结论 ICU中检出的病原菌多重耐药性严重,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经验性选药及抗菌药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皇甫长梅;尹小健;佟琳;蔡施霞;林湛;张媛莉;姚华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广西疟疾流行规律,研究基本消除疟疾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方法 建立疟疾防治管理体系,以自然村为单位划分疟区,分类防治.全面防治阶段,疟史率达到20%的村庄,采取现症病人根治,病灶村灭蚊,疟疾流行休止期和高峰前期全民根治,流行高峰期全民预防服药的综合措施.疟史率10%上的村庄,采取现症病人根治,病灶村灭蚊,近两年内疟史者、脾肿大者、带虫者疟疾流行休止期和高峰前期抗复发治疗.其它病灶村,采取现症病人和病家周围人群根治,对象休止期抗复发治疗.疟疾监测阶段,采取现症病人和带虫者根治,该两者次年休止期抗复发治疗,活动性病灶点灭蚊处理. 结果疟疾发病率从1954年296,7/万降至2000~2008年0.009/万-0.09/万,居民疟原虫阳性率从1953~1958年7.1%~23.4%降至2000~2008年0.0003%~0.05%.到2008年,全区109个县(市、区)经卫生厅组织考核确认达到基本消除疟疾标准.结论 研究采取的疟疾控制消除的策略和措施有效,至2008年广西基本消除疟疾.
作者:李锦辉;覃业新;黄亚铭;郭传坤;林珍;韦海艳;杜进发;毛玮;林康明;蒋智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清远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市辖2县设立8个监测点,采用茏日法捕鼠计算鼠密度;采用夹夜法、笼日法、挖鼠洞等多种方法 在居民区和野外环境捕鼠,调查鼠类种群构成;采集鼠血清及一般人群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原间接法)检测血清汉坦病毒(HV)抗体;收集清远地区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8年全市报告痛例3例,无死亡病例,年发病率为0.08/10万;采集一般人群血清237份,HV感染率为2.53%;捕获鼠形动物236只,经鉴定隶属于1目1科2属5种,优势鼠种为褐家鼠;鼠密度为10.32%;除黄毛鼠和板齿鼠外,共余3种均发现感染,总感染率为11.86%.结论 清远市存在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为褐家鼠、黄胸鼠、黑家鼠.
作者:黄彩琼;禤汝流;黄晋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以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和输卵管通液(西药)三联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60例.同时,随机选取60例榆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仅做输卵管通液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临床妊娠28例,其中妊娠率为46.7%,总有效率为83.3%;而对照组妊娠4例;妊娠率仅为6.7%,总有效率为50.3%,两组治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 能明显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妊娠率.
作者:周玉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德宏州边境地区登革热流行状况及预测其流行趋势,并对登革热疫情点采取的处置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对本州登革热流行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媒介调查、孳生地处理、健康教育,终分析研究本州登革热的流行态势.结果①全州全年共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59例,其中,输入性病例52例、当地感染病例7例.②潞西、盈江、陇川3个县市边境地区共采集了635份当地健康人群血清标本,检测结果发现,登革IgG阳性率14.49%,登革IgM阳性率5.20%. 结论 根据调查登革热疑似病例检测、当地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和媒介调查结果,结合我州与缅甸相接的边境沿线无天然屏障、边民互市频繁,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常年孳生繁衍等特点,我们认为德宏州边境沿线一带登革热流行状况十分严峻.针对我州登革热流行的严峻局面,建议加强我州疫情主动监测、疫点灭媒喷洒、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宣教等主要疫情处置措施.
