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平湖市1997~2007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罗晓英;周颖希

关键词:梅毒, 传染, 发病率
摘要:梅毒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发病率一直呈增长之势,其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并出现了大量合并HIV感染的患者[1].平湖市近几年来梅毒发病呈迅速上升趋势,为探讨梅毒发病率上升的因素,控制梅毒疫情的进一步蔓延,现对本市1997-2007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报告如下.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局部与全身联合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在微波治疗尖锐湿疣(CA)中的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微波治疗尖锐湿疣患者96例临床资料,其中37例为A组,予以微波+术中干扰素局部注射+术后干扰素肌注三联治疗,31例为B组,予以微波+术后干扰素肌注二联治疗.28例为C组,单独应用微波治疗.结果 A组治愈36例,显效1例,有效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B组治愈25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93.7%;C组治愈15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5.0%.A组及B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大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愈率明显大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波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尖锐湿疣有良好效果,局部与全身联合应用可防止复发,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丽;马树强;胡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参皂苷对皮肤细胞紫外线的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检测人参皂苷对小鼠皮肤细胞和JB6 C141细胞株的抗紫外线B的损伤作用. 方法 通过对细胞照射后存活率的检测、单细胞电泳和软克隆集落形成实验,评估人参皂苷对细胞的照射后DNA修复抗损伤能力,以及人参皂苷对EGF诱导的皮肤细胞恶性转化能力的抑制作用. 结果人参皂苷能有效地对紫外线B造成的细胞致死性损起抑制作用(p<0.05),并且对EGF诱导的皮肤细胞转化作用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 结论人参皂苷对皮肤细胞抗紫外线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明显,能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

    作者:叶才果;周湘君;潘海燕;林坚涛;徐秀梅;何志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为两组,治疗组20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治疗,对照组17例患者仅内科综合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6~8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HBV DNA.如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或缓解,上述检查结果恢复者判断为有效,反之为无效.结果 治疗组20例患者治疗有效14例,有效率为70%,对照组17例患者治疗有效6例,有效率为35.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经6~8周治疗后患者血清ALT、TB和HBV DN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LB和PTA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经6~8周治疗后患者血清ALT、TB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ALB和PTA较治疗前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O.5mg/d治疗6~8周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安全且有效.

    作者:林锋;吴涛;符健;吴彪;邱平;许小珍;蔡笃运;贾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仪征市2002~2008年钉螺控制策略研究

    目的 掌握仪征市实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期规划(2004~2008年)前后钉螺消长情况,探讨钉螺面积控制策略和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比较2002~2008年间不同环境类型螺情指标逐年变化情况,同时比较江滩钉螺面积与通江河道钉螺面积、钉螺面积与灭螺覆盖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2005年前钉螺面积变不大,之后强化灭螺措施,江滩和通江河道实施综合治理,钉螺面积逐年下降,内陆和感染性钉螺终消灭.江滩钉螺面积与通江河道钉螺面积尚不能确定有线性相关关系(r=0.393,P>O.05);钉螺面积与灭螺覆盖率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0.891,P<O.05).结论 全覆盖药物灭螺结合综合治理有螺江滩和通江河道是控制钉螺面积直接有效措施.

    作者:张正球;唐明亮;李定新;田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丹参治疗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典型心绞痛的效果. 方法 将60例典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组和单用丹参组,分别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丹参注射液,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及单用丹参治疗并对治疗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丹参注射液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组及丹参组(70%和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联合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王少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与CHOP联合治疗复发难治CD20阳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毒性反应. 方法 对13例复发难治的CD20阳性的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利妥昔单抗与CHOP化疗联合方案,应用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性反应.利妥昔单抗剂量为375mg/m2,CHOP化疗剂量为CTX750mg/m2.d1 iv EPI 60mg/m2,d1 iv VCR 1.4mg/m2,d1 iv PDN 100mg/d,d1-5 po.结果 13例患者中有2例因经济原因1周期后中断治疗,其余11例均完成利妥昔单抗及CHOP方案化疗2周期(每3周重复1次),2例CR(18.18%),5例PR(45.45%),3例SD(27.27%),无PD病例,疾病控制(CR+PR+SD)率100%.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毒性反应较轻.全组患者无过敏反应.结论 利妥昔单抗可提高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采用利妥昔单抗与CHOP联合化疗11例复发难治的CD20阳性的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取得初步疗效和安全性观察,且不因联合化疗而增加毒性反应,耐受性良好.

