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VE-763B尿沉渣分析仪WBC假阳性原因分析

丁雪晴;王洁珣;陈小春

关键词:AVE-763B尿沉渣分析仪, 白细胞, 假阳性
摘要:目的:分析AVE‐763B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白细胞(WBC)假阳性检测结果的原因。方法对分析仪检测的WBC阳性标本进行显微镜复检。结果740例阳性标本中,224例疑似假阳性,假阳性率为30.2%(224/740),其中145例可直接在分析仪编辑屏幕上重新正确分类,假阳性率减至10.7%(79/740)。结论造成WBC检测假阳性结果的因素较多。应增强识别假阳性图像的能力,同时结合显微镜复检,以进一步提高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床旁血糖仪与生化比对方法的探索

    目的:探讨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水平的适宜比对试验方法,以客观准确地评估床旁血糖仪的准确性。方法采集糖尿病患者静脉血,采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与血浆的血糖水平,采用强生血糖仪(稳定型)测定全血血糖水平,比较分析血清与血浆,以及血浆与全血标本所测血糖水平的差异。采用 ABX6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测定红细胞比容(HCT ),分析不同 HCT对血糖仪所测全血血糖水平的影响。于采血后0、30、60 min分离血浆测定血糖水平,分析不同时间间隔对血糖测定的影响。结果血清与血浆所测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血糖水平低于血浆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T为0.2~0.4时,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所测血糖水平相差不超过10%;HCT以0.3为中心,HCT越小,正偏倚越大,HCT越大,负偏倚越大;HCT<0.2或 HCT>0.4时经公式校正后相差小于11%。不同血糖水平单位时间内血糖下降绝对值相对稳定,平均每小时下降1.21 mmol/L ,平均每分钟下降0.019 mmol/L。结论血糖比对试验中,血糖仪宜选取全血标本,生化分析仪宜选取血浆标本,并在30 min内完成比对试验。

    作者:陈源;唐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INSURE技术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INSURE)技术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36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INSURE技术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INSURE技术,对照组未采用INSURE技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儿呼吸暂停发生人次及应用氨茶碱人次减少,三凹征发生率降低,用氧时间与住院时间缩短,治愈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均未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经随访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NRDS早期使用INSURE技术可以减轻呼吸困难,减少呼吸暂停,避免机械通气,缩短用氧及住院时间。

    作者:韩桂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主动学习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临床检验基础》是检验医学学科中的一门基础性、实践性核心课程,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相当大的比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以老师实验前讲授为主,很少由学生课前试讲。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合理性,但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不利于主动学习。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就如何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主动学习模式及其效果做如下探讨。

    作者:杨晓芳;杨丽;胡黎娅;杨伟;李文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对2012~2014年分离的89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征、耐药酶检测结果及药敏实验检测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74.2%),主要来源于呼吸科病房(38.2%)。产酶菌株58株,占鲍曼不动杆菌的65.17%,不产酶菌株占34.83%,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27株,占产酶菌株的46.55%,产头孢菌素酶24株,占41.37%,产金属酶4株,占6.89%,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 )3株,占5.17%。产酶菌株对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不产酶菌株对三代头孢类药物较敏感。结论产β‐内酰胺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多重耐药株的产生和流行。

    作者:庞菲;郑光敏;李玮;霍建敏;杨建军;周国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2011~2013年支原体感染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2011~2013年支原体感染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1~2013年门诊送检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支原体及其耐药性检测结果。结果2011~2013年,女性支原体感染率均高于男性,21~<31岁和31~<41岁人群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为环丙沙星,且耐药率逐年上升,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较为敏感;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于单一感染。结论2011~2013年,女性较男性更易感染支原体,解脲脲原体感染率较高;支原体感染经验治疗首选药为交沙霉素,其次是强力霉素、米诺环素,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作者:陈丽婷;陈垂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2012~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AB)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对2012~2013年共计1190株AB临床分布特征、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0株AB主要分离自痰标本,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AB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到60%~80%,其中对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上升为显著,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有所下降。结论 AB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且耐药性上升趋势明显。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株的产生和流行。

    作者:吴伟清;张彦鹏;李卓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D-二聚体、cT nT 及心肌酶谱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肌钙蛋白 T (cTnT )及心肌酶谱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AMI患者36例(AMI组)和体检健康者2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血浆D‐D、cTnT、心肌酶谱水平及其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AMI组D‐D、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中,cTnT、D‐D、心肌酶谱的阳性率分别为91.67%、69.44%、66.67%,cTnT阳性率明显高于D‐D和心肌酶谱(P<0.05)。血浆cTnT对AMI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D‐D和心肌酶谱(P<0.05)。结论与D‐D和心肌酶谱相比,cTnT对AMI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更好,临床上可多项联合检测提高检测准确性。

