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大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蒋文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β-受体阻滞剂, 心血管事件, 预后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大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有溶栓指征的给予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大剂量的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剂量倍他乐克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血压、心率、病死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治疗后一年再发心肌梗死、心梗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率及收缩压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给予大剂量的倍他乐克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心血管事件.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乌甲素联合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镇痛

    目的 观察高乌甲素(Lappaconitine,LA)联合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探讨其对神经外科术后应激反应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开颅手术的患者,年龄28~63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Ⅰ组,n=15):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12.0μg/kg+昂丹司琼0.15 mg/kg;高乌甲素组(Ⅱ组,n=15):术后镇痛给予高乌甲素0.4 mg/kg+芬太尼6.0 μg/kg+昂丹司琼0.15 mg/kg.手术结束前30 min,负荷镇痛Ⅰ组静脉给予芬太尼1.0 μg/kg+昂丹司琼0.08 mg/kg,Ⅱ组静脉给予高乌甲素0.08 mg/kg+昂丹司琼0.08 mg/kg,手术结束后即刻连接静脉镇痛泵.分别记录术后6h、24 h和48 h各时间点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术后6h和24h外周静脉血血浆内皮素-l(ET-1)和白细胞介素-2 (IL-2)表达水平.结果 与Ⅰ组相比,Ⅱ组术后6h、24 h和48 h 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Ⅰ组相比,Ⅱ组术后恶心呕吐评分显著降低(P<0.05);Ⅰ组有呼吸抑制发生(P<0.05).与术前相比,Ⅰ组和Ⅱ组术后6h和24 h血浆ET-1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术后6h和24 h血浆ET-1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术前相比,Ⅰ组术后6h和24h血清IL-2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术后6h和24h血清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高乌甲素联合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与单纯使用芬太尼相似,并降低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同时能够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崔颖;彭永明;魏荧;戚思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左侧输卵管妊娠(胎囊型)一例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及时准确诊断甚为重要[1].宫腔内见有假孕囊及胎囊型异位妊娠比较少见.1 病例简介患者女,34岁,停经50 d,无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小便妊娠实验阳性,原有右侧输卵管妊娠手术史,于2011年6月26日来院检查B超.

    作者:蒋卫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158例急性白血病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的比较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的吻合性.方法 采用形态学进行FAB分型和流式细胞仪对158例急性白血病病例进行免疫表型分型.结果 FAB分型的104例AML中,免疫分型为单纯型AML完全吻合率达63.5%,变异型部分吻合率为30.8%,其中M3型吻合率高;FAB分型的46例ALL中,免疫分型为单纯型ALL完全吻合率达41.3%,变异型ALL部分吻合率为45.7%,吻合率低的为L1型;杂合型免疫分型为双表型吻合率为66.7%.结论 本实验表明急性白血病在分型诊断时,将形态学及免疫学二者相结合,相辅相成,联合诊断可以极大地提高白血病免疫分型的准确性.

    作者:张云宁;曹锋;陈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HLA-B27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椎炎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HLA-B27检测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椎炎(A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48例确诊AS患者、78例可疑AS患者、35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2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HLA-B27抗原检测,并将前两组结果与X线照片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AS组和可疑AS组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AS组(风湿性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x2=87.6,P<0.01;x2=63.0,P<0.01),并且AS组明显高于可疑AS组(x2=10.3,P<0.01);HLA-B27检测与X光照片在AS组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7,P>0.05),但可疑AS组HLA-B27的阳性率明显高于X光照片(P<0.0l).结论 在AS的早期诊断中,检测HLA-B27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巫翠萍;覃西;赵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伴雷诺现象的结缔组织病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伴雷诺现象(RP)的结缔组织(CTD)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转归.方法 对2005-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伴RP的25例CTD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结果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伴RP的CTD患者经一般治疗、治疗原发疾病和扩血管、活血化瘀等,其总有效率为92%,但1例因反复发作心衰死亡,1例伴RP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猝死.结论 CTD患者出现RP提示较易发生肺动脉高压,心脏受累和免疫学异常,预后较差.对伴RP的CTD患者应注意其心肺状态,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防不良后果发生.

    作者:赵顺芳;何敏华;杜茜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做好细菌耐药监测,正确合理选择抗生素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抗菌药物在医疗机构、动物养殖场中的广泛应用,打破了抗菌药物与细菌耐药在自然环境中微妙的平衡关系,不规范的预防性用药,细菌必须产生更强的耐药来保持这种矛盾的稳定,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抗菌药物,将加速细菌耐药的产生,促进微生物耐药性的流行.这些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治疗成本,缩短新药的应用周期,增加新药的研究开发的难度.