    作者:刘晓光;杨海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广东省2007年部分地区儿童麻疹免疫水平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儿童麻疹免疫水平,客观评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调整策略并改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南海、盐田、饶平、乳源、德庆、遂溪6个县4个年龄组1 376名儿童.对其麻疹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6个地区麻疹IgG抗体总阳性率为96.9%,麻疹IgG抗体总保护率为80.2%,总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1 515mIU/ml;不同地区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均有显著性差异;年龄别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但麻疹保护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地与本地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均显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结果显示调查地区抗体总阳性率维持高水平,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常规免疫工作质量要好于非珠江三角洲经济欠发达地区;麻疹复种工作可有效减少免疫空白儿童,维持人群麻疹高免疫水平;居住时间较长的流动儿童可以获得高的麻疹免疫水平,结合麻疹发病情况,需重点关注居住时间较短的流动儿童免疫状况.

    作者:徐宁;郭雪;刘宇;刘冷;郑焕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无环鸟苷-干扰素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无环鸟苷-干扰素联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单纯疱疹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以0.1%无环鸟苷与重组人a-干扰素(冻干粉剂)制成的混合滴眼液治疗,对照组以0.1%无环鸟苷滴眼液及环胞苷滴眼液治疗. 结果治疗组36例中33例治愈,治愈率91.6%,平均治愈天数30.4d;对照组29例中25例治愈,治愈率89.7%,平均治愈天数39.6d;无环鸟苷-干扰素组同对照组比较治愈率大致相同,无显著性差异,疗程无环鸟苷-干扰素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无环鸟苷-干扰素联合眼药水治疗HSK,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有推广价值.

    作者:黄振伟;吴泽峰;黄梓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IL-12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病人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在2个月强化治疗后的变化,探讨肺结核细胞免疫机制.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收集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病人39例,正常对照者2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结核病人强化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IL-12的含量.结果 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病人治疗前外周血中IL-12水平为(279.85+80.96)低于治疗后水平(497.28±51.07)(P<0.05)和正常对照组(527.00±48.53)(P<0.05),而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病人早期TH1反应明显占优势,2个月强化期治疗后恢复到正常人水平.

    作者:黄华成;彭永华;谢永平;黄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山东省班氏丝虫病阻断传播后慢性丝虫病患病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班氏丝虫病阻断传播后慢性丝虫病患病情况,为后期开展慢性丝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省班氏丝虫病高、中、低流行状况,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丝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流行县(市、区).对1周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对查出的慢性丝虫病患者进行系统查体确诊,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分析.结果 防治前(1957年)在济宁等6个流行县(市)内调查38 596例,查出慢性丝虫病患者4 424例,平均患病率为11.46%,班氏丝虫病阻断传播初期,在上述6个县(市、区)调查756 895人,查出慢性丝虫病患者2 346例,患病率为0.31%. 结论班氏丝虫病阻断传播后,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已降至极低水平.

    作者:谭文彬;王霄;王培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刺蒺藜对培养人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刺蒺藜对培养的人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刺蒺藜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活力的影响,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并与8-MOP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O.1、0.2和0.5mg/ml刺蒺藜对于人A375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均有较强的剂量依赖性激活作用,0.2mg/ml及0.5mg/ml刺蒺藜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刺蒺藜对于培养的人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有较强的剂量依赖性激活作用.

    作者:黄壮峰;解士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HPV16型相关多发性原位癌1例报告

    目的 分析1例与HPV感染密切相关的多发性皮肤原位癌病例.方法 采用临床资料分析及实验室检查. 结果三处非相邻部位均检测到HPV的存在,皮肤组织学检查显示原位癌. 结论该病例存在长期HPV感染史,皮疹长期接受不规则治疗及不良刺激,皮损出现原位癌改变.

