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格列汀联合重和林M3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王海燕;顿晓熠;许佩;唐丽娜

关键词:西格列汀, 重和林M30, 老年, 2型糖尿病
摘要:目的:评价西格列汀联合重和林M3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给予西格列汀100mg一日一次口服联合重和林M30治疗,对照组给予重和林M30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BG)、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用量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有显著改善(P<0.05)同时实验组FBG、2hBG和HbA1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的BMI和胰岛素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西格列汀联合重和林M3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获得良好血糖控制,安全性好,低血糖发生率低,并能减轻体重,减少胰岛素用量.以上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自愿签署统一的知情同意书.
新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壁疝补片修补术负压引流球应用的临床体会

    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因其疼痛轻,复发率低等优势,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疝修补术,成为腹壁疝修补术的主流.但在临床实验中,对补片修补术是否放置引流,仍存在争议.对此,我们回顾分析2年多来我院所做的腹壁疝中的白线疝、切口疝、脐疝患者的资料,患者术中应用负压引流球,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9例,治疗组20例,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42.6岁;其中切口疝6例,白线疝4例,脐疝10例.对照组19例,男性6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6.2岁;其中切口疝5例,白线疝5例,脐疝9例.患者均无手术禁忌症,术前经CT检查,证实切口疝、白线疝的疝囊约5 cm,脐疝的疝囊约10 cm,腹壁疝环直径<3 cm的类圆形缺损.

    作者:张卫国;魏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角膜塑形镜、视特保对儿童近视控制疗效的临床观察

    近几年,Smith提出旁中心离焦减缓近视度数增加,已成为全国所热门的话题,在儿童近视眼矫正中,如何减少旁中心离焦现象已引起眼科界的重视.目前市场上具有减少旁中心离焦的产品有角膜塑形镜和视特宝镜片.眼耳鼻喉专科医院在2009年引进了角膜塑型镜.2013年引进了由罗克光学公司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共同研发的具有减少旁中心离焦镜片——视特宝.针对儿童近视眼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8个月的观察随访),视特宝,普通非球面镜片做了系统的6个月的观察随访,初步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峭丽;董娜;孙春鸽;肖月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与维生素25-羟维生素D3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5例T1DM患者(T1DM组)和3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 (vitD3)、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总胆固醇(TC)水平,并将T1DM组的C肽、HBA1c与25-羟维生素D3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1DM组vit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1DM组C肽与vitD3呈正相关(r=0.348,P<0.05),HbA1c与VD呈负相关(r=0.145,P<0.05).两组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羟维生素D与T1DM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补充维生素D可能为预防T1DM的发生.

    作者:郭红;彭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明原因腹痛患者胶囊内镜结果分析

    目的:对不明原因腹痛患者胶囊内镜(CE)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2006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集已完善胃肠镜检查却未明确诊断治疗的患者80例,均行胶囊内镜检查并分析病变.特点.结果:80例患者中,80例患者成功检查,成功完成率为100%.其中42例患者检出痛变,病变检出率为52.50%,诊断率为86.25%.结论:对于不明原因腹痛患者来说,胶囊内镜是一项检出率、诊断率高的安全无创检查.

    作者:赫晓磊;黄晓玲;高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提高教学医院临床带教质量的策略探讨

    作为教学医院,通过多年来对实习医生的培养,我们体会到: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医学生临床毕业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关键阶段,是从医学生到医生角色转换的必经之路.临床实习是实现基础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与临床带教的具体实施有着密切的联系.临床实习把学习地点由课堂转到了病房,学习的对象由书本转向了患者,学习的方法也随之发生改变.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秉承“科教兴医,教学相长”的工作理念,我们将近几年来的临床实习带教经验总结出来,此项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作者:黄莺;焦永慧;朱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乌鲁木齐542名机关人员血糖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机关人员的血脂、血糖水平普遍偏高,新疆等西北地区人群的血脂、血糖水平则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在2013年乌鲁木齐机关人员体检中,我们发现高脂血症与糖尿病的患病率仍居高不下.现就此次血脂、血糖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接受血脂、血糖检测的542名机关人员均为居住在乌鲁木齐市的区、市行政机关在职和退离休的干部,男性495人,女性47人,年龄42~91岁,平均(67.2±11.3),其中,42~50岁58人,51 ~60岁195人,>60岁289人;汉族439人,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103人.

