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梅;徐燕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中加入小剂量芬太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218例ASA Ⅰ~Ⅱ级足月单胎头位妊娠产妇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109例和B组(对照组)109例.选择L2~3行硬膜外穿刺,试验量2%利多卡因4 ml,5 min无脊麻征象后,A组分次追加含2 μg/ml芬太尼的2%利多卡因及0.75%罗哌卡因各5 ml,B组则分次追加2%利多卡因及0.75%罗哌卡因各5ml,根据阻滞平面可再追加相应局麻药,直至无痛平面达T8后开始手术.记录阻滞平面达T8所需时间、初次剂量、高阻滞平面及局麻药作用持续时间;于切皮、进腹、取胎及缝皮时记录VAS评分,监测并记录麻醉前、注药后5 min、15 min、30 min、术毕时SBP、DBP、HR、SpO2;观察进腹及取胎时的牵拉反应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结果 A组在切皮和进腹时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而取胎和缝皮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阻滞平面两组相当,而阻滞平面达T8所需时间和初次剂量A组明显少于B组(P<0.05);麻醉作用持续时间A组明显比B组长(P<0.01),牵拉反应A组明显轻于B组(P<0.05),而BP、HR、SpO2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麻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可以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局麻药用量,增强麻醉效果,且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可以安全地用于产科麻醉.
作者:邬小南;陈耀兵;郑鹤秀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实施岗前培训教育,提高新上岗护士的爱岗敬业责任心.方法 从护士进科室第1天开始,带教老师组织护士进行岗前教育,内容包括:组织纪律、环境介绍、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专业知识、安全教育和目标管理.结果 通过岗前教育使护士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概念.结论 优秀的带教老师对新上岗护士的短期、热情、严格的培训,能够让他们在短期内对消毒供应中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消除偏见的思想观念,使新上岗的护士能够尽快掌握消毒供应中心的基本知识和专科技能,并增强了护士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质量意识,增强了护士职业安全意识,减少差错事故发生.
作者:郭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1病历摘要男,77岁.体重90 kg,BP 13.3/9.3 kPa,HR 90次/min,无明显不适主诉.主治医生巡诊发现心律失常,做心电图示心前区导联ST段V1~V5均抬高0.1~0.25 mV,Tv1 -v6均倒置呈冠状T,深达0.7 mV,R波电压普遍下降伴有频发室性及房性早博.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20 a余,5 a前患脑血栓.随即在医生监护下9:00送医院.入院后即查心肌酶谱LD(乳酸脱氢酶)1 200 U/L,CK(肌酸磷酸肌酶)796 U/L,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05 U/L.入院第2天LD 115 U/L,CK 363U/L.AST 99 U/L;入院第3天LD 980 U/L,AST 55 U/L.诊断为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治疗0.5a出院.
作者:纪强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怎样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是近几年研究的热门话题.近期荟萃报道[1]通过产前、产中、产后多途径,多方法阻断HBV母婴传播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有许多问题仍在探讨中,比如HBV母婴传播发生机制,影响阻断成功的因素,阻断方法的选择等.笔者是一名基层感染科医生,诊治过许多被HBV感染的女性,统计到她们所采取各种方法来预防HBV母婴传播,经回顾性调查后,现总结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所有被调查者均为2001-01-2010-12经本人诊治过的786例被HBV感染的女性.其中年龄20~39(平均26.5)岁.所有被调查的女性所生婴儿在九月龄后经采静脉血检测乙肝标志物,证实被HBV感染共118例.
作者:李胜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我科住院患者资料袋的发放恰好解决了如何保管患者日益增多的住院资料及其他相关问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现介绍如下.1物品准备及使用方法1.1物品准备市售带扣文件袋1个;输液粘贴单2张;文件袋内附科室简介及入院宣教1份、圆珠笔1支、白纸数张、回形针数枚.1.2使用方法患者入科后接诊护士在其中1张输液粘贴单上打印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在另1张粘贴单上打印经管医生、责任护士、入出院时间、科室及联系电话,分别帖于文件袋一角并交给患者,嘱其将入院时的住院预交金单、门诊缴费卡等及住院期间所产生的所有收据、费用清单及其他相关资料都放于袋内,再根据单据分类用回形针分别固定并妥善保管.
