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目的:通过测定湖北地区0岁(小于1岁)健康儿童血清补体C3水平,观察其血清补体C3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415例该院及儿童医院体检0岁健康儿童血清,应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IM AGE800特定蛋白分析仪(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补体C3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健康0岁儿童血清补体C3水平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95%参考范围为0.57~1.60 g/L。结论当前临床沿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厂家所给的成人补体C3正常参考范围不适用于本实验室0岁儿童,各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情况制订正常参考范围。
作者:曹晓淬;张红梅;黄志勇;孔曼;卢忠心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FA )水平在预测高血压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该院体检的机关事业单位男性职工286例,根据舒张压将所有调查对象进行组:舒张压90~<110 mm Hg者36例,110~<130 mm Hg 者83例,130~<150 mm Hg者67例,150~<170 mm Hg者79例,≥170 mm Hg者21例;收集其血清FFA及体质量指数(BM I)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舒张压男性体检者血清 FFA 水平及BM 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89.97、117.84,P<0.05)。且人群血压与血清FFA水平呈正相关(r=0.995,P<0.05)。结论血清 FFA水平与血压呈正相关,提示FFA水平对高血压的发病有较大影响。
作者:张湘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和Ⅰ类整合子流行情况,为防控医院感染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感染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及多因素研究,对Ⅰ类整合子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果入住重症监护室(ICU)、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高是医院感染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的独立危险因素,Ⅰ类整合子阳性率高达98.6%。结论医院感染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受多种因素影响,Ⅰ类整合子在该院广泛流行,与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相关,应加强重症患者感染防御措施,及时发现、控制感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切断播散途径。
作者:高玉录;顾敏芳;黄唯;凌峰;何凤春;何友华;朱怡平;李俊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伤寒沙门菌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液和粪便标本检出的沙门菌129株,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M 100‐S23文件标准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判读。结果129株沙门菌中检出伤寒沙门菌21株,均分离自血液标本;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08株,其中99株分离自血液标本,9株分离自粪便标本。药敏结果显示两种沙门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率都在90%以上,对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两者的敏感率差异较大,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表现中介和耐药。结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CLSI推荐的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低于伤寒沙门菌,临床对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的经验用药方案应有所不同。
作者:杨艳秋;陈艳华;袁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选择与受血者相合的血液成分的意义,以预防受血者在输血过程中发生输血性溶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法对该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拟输血患者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结果阳性者用谱细胞再进行抗体鉴定。结果10534例患者标本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36例,阳性率为0.34%,其中血液病患者发生率高,占36.11%。特异性抗体分布情况为:抗‐E 7例,占19.44%;抗‐D 15例,占41.67%;抗‐Ec 2例,占5.56%;抗‐C 2例,占5.56%;抗‐c 2例,占5.56%;抗‐M 2例,占5.56%;抗‐S 1例,占2.78%;抗‐Fyb 1例,占2.78%;抗‐Jka 1例,占2.78%;抗‐Dib 1例,占2.78%;抗‐Lea 2例,占5.56%。结论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能够有效地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朱小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是将高灵敏的化学发光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结合起来,建立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线性范围宽、操作简便等特点。本科室使用美国贝克曼DXI‐800化学发光分析仪以来,极大地提高了检验质量和工作效率,其使用过程必须严格按《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管理规程认真做好仪器的全程质量控制,才能充分发挥仪器的作用,得到准确的样品分析结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报告。全面质量控制工作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等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将各个环节的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1]。准确可靠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得益于实验室质量保障计划的实施,主要包括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两个方面[2]。实验室在检测临床标本时必须实施室内质控计划,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精密度)。同时,实验室必须参加外部质量评价计划,例如通过参加部级或省级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量评价以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或可比性。但是,室间质评计划不能控制实验室每日发出的检验报告,只是一种回顾性评价。室内质控主要监测实验结果的精密度,而室间质评主要控制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不能互相替代。做好室内质控是参与室间质评计划的前提。因CLIA方法和所检测的项目具有特殊性,所以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与其他检测方法和项目不全相同。本科室存在CLIA的室内质控不规范,室间质评成绩不理想等问题。因此,笔者在工作中一直摸索,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CLIA 的室内质控,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些经验及较满意的结果。