    作者:常峪文;杨媛;李惠梅;宋丽娟;韩萍;米吉提·买买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加强医学装备安全管理降低医疗风险

    随着我国国力不断的增强,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的医疗资源需求日益增大.同时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和根本利益,因此各级医院利用多种资金渠道,积极引进配置各种医学装备,部分医院配置的医学装备已占到固定资产的60%以上,使各级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新医学学科的成立与发展快速提升,推动了医疗技术进步.医疗设备是医院重要的物质基础.拥有现代化医疗设备的数量多少、质量优劣、档次高低,是衡量一所医院综合诊断、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医学装备已成为现代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疗技术的发展,甚至在医疗行业发展中,在突破瓶颈上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董明军;苏丽君;白轩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9例运用胶囊内镜检查儿童小肠疾患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自本世纪初胶囊内镜的发明以来,小肠疾病的诊断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目前,国内有许多报道证明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腹痛、慢性腹泻等小肠疾病,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胶囊内镜对儿童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国内外报道很少.我科室对2006年12月~2013年11月就诊19例有适应征的儿童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12月~2013年11月就诊的19例儿童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7~14岁,平均年龄11.74岁;全部儿童均有临床症状:3例临床表现为便血、黑便或粪便隐血试验阳性,临床均诊断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8例不明原因腹痛,其中1例曾出现不全肠梗阻;8例慢性腹泻.

    作者:何晓勇;何小明;李玲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20例口腔疾患合并焦虑症状的个体干预研究

    口腔诊疗时患者因多种因素刺激和自身调节能力而产生紧张、忧虑乃至恐惧的特殊心里[1].在治疗这些具有相应症状的患者时,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治疗人员都面临着一些潜在棘手问题,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且对患者此后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甚至会影响其因口腔疾患再次就诊的能动性[2].本文对就诊的120例口腔疾患合并不同程度恐惧焦虑的患者评估后进行合理个体干预,以缓解患者情绪,克服恐惧焦虑的心理,达到治疗预期效果,并为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红彦;沈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光动力联合电离子术治疗鲍温样丘疹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电离子术治疗鲍温样丘疹病的治愈率及复发率.方法:52例鲍温样丘疹病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光动力联合电离子术治疗组26例和单纯电离子术治疗组26例.分别采用光动力联合治疗和单纯电离子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光动力治疗组治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2.5%、7.4%,单纯治疗组分别为48.0%、5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60,P<0.05).结论:光动力联合电离子术治疗鲍温样丘疹病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小.

    作者:邹晓辉;普雄明;康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DAVF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均行DSA检查,其中8例行头颅CT平扫,6例行MRI平扫、MRA、MRV检查.结果:DAVF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颅内血管杂音及头痛为主要表现,也可以癫痫为首发症状.本组患者头痛6例,癫痫3例,其中可闻及搏动性颅内血管杂音5例.头部CT及MRI平扫能显示DAVF的继发改变.本组中CT平扫显示颅内出血6例;MRI平扫见异常增粗迂曲的流空血管影5例;MRA示迂曲扩张的异常血管4例;MRV示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DSA检查显示病变位于海绵窦3例,横窦-乙状窦3例,上矢状窦2例,岩上窦1例,能清楚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结论:DAVF的CT、MRI、MRA及MRV表现对诊断有一定帮助,结合临床资料可提示DAVF,与脑动静脉畸形鉴别有一定困难,确诊依赖于脑血管造影.

    作者:钱向东;赵云辉;刘晋波;臧建华;王文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8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了解2012年昌吉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茵药物的选择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细菌鉴定仪和纸片扩散法对昌吉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18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为敏感,敏感率均为92.1%,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为73%、56.1%、53.4%,对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2.4%、59.8%、52.3%、50.3%.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茵,耐药率高,部分菌株呈多重耐药,应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彦霏;宋晓瑛;李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频线阵探头检查椎动脉走行异常漏诊原因分析

    众多文献资料报道HFLP检查椎动脉先天性变异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1-3],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对于椎动脉走行异常、走行扭曲、起源异常的诊断上,HFLP存在一定局限性,经使用LFCP检查后发现,LFCP CDFI更具有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7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经MRA诊断椎动脉走行异常48例,96支血管.其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61.31±10.57)岁.1.2 研究方法GE公司ViVid S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HFLP频率为6~13 MHz,深度3~10 cm,LFCP频率为3~6MHz,深度2~20 cm;检测椎动脉V1、V2段,记录椎动脉V1起始部、V2段远端C2-C1间隙二维及CDFI显示.HFLP、LFCP检测结果与MRA结果进行比较.

