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雷
尼曼‐匹克病(N PD )是鞘磷脂及胆固醇沉积于身体各器官的遗传性代谢病,以年幼儿童多发,具有肝、脾肿大,眼底黄斑部樱桃红色斑及骨髓涂片中大量泡沫样细胞等主要特征[1]。本病于1914年首先由 Niemann报告,1922年 Pick详细描述了病理检查所见,故而得名,此后国内外陆续有个例报道。国内临床分为A、B、C、D、E共5型,国外按病因分为Ⅰ型及Ⅱ型两大组,目前已肯定该病由于鞘磷脂酶或转运外源性胆固醇缺乏,造成病变细胞内鞘磷脂、胆固醇沉积,从而导致器官代谢异常[2]。骨髓中找到尼曼‐匹克细胞对确诊该病有重要价值,现报道1例病例如下。
作者:徐益恒;瞿晓媛;邰文琳;李劲榆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抗核抗体(ANA)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成分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ANA靶抗原分布由传统的细胞核抗原扩展到现在的整个细胞,包括细胞核、细胞骨架、细胞质、细胞分裂周期等,可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应,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1],是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A ID )的重要血清学指标。ANA阳性提示患有AID的可能性,对AID的检测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上除了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 )检测ANA ,为了做到协助诊断与鉴别诊断,还对抗可提取核抗原(EN A )抗体进行检测,EN A是可提取核抗原的总称,EN A抗原可用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EN A抗原中主要包括Sm、RNP、SSA、SSB、Jo‐1、Scl‐70等抗原。由于不同特性的抗ENA抗体在各种AID的阳性率有明显差异,有些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所以对抗EN A抗体谱的检测可以进一步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AID。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测抗 ENA抗体的方法是免疫印迹法,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被实验室广泛采用。所以可以通过确定靶抗原,以便准确诊断自身免疫疾病的类型。但通过实际操作,检验人员会遇到令人困惑的结果,就是ANA荧光结果为阴性,而抗ENA抗体谱却有阳性结果,一个是筛查实验,一个是确证实验,两者结果矛盾。需要进一步分析这种结果对临床的提示作用。
作者:刘薇;李嘉;吴振彪 刊期: 2015年第23期
血液学检验的难点是细胞形态学部分,检验内容是多方面的,对于血液常规而言,主要是指外周血细胞涂片的形态分类;而对于血液病的诊断,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更为重要。由于骨髓正常细胞形态多样,而且不同疾病可以出现多种多样的细胞形态变化,短时间内不易掌握,而实验课的学时安排相对有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1]。经调查,高职高专学生认为血液学检验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学习难度大。为了使血液学检验授课内容易于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对高职高专血液学检验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紧密结合临床且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起指导作用的病例讨论的教学方法,收到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闭雄杰;韦忠厅;陶静;于声;莫海英;韦祥灵;吴建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盐城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基因型特点。方法选取体检者20185例,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其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统计抗‐HCV阳性者的临床资料,并测定患者 HCV基因分型及 HCV RNA水平,所有患者行B超检查以判断临床预后。结果 HCV总感染率为1.22%,且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增加。基因1b型占73.17%,经B超检查,6型和1b/2a型所有感染者均仅有肝损伤,基因2a型肝损伤者占80.77%,高于16、3a+3b基因型感染者。结论盐城地区 HCV感染以男性及城镇居民为主,且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不同的基因型HCV感染预后不同,可通过基因型分析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作者:钱卫;王驭风;邹磊;夏澍;孙明忠;季建伟;王驭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液标本处理方法在日本东曹AIA900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上测定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 H )水平的差异,以验证合适的上机标本类型。方法用血清管、肝素抗凝管、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 A‐K2)抗凝管、3.2%枸缘酸钠抗凝管4种不同的真空采血管采集同一患者血液,共40例患者纳入研究,在2 h内测定iPT H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EDTA抗凝法测定iPTH水平为标准,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正常水平及高值水平标本中,血清及枸缘酸钠抗凝血浆iPTH水平与EDTA抗凝血浆iPT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素抗凝血浆iPTH水平与EDTA抗凝血浆i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日本东曹AIA900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上测定iPTH可以使用ED T A‐K2及肝素抗凝标本,使用血清标本需要制定相应的正常参考范围,3.2%枸缘酸钠抗凝血浆不适合作为本实验室上机标本类型。
作者:王春雷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段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4年1~12月送检的853份中段尿标本进行培养,并对分离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245份中段尿标本分离出病原菌,阳性率为28.7%;共检出病原菌菌株26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0.2%),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3.8%)、真菌(5.9%)。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48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3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检出率分别为17.6%、35.8%;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临床医生要依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科学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防止盲目经验用药,减少及控制ESBLs阳性菌株和其他耐药菌株的产生及传播。