作者:刘海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爆炸伤患者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b)的耐药性和同源性,了解Ab的耐药性特点及感染流行状况。方法收集爆炸伤患者临床分离的61株A b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菌株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1株A b呈现出高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的特点,其对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分别为11.5%和48.0%。61株多重耐药A b共分为8种基因型:其中A型25株,为主要流行型别;B型10株、C型6株、D型4株、E型8株、F型为3株、G型4株、H型1株。存在较高的同源性。结论爆炸伤患者检出的Ab具有多重耐药性,可能在地区间存在以克隆株的形式播散,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李阳;周万青;曹小利;沈黎;姜亦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评价髋关节置换术后监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预防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该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6例,其中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者纳入观察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者纳入对照组,术后均严密监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二聚体水平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监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预防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詹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段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4年1~12月送检的853份中段尿标本进行培养,并对分离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245份中段尿标本分离出病原菌,阳性率为28.7%;共检出病原菌菌株26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0.2%),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3.8%)、真菌(5.9%)。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48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3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检出率分别为17.6%、35.8%;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临床医生要依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科学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防止盲目经验用药,减少及控制ESBLs阳性菌株和其他耐药菌株的产生及传播。
作者:陶鹏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荧光定量法)与基因芯片分型法(简称基因芯片法)在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 PV )中的灵敏度,分析两者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46例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111例行液基细胞学诊断、135例行组织学诊断,采用荧光定量法和基因芯片法检测所有受试者15种高危 HPV 基因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荧光定量法检测H PV的灵敏度为55.28%,基因芯片法灵敏度为55.6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κ=0.745);HPV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增加而上升。结论荧光定量法和基因芯片法检测HPV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者检测灵敏度都较高,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与H PV感染呈正相关。
作者:龙秀荣;兰建云;耿建祥;阚延静;范雪梅;夏林;王宏景;梅静;赵雪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盐城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基因型特点。方法选取体检者20185例,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其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统计抗‐HCV阳性者的临床资料,并测定患者 HCV基因分型及 HCV RNA水平,所有患者行B超检查以判断临床预后。结果 HCV总感染率为1.22%,且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增加。基因1b型占73.17%,经B超检查,6型和1b/2a型所有感染者均仅有肝损伤,基因2a型肝损伤者占80.77%,高于16、3a+3b基因型感染者。结论盐城地区 HCV感染以男性及城镇居民为主,且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不同的基因型HCV感染预后不同,可通过基因型分析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作者:钱卫;王驭风;邹磊;夏澍;孙明忠;季建伟;王驭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从已确诊结核病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10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使用VIT 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培养阳性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药敏结果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2年标准进行判断。结果10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出7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M RS A检出率为67.62%。