    作者:符生苗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检测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检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细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0年8月在ICU病房住院的67例患者,空腹抽取所有患者静脉血3ml,3 000 r/min离心分离血清备用,检测所有标本的血清PCT和CRP的浓度水平,结合细菌培养结果和临床诊断,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水平在ICU患者细菌感染的临床意义.结果 一般感染组与严重脓毒症组血清PCT和CRP浓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PCT的差异性高于CRP.t值分别为3.347 5、2.929 1,P<0.01.结论 当患者细菌感染时,虽然PCT和CRP均具有诊断意义,但PCT比CRP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所以PCT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晓璐;梁娟英;朱胜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体质与抑郁、焦虑发病倾向关系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体质与抑郁、焦虑发病倾向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偏颇体质的抑郁、焦虑发病倾向高于平和体质的;气虚、湿热、气郁体质易有抑郁发病倾向,气虚、阳虚、湿热、气郁、特禀体质易有焦虑发病倾向.结论 不同体质的抑郁、焦虑发病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抑郁、焦虑的预防中可以针对体质因素进行干预.

    作者:邓红月;陈玉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妊娠糖尿病母亲体质指数的变化对胎儿预后不良的影响

    目的 了解妊娠糖尿病(GDM)母亲妇女孕期体质指数(BMI)的变化对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间在我院产科住院的176例单胎GDM孕妇,测量其身高和孕早期及分娩前体重,进行BMI分组: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分娩后立即测量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 Apgar评分,并记录是否存在畸形、死产和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出生24h内静脉血糖.并计算孕早期和孕期母亲BMI增长幅度(△BMI),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超重组及肥胖组GDM妇女的剖官产发生率、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和先天畸形高于消瘦组和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重组及肥胖组GDM妇女的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也高于消瘦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孕期△BMI≥6 kg/m时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先天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BMI<6 kg/m2组(P<0.05).结论 GDM母亲BMI异常增高对胎儿预后不良有重要影响.

    作者:徐力堃;何柳瑜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平板运动试验ST-T改变合并U波倒置的观察与分析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阳性患者中ST-T改变合并U波倒置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60例TET阳性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根据心电图是否出现ST-T改变合并U波倒置,分为ST-T改变伴U波倒置组(观察组,17例)与有ST-T改变无U波倒置组(对照组,43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受累情况、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结果 观察组左主干病变、前降支病变、多支病变以及冠状动脉狭窄>85%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29.4% (5/17) vs 9.3% (4/43)、64.7% (11/17) vs 34.9% (15/43)、70.6% (12/17) vs 32.6%(14/43),88.2% (15/17) vs 60.5% (26/43)],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67.4% (29/43) vs29.4% (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TET阳性患者中ST-T改变伴U波倒置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高,冠状动脉左主干和前降支的病变居多,狭窄程度重,范围广,临床上提示心功能较差、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应引起重视.

    作者:王幸;朱韵;李皓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海南省农垦儿童免疫相关疾病抗体水平监测

    目的 了解海南省农垦山区农场3~6岁儿童基础免疫一些相关疾病抗体水平,为制定海南农垦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海南岛的东、南、西、北、中各个方位随机抽取7所农场幼儿园302名3~6岁儿童,采微量末梢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麻疹和乙脑IgG抗体,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BsAg和HBsAb.结果 海南农垦监测302名3~6岁儿童:乙脑IgG抗体阳性率平均数为40.7%,该人群中已经建立起不会造成乙脑流行的免疫屏障;乙肝疫苗免疫率平均数为98.34%,达到《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下称:《规划》)的要求;HBsAg阳性率为1.99%,疫苗的保护率达98.8%,实现了WHO西太区制定的5岁以下人群HBsAg阳性率控制在2%以下的目标,但是未达到《规划》中<1%的要求;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平均数为41.06%,人群的保护率偏低可能是亚型不同的原因;麻疹54.30%,抗体水平明显偏低,未能形成免疫屏障,应及时进行免疫接种和补种.结论 及时完成全程免疫接种程序,是建立儿童有效免疫屏障的保证.

