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洱市小儿 TORC H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周春红;高向阳;张晓阳;罗丹

关键词:小儿, TORCH感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阳性率, 感染率
摘要:目的:对云南省普洱市小儿TORCH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小儿 TORCH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于该院就诊的1194例患儿,并分为5个年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患儿血清中TORCH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M (IgM )、免疫球蛋白 G (IgG)抗体,分析比较 TORCH 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和 TORCH 感染率。结果患儿TORCH特异性抗体IgM 阳性率明显低于IgG ,IgM 阳性率为0.00%~3.10%,IgG阳性率为10.13%~82.24%, TORCH总感染率为96.98%;各年龄组单项TORCH感染率及TORCH总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个年龄组间各单项感染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 TORCH感染率及各单项感染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小儿TORCH感染以CMV为主,其次为RV和 HSV ,TOX感染少见;TORCH感染率无明显季节性差异,且各年龄小儿TORCH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3种缺血修饰清蛋白试剂盒分析性能的验证试验

    目的:验证3种缺血修饰清蛋白(IMA)检测试剂盒的主要分析性能。方法在Olympus 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上海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夸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比色法IM A试剂(试剂A、B、C)进行性能验证,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6‐A、EP15‐A、EP7‐A文件和《WS/T 420‐2013临床实验室对商品定量试剂盒分析性能的验证》要求对3种试剂的精密度、线性范围、正确度、抗干扰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试剂A、B、C的批内变异系数(CV )分别为0.59%~0.82%,0.27%~0.54%,0.62%~0.69%,批间 CV分别为0.98%~1.74%,0.99%~1.01%,0.71%~0.78%,均小于试剂盒声明的不精密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1~142 U/m L (相关系数 r2=0.993)、10~120 U/m L ( r2=0.996)、14~123 U/mL(r2=0.992),试剂A、B、C的线性范围均良好。当干扰物维生素C小于或等于10 mg/dL ,血红蛋白小于或等于200 mg/dL ,总胆红素小于或等于40 mg/dL ,三酰甘油小于或等于500 mg/dL 时,3种 IM A 试剂检测结果偏差均不超过±10%,对3种试剂无明显干扰。结论3种IM A检测试剂盒均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可满足临床要求,但抗干扰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何谦;杨锐华;王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近红外荧光标记-免疫磁珠偶联法定量检测结核分枝杆菌ESAT-6蛋白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的近红外荧光标记‐免疫磁珠偶联法。方法以近红外荧光染料(Dylight 800)标记靶向ESAT‐6的单克隆抗体,靶向ESAT‐6的多克隆抗体包被在纳米磁珠表面。采用双抗体夹心法,磁性分离结合物和游离物,采用便携式高灵敏度低噪声激发式荧光检测仪检测磁性结合物的荧光强度,从而检测待检样品中ESAT‐6水平。结果该方法的检测线性范围为2.4~750.0 ng/mL ,低检测限为0.48 ng/mL ;10 ng/mL水平加样回收率为96%,50 ng/mL水平加样回收率为95%;批间变异系数(CV)为5.8%,批内 CV为4.3%。该方法检测胸腔积液标本ESAT‐6的特异度为80%,灵敏度为95%。结论该方法检测ES A T‐6的线性范围广、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作者:陈晨;周艳容;明宏艳;王小晋;廖凤兰;朱云枫;王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C 13呼气试验、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癌相关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健康体检的价值

    目的:明确健康人群中血清胃蛋白酶原(PG )和胃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分布特征,分析其对健康体检的价值。方法利用Luminex 200多功能流式点阵仪检测958例体检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同时对各体检者进行C13呼气试验,分析各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该人群中男性血清PGⅠ水平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PGⅠ、PGⅡ、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逐渐升高,而PGR缓慢下降。该人群中男性C13呼气试验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3呼气试验阳性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高于阴性者,PGR低于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PG的分布与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胃癌筛查中的作用有限。

    作者:赵应飞;田雪梅;赵佳;银广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 TPO-Ab及 TG-Ab的实验室性能验证

    目的:对A2000微粒子化学发光仪检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性能进行实验室评价,从而验证该仪器检测这两种甲状腺抗体的可靠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关文件的要求,对仪器检测TG‐Ab及TPO‐Ab的参数进行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及线性范围的评价分析。结果微粒子化学发光仪检测这两种甲状腺抗体的精密度、准确度、样本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均在允许范围之内。结论该微粒子化学发光仪检测 TG‐Ab及T PO‐A b的性能符合质量要求,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对批量标本实现快速处理,基本上满足实验室需要。

    作者:耿伏生;张卫庆;苏丽霞;李艳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白细胞、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索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 )在血流感染(BS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BSI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血液培养阳性患者(血培养阳性组)与50例血液培养阴性患者(血培养阴性组)WBC、PCT和CRP测定结果,比较两组及血培养阳性组中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者各指标检测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3项指标预测血培养阳性的作用大小进行方程拟合。结果血培养阳性组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组中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者仅 PCT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PCT和CRP的AUC分别为0.579、0.746和0.624。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仅PCT 对预测诊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三者联合预测诊断的阳性率为71.4%。结论三者均可作为BSI的早期诊断指标,而PCT 和CRP较WBC有更重要的意义,并且PC T能较好地区分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