M RS A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88.73%,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除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万古霉素,M RS A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结论结核病患者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特别是对MRSA感染患者应加强检测,根据菌株耐药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周洪经;杜岩青;张立;张丽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验证乙型肝炎(简称乙肝)5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定性检测的分析性能,改进和优化试验方案,为实验室选用合适的方法和试剂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梯度稀释定值样品测定检出限;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 EP12‐A2文件进行临界值验证;选取临界值样品评价分析精密度(包括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通过与室间质评检测结果及雅培i4000SR化学发光仪比对评估符合率。结果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及乙肝核心抗原(HBcAb)的低检出限分别为:0.2 IU/mL、20 mIU /mL、1 NCU/mL、0.75 NCU/mL、0.05 NCU/mL。临界值(C50)±20%的浓度范围包含了多次重复试验阳性率5%~95%的浓度点区间。批内变异系数(CV )≤15%,夹心法批间CV≤25%,竞争法批间 CV≤35%。准确度及与雅培i4000SR比对的阴、阳性符合率均大于或等于95%,其一致性检验κ≥0.75。结论本实验室乙肝5项ELISA检测方法性能符合检测分析要求,检测质量可满足临床需求。
作者:史静;张亚;邹麟;陈瀑;张莉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基因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为临床提供方便、准确、快速的MTB耐药性的检测方法。方法以DNA测序法为金标准,采用基因芯片法与比例法药敏试验同时对2014年8~12月收治的250例结核病患者的痰液标本分离 M T B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 M T B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的效能。结果基因芯片法与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MTB对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3.0%、3.5%,对异烟肼的耐药率分别为6.7%、8.2%。以DNA测序法为金标准,基因芯片法检测MTB对利福平与异烟肼耐药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均高于比例法药敏试验,且检测时间短于比例法药敏试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基因芯片法检测MTB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与符合率,可以代替比例法药敏试验成为检测MTB耐药性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晓红;向启云;庄倩;李沫;董艳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乙肝病毒DNA (HBV DNA )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576例乙肝患者及10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HBV‐LP及 HBV DNA进行检测。结果576例乙肝患者血清 HBV‐LP与 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67.53%与6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HBV‐LP与 HBV DNA呈良好的正相关(r=0.785,P<0.05)。结论乙肝患者血清HBV‐LP与HBV DNA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可以作为病毒复制的血清学指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江春梅;仇卫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评估我国于2011年发布的诊断标准用于临床后对妊娠糖尿病(GDM )筛查和诊断的影响。方法按照2011年原卫生部发布的诊断标准对怀孕24~28周的孕妇进行糖尿病筛查,并分析采用新标准前后GDM 阳性率的变化。结果采用新标准后GDM阳性率(12.5%)明显高于2010年标准筛查阳性率(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按照新标准要求开展筛查,及时诊断GDM ,确保临床尽早对孕妇的高血糖水平进行必要的干预,对维护母婴健康意义重大。
作者:李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毛细管电泳仪在新生儿血红蛋白E(HbE)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12例新生儿脐带血标本进行检测,将筛查出HbE条带的标本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基因分析。结果新生儿HbE筛查阳性标本21份,阳性率为0.29%。21份标本HbE含量百分比为(3.73±1.74)%。经过地贫分析均为HbE杂合子,其中3份合并有α地贫。结论虽然新生儿HbE所占百分比较低,但毛细管电泳仪灵敏度高,适合用来筛查新生儿HbE。
作者:赵林;李友琼;邓玉素;黄晓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评价磺胺甲噁唑(SMZ)和甲氧苄啶(TMP)对结核分枝杆菌(MTB)的体外抑菌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微孔板观察法,测定TMP/SMZ对MTB敏感标准株H37Rv、临床敏感菌株(20株)和临床耐多药(MDR)菌株(30株)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标准株H37Rv的MIC值为0.5μg/mL TMP+9.5μg/mL SMZ。40株(80%)临床分离MTB可以被MIC值为1μg/mL TMP+19μg/mL SMZ的复合制剂抑制生长,其中包含17株敏感菌株、23株MDR菌株。结论 TMP联合SMZ对M TB菌株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活性。
作者:王静;李同心;聂晓平;丁显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调查扬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 PV )感染情况,分析其基因型及年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该院妇科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422例不同年龄段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反向斑点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1种H PV基因分型。结果 HPV 阳性率为38.60%,高危型 HPV 单型感染阳性率为18.23%,多重基因型感染阳性率为13.61%;以H PV‐16、52、58、53、11基因型感染为主。30岁以下女性H PV阳性率略高于30~<40岁者,之后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结论扬州地区女性宫颈HPV感染以 HPV‐16、52、58基因型为主,多重基因型感染阳性率较高,且 HPV阳性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易感人群定期进行H PV核酸检测及基因分型筛查。
作者:程文国;李炜;李莹莹;成颖;刘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尼曼‐匹克病(N PD )是鞘磷脂及胆固醇沉积于身体各器官的遗传性代谢病,以年幼儿童多发,具有肝、脾肿大,眼底黄斑部樱桃红色斑及骨髓涂片中大量泡沫样细胞等主要特征[1]。本病于1914年首先由 Niemann报告,1922年 Pick详细描述了病理检查所见,故而得名,此后国内外陆续有个例报道。国内临床分为A、B、C、D、E共5型,国外按病因分为Ⅰ型及Ⅱ型两大组,目前已肯定该病由于鞘磷脂酶或转运外源性胆固醇缺乏,造成病变细胞内鞘磷脂、胆固醇沉积,从而导致器官代谢异常[2]。骨髓中找到尼曼‐匹克细胞对确诊该病有重要价值,现报道1例病例如下。
作者:徐益恒;瞿晓媛;邰文琳;李劲榆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