    作者:姜惠悦;傅建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近期疗效评价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确诊时约有25%的患者属浸润性或转移性癌,其中50%终将发生转移,预后较差[1].浸润性膀胱癌一般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但是手术并发症多,术后因尿流改道等原因导致患者生活不便.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已进行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并取得满意的结果,并逐渐应用到临床[2].国内保留膀胱手术并术后化疗的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10年6月对22例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行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阿力木江·吐拉洪;赵建华;王晨宇;罗勇;文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尿酸血症患者颈动脉病变的评价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高尿酸血症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82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182名健康体检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血管形态,有无斑块及测量舒张期内一中膜厚度(IMT).结果:高尿酸血症组颈动脉IMT为[(1.19±0.27)mm],对照组为[(0.77±0.15)mmn],高尿酸血症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7,P=0.01).高尿酸血症组斑块发生151例(151/182),对照组95例(95/182),高尿酸血症组斑块发生明显高于对照组(x2=39.32,P=0.00).高尿酸血组颈总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SPV)为71.38±19.27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18.77±7.01cm/s,阻力指数0.85±0.06、搏动指数(RI)2.25±0.62;对照组总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SPV)为127.51±31.22 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27.42±9.51cm/s,搏动指数(PI)1.79±0.49、阻力指数(RI)0.71±0.04.高尿酸血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流速较对照组减慢,而RI和PI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尿酸血症患者颈部血管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蒲小平;郭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99mTc-MDP骨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与多发性骨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与多发性骨转移瘤99mTc-MDP骨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分析评估99mTc-MDP骨显像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的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40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进行99mTc-MDP骨显像检查,观察骨髓瘤和骨转移瘤病灶在全身骨骼系统的放射性分布情况及影像学特征,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显像共发现363个病灶,其中327个病灶表现为放射性浓聚,36个病灶表现为浓聚合并减低或缺损区.好发部位病灶数为肋骨251个(69.1%),其次为胸椎50个(13.8%)、腰椎21个(5.7%)、骨盆18个(5.0%),颅骨9个(2.5%),颈椎、胸骨分别5个(1.4%)和四肢骨4个(1.1%)较少见.肋骨上大部分表现为串珠样或散点状,多发性为主,少有条片状表现;在腰椎、胸椎上则以扁平横条状、点状多见.40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骨显像发现428个病灶,均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好发部位病灶数为肋骨99个(23.1%)、骨盆87个(20.1%)、腰椎85个(19.9%),其次为胸椎79个(18.5%)、四肢27个(6.3%),颅骨20个(4.7%)、胸骨17个(4.1%)、颈椎14个(3.3%)较少见.多发性骨转移瘤骨显像形态上多样化,多为团块状或不规则浓聚,并常表现为“超骨”显像.结论:99mTc-MDP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和多发性骨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晶;张建;杨小丰;张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68例护理分析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危险因素、人口增长及老龄化的双重作用,乳腺癌将是我国近年来增长幅度大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保乳手术以其兼顾乳腺癌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完善.现已成为欧美国家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1].为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术治疗的护理方法,笔者对我院住院治疗的68例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术治疗患者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

    作者:贾丽;朱红;哈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方丹参滴丸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对复方丹参滴丸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15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77例,对照组7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0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34%,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以降低患者心绞痛的发生频率并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电图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玉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新市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出生缺陷所造成的人口素质问题以及所带来的损失和疾病负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重.同时,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感染性疾病、营养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的发生率都有明显下降,因而,出生缺陷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现将我区2009~2013五年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监测结果浅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作者:李锐;徐剑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预后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伊宁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53例CAP患儿,采集相关信息,把治疗结果分级(治愈、好转、无效).SPSS 12.0统计软件做单因素卡方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和分析影响CAP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年龄<1岁,咳痰,1个月内使用过抗茵药物,合并心、肾或肝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经皮血氧饱和度(SaO2)<90%,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0.9,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血尿素氮(BUN)升高共9个CAP预后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1岁、1个月内使用过抗茵药物,BUN升高,经皮SaO2<90%是影响C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儿CAP大部分可以治愈或好转,年龄<1岁、1个月内使用过抗茵药物、BUN升高、经皮SaO2<90%是影响C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炎;刘国峰;周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新疆医学杂志

新疆医学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