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危重症监护病区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陈莲;赵越;邱芳华;曾碧霞;席丽

关键词:老年患者, 危重症监护病区, 呼吸道感染, 耐药性, 多重耐药菌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老年危重症监护病区(IC U )患者呼吸道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为临床用药与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老年IC U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离情况与其耐药性。结果50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350例,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感染50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合并真菌感染101例,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非敏感性情况呈上升趋势( 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经统计学分析药敏趋势无明显变化(P>0.05)。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中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IRAB)、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均超过各自构成比的50%。结论老年IC U呼吸道感染患者常分离出多重耐药菌,耐药率维持较高水平,临床医生应结合实验室报告合理选药,提高对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及管理,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危重症监护病区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老年危重症监护病区(IC U )患者呼吸道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为临床用药与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老年IC U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离情况与其耐药性。结果50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350例,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感染50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合并真菌感染101例,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非敏感性情况呈上升趋势( 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经统计学分析药敏趋势无明显变化(P>0.05)。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中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IRAB)、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均超过各自构成比的50%。结论老年IC U呼吸道感染患者常分离出多重耐药菌,耐药率维持较高水平,临床医生应结合实验室报告合理选药,提高对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及管理,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作者:陈莲;赵越;邱芳华;曾碧霞;席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某院近5年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近5年多重耐药菌的种类、标本类型及临床科室分布,以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治疗、防控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统计2011~2015年该医院实验室细菌培养阳性标本,分析各菌种中多重耐药菌产生的种类、比例、耐药情况及其在临床标本、科室之间的分布情况。结果5年间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有2568例,占阳性标本的37.41%,其中数量排在前5位的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阳性率较高的标本是痰液、中段尿、血液、分泌物、脓液,从导管头、耳分泌物中分离阳性率较低(P<0.05);多重耐药菌在病区之间存在差异,其中重症监护室、呼吸科、外科高,脾胃科和乳腺科低(P<0.05);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发生较广泛,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对复合抗菌药物如复方磺胺甲噁唑、含酶类抑制剂的敏感性相对较高。结论多重耐药菌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阳性率逐年增高,耐药菌株分布广,临床科室应予高度重视。合理、科学地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加强此类患者的隔离,对有效防控多重耐药菌的扩散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康椿;谭俊青;李蔼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对支气管肺炎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对支气管肺炎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行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测定,分析两者与支气管肺炎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都是较好的细菌感染指标,两者均可作为支气管肺炎患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天浩;莫恒勤;杨培雄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与尿微量清蛋白测定结果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与尿微量清蛋白测定结果相关性分析。方法对408例2型糖尿病患者新鲜尿标本分别采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蛋白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结果在408例尿液标本中,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出尿蛋白阳性率为20.10%(82/408),免疫比浊法尿微量清蛋白检测阳性率为42.16%(172/40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P<0.05)。在尿蛋白++、+++的标本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结果与尿微量清蛋白测定完全符合。结论尿液干化学检测尿蛋白快速,且操作简单,但灵敏度不高,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过筛检测。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强等优点,可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监测和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王虹娟;刘鑫;孔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脓毒血症患儿血脂、乳酸水平变化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儿血脂四项和乳酸水平的变化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符合脓毒血症诊断的患儿95例,其中死亡30例(死亡组),存活65例(非死亡组),对照组为同期年龄、性别与患儿相匹配的健康儿童60例。测定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动脉全血乳酸(LAC)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非死亡组和死亡组患儿TC、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患儿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非死亡组(P<0.05),而非死亡组和死亡组患儿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TG水平明显升高(P<0.01)。机体过度炎性反应时,TC ,HDL‐C、LDL‐C水平下降,随病情的发展而下降;TG则随病情的发展而升高。死亡组患儿LAC水平高于对照组和非死亡组,非死亡组随病情的好转而恢复正常,死亡组随病情的发展而升高,并从第3天开始与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和乳酸水平的监测对脓毒血症患儿的病情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谭晓明;李梅爱;邝婉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成都市786例0~6岁儿童全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0~6岁儿童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在不同年龄段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B H5100 T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四川省人民医院2015年4~11月786例0~6岁体检儿童微量元素Cu、Zn、Ca、Mg、Fe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都地区体检儿童微量元素Cu、Zn、Ca、M g、Fe的缺乏率分别为0.4%、5.0%、18.1%、9.5%、8.3%,其中<1岁、1岁、2岁、3岁和≥4岁儿童Ca的缺乏率分别为47.4%、27.5%、12.6%、9.9%、11.9%,可见<1岁儿童Ca的缺乏率较高。各年龄组中Ca的缺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男女儿童几种微量元素的缺乏率均无性别差异。结论成都地区0~6岁体检儿童微量元素异常率较高,其中Ca的缺乏率高,同时M g和Fe也较为缺乏。儿童微量元素含量与喂养习惯有密切关系,该地区的0~6岁儿童应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尤其是Ca的补充,同时提倡母乳喂养。