    作者:黄建锋;张小锋;陈丕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血清SOD与 HCY 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51例、急性脑出血患者204例、体检健康者485例,检测并比较血清SOD、HCY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OD水平均低于健康者,而 HCY水平则高于健康者(P<0.05)。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清SOD、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及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OD、HCY水平对判断病情、评价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齐发梅;袁秀梅;董玉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肝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对 TSGF检测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凝剂肝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对检测血标本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6月恶性肿瘤患者50例(恶性肿瘤组)和体检健康者50例(健康对照组),均采用肝素、EDTA‐K2、分离胶采集3份外周血,离心分离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恶性肿瘤患者 TSGF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与分离胶采血相比,肝素抗凝血 TSGF水平均偏低(P<0.05),EDTA‐K2抗凝血TSGF水平均偏高(P<0.05)。结论检测TSGF时尽量选用分离胶管采集血液标本。

    作者:邵迎春;杨慧;钱琤;王贝;丁庆莉;韩娟;刘亭亭;刘芳;任传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免疫印迹法测定Tp47蛋白与梅毒患者血清的免疫反应性

    目的:克隆Tp47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Tp47蛋白,通过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其免疫反应活性。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p47基因,将Tp47克隆至pGEX‐6P‐1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Tp47,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诱导表达后,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重组蛋白,鉴定正确后采用Western‐Blot检测重组蛋白与梅毒阴性、阳性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pGEX‐6P1‐T p47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纯化后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1×103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检测显示其能与梅毒阳性患者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梅毒阴性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性。结论成功克隆、表达、纯化T p47重组蛋白,其与临床各期梅毒患者血清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为 T p47重组蛋白用于梅毒早期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郑和平;覃晓琳;黄进梅;薛耀华;白顺;吕萍;杨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郴州地区儿童血培养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郴州地区儿童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集来自本院血培养标本检出的各类细菌,并对标本的送检科室、来源的患儿年龄及各类细菌的药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检出各类病原菌共计41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16株、革兰阴性杆菌176株、真菌21株。检出细菌排名前5的病原菌分别为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属。检出阳性菌株数量排前5名依次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新生儿科、呼吸科、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 )、神经内科。检出患儿年龄主要集中于3岁以下的儿童及婴幼儿。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其次是喹诺酮类药物,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药物是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真菌对5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灵敏度均较高。结论本院儿童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但是不同科室的构成比例并不一致;3岁以下儿童血流感染的可能性大;本院真菌检出率较高,占5.1%,与本院采用血培养真菌瓶有关;血培养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较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徐桂珍;李胜涛;史文元;朱军民;彭小友;徐玉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研究进展

    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是参与代谢调节的一种蛋白质,因为能纠正多种代谢异常,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新药。近来关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FGF21调节代谢异常的确切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就FGF21的作用、药理机制、分子学特征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程(综述);李双庆(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评价 PC T 、CRP、WBC计数、N EU T%在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对比应用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在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除外急性感染)152例(糖尿病组),外科急性感染患者(包括烫伤感染、急腹症患者)62例(外科急性感染组),以及体检健康者11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CRP水平,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检测PCT水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计数及NEUT%。结果糖尿病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PCT和CRP水平、WBC计数及 NEU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科急性感染组患者PCT和CRP水平、WBC计数及NEUT%均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 PCT 和CRP水平、WBC计数及NEUT%升高更明显,更有诊断价值。

    作者:崔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450例患者过敏原体外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市周浦地区过敏患者的食入性与吸入性过敏原情况,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上海市周浦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4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患者进行食入性过敏原和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抗体检测。结果450例患者以吸入性过敏原过敏为主,分别为屋尘螨和粉尘螨组合、狗上皮、猫毛、真菌混合、榆树花粉和梧桐花粉,其sIg 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33%、17.78%、17.56%、14.44%、12.44%和12.22%。食入性过敏原中以鸡蛋、蟹、花生、牛奶的sIg E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6.89%、12.67%、10.89%和10.44%。结论上海市周浦地区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食入性过敏原高,建立常见过敏原的检测对临床患者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德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某院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用血分析

