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归因分析

侯凌峰;沈素花;王艳婷;王霞;李丽;苏宏伟

关键词:老年, 精神分裂症, 归因, 分析, 症状
摘要:目的 探讨12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归因.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门诊及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的归因分析.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发现在性别、既往史、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条件、宗教信仰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病程在可控—不可控维度及内在—外在维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在内在—外在维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比较,四个维度内在—外在、暂时—持久、局部—整体、可控—不可控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偏执型组与非偏执型组比较在内在—外在、暂时—持久、可控—不可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局部—整体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PRS总分及各因子与内在—外在维度呈负相关,BPRS总分及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因子与暂时—持久、局部—整体、可控—不可控维度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较恢复期患者症状归因更倾向于将症状归于外界或他人且病情越重越倾向归因于对自身影响持久范围较大难以控制的外界原因.偏执型患者较非偏执型患者更倾向于将症状归于影响范围较大的原因.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共情护理对改善老年期脑梗死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作用

    目的 探讨共情护理对改善老年期脑梗死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共情护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临床护理工作中技术与服务、病房环境、爱护与关心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和康复率72.5% (29/40)、60.0% (24/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2.5% (21/40)、27.5% (11/40) (P<0.05).结论 共情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病人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赵红梅;高彩霞;薛宁;慕鹏莺;白永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综合心理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 神经内科患者的心理状况要得到改善,必须进行综合的护理,而本文所要讨论的就是以音乐为核心的综合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所起到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收集了从2012年2月到8月在我院神经科接受治疗的138例患者的资料,并参考记录的所有患者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治疗过程.这些患者的年龄都偏大,年龄小的为50岁,大的为78岁,而且都患有严重的疾病,其中脑血栓的患者有46例,脑梗死的患者有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有24例,对这些患者都建立了个人资料,对其在入院前以及出院时的心理状况都做了评估.在其住院期间,对其进行综合的心理护理,诸如对其进行集体的心理教育,加强身体功能的锻炼,用音乐治疗法以及实现自身护理方式等其进行治疗,对这些患者进行为期一个疗程的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自身对照得出一定的结果.并将其与国内的常模进行比较,国内常模视为对照组,我院进行综合心理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从而得出结论.结果 从我们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神经科的患者在心理上明显存在焦虑的现象,而且与国内的常模进行比较,其结果明显具有差异性(P<0.01),而且其护理前与护理后的评估结果所显示的差异也非常的明显(P<o.01).结论 对存在神经问题的患者,我们对其心理的护理,应该采用科学的、综合的护理方法,这样对其心理状况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倩;祝婷;蒋佳;郭华;穆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乌灵胶囊联合舍曲林应用于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探析

    目的 探讨乌灵胶囊联合舍曲林治疗产妇产后抑郁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我院在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诊的产后抑郁症患者120名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采用鸟灵胶囊和舍曲林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舍曲林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8周后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 DS)的评分以判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的EPD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4周、8周后两组患者的EP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实验组患者的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乌灵胶囊和舍曲林联用应用对产后抑郁症有明显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黎会丽;赵树立;徐慧慧;刘洁;李睿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创伤后应激障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研究进展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经历或见证重大创伤事件之后发展的一种反应性精神障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皮质醇的分泌作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活动的指标,调控和反映着对应激的生理应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展和维持与HPA轴的功能改变密切相关,本文着重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皮质醇HPA轴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作者:袁敏兰;彭维雪;马铄;张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抑郁人群认知功能状况调查

    目的 探究老年抑郁人群认知功能状况.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1068例65~85岁之间的老年人,采用GDS对其进行测试,其中108例为抑郁老人,作为抑郁组,并从960名非抑郁老人中随机选取108例作为无抑郁组.采用蒙特利尔量表(MoCA)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老人的MoCA总分、注意、连线、计算、地点定向和持续注意间具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总分、持续注意、注意、计算、延迟回忆、流畅性、地点定向均与GDS评分呈负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有认知损害老人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间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抑郁组中无认知功能损害的老人MoCA各项评分均高于无抑郁组中无认知功能损害的老人,比较两组间MoCA计算力、总分、注意和地点定向差异统计学均具有意义(P<0.05).结论 抑郁老人多存在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注意力、地点定向等方面的认知损害,GDS评分和认知功能表现为负相关,且随着GDS评分的增高,老人的认知功能逐渐变差.

    作者:刘剑涛;赖荫光;张星;刘文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心理痛苦的研究进展

    本文对心理痛苦的概念、评估方法以及冠心病患者心理痛苦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总结了冠心病患者心理痛苦研究中的不足.

    作者:邓盼;王惠民;李伟;吴斌;戴尊孝;师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胸外科患者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胸部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216例在我院接受胸部手术的老年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急性精神障碍分为病例组(n=30例)和对照组(n=186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有30例发生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率13.9%);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患者在合并基础病、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手术方式、术中MAP、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低氧血症、术后电解质紊乱、术后胸腔引流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筛选出合并基础病、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手术方式、术中MAP<60 mmHg、手术时间、术后低氧血症、术后电解质紊乱是影响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胸部手术术后胸急性精神障碍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中应当重视此类高危因素,以制定相关干预措施降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李明涛;王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行为疗法与自我训练在妇科肿瘤伴发失眠患者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行为疗法和自我训练在妇科肿瘤伴发失眠患者护理中的疗效.方法 将收入院治疗的妇科肿瘤并发失眠患者随机纳入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76).针对其情绪和睡眠,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行为疗法与自我训练加以干预(8周),对照组则以常规护理和苯二氮革类药物治疗加以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及其睡眠状况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8周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的睡眠质量改善状况和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P<0.01和P<0.05).结论 护理中使用行为疗法与自我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妇科肿瘤伴发失眠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或借鉴.