    作者:钟敏;解春宝;传良敏;黄文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2015年某医院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征分析

    目的:比较并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出情况,为临床准确诊断、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603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标本,采用免疫斑点试验技术检测其血清中6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早期特异性抗体IgM: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副流感病毒(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分析患儿感染模式,以及不同年龄、季节、性别等感染情况的差异。结果6032例感染的标本中有2279例阳性,阳性率为37.8%。6种呼吸道病原体的阳性率依次为:ADV12.2%、IV9.6%、CP7.9%、MP4.6%、RSV3.0%、PIV0.3%。呼吸道病原体检出率在春、夏季节较高;1~3岁和4~6岁组阳性率高。结论该院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以ADV为主,其次是IV,其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支原体和衣原体也是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主要有MP和CP。

    作者:章国平;郭明亮;杜晓钟;张翀;赵翠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776例孕早期妇女甲状腺功能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索甲状腺疾病在妊娠早期的发生率和特点,为优生优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776例妊娠早期(<12+6周)妇女(试验组)和100例非妊娠育龄妇女(对照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浓度,根据妊娠早期与非妊娠育龄妇女的不同诊断标准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试验组的TSH、FT4和TPO‐Ab血清浓度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妇女的甲状腺疾病总发生率达35.05%,明显高于非妊娠育龄妇女(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孕妇所患甲状腺疾病主要为甲状腺功能减退(9.28%)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22.94%),与对照组妇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高,可导致出生缺陷;因此,要重视对妊娠早期甲状腺疾病的筛查,提供优生优育理论依据。

    作者:何彩华;刘运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1例败血症伴胆汁淤积症检出大量正常靶形红细胞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靶形红细胞是指红细胞中央和周边着色浓,中间有一条透明带隔离[1],其形似墨西哥草帽呈靶状,故而得名,较正常红细胞扁而薄,故又称薄细胞[2]。靶形红细胞可以是小红细胞、正常红细胞,也可以是大红细胞[3]。健康人占1%~2%[4],新生儿略多一些。笔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败血症伴胆汁淤积症检出大量正常靶形红细胞的病例,患者经抗感染、利胆汁治疗后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业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CLIA技术在新生儿TORCH感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技术检测新生儿 TORCH特异性抗体的临床意义,为相关疾病预防和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CLIA技术检测5506例新生儿血清中 TORCH特异性IgM 抗体。结果受检新生儿 TORCH‐IgM 总阳性率为7.3%,其中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UB)、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率分别为0.18%、1.43%、5.41%、0.54%;不同疾病在402例T O RC H‐Ig M阳性的新生儿中所占构成比不同,其中以高胆红素血症所占构成比高,为48.51%。结论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TORCH感染不容忽视,其中以CMV感染为普遍,主要症状为高胆红素血症。由于TORCH病原体感染多缺乏典型症状,应采用CLIA技术对新生儿开展全面的TORCH特异性抗体检测,对治疗或保健有重大意义。

    作者:王俊育;王元白;张娜;黄宝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包头地区汉族人群PSCA基因rs2294008多态性与非贲门胃癌的关联研究

    目的:探讨包头地区汉族人群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94008C>T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88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281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血标本,采用TaqMan进行了基因分型;并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PSCA基因位点rs2294008多态性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结果rs2294008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在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CA基因位点rs2294008多态性可能在包头地区汉族人群非贲门胃癌的发病中不起主要作用。

    作者:菅建国;贾彦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浆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在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中检测血浆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成都市西区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低危患者(低危组)52例,高危患者(高危组)41例,采集患者血浆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浆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水平,并比较三者检测的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高危组患者血浆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检测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肌钙蛋白和B型钠尿肽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2.37%和74.19%,明显高于D‐二聚体检出阳性率(3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肌钙蛋白和B型钠尿肽对急性肺栓塞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D‐二聚体。结论检测血浆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水平都有助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相对于D‐二聚体,血浆肌钙蛋白和B型钠尿肽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中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侯玲;刘韧;龙训琴;高建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Sebia Minicap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性能评价

    目的:评价Sebia Minicap Flex Piercing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性能。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相关文件及其他相关标准对该检测系统检测 HbA1c的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和参考区间指标进行评价,同时与Premier Hb 9210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验证。结果该检测系统检测高低两个浓度的HbA1c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1.2%和0.74%;准确度验证其与 Premier Hb 9210糖化血红蛋白仪相关性较好,r2为0.99026,相对偏倚<5%;携带污染率为0.99%。结论 Sebia Minicap Flex Piercing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HbA1c主要仪器性能达到CLSI指南和厂家说明书的要求,可满足临床检测需求。

    作者:罗燕芬;李有强;区颂邦;肖倩;邓光远;许振杰;王丽娜;李沫;陈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实践

    文件控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施控制并防止意外使用废止文件,是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实验室文件的分类、管理流程和文件控制的一些具体措施,并就文件控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

