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血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张秋霞

关键词:白血病, 医院内感染, 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白血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发生医院内感染情况,探讨其易感因素,防治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治疗的186例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例数与例次数,评估其与年龄、周围白细胞数、白血病类型、住院时间、抗生素、激素应用等相关性,评估规范护理操作与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的重要性.结果:年龄(>45岁)、周围白细胞数(<1.0×109/L)、白血病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住院时间(>46天)等与发生医院内感染具有相关性.结论:保护易感患者,规范护理操作,增强自我护理意识,合理应用抗生素及升白细胞药物等可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芪、丹参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采用黄芪、丹参联合治疗,并设50例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血清HA、LN、PC-Ⅲ、Ⅳ-C、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定量检测.观察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病人HBV-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其HA、LN、PC-Ⅲ、Ⅳ-C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结论:黄芪、丹参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王迎霞;郭全合;韩卫坤;李淑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口服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72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口服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7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结果:口服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愈17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结论:口服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作者:夏正学;夏恒夫;段大航;李宏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非典型肺炎及肺炎的X线影像诊断

    肺炎系指发生于肺实质或肺间质的炎性疾患,生物性致病因子、过敏以及物理、化学因子均可引起,其中以生物性致病因子中的细菌所引起的肺炎为常见.

    作者:王举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老年人食管癌贲门癌手术168例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总结168例60~81岁老年食管、贲门癌的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并发症46例(27.35%)其中肺炎8例,肺不张4例,呼吸功能不全3例,心衰5例,心率紊乱12例,心功能不全4例,泌尿系感染2例,乳糜胸2例(再手术1例),吻合口瘘2例,胃排空障碍4例.死亡4例,其中呼吸衰竭2例,吻合口瘘1例,乳糜胸1例.结论:老年人开胸手术并发症高,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做好围手术期管理,手术不应受年龄限制,积极手术治疗,使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宋连柱;王自兴;王登正;宋玉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155例临床真菌感染及耐药性统计分析

    目的:分析真菌感染患者的人群分布、病原学特点和菌株耐药性,指导临床针对性的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方法:念珠菌显色平板及梅里埃ID32C试条鉴定菌株,ROSCO药片法药敏试验;对2004年1月至12月155例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率以男性(63.2%)、50岁以上(65.1%)多见,基础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多(43%)、科别以呼吸科为第一(25.2%);感染菌种以白念(55.5%)、热带(28.4%)为主;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酮康唑各种真菌的敏感率均较高(91.4%~100%),白念对于咪康唑、克霉唑、益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耐药性(1.3%~8.6%);热带对益康唑、咪康唑的敏感性有较大的下降(18.2%和37.5%).结论:临床医生要有预防真菌感染的意识,慎用广谱抗生素;对已经发生的真菌感染,要结合病原检测及药敏试验用药.

    作者:李明;彭树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家庭护理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复发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对168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动态脑电图监测并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导致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68例中有详细体温记录的149例热性惊厥患儿的动态脑电图显示:热性惊厥发作时年龄越大、发作次数越多、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越长和低热即引起惊厥发作的患儿,脑电图异常率越高;家族史、年龄、性别、热度、发作次数等因素与热性惊厥复发有关,高热是主要的因素.结论:注重热性惊厥患儿的家庭护理,有效控制感染和发热,是预防热性惊厥复发的关键,定期进行AEEG检查,对指导治疗、判定疗效和预后很有必要性.

    作者:谭春英;吕红霞;吕冬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原发性气管癌21例纤支镜检分析

    原发性气管癌比较少见,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当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或喘鸣时,大多数病例已到晚期.现将近年来经病理检查或/和细胞学检查及手术后证实原发性气管癌21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香;王清萍;高丽丽;张佃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VEGF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名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是人体体内强的一种血管生长因子[1],包括很多种亚型存在: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及胎盘生成因子(PDF)等.VEGF可通过与其受体VEGFR-1(Flt-1)、VEGFR-2(Flk-1/KDR)、VEGFR-3(Flt-4)及一些低分子量VEGFR相结合,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并形成新生血管[2],为组织细胞生长提供营养和氧份,并减少细胞凋亡[3].

    作者:程琳;拥忠;邓靖宇;何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小婴儿先心病心脏直视术后呼吸护理策略

    目的:探讨小婴儿危重先心病术后呼吸护理策略.方法:危重先心病小婴儿53例,年龄3d~6个月,平均(4.15±2.32)个月 ,体重3~7kg,平均(4.42±0.56)个月.均行心内直视根治术.均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式通气+容量控制(SIMV+VC)模式辅助通气,12例因气道压力高、低氧血症持续无改善而更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控制(SIMV+PC)模式.记录病例动脉血气指标、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肺部并发症.结果:改用SIMV+PC者,氧和指数(OI)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较SIMV+VC模式显著增高(p<0.01),平均血气改善时间较SIMV+VC通气模式缩短78.5%(p<0.01).结论:术后患儿常规选用SIMV+VC,对低氧、气道高阻力者选用SIMV+PC有利于氧和功能的改善.