作者:张扬;刘春雨;李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化,人们对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准要求也不断的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不仅仅满足于躯体上的治疗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医患关系也愈发的敏感,护患纠纷不断的增加,所以医务人员无论是个人素质还是业务水准必须加强,学习新的服务理念,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运用法律来维护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权益,对护理工作中易引发护患纠纷的原因提前做好分析并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大程度的减少或避免.
作者:商春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维族与汉族神经症患者间甲状腺素T3、T4及TSH水平是否有差异.方法 在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住院的492例神经症患者作为实验组(汉族311例,维族181例).在同一医院综合内科住院的非神经症患者共251例(汉族175维族76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者进行血清T3、T4及TSH测定并进行组间比较.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 维族和汉族神经症患者组的T3及T4均低于本民族的对照组(P<0.05);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中维、汉两族的T3、T4及TSH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维族、汉族患者间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古力巴克然木·阿布拉;胡曼娜;邹韶红;张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白血病中治愈率高的一种类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治疗可使我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5 a无病生存率达到94.7%.但在治疗过程中5%~27%的患者可并发亚砷酸综合征[1]、高白细胞血症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感染等并发症,若能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减少并发症,则可提高治愈率.现根据我科收治的APL患者在应用维甲酸、亚砷酸治疗中产生的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张敏;张斌;胡玉芬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方法 将80例颈性眩晕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时给予培他司汀和氟桂利嗪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丹参川芎嗪,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77.50%,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治愈率50.00%,总有效率85.00%.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确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治疗颈性眩晕安全高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姬广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甘利欣是中药甘草有效成分的第三代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丙种球蛋白含有健康人群血清中所见各种抗体,能增强机体对细菌病毒的抵抗力.此两种药均为临床常用药,在应用过程中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对此现象我们多次核对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及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金峰;李文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我院自2005一2008年共收治4例非外伤性大肠破裂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80岁.主因上腹疼痛16h于2005-12-04入院,入院前16 h无明显诱因突发上腹持续性剧痛,后迅速波及全腹,腹胀,无恶心,既往有支气管哮喘、便秘病史.查体:T 36.7℃,P 124次/min,R 20次/min,BP 80/50mmHg,心肺听诊双肺少量哮鸣音;腹膨隆,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以下腹为重,肝脾未触及,叩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立位腹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胃肠减压管引出咖啡色液.初步诊断:(1)上消化道穿孔;(2)急性弥漫性腹膜炎;(3)中毒性休克;在积极抗休克同时,急症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示结肠内存有大量粪便,下腹及盆腔有较多粪便及少量脓液,据腹膜返折处约4 cm有一3cm×4 cm破裂口,破裂口上下肠管内可见大量质硬粪块,术中诊为直肠自发破裂,行乙状结肠造瘘,直肠部分切除,远端关闭;于2006-01-13治愈出院.
作者:麻春玲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护士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因为护患沟通是与患者满意度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直接相关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沟通可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为载体进行的信息交换称为非语言沟通.