    作者:张梅;宋娟荣;何晓丽;李辉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犬尿喹啉酸与精神分裂症

    犬尿喹啉酸(kynurenic acid,KYNA)是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的竞争性拮抗剂和a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a7nAChR)的非竞争性拮抗剂,脑中KYNA浓度的变化在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韩娇;陈浩;陈振华;王高华;苏俊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引入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剖析

    目的 探究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其治疗依从性及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内科于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8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内科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2组患者的干预时间均为2w.2组患者于入院后1d及干预后第2w末均接受SAS(焦虑症自评量表)及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试,并对比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和HAMA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效果显著,对患者情绪状况的改善大有裨益,并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陈庆华;傅亚萍;袁雪梅;陈丽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长效哌甲酯滴定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并发品行障碍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长效哌甲酯片滴定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合并品行障碍(CD)的效果,观察药物剂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神经科就诊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并发品行障碍患儿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治疗六个月间两组分别接受不同剂量的长效哌甲酯片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及实验结束后对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1)试验组佳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在注意多动缺陷障碍筛查量表(SNAP-Ⅳ)中对立违抗、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冲动多动等多项指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交往不良、多动、退缩以及攻击性等六个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4)试验组和对照组副反应发生概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天36毫克的长效哌甲酯片对于ADHA相关症状的治疗效果相对比于对照组每天18毫克和54克更为明显,可用于临床用药.

    作者:陈群娥;刘建平;窦香君;徐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

    本文对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梁海翔;赵子军;高昕皓;刘义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奥氮平引起体重增加的药理学机制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表明,部分抗精神病药可引起明显的体重增加,尤其是奥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这会显著降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文就奥氮平引起体重增加的药理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刘小蕾;王志仁;周晨辉;杨甫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在血竭蜈蚣油修补鼓膜穿孔中的应用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血竭蜈蚣油修补鼓膜穿孔中的应用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2月到2015年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鼓膜穿孔患者14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2例,两组都给予血竭蜈蚣油修补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日常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积极地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治疗护理周期为60天.结果 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与护理,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8%和83.3%,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较高(P<0.05).护理后治疗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血竭蜈蚣油修补鼓膜穿孔中的应用能提高治疗依从性与总体治疗效果,有利于总体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王琴;张赟;李碧波;马阿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阿立哌唑与奋乃静治疗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

    目的 对比阿立哌唑与奋乃静治疗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2例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奋乃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认知情况及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可靠,且安全性较奋乃静更高,可作为治疗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常规药物.

    作者:罗辰;郭青山;鲁晓亮;段芙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拉莫三嗪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拉莫三嗪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82例难治性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1),研究组给予拉莫三嗪合并利培酮、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合并利培酮治疗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间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9517,P<0.05);两组间TE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2732,P>0.05).结论 拉莫三嗪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比单用利培酮疗效好,不良反应未见增加.

    作者:苏邹;陈婷婷;丁凡;刘忠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卒中后急性期抑郁患者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物早期干预对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状态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8例,研究组给予口服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空白安慰剂治疗.治疗前与治疗8后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估.此外,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浆P物质(SP)以及神经肽Y (NPY)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HAMD、NIHSS、ADL评分分别为(13.6±2.9)、 (10.5±3.3)、 (79.2±13.5),对照组HAMD、NIHSS、ADL评分分别为(23.7±5.2)、(16.3±4.0)、 (57.2±8.9),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SP水平为(35.6±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1±16.8),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NPY水平为(165.9±4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9.3±28.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卒中后急性期抑郁患者给予西酞普兰进行药物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状态,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而血浆SP水平降低,NPY水平升高,可能是西酞普兰起到抗抑郁作用的机制.

    作者:陈朱莹;徐笑;吴有明;黄卢杰;黄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心理及性生活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80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家庭以及社会的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在办理住院之前均需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术后半年需填写SAS、SDS、性调查问卷,对比分析两组分别在手术前、后的焦虑、抑郁、性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 45岁以下的患者子宫切除后,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和症状,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心理干预后,术后半年随访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t值分别为-3.63,-3.95;经过护理心理干预后,患者的女性魅力自信心提升、性欲增强以及性高潮次数增加的病例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67)、性交疼痛下降和性唤起时间缩短的病例数也均高于对照组(P=0.0035).(结果应提供一些关键统计分析结果)结论 子宫切除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需要引起医生和护士的重视,重点对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行心理干预,改善患者术后的性生活质量以及人际关系状况心理干预必不可少,心理干预的要点包括患者的自尊、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

    作者:刘晓艳;孙红运;苗丽竺;郭桂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和功能预后关系的纵向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功能预后和脑组织改变间的纵向研究进展.

    作者:宋丽华;李素水;孙志刚;张红梅;赵瑞申;周自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方法对尿毒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采用传统护理与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心理状态,并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依从率为96.1%,HAMA评分为(12.8±3.6)分,HAMD评分为(14.9±3.7)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尿毒症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可明显提升其临床依从程度,并且对提高积极心理情绪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慧松;杨婷;陈妮妮;汪慧琴;陈旭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