    作者:赵金英;李荣;郭田荣;安丽惠;田小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改变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的生活方式病,它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而且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人类健康的无声杀手之一.本人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是非常有效的.

    作者:孙新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电针长耳兔夹脊穴对实验性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初探

    目的:创伤性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组实验模拟坐骨神经损伤,以复合生物材料制备人工神经桥接兔坐骨神经,观察电针对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 采用健康白兔18只,分为两组,每组9条坐骨神经,一组为治疗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治疗组每日电针一次,每次二十分钟,治疗时间6周.结果:术后两周16只白兔不同程度出现患足肿胀,足跟溃疡.第五周治疗组6只白兔出现蹦跳现象;而观察组白兔足溃疡面积增大,不进食,肢瘫无恢复,提前死亡.结论:在治疗组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有效.

    作者:范晓玲;陈玉萍;赵凤仪;周佩兰;杨明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食管癌围手术期大量输血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手术期大量输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8例围手术期输血≥800 ml(A组)和142例围手术期输血≤200 ml(B组)的食管癌患者的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率及近远期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及半年、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肿瘤浸润深(T4)、TNM分期(Ⅳ期)晚(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5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围手术期大量输血的食管癌患者肿瘤浸润深、TNM分期晚,术后并发症多,肿瘤复发率高,预后差.

    作者:程治强;刘彦中;杜俊普;韩文周;张海旺;李东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34例治疗体会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小儿夏秋季常见传染病,其发病快、中毒症状重,若不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时可危及小儿的生命,我们在治疗菌痢时选用头孢三代加生理盐水清洁洗肠、庆大霉素灌肠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舒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舒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均经胃镜确诊),以舒胃汤为基本方,临床随症加减,6周为一个疗程,一疗程后停药1周,复查胃镜.结果:治愈37例,好转41例,总有效率92%.结论:舒胃汤调理中焦,舒畅气机,活血通络,缓急止痛,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显著.

    作者:李富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优抚病员结核病回顾与分析

    目的:了解住院优抚病员结核病患病情况,探讨其患病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520例住院优抚病员病历.结果:活动性肺结核为3%,以继发性肺结核(III型)为主,临床表现不典型;陈旧性肺结核为32%.结论:优抚病员结核病患病率较高,其继发性肺结核与陈旧性肺结核患病率高有密切关系.

    作者:韩进华;刘树堂;乔义岭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脑血管意外后的综合康复治疗

    脑血管意外是一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的疾病.在患者渡过急性期,生命体征平稳后,遗留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蹇涩、或口眼歪斜等症[1].祖国医学辩证属气虚血瘀证者在主证的基础上兼见于手足肿胀、心悸自汗、体乏无力或伴有记忆减退、多眠、呆痴、舌质暗淡或有瘀点淤癍,苔多簿白,脉多沉细或弦细.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者在主证的基础上兼见头胀头晕,耳鸣耳聋,或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质红暗或有瘀点,苔多薄白或薄黄,脉沉细或弦细.

    作者:宁芙琴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关护理方法和对策,达到避免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方法:根据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特点,分析其便秘的各种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对策.结果:50例病人中有10例病人5天得到改善,有16例病人一周后症状消失,2例病人无效.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通过相关护理方法,可避免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小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哈伯因致窦性停搏1例

    哈伯因(石杉碱甲,Huperzine A)是从我国中草药蛇足石杉中提取到的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中枢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1].据文献报道哈伯因有导致心动过缓的可能[2],但未见导致窦性停搏的报道.本文现报告1例,供同行参考.

    作者:李淑香;侯振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脾破裂以血红蛋白变化行脾切除的临床研究

    目的:脾破裂时以血红蛋白变化确定是否行脾切除术.方法: 对50例脾破裂每4小时测血红蛋白,通过血红蛋白的变化确定是否手术.结果:48小时血红蛋白稳定在10 g/L以上者可行非手术治疗,48小时内低于10 g/L以下且逐渐降低者需行脾切除术.结论: 脾破裂时监测血红蛋白变化是行脾切除术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树范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老年人重症肺部感染150例临床分析

    肺部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因呼吸系统老化,肺功能减退,免疫功能减退,及伴有原发病或基础疾病存在,极易患肺部感染.现对我院2000年至今收住的老年重症肺部感染150例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孙岚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