作者:李影;李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痔疮是肛肠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不同年龄与不同性别人群皆可发生,故常有“十人九痔”之说,今年来发病率更加呈增加趋势.我院自2009年开始使用中西医结合内服、坐浴的方法治疗痔疮12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从2009-08-2011-08我院收治的痔疮患者120例,所有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通过肛门检查均确诊.其中外痔患者60例;内痔患者51例;混合痔患者9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35±6.2)岁;其中有外痔患者31例,内痔患者Ⅰ期15例,Ⅱ期9例,Ⅲ期3例,混合痔患者4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32±4.8)岁;其中外痔29例,内痔Ⅰ期16例,Ⅱ期7例,Ⅲ期1例,混合痔5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赵军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引发高热及寒战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54岁.2008-07在我院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011-07复查骨髓穿刺提示:骨髓进展至急变期,遂给予DA方案诱导缓解化疗1疗程.2011-08-08再次入院治疗,查体:T36.5℃,P 78次/min,R 18次/min,BP 110/70 mm Hg,HR 7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脾脏重度肿大,甲乙线10 cm,甲丙线13 cm,丁戊线+3 cm,质中,无触痛,边缘钝,未触及脾切迹.骨髓穿刺结果提示:增生极度活跃,G=96%、E=0.5%;粒系极度增生,以中性中幼粒细胞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多,原始粒细胞占20%,早幼粒细胞占21%,嗜酸粒细胞增多;红系减少,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淋巴细胞相对减少;全片巨核细胞超过500个,以产板型为主,可见小巨核细胞,血小板散在、小堆.
作者:王结兰;詹志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两种病理过程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称为血栓性疾病.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其发病率高居各种疾病之首,且近年来有渐增之势,是当代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血浆D-二聚体测定是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的重要指标,同时还是溶栓药物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DIC、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患者、心肌梗死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本文通过对D-二聚体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秦雪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宫颈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6例宫颈癌患者做好手术前准备及心理疏导,术后加强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干预.结果 26例均顺利康复出院,疗效满意.结论 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孙进亚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孕中期母体血清标志物hAFP、freeβ-HCG、uE3的变化及产前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技术(DELFIA)检测孕中期孕妇血清标志物AFP、Freeβ-HCG、uE3的含量,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等因素用LifeCycie-3.0软件进行风险评估,建议高风险孕妇进一步确诊.结果 3 601例孕妇筛查高风险者204例(5.66%),通过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唐氏综合征胎儿6例,2例18-三体患儿,1例13-三体患儿,1例特纳氏综合征,其他染色体异常5例.结论 孕中期孕妇血清学三联筛查是预防唐氏儿出生的有效方法,能显著唐氏儿的出生率.
作者:王传霞;顾茂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我院自2003年以来开始施行ENBD,从用于预防胆道蛔虫取虫治疗后胆管炎及ERCP术后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到诊断和治疗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发展到恶性胆道梗阻的“减黄”治疗,应用336例,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36例中,男192例,女144例,年龄26~82岁.其中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96例;恶性胆管梗阻52例;胆源性胰腺炎63例;化脓性胆管炎69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留置鼻胆管引流42例;内镜取出胆道蛔虫后留置鼻胆管引流9例;内镜取出肝吸虫后留置鼻胆管引流5例.术中先行ERCP及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为预防切口水肿堵塞胆胰管开口,术后所有患者均安置鼻胆管.
作者:邓豫;周梅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纤溶、抗凝和凝血系统是维持机体出血与止血平衡的重要因素,当这些系统中某些因子的数量或功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出血或形成血栓.因此测定这些因子的改变有助于诊断易栓症和监测血浆凝血状态.本文主要介绍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的应用.1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中的应用1.1 PIH的病因 PIH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妊娠期凝血-纤溶机制的改变被认为是诱发妊高征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常妊娠时,特别是在孕晚期即有生理性的高凝状态.各种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均较非孕女性增多.同时,孕期纤溶系统的活性也相应增强.因此,晚期妊娠凝血与纤溶之间处于一种较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作者:李烨 刊期: 2012年第18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护理工作的范围与内涵不断的拓宽[1].护理工作的职责与功能也日益扩大[2]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整体护理观念,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3].如何更新完善护理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以患者为中心,探讨新的护理模式以适应国际化大市场的需求,是目前护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护理工作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如下综述.
作者:崔丽 刊期: 201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