    作者:李军;邹明祥;豆清娅;胡咏梅;王海晨;晏群;刘文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过敏原检测在儿童反复哮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过敏原检测在反复哮喘儿童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524例反复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3组:婴儿组(0~<1岁)250例,幼儿组(1~<3岁)150例,儿童组(≥3岁)124例。3组患儿均予以过敏原检测,比较其过敏原阳性率及过敏源的分布情况。结果患儿过敏原检测总阳性率为39.69%(208/524),其中儿童组过敏原阳性率(66.13%)高,婴儿组(24.00%)低,3组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牛奶、户尘螨及猫毛皮屑过敏原的阳性率位于前3位,且儿童组户尘螨和屋尘阳性率高,婴儿组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原检测对反复哮喘儿童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快速找到哮喘的病因,而且能够更早地识别可能发展为哮喘的儿童,为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唐满玲;蒋最明;顾敏;纪青;李娟;胡卫;周志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及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价值

    目的:检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RBP4与Hcy在PIH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PIH患者40例纳入PIH组,另选取孕检健康孕妇35例作为对照组。在孕20~24周、孕36~40周及产后第4周分别检测其血清RBP4与 Hcy水平,RBP4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cy采用酶循环法测定。结果 PIH组血清RBP4与 Hcy水平在孕20~24周、孕36~40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H组孕36~40周血清RBP4和Hcy水平均高于孕20~24周及产后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RBP4与 Hcy水平升高,可作为PIH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

    作者:汤希凡;秦辛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湿度和标本放置时间不同对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实验室环境湿度和标本放置时间对同型半胱氨酸(Hcy )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实验室温度(25℃)恒定,在实验室湿度分别为38%、58%和78%的条件下,将Hcy质控血清加入样品杯内,分别检测其在保存1、2、3、4 h后的水平,观察各时间段 Hcy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室温25℃,湿度分别为58%和78%的条件下,与放置1 h时比较,其余各时间段Hcy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湿度38%的条件下,放置3、4 h后Hcy水平与放置1 h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室温25℃,湿度58%或78%时,保存时间在4 h以内对 Hcy检测结果影响不大;湿度在38%时,保存时间在2 h以内对Hcy检测结果影响不大,而保存3 h及以上将会有明显影响,临床上应重视实验室湿度和标本放置时间的关系。

    作者:石建新;朱岩;蒋英;向莹君;林惠玲;蔡应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014年某市婴幼儿腹泻A 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大冶市2014年婴幼儿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并探讨其发病规律。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2014年1~12月3459例门诊腹泻婴幼儿粪便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腹泻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阳性775例,阳性率为22.40%;其中6个月至小于2岁为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阳性率为35.77%;1、4、10~12月为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时间。男女患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小于6个月腹泻婴幼儿中,母乳喂养者A群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4.85%)低于人工喂养者(2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该病的发生以6个月至小于2岁婴幼儿为主,应根据其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流行时间做到早预防、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朱中华;张茂海;张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腰椎内固定术后C反应蛋白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动态监测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对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分为感染组(A组,30例),非感染组(B组,30例),术后行CRP动态监测(术后1个月),观察CRP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CRP水平均升高,B组患者在术后3 d达到峰值,14 d时回落至正常水平;A组患者中12例CRP持续升高,18例术后7 d逐渐下降,2周后再次升高。结论腰椎内固定术后,通过动态监测CRP ,能够发现术后早期感染,并可作为判断感染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的客观指标。

    作者:赵荣玲;田秀峰;阮慧慧;贺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尿液阳性标本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尿培养阳性标本的细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该院734例住院和门诊患者的送检尿培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分析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分离病原菌4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57株、革兰阳性菌77株,真菌14株,分别占79.7%、17.2%和3.1%。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59株,占57.8%)、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49株,占10.9%)、粪肠球菌(36株,占8.0%)、屎肠球菌(25株,占5.6%)。病原菌的耐药性差异较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其次是阿米卡星和青霉素类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敏感性较高。结论该院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该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性较低,故不建议经验性使用上述抗菌药物。

    作者:和培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冷凝集素对1例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分析

    血常规由于检查方便、快捷是住院患者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之一,也是临床医师先获得的患者检查资料,需要检验人员的规范操作和经验积累。但是,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某些因素可能会干扰血细胞的检测,从而使细胞计数出现异常和错误结果。现报道本科室近发现的1例患者冷凝集素对末梢血血常规测定产生的影响,以提醒同行在日常工作中予以注意。