作者:陶鹏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急诊血液检测标本质量,探讨实验前质量控制的意义。方法收集华亭县人民医院2014年1~12月1825例急诊患者的血液标本,测定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糖(Glu)、尿素(Ur)、尿酸(Cr)等项目,并分析标本质量。结果1825例急诊患者血液标本中,140份标本不合格,其中姓名不符有13份,占9.28%;抗凝标本出现凝块51份,占36.43%;输液管采血标本38份,占27.14%;输入有影响的药物或进餐后采血13份,占9.28%;标本量过少标本14份,占10.00%;凝固标本11份,占7.86%。结论实验前标本的正确采集和准备,是实验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应加强标本检测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作者:周宏;刘九菊;李宝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静脉采血作为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成为了检验科的主要工作之一。门诊静脉采血一向具有人流量大、高峰期集中、患者等候时间长等特点。而工作人员长期在嘈杂的环境及患者急躁的催促下,注意力难以一直集中,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大,工作效率低,发生穿刺不成功,错用试管等问题,造成医患纠纷。本科室在2014年10月开始使用日本 T M C BC RO‐BO 8000全自动医院智能采血管理系统,使用后工作人员错误发生率下降,工作效率上升,患者满意度增加[1]。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艳凌;吕炜;韩崇旭;韩东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分析孕前实验室检查结果,了解夫妇双方身体健康状况及疾病分布情况,探讨孕前高危因素,为实现优生优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2014年该地区计划怀孕的8313对夫妇进行血常规、乙型肝炎两对半、T O RC H 5项、女性阴道分泌物等检查,并对孕前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居首位,占受检女性的17.43%;夫妇双方检查的项目中,主要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异常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分别占10.20%和9.94%。结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可筛查孕前高危因素,有利于优生优育指导,以有效减少出生缺陷和不良妊娠的发生,是重要的优生优育措施。
作者:蓝少华;杨彩珍;吴爱荣;李凤葵;何惠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特点,探讨早产儿VAP的治疗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诊断为V A P的54例早产儿,采集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9株,革兰阴性菌占94.20%,革兰阳性菌占5.80%。常分离到的4种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29株,42.03%)、产气肠杆菌(12株,17.39%)、铜绿假单胞菌(10株,14.49%)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株,10.14%)。药敏结果显示: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有多重耐药现象,仅对部分抗菌药物敏感,且出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结论该院VAP患儿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混合感染多见,有多重耐药现象,因此根据药敏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治疗早产儿VAP至关重要。
作者:亓然;马晓波;李珣;宋秀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E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经药物保守治疗的198例EP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A组(39例)单用甲氨蝶呤(MTX),B组(92例)MTX联合米非司酮用药,C组(67例)采用MTX 8日疗法,观察各组治愈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下降至正常水平时间等,比较3种方案的疗效,以及不同血β‐HCG水平对3种方案的影响。结果3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为C组(86.57%),B组次之(84.78%),A组低(66.67%)。3组患者中β‐HCG水平为1500~3000 mIU/mL者及大于3000mIU/mL者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M TX保守治疗EP效果欠佳,推荐选用联合方案或8日疗法,较高β‐HCG水平患者采用8日疗法疗效好。
作者:李小松;胡艳丽;刘小榕;秦永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凝血状态。方法选取2013年2~7月于同济医院小儿内科住院治疗的 HSP患儿81例,并根据临床表现分为 HSP发作组(43例)和HSP缓解组(38例),另选取41例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采用TEG仪分别测定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α角、大振幅(MA)、血凝块溶解百分比(EPL)、30 min血凝块幅度减少速率(Ly30)和凝血指数(CI),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SP发作组R值和K值降低,α角、MA值、CI、EPL和Ly30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HSP发作组比较,HSP缓解组患儿R值和K值增高,α角、MA值、CI、EPL及Ly30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患儿血液凝固性存在异常,并随着病情缓解而改变, TEG对HSP患儿血凝状态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郭飞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评估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主要性能指标。方法按照原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推荐方法及评价标准,对该院单一模块的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临床可报告范围及携带污染率进行测定。结果本底计数结果、批内精密度、与参考实验室的比较、数据偏倚、携带污染检测均符合要求;线性范围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临床可报告范围均大于临床要求的范围。结论 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各项性能良好,精密度及正确度高,线性范围宽,临床可报告范围广,携带污染率低,是理想的实验分析仪器。