    作者:王友群;兰东海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两种穿刺方法在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比较

    目的 对比两种穿刺方法在PICC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比较分析.方法 将80例经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直接持穿刺针穿刺,见回血降低角度顺血管方向再进针0.5 cm,固定针芯,送入外套管;实验组38例,持5ml注射器接上穿刺针穿刺,一边穿刺一边回抽,有回血降低角度顺血管方向再进针0.5 cm,再次回抽检查回血,固定针芯,送入外套管.结果 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组的穿刺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以及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

    作者:吕雅萍;王清华;苏秋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肝癌术后患者Th1/Th2平衡状态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原发性肝癌(PHC)手术后患者Th1/Th2平衡状态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肝癌术后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为研究组25例.单纯切除肝癌组织为对照组23例.以白细胞介素2(IL-2)代表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代表Th2类细胞因子,以ELISA方法检测研究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0 d后外周血IL-2、IL-4的表达.结果 研究组术前Thl类细胞因子IL-2 [(47.32±12.48)pg/ml],Th2类细胞因子IL-4 [(253.32±22.53) pg/ml]与对照组Thl类细胞因子IL-2 [(45.24±11.21)pg/ml]、Th2类细胞因子IL-4(246.76±24.34) pg/ml比较,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 d,研究组Thl类细胞因子IL-2[(142.34±13.32) pg/ml]显著增高,与对照组Th1类细胞因子IL-2[(47.53±11.32) pg/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h2类细胞因子IL-4 [(264.34±24.32)pg/ml]略增高,与对照组Th2类细胞因子IL-4 [(254.53±24.43) pg/m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表Th平衡的Th l/Th2 (IL-2/IL-4)比值,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结论 短期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可促使肝癌手术患者免疫状态向Thl状态漂移,改变了Thl/Th2的平衡状态.

    作者:符方淑;林方德;邢小丽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缓慢型羊水栓塞三例临床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

    目的 加深对缓慢型羊水栓塞的认识,提高早期识别能力.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几年发生的3例缓慢型羊水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缓慢型羊水栓塞多以血不凝、阴道流血程度与休克不成比例、凝血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结论 羊水栓塞是产科少见但极其凶险的并发症,早期识别、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存活率.

    作者:刘志勤;张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儿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指导饮食及用药;出院前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出院后的定期随访等方法.观察两组患儿遵医行为、治愈及复发情况.结果 ①研究组患儿遵医行为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②出院后随访1年,研究组患儿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小儿肾病综合征的遵医行为,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作者:刘春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x)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脉搏波分析仪记录桡动脉脉搏波,经计算机自动转换为相应的中心动脉脉搏波的方法测定76例高血压患者的AIx,并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浓度(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将全部高血压患者按AIx不同分为两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AIx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C、TG、LDL-C呈正相关(P分别为0.005、0.029、0.002、0.013),说明随着AIx的增加,胰岛素抵抗程度也增加.结论 高血压患者AIx值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较准确的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的高低.

    作者:郁志明;洪侃;卞坤娟;许宇静;高运来;王华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VEGF在老年进展期胃癌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老年进展期胃癌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并对MVD、VEGF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胃癌组织VEGF及MVD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同肿瘤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中VEGF及MVD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阳性者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VEGF阴性胃癌患者(P<0.01).结论 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和肿瘤进展、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老年进展胃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胡杰;吴慧群;张文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血清胱抑素C测定在儿童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C)在儿童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清Cys-C浓度的变化.方法 对40例儿童肾病综合征患几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血清Cys-C、血清肌酐(SCr)和尿素(Urea)含量进行分析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儿童肾病综合征组的血清Cys-C、Urea和SCr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儿童肾病综合征组经激素治疗前Cys-C、Urea和SCr的阳性率分别为85.0%、52.5%和35.0%,治疗后分别为27.5%、20.0%和17.5%.儿童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前Cys-C较Scr和Urea浓度已显著增高(P<0.01),儿童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后有20%患者的Cys-C浓度较激素治疗前增高.结论 测定血清Cys-C对诊断早期儿童肾病综合征病比Scr和Urea更具临床意义,使用大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会影响Cys-C的浓度测定.

    作者:潘虹;李定富;刘梦琼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ApoAI、ApoB及血细胞相关参数测定及分析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ApoAI、ApoB及血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 选择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的80例脑梗塞患者和80例健康者,进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ApoAI、ApoB、ApoAI/ApoB及血细胞相关参数测定分析.结果 脑梗塞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ApoB、HCT、MPV均高于对照组,ApoAI、ApoAI/Apo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流变学、血脂相关指标及血细胞相关指标变化与脑梗塞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董林;朱成宾;崔薇薇;夏永祥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正常人肠道不同乳酸杆菌菌种耐药性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质粒和耐药性的检测,分析正常人肠道不同乳酸杆菌菌种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糖发酵试验分析鉴定菌种,微量肉汤稀释法和K-B法检测其耐药性,分析其质粒谱.结果 分析得到6个乳酸杆菌菌种.人肠道常见的四种菌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利福平及大环内酰类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喹诺酮类、糖肽类及青霉素类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乳酸杆菌种的质粒谱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酸杆菌的耐药性除与质粒相关外,还与细菌的表型、环境以及来源等有关.

    作者:熊鹿言;唐海丰;余倩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