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猪肉组织中3种β-激动剂

毛丽莎;刘红河;陈慧玲

关键词:沙丁胺醇, 莱克多巴胺, 克伦特罗, 酶联免疫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猪肉组织
摘要:目的 建立高灵敏度的猪肉组织中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和克伦特罗同时测定的方法.方法 样品匀浆好后用5%高氯酸溶液振荡提取,反相C18小柱净化浓缩,以乙腈-2mmoVL醋酸铵+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通过液相色谱-质谱以MRM方式检测,以D3-沙丁胺醇为内标定量. 结果 测定3种β激动剂的方法的线性范围均为0.1~10.0μg/L,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91和0.9992,定量检出限分别为0.2μg/kg、0.3μg/kg及0.5μg/kg,回收平分别为89.9%~96.7%、84.9%~90.1%及88.4%~96.2%. 结论 方法简便,灵敏度好,选择性好,适合于猪肉组织样品中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及克伦特罗残留进行检测及结构确证.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对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的影响

    目的 比较和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与单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ercellular membrane thickness,IM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1例Ⅰ、Ⅱ级高血压且血脂正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通心络胶囊每次四粒(0.38g/粒),每日2次;B组应用通心络胶囊每次四粒(0.38g/粒,每日2次,合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治疗12周.治疗前、后超声测定IMT、总胆田醇(TO、低密度脂蛋白C(LDL-C)三酰甘油(TG).结果 相对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血压显著下降(t=12.13~23.10,P<0.01),12周后血压趋于稳定,两组的降压幅度无显著差别(t=0.29~1.51,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IMT显著降低(t=2.10、2.71,P<0.05),TC、LDL-C、TG无显著改变(t=0.21~0.63,P>0.05),B组TC、LDL-C、TG、IMT均显著降低(t=2.79~14.12,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2.51~7.38,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与单用比较,逆转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IMT的效果显著.

    作者:张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小儿中毒性菌痢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中毒性菌痢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抢救要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08年收治25例小儿中毒性菌痢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25例小儿中毒性菌痢患儿年龄7月~13岁,有不洁饮食史20例,无明显诱因5例,毒痢分型标准全部为脑型,大便培养全部为痢疾杆菌阳性,均对先锋必、氟哌酸、利福平、复达欣、菌必治、丁胺卡那敏感,对先锋V、氨基甙类耐药.经对应治疗25例均达治愈.结论 小儿中毒型菌痢发病急、病情危重,且易被误诊,必须及时采取对应有效措施.

    作者:何煦芳;刘悦;董吴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血必净治疗严重脓毒症4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必净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d观察两组体温(T)、心率(HR)、呼吸(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以及血浆谷丙转氨酶(ALT)、血肌苷(CR)、尿素氮(BUN)、磷酸肌酸肌酶(CPK)等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R、血浆ALT、AST、CPK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 血.必净可能通过调控机体炎症反应过程较早地阻断了SIRS向MODS的发展,临床上用于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林道波;文俊珺;丁毅鹏;黎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心肌损害50例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MP)是近年来儿科感染较常见的病原体,初主要引起非典型肺炎的改变,随着临床病例的增多,其肺外并发症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心肌受损.因此对其早期认识、早期干预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支原体感染203例合并心肌损害50例患儿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晓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上消化道疾病11305例幽门螺杆菌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地区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测情况. 方法 11 30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均接受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并使用电子胃镜常规胃镜检查.结果 11 30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检出率为64.8%,其中男性检出率为74.0%,女性检出率为56.5%,性别间差异非常显著(P<0.001),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为98.5%,胃溃疡为90.1%,胃癌为84.9%,单纯慢性胃炎为60.9%.Hp感染与患者年龄关系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 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男性Hp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Hp感染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作者:刘未雄;杨文斌;田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洛铂诱导卵巢癌细胞SKOV3凋亡的研究

    目的 探讨洛泊对体外培养的浆液性卵巢癌细胞SKOV3凋亡的诱导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卵巢癌细胞SKOV3,用MTT比色法检测洛铂对SKOV3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洛铂对SKOV3细胞株的凋亡率. 结果 体外培养的卵巢癌SKOV3细胞经不同浓度的洛泊处理后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洛泊作用于卵巢癌SKOV3细胞可诱导细胞的凋亡. 结论 卵巢癌SKOV3细胞对洛泊敏感,洛泊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途径实现的.