    作者:蔡小丹;潘健楷;许敏鸿;苏惜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揭阳市2004~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通过对揭阳市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全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揭阳市2004~2008年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揭阳市2004~2008年麻疹发病1 638例,年均发病率5.04/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榕城区和普宁市.5~7月是麻疹高发季节,占总病例数的46.60%.发病年龄呈双峰型,分别为2~5岁和15~30岁.男女发病比为1.63:1.结论 揭阳市麻疹病例呈逐年增多趋势,应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预防接种,建议对0~14岁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同时对育龄期妇女进行麻疹疫苗接种.

    作者:林伟波;郑良忠;邱志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贵州水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 研究贵州水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 2C19(CYP 2C19)的遗传多态性. 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贵州水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进行扩增.并以SmaⅠ进行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 结果 96份贵州水族人群血样中47份为CYP 2C19野生型纯合子(wt/wt),36份为CYP 2C19杂合子(ml/wt),13份为CYP 2C19突变型纯合子(ml/ml);结论贵州水族人群中的CYP 2C19基因多态性与其他民族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作者:徐晓青;谢渊;莫开勇;刘晓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成人流行陛腮腺炎86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对深圳市龙岗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控制措施,为有效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龙岗区2003~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状况和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流行性腮腺炎以春季发病为主,发病高峰在3~5月份.成人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成年患者.结论 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重点应放在保护易感人群为主导的措施上,主动对易感者接种流行巨腮腺炎疫苗,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作者:陈维力;卢若翩;赖浪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平湖市1997~2007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梅毒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发病率一直呈增长之势,其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并出现了大量合并HIV感染的患者[1].平湖市近几年来梅毒发病呈迅速上升趋势,为探讨梅毒发病率上升的因素,控制梅毒疫情的进一步蔓延,现对本市1997-2007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罗晓英;周颖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不同采血模式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率的调查

    目的 了解2002~2007年柳州市149 035名无偿献血者血液HBsAg感染状况和民族分布,以确保输血安全和保护受血者利益.方法 使用ELISA法对2002~2007年33个民族149 035名无偿献血者进行HBsAg测定. 结果检测无偿献血者149 035人次,不合格1 762人次,HBsAg阳性率为1.18%,不同采血模式无偿献血者血清学样本HBsAg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模式2中首次献血者血清样本HBsAg阳性率为1.57%,重复献血者血清样本HBsAg 阳性率为0.6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模式1中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严格无偿献血者HBsAg检测,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避免输血后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谭庆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直肠低位前手术对患者肝功能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传统开腹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低位直肠癌且肝功能正常需行直肠癌根治术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13例病人随机分为腹腔镜组59例和开腹组54例,并分别按腹腔镜方法或开放法实施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术前、术后第1、3、7d,分别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测定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TBIL、DBIL、GGT、ATB、ALP. 结果两组病人年龄结构及术前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上述指标术后第3d即明显下降,至术后第7d达正常水平,且所有病人术后顺利恢复.两组术后血清ALB均有下降,血清DBIL、GGT、ATP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直肠低住前切除术与开腹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对肝功能均有一过性影响,不影响病人恢复.

    作者:罗顺添;陈伟强;李美荣;王洛平;郑进洪;刘杨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上海市南汇区达到消除淋巴丝虫病标准后的监测分析

    目的 总结和分析达到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措施和效果,探讨消除丝虫病后监测的成功经验.方法 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上海市南汇区丝虫病消除后的监测措施和监测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自1996年达到消除丝虫病的市评标准后,各类监测对象病原学检测阳性率均为0%,免疫学检测抗体阳性率在0%~0.43%之间,阳性率均很低;蚊媒监测也均为阴性.结论 南汇区自达到消除丝虫病的市评标准后,所采取的监测措施是可行的,效果是显著的,丝虫病的防治成果得到了巩固.

    作者:宋海红;叶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清化健胃合剂治疗老年糖尿病胃轻瘫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给予清化健胃合剂对老年糖尿病胃轻瘫中医辨证属湿热中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例36例,给予清化健胃合剂,每次20ml,早晚各一次,每疗程为2周,连续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胃排空试验,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表明,清化健胃合剂对老年糖尿病胃轻瘫中医辩证属湿热中阻型总有效率为88.88%,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影响.结论 清化健胃合剂对老年糖尿病胃轻瘫中医辨证属湿热中阻型患者有明显疗效,适宜在临床推广.

    作者:潘茜;王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