    作者:黎海生;胡大春;赵晓丽;杨悦林;钱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清胱抑素C、RBP及尿中NAG 联合检测对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联合检测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76例 HSP患儿依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成UAER正常组、UAER微量组和UAER大量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血清胱抑素C、RBP和尿中NAG水平。结果 HSP各组患儿血清胱抑素C、RBP水平以及UAER微量组和UAER大量组尿中NA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血清胱抑素C、RBP及尿中NAG单项阳性检出率均明显低于联合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RBP、尿中NAG呈正相关(r=0.514、0.426,均 P<0.05)。结论联合检测上述3项指标能明显提高HSP患儿肾损伤的早期诊断阳性率,提高诊断准确性,为HSP的早期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作者:郑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 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在沛县人民医院产检的孕妇105例,其中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妇女(妊娠期亚甲减组)55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妇女(妊娠期正常甲功组)50例。选取正常育龄期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3个组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情况及叶酸、维生素B12、Hcy、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妊娠期亚甲减组患者存在血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妊娠期正常甲功组及对照组,Hcy及 TSH水平高于妊娠期正常甲功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研究对象的FT4及FT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及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入组的孕妇血清 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TSH、TC、TG水平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r=-0.23,P<0.05),与 TSH水平呈正相关(r=0.27,P<0.05)。将入组的孕妇血清TSH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Hcy、TC、TG、LDL‐C水平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SH水平与 Hcy、TC、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存在血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降低和Hcy水平升高;孕妇血TSH水平与Hcy水平呈正相关,血 Hcy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

    作者:独海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同类型标本血电解质及葡萄糖测定结果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动脉血浆、静脉血浆、动脉血清、静脉血清之间电解质、葡萄糖结果的差异及其原因。方法采集54例患者动静脉抗凝血、动静脉凝集血各1管,分离出相应的血浆和血清,用强生VITROS 5600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对K+、Na+、Cl-、血糖的浓度进行测定,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当标本类型为血清时,动脉血与静脉血之间Na+、Cl-、血糖和血清K+浓度的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标本类型为血浆时,动脉血与静脉血之间Na+、Cl-、血糖浓度的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K+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动脉的血浆和血清之间血糖和血K+的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a+、Cl-测定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的,静脉的血浆和血清之间血糖和血K+的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a+、Cl-测定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检测系统检测电解质、葡萄糖,动脉血浆、静脉血浆、动脉血清、静脉血清之间测定值存在一定差异,临床上应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类型标本的测定值,建立、选择合适的参考范围。

    作者:于凡;江咏梅;郭婵娟;杨玲;张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Sysmex XE-5000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AHA)检测血小板的准确性以及假性异常的原因和纠正措施。方法用Sysmex XE‐5000 AHA以常规方法(电阻抗法即PLT‐1模式)对患者血小板进行检测,随机选择血小板直方图及红细胞(RBC )直方图均正常的50例标本作为试验组1,另外选择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或(和)RBC直方图异常的50例标本作为试验组2,然后对试验组2的各标本逐一在Sysmex XE‐5000 AHA上以荧光染色激光散色法(光学法即PLT‐O模式)检测血小板作为试验组3,仪器检测的3个组数据分别与手工法进行比较。结果在试验组1中,仪器的检测结果与手工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2仪器的检测结果与手工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3仪器的检测结果与手工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smex XE‐5000 AHA检测血小板的结果准确、可靠,但需要熟练掌握其影响因素和仪器的性能及检测原理,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

    作者:周格琛;韦美德;贺望娇;韦鸿健;梁委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浆D-二聚体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缺血性肠病的诊断、控制寻找更经济、有效的检测手段。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诊的95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例行体检的健康人7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肠病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第1、7、14天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同时对比两组起始白细胞水平、大便潜血情况差异,计算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肠病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依据血浆D‐二聚体结果,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肠病阳性患者74例,阴性患者21例,采用肠系膜下动脉血管造影C T检测及多层螺旋C T检查确诊共有80例阳性患者、15例阴性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灵敏度为88.75%、特异度为80.0%。(2)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天D‐二聚体水平、白细胞数、大便潜血阳性率分别为(5480.12±876.32)μg/L、(17.37±2.21)×109/L、81.3%,远远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7、14天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逐渐降低。结论 D‐二聚体检测在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肠病方面具有相对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备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荣荣;王莹;高函;刘乐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直接免疫荧光法快速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直接免疫荧光法快速检测早期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临床上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入院的患者,采集标本200例,将其分为两组:冬春两季流行季节儿童组(100例)和夏秋两季非流感流行期间儿童组(100例),使用美国D3 Ultra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采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对感冒患者进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在冬春两季流感流行期间,100例儿童检测有8例阳性,阳性率为8%;在夏秋两季非流感流行期间100例儿童检测有2例阳性,阳性率为2%;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快速检测甲型流感毒感抗原是一种经济、高效、快速、特异的检测方法,能指导临床快速诊断,合理用药。

    作者:刘玉兰;何凤屏;肖芸;马占忠;管振祺;郭艳乐;肖捷;候红梅;杨玉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