    作者:段爱红;王辉;陈俊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分析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早期液体复苏过程;观察复苏时间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情况;对比输入胶体与晶体液的情况.结果 全组除死亡2例外,其余(包括经保守治疗失败转手术引流4例)均治愈.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期液体复苏时及时补充胶体液能减少液体输入量,缩短复苏时间,早期限制性液体输入降低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素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宫颈细胞学与组织活检诊断宫颈病变

    目的 评价细胞学和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2006年4月~2008年2月233例宫颈涂片和阴道镜捡的结果,与活检组织病理学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33例中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63例,CINH 55例,CINⅢ(原位癌)14例,3例宫颈浸润癌,其余98例为慢性宫颈炎.宫颈涂片检出了93.63%宫颈病变,阴道镜检出了93.56%宫颈病变,细胞学与阴道镜下活检联合应用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结论 细胞学与阴道镜下活检联合应用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杨小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霍乱弧菌新类型TCP氨基酸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研究4种新类型霍乱孤茵(VC)毒力协同调节茵毛(TCP)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特征.方法 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利用DNAStar和BLASlT进行分析. 结果 对4种新类型tcpA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的α螺旋、B折叠、疏水性、抗原表位等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国外发现的4种类型比较,N末端约100个氨基酸序列的抗原表位等特征高度一致,而C末端约60个氨基酸序列的抗原表位等特征差别较大.在对tcpA基因扩增及测序时,扩增片段包括tcDB基因5#端部分基因及其启动子区,序列分析表明,不同类型tepB的启动子区差别较大,不同类型tcpB 5#端部分基因存在多个位点突变,但均未导致氨基酸变异.结论 4种新类型TCP和国外发现的4种类型的C末端抗原表位差剐较大,保护性抗原表位主要位于C末端,提示不同类型TCP抗原交又保护性较弱.

    作者:芮勇宇;阚飙;高守一;王前;裘宇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医院管理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医院管理人员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相关心理社会影响因素. 方法 随机抽取重庆市区6所军地医院400名医院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压力问卷、A型人格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工作控制点量表以及一般调查表调查.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累积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蛄果378名医院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平均水平为(85.27±13.64),其中工作压力中等者占65.61%,工作压力高者占19.05%;男性(以女性为参照)、年龄(以20~29岁组为参照)、职务(以低层为参照)、A型人格、外控性是工作压力的危险因素;B型人格、支持利用、内控性是工作压力的保护因素.结论 医院管理人员工作压力较高,政府、社会及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其工作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

    作者:王国威;崔建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云克治疗骨股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云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X线平片及99mTc-MDP骨SPECT 显像来确定疗效.结果 4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经云克治疗后,症状、x线平片及99mTc-MDP骨SPECT显像结果多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完全有效者4例(10%)、疗效显著者18例(43%)、好转者17例(40%),无效者3例(7%),治愈率为52%(22/42),总有效率为93%.结论 云克作为治疗骨科疾病的新型药物,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昌新;欧积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疫苗中的硫柳汞与自闭症研究进展

    自闭症是一种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发育障碍,通常在幼儿二岁半以前就可以发现.自闭症患者语言理解和表达困难、难与人建立情感,对各种感官刺激反应与一般儿童表现不同.随着患者年龄、智商及患病程度的不同,症状各异.自闭症患病率约为0.2‰~1‰,男女思者同比例约为5比1.

    作者:陈梦佳;谭建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隐丹参酮微乳的工艺研究和含量测定

    目的 探讨隐丹参酮微乳的制备和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改变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比例制备隐丹参酮微乳,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其有效成分. 结果 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比例在2:1和3:1时隐丹参酮含量较高,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隐丹参酮0.08--0.56n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简便、准确. 结论 确立了隐丹参酮微乳的制备工艺以及建立了适合隐丹参酮微乳的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作者:邱绿琴;傅柏绿;杨惊宇;林跃虹;刘西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乳腺癌HER2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状态中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方法 对40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做石腊切片,分别用FISH和IHC检测HER2基因扩增和HER2蛋白表达,以FISH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IHC检测的基因扩增比率.结果 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3+)的基因扩增比率为88.9%(8/9),1例无扩增者为17号染色体多体;IHC(2+)的基因扩增比例为71.4%(5/7),2例无扩增者中有1例为17号染色体多体;IHC(1+和0)的无基因扩增.结论 IHC可以做为HER2基因状态检测的初筛;IHC(2+)与IHC(3+)存在假阳性,与17号染色体多体有关,故应该做FISH检测确诊.