    目的:分析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的用血情况,了解临床医生对输血适应证相关规定的掌握情况,做到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应用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查阅葛洲坝中心医院2010~2013年住院患者输血申请单及交叉配血登记本,统计各临床科室及各病种输血量及成分输血率。结果血液用量10大科室为感染性疾病病区(4800.5 U ),放化一、二病区(3773.0U),重症监护病房(3648.5U),普外科病区(3414.5U),血液内科病区(3188.0U),泌外科、神经外科病区(1939.5 U),骨外科一、二病区(1887.0U),消化内科病区(1372.0U),综合内科病区(1127.0U),妇产科病区(979.0U),共占全院用血总量的90.9%,成分输血率不低于99.8%;10大病种为肝硬化(4229.5 U )、消化性溃疡(2092.5 U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1756.5 U )、骨折(1624.0 U )、重型肝炎(1235.5 U )、白血病(1082.0 U )、脑外伤(1059.0 U )、胃癌(1291.5 U )、再生障碍性贫血(1038.0 U )、肺癌(997.0 U ),占全院用血总量的57.2%,成分输血率不低于99.9%;10大科室和10大病种红细胞/血浆比例为0.34~4.98和0.005~6.590。结论2010年后该院成分输血率明显提升,乱用全血、浪费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临床医生对输血适应证掌握较好,但是仍然存在不合理的输血现象,需要进一步在各临床科室普及科学合理的用血知识,提高安全用血意识。

    作者:童红斌;汪华;刘兴态;陈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流式细胞仪性能评价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仪性能评价方法。方法基于《YY/T0588‐2005流式细胞仪》行业标准,利用BriCyte E6流式细胞仪,建立适用于流式细胞仪性能评价的测试方案,包括荧光灵敏度、荧光线性、前向角散射光检测灵敏度、仪器分辨率、前向角散射光和侧向角散射光分辨率、倍体分析线性、携带污染率、表面标志物检测准确性、表面标志物检测重复性、仪器稳定性等。结果该流式细胞仪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行业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结论上述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可靠,能够对流式细胞仪性能进行全面评价。该方法对于流式细胞仪性能验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小林;李昂;杨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胰脂肪酶和降钙素原的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胰脂肪酶(LPS)和降钙素原(PCT )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入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A P组)113例、非急性胰腺炎患者(非A P组)113例及同时期的体检健康者(对照组)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3组S‐Amy、U‐Amy、LPS和PCT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P组的S‐Amy、U‐Amy、LPS和 PCT 的水平均高于非 AP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 AP组 S‐Amy、U‐Amy、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 AP组 LP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对于AP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优于S‐Amy、U‐Amy和PCT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S的检测有助于AP的早期诊断,PCT可以评估病变程度,S‐Amy、U‐Amy、LPS和PCT指标对AP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类型外周血标本电解质检测结果比较

    目的:探讨动脉全血与动脉血浆、静脉血浆钾、钠、氯离子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00例,采集肝素锂抗凝动脉全血标本及静脉血浆标本,采用罗氏公司A V L 9180型电解质分析仪检测动脉全血、动脉血浆、静脉血浆标本钾、钠、氯离子水平。结果动脉全血与动脉血浆钠、氯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钾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全血与静脉血浆钠、氯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全血与静脉血浆钾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全血与动脉血浆、静脉血浆钠、氯离子浓度存在差异,而动脉全血与动脉血浆、静脉血浆钾离子浓度可互为参照。

    作者:王晓刚;农乐关;刘旭;李雪峰;梁棱;罗锦英;吴文婷;陈治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研究

    目的:了解2011~2013年老年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 PI鉴定系统,对本院2011~2013年分离自老年患者各类临床标本的细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致病菌药敏实验检测,并对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3年,老年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分别为9.93%、11.56%、13.37%,3年均以重症监护病房检出率高;标本分布以痰液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美洛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小于30%。结论关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变迁,减少感染危险因素,可有效防止其耐药性增高。

    作者:陈键;陈世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Beckman Coulter LH750血细胞分析仪异常结果标本白细胞分类的可靠性评价

    目的:探讨美国Beckman Coulter L H75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异常结果标本白细胞分类的可靠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和进行病情监测。方法分别用仪器法和手工镜检法对单核细胞百分率(M O%)在15%~20%和大于20%的血液标本进行白细胞分类,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仪器法白细胞分类与人工分类是否一致,进而对仪器法的可靠性作出评价。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标本仪器法和手工分类法的5种白细胞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在15%~20%的血标本,仪器法和手工分类法分类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MO%>20%的血标本,仪器法所测MO%结果高于手工分类法(P<0.01),其他细胞两种分类方法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ckman Coulter LH75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结果正常的血标本白细胞分类准确,但对M O%>15%的血标本需手工复检。

    作者:李云婷;张晓琳;王丽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