    作者:盛大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脱落细胞学检查与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恶性浆膜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脱落细胞学检测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诊断恶性浆膜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良性浆膜腔积液患者200例(良性组)和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110例(恶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 )、糖类抗原19‐9(CA19‐9)及糖类抗原125(CA125)的水平;同时比较恶性组中检出和未检出恶性细胞者血清和积液CEA、CA19‐9及CA125水平。结果良性组患者CEA、CA19‐9及CA125水平均低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中检出恶性细胞者血清和积液CEA、CA19‐9及CA125水平均高于未检出恶性细胞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落细胞学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良性和恶性浆膜腔积液鉴别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安志斌;陈飞;安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血流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血流细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6月338例同时进行血培养和PCT、CRP检测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血培养阳性组(61例)及血培养阴性组(277例),其中血培养阳性组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进一步分为革兰阴性菌组(24例)与革兰阳性菌组(37例),采用秩和检验比较 PCT 与 CRP水平。结果血培养阳性组PCT与CRP水平均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 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与CRP均可以作为血流细菌感染的检测指标,PCT较CRP更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林琳;陈丽平;刘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IgG4与IgG4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全身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清IgG4水平升高、器官组织中大量淋巴浆细胞归巢及 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1]。由于目前IgG4‐RD在我国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文就国内外IgG4‐RD的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童杨(综述);管世鹤(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骨性关节炎的机制探讨

    骨性关节炎(O A )是一种由于老年及可能的其他创伤引起的非炎症性退行性疾病,目前在全球属于常见疾病,患者分布广泛。该病致病因素繁杂,可能的致病机制有多种,其确切致病机制的研究正在进行,现将近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锌离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理论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李镇顺;黄皓(综述);赵先英(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慢病毒载体介导survivin基因siRN A 对裸鼠移植人肺腺癌的体内抗癌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survivin基因小片段干扰RNA(siRNA)对裸鼠移植人肺腺癌的体内抑瘤活性。方法制备表达survivin‐siRNA的慢病毒载体,构建裸鼠移植人肺腺癌模型,将裸鼠分为空白组(PC组)、空白载体组(NC组)、实验组(RNAi组)3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空白病毒载体和siRNA ;siRNA组肿瘤组织局部注射表达survivin‐siRNA的慢病毒载体,观察肿瘤体积及其随时间的生长变化曲线;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 T‐PC R )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裸鼠肿瘤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信史RNA(mRNA)及其表达的蛋白水平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组方图变化。结果慢病毒载体介导survivin‐siRNA对裸鼠肺腺癌的抑瘤率为46.07%;siRNA组瘤重与NC组和P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C组与PC组瘤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NA组survivin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较NC组和PC组明显降低,抑制率分别为72.00%、53.0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S期细胞百分比则明显减少。结论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iRN A能有效抑制裸鼠移植人肺腺癌survivin基因的表达,有效激发细胞凋亡。

    作者:隋玉飞;刘乃政;司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信息化建设在危急值报告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危急值报告管理在临床医疗的应用,其中存在的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为了更好地进行危急值报告管理,对其进行信息化建设,并提升其管理水平和管理制度,本文针对信息化建设在500例重症监护室(IC U )患者危急值报告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立树;平龙玉;张曼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两种方法对献血前血液筛查效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硫酸铜目测法与血细胞计数仪在献血筛查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对1500名献血者献血前标本分别应用硫酸铜目测法和血细胞计数仪进行筛查,以血细胞计数仪检测结果为参考,计算硫酸铜目测法筛查献血者血红蛋白(Hb)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两种方法对异常标本的总体检出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硫酸铜目测法共筛检出29名(占1.9%)献血者因Hb水平低于标准而不适宜献血。采用硫酸铜目测法进行献血前 Hb筛查的总灵敏度为99.7%、特异度为82.8%,与计数仪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利用血细胞计数仪共筛检出标本异常献血者336名(占22.4%),以血细胞计数仪为参考,硫酸铜目测法筛选出的异常标本数占全部异常标本数的8.6%(29/336)。结论硫酸铜目测法可以用于献血者献血前Hb项目的筛查,但该方法特异度较低,筛查项目不够全面,条件允许时应在献血前进行血细胞计数仪检测。

    作者:郑井滨;张丽;毕聪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3种抗双链DNA抗体检测方法比较及其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法(II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IBT)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差异,以及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确诊的SLE患者50例,以及同期其他自身免疫病(AID)患者100例和体检健康者100例。分别采用3种方法检测其血清抗dsDNA抗体,比较3种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并分析3种方法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 IIF法特异度(99.5%)高,ELISA 法灵敏度(74.0%)高。IIF与ELISA法、IIF与IBT法、ELISA与IBT法检测SLE患者抗dsDNA抗体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435、13.994、4.539,P<0.05);且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κ)分别为0.411、0.522、0.278。3种方法串联检测特异度提高到99.5%,并联检测的灵敏度提高到82.0%。结论3种检测抗dsDNA抗体的方法中,IIF特异度高,ELISA灵敏度高,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灵敏度与特异度。

    作者:杨育红;田卫花;张邦能;周思彤;邢福军;马文媛;杨邵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