    作者:赵继红;卢义生;王晓文;尹有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浆化学成份分析

    目的 为了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的发病机理.方法 通过检测20例对照组(生育组)与140例观察组(不育组)精浆中的果糖、锌、酸性磷酸酶、中性α-葡糖苷酶、弹性硬蛋白酶、LDH-X、项体酶,综合分析两组精浆中的化学成分变化. 结果 不育症组精浆中的果糖、锌、中性α-葡糖苷酶、顶体酶每次射精含量都显著低于生育组(P<0.01);酸性磷酸酶、LDH-X每次射精含量稍低于生育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育组弹性硬蛋白酶浓度明显高于生育组(P<0.01). 结论 精浆中的果糖、锌、酸性磷酸酶、中性α-葡糖苷酶、弹性硬蛋白酶、LDH-X、顶体酶浓度可以用来综合评估男性患者的生育能力.

    作者:魏小斌;白志明;陈扬;李春芸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微波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中房颤效果

    目的 探索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中附加微波消融治疗房颤的疗效.方法 将66例风湿性瓣膜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3例在二尖瓣手术中行心内膜微波消融治疗,另外33例设为对照组单独行瓣膜手术.结果 微波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长于对照组(分别为(63.818±17.738)min vs(47.545±18.018)min;(108.879±32.191)min vs (85.333±22.885)min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23.212±5.946)d vs(24.697±9.252)d,P>0.05).术后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出现需要二次手术的情况.平均随访(2.3±1.4)年,微波组72.727%(24/33)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15.152%(5/33)为窦性心律,P<0.05.结论 微波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效果显著.

    作者:钱峰;傅朝蓬;李莉;徐志云;邹良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HPLC法测定富马酸卢帕他定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富马酸卢帕他定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Diamonsil(钻石)C18柱(4.6×250mm,5μm)为色谱柱,pH=4.0磷酸盐缓冲液一甲醇(35:6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4m.结果 富马酸卢帕他定在1.0012~100.1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0.58%).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富马酸卢帕他定的质量控制.

    作者:符传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原发性痛风7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与转归,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75例原发性痛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顸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5例原发性痛风患者住院期间均有痛风急性发作,少数病人出现发热、头痛.关节受累情况54例单关节发作,21例2个或以上关节发作,其中第一跖趾关节受累57例.试验室检查75例均有血尿酸增高,部分患者可出现血沉或C反应蛋白增高、关节骨质破坏、肾结石、尿常规异常、肾功能损害.经控制饮食、多饮水,急性期给予秋水仙碱治疗,问歇期给予别嘌醇治疗疗效满意.结论 原发性痛风是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关节破坏、致残以及出现肾脏病变,有效降低血尿酸、控制痛风急性发作,可使病情逆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凌小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ESA刺激华支睾吸虫感染小鼠脾细胞分泌Th1/Th2的动态观察

    目的 观察华支睾吸虫分泌排泄抗原(ESA)刺激感染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华支睾吸虫感染后不同时间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4的动态变化.结果 自感染后1w起IFN-γ的表达量开始上升,第4w达高峰(P<0.05),此后开始下降,至第12w水平接近正常.与IFN-γ不同,IL-4的表达自感染后第1w起持续升高,直至观察结束的12w(P<0.05). 结论 初步结果提示华支睾吸虫感染后急性期转向慢性期的过程中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经历了由Th1优势应答向Th2优势应答的转变.

    作者:郭倩倩;付琳琳;汤仁仙;夏惠;郑葵阳;刘宜升;杜文平;曹磊磊;赵昆;戴其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脑缺血发作近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63例频发TIA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3例.观察两组TIA发作停止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7d血小板计数(Plt)、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出院后3个月、6个月TIA发作次数,住院期间、出院后3个月、6个月进展为脑卒中例数.结果 24h内及48h内TIA发作控制率治疗组分别为36.7%、70%,对照组分别为12.1%、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3.15,P<0.05).随访3个月、6个月治疗组TIA发生率分别为13.3%、23.3%、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0、3.0%,对照组TIA发生率分别为27.3%、33.1%、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2.1%、21.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Fib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BT、CT、PT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疗效显著、安全.

    作者:冯光球;吴智勇;郑茵;陈娟;符秀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