作者:杨捷;董朝良;江伟;郭天巧;董书华;刘永华;蔺应学;夏荣济;帕岩回;冯怀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潞西市边境地区登革热流行状况,并对登革热疫点采取的处置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ELISA检测抗登革热病毒IgM和IgG抗体,调查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调查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群、数量及伊蚊幼虫各项指标,采取疫情主动监测、灭蚊喷洒、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措施处置登革热疫情,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全年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19例,其中:输入性病例15例,当地感染病例4例;检测当地健康人群血清325份,其中:抗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12.31%,抗登革热IgM抗体阳性率4.62%;捕获白纹伊蚊62只,平均人工小时密度为7.75只/人工小时,白纹伊蚊为主要优势蚊种;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教(CI)、房屋指数(HI)和千人指数分别为2.47、2.24、7.75和17.01;疫情处置措施开展后,媒介伊蚊成蚊从处置前的7.75只/人工小时下降为0.72只,人工小时、媒介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从开展前的2.47下降为0.14;当地居民登革热认知率从开展前的0提高到96.92%.结论 潞西市边境沿线一带登革热流行状况十分严峻,所采取的疫情处置措施有效,建议今后继续加强疫情主动监测、疫点灭媒喷洒、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宣教等主要疫情处置措施.
作者:董书华;番绍虎;雷剑;马丽;李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动态观察锂-匹罗卡品诱导的皮质发育不良(Cortical dysplasia,CD)大鼠痫性发作后海马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探讨GST-π在CD所致癫痫中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SD大鼠孕17 d腹腔内注入卡莫司汀(BCNU)制作CD大鼠模型,锂-匹罗卡品诱导CD大鼠痫性发作,应用免疫组化观察致痫后急性期、静止期和慢性期GST-π在海马区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ST-π在CD组大鼠海马的明显表达增高(P<0.05);与CD组比较,GST-π在CD癫痫组大鼠海马区的表达在致痫后3h、24h和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d时逐渐增加.并于60d时达到高峰(P<0.01~0.05).结论 GST-π的高度表达是CD大鼠慢性期内癫痫反复发作并产生耐药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杨国帅;周小艳;周治平;宋延民;余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儿,女,2002年10月25日出生.2008年11月16日下午在琼中县湾岭镇卫生院接种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80201,有效期:20101003,首剂.)接种后在现场观察20min后无任何症状离开.接种前患儿健康状况良好,既往接种多种疫苗均无副反应发生.接种后约30min,患儿出现腹痛,以脐周部为重,不剧,伴恶心、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量不多,不含胆汁及咖啡样物,伴皮肤瘙痒,继而出现全身皮肤多发性红色斑丘疹,初为米粒大小,后转为风团样皮疹,压之褪色,无畏寒,有低热.
作者:黄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吸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为制订本地区高危人群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了解辖区内吸毒者人群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态度、吸毒、性行为及艾滋病等相关疾病感染情况,并对该人群接受的干预措施进行调查.结果吸毒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行为改变的差距较大,吸毒者艾滋病综合知晓率为87.8%,但同时89.4%的吸毒者又存在共用注射器吸毒行为、针具交换、安全套发放、美沙酮维持治疗这些干预服务质量及覆盖面均不能满足本地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本地区吸毒者艾滋病知识有所增加,但态度和行为却没有明显改善,出现了知信行的分离.结论 应充分关注本地区吸毒者的艾滋病预防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干预机构,为有效的艾滋病综合干预提供措施.
作者:白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医疗卫生、妇幼保健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现将陵水县2000~2008年14例孕产妇死亡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黄桂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并发胃炎、胃溃疡及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以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的COPD患者65例为实验组,紧随其后接受胃镜检查的65例其他患者为对照组,均在胃镜检查时钳取幽门口附近胃粘膜2~3块进行快速尿素酶检测,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检出慢性胃炎65例,溃疡病18例(占27.69%),幽门螺杆菌(HP)Fa性22例(阳性率33.84%);对照组检出慢性胃炎65例,溃疡病5例(占7.69%).HP阳性38例(阳性率58.46%).两组检出胃炎例数完全一致;两组溃疡病发病占比率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合并HP感染阳性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OPD病人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而HP感染率明显低于其它患者,提示HP感染可能并非COPD患者出现上消化道症状以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通气等综合治疗才是缓解上消化道症状的主要手段.
作者:向明湘;田玉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