作者:简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调查扬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 PV )感染情况,分析其基因型及年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该院妇科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422例不同年龄段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反向斑点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1种H PV基因分型。结果 HPV 阳性率为38.60%,高危型 HPV 单型感染阳性率为18.23%,多重基因型感染阳性率为13.61%;以H PV‐16、52、58、53、11基因型感染为主。30岁以下女性H PV阳性率略高于30~<40岁者,之后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结论扬州地区女性宫颈HPV感染以 HPV‐16、52、58基因型为主,多重基因型感染阳性率较高,且 HPV阳性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易感人群定期进行H PV核酸检测及基因分型筛查。
作者:程文国;李炜;李莹莹;成颖;刘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近年来,肺癌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上传统的肺癌诊断方法有胸部 X线片、支气管镜检查、痰液细胞涂片等,但因其特异度和灵敏度有限,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肿瘤标志物相比于其他传统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本文对常见的几个肿瘤标志物及近来新兴的标志物进行综述。
作者:王鑫蕊(综述);刘旭(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评价髋关节置换术后监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预防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该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6例,其中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者纳入观察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者纳入对照组,术后均严密监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二聚体水平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监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预防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詹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比较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4年124例确诊H IV感染者的抗体检测与核酸检测资料,并分别比较两种方法在早期感染者(76例)与中晚期感染者(48例)中的检出阳性率。结果早期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率(94.74%)高于抗体检测(84.21%),中晚期感染者抗体检测阳性率(97.92%)高于核酸检测(8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核酸检测在H IV感染早期准确性高于抗体检测,而在H IV感染中晚期,抗体检测准确性较高。
作者:侯海燕;燕清丽;刘靓;刘纯成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评估我国于2011年发布的诊断标准用于临床后对妊娠糖尿病(GDM )筛查和诊断的影响。方法按照2011年原卫生部发布的诊断标准对怀孕24~28周的孕妇进行糖尿病筛查,并分析采用新标准前后GDM 阳性率的变化。结果采用新标准后GDM阳性率(12.5%)明显高于2010年标准筛查阳性率(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按照新标准要求开展筛查,及时诊断GDM ,确保临床尽早对孕妇的高血糖水平进行必要的干预,对维护母婴健康意义重大。
作者:李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在早产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早产患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住院的早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50例,并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同时选取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儿10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 )、同型半胱氨酸(Hcy )及心肌酶谱各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患儿Hcy、TBIL及各项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临床资料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早产窒息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有3例诊断为心肌炎,29例诊断为亚临床心肌炎,46例诊断为疑似心肌炎。结论早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细胞存在不同程度损伤,常规测定H cy及心肌酶谱对临床诊断新生儿心肌炎及亚临床心肌炎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春姬;元顺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 )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成熟T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独特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约占成人成熟淋巴细胞白血病的2%,疾病呈进展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通常小于1年[1]。 T‐PL L在临床少见,国内外对该病的报道有限,现本文对1例 T‐PL L患者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孙静芳;郭正武;胡高峰;续薇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