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平;李卫星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GP)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8例AGP的治疗经验体会,为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结果非手术治疗12例,治愈5例;手术治疗56例,治愈3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6例,心功能不全3例,肝功能不全2例,消化道出血7例,共死亡8例,死亡率11.8%。结论 AGP手术方式尽可能简便,以解除胆道梗阻,清除坏死胰腺组织,胰周、腹腔引流为佳。
作者:王继红;丁文庆;杨丽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冠心病合并室壁瘤手术治疗的6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51例,女性10例;年龄(51.9+4.2)岁。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线性缝合术30例,心内膜环缩成形术31例,血栓清除术18例。结果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围术期死亡2例,均死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53例术后随访3-18个月,随访率87%,心功能I~II级,1例术后12个月死于左心功能衰竭。结论根据室壁瘤的大小和病变程度合理的选择手术方式、有效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伊加提·司马义;李俊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发展为“检验医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是多个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有报道指出[1],医院的诊疗活动中实验室提供的检验信息占患者全部诊断、疗效等信息的60%以上。检验科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辅助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检验医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临床医学诊断与治疗的效率。
作者:蔡晓芸;张义;黄宜志;安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 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1]。PICC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其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异位、静脉栓塞等[2]。PICC现已被临床大量广泛使用,为患者长期输液、化疗及静脉营养提供了保障,得到医护人员及患者的青睐[3,4]。可是,如何更好地维护PICC,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是应该深思的问题。
作者:鲁华;叶佳;董元玲;桑娟;胡江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新疆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位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可以进行纵向(医院内部)和横向(医院之间)比较,采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可比性的评价指标,进行质量管理评价。单病种质量管理要注重对过程和环节的质量管理,包括质量控制指标数据源的采集、统计和及时反馈,起到医疗过程中的提醒、警示与监督作用。我院在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中做到了“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整改及时”,取得良好效果。我院自2011年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手工管理。存在数据填报不准确、信息反馈不及时等管理漏洞。2014年1月起我院加强了单病种的管理并自行研发单病种管理模块,实现了信息自动提取、统计。从而规范了单病种质量数据的管理。下面对我院2014年开展的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住院(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缺血性卒中/脑梗死、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等单病种诊疗项目执行情况及取得的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赵芹;尤秀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产前筛查是我国母婴保健服务的重要措施,是减少缺陷儿出生,在提高人口素质,优生优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产前筛查是通过可行的方法,对一般妊娠妇女进行筛查,发现子代具有患遗传性疾病高风险的可疑人群。筛查出可疑者进一步确诊,是预防遗传性疾病的重要步骤。通常采用简便、经济、无创伤及安全的生化检测进行产前筛查,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院自2013年1月通过申请审核获得产前筛查准入资质后,对我院围产门诊妊娠中期(14周~22周)单胎孕妇1025例开展产前筛查风险评估,筛查高风险者进一步转诊行产前诊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冬梅;高杰;齐伟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新疆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高频超声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表现。方法对确诊的19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76个病变关节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痛风性关节炎的声像图特点。结果(1)受累关节中,第一跖趾关节19个(19/76,25%),腕关节12个(12/76,15.8%),肘关节11个(11/76,14.5%),双手关节11个(包括掌指、近指关节,11/76,14.5%),膝关节9个(9/76,11.8%),踝关节9个(9/76,11.8%),足背5个(5/76,6.6%)。(2)病变关节的超声表现:1)痛风性关节炎的特异性超声表现:痛风石形成13个(13/76,17.1%),“双轨征”24个(24/76,31.6%),关节积液“暴风雪”样回声2个(2/76,2.6%);2)非特异性表现:关节积液58个(58/76,76.3%),滑膜增厚及血流34个(34/76,44.7%),腱鞘炎14个(14/76,18.4%),骨侵蚀6个(6/76,7.9%)。结论根据室壁瘤的大小和病变程度合理的选择手术方式、有效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钟岩;石亚妹;武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流程优化管理是整个医院服务流程的关键之处,大大提高医院当中的服务水平[1]。近年来随着口腔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口腔医疗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口腔诊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指数也不断提高。我院将口腔科作为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采取流程优化管理,不断改进流程、完善相关构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使患者获得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
作者:邢金玲;王慧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主要存在羊、牛、猪、沙林鼠和犬,以前3种为主,本病患者长期以发热、多汗、关节痛为主要特征,但主要表现在腰背部疼痛,往往被误诊为腰椎结核、上感,腰肌劳损,终板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游牧地区,并且是结核高发地区,现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2014年3月来我院以发热,腰背疼痛在门诊收入院患者,但终诊断为布氏杆菌脊柱炎的11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误诊的原因和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王英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全自控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分娩的孕妇中要求分娩镇痛者78例为治疗组,均采用硬膜外持续微泵给药,以同期分娩未实施药物镇痛者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疼痛、产程、分娩方式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治疗组镇痛有效率为91.0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第一、第二及总产程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组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持续微泵给药用于分娩阵痛效果确切,对母婴安全可靠,临床应大力推广。
作者:赵敏毅;徐奥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双源CT低浓度、低剂量扫描在低体质指数人群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低体质指数BMI≤20患者,心率<65次/分和65≤心率<90次/分各30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低心率组采用单扇面采集;高心率组采用多扇面采集。每组再按随机性原则,15例采用370mgI/ml典比乐、120KV扫描;15例采用300 mgI/ml典比乐、100KV进行扫描。比较两组影像的质量与剂量指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内不同造影剂浓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主观性评价无明显差异,图像质量均较好,客观评价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噪声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单扇面与多扇面相比放射剂量有明显差异CTDI及DLP分别降低20%、11%,两组数据P<0.01,有统计学差异。每组间不同KV放射剂量比较,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100KV较120KV相比,CTDI及DLP分别降低21%、9%,两组数据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低体质指数人群,采用低浓度、低剂量的双源CT扫描程序,可以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有效的减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及造影剂的摄取,减少医源性损伤。
作者:孙莉;刘艳;李江红;刘文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白内障是由于老化、代谢异常、中毒、遗传等原因造成晶状体代谢紊乱而导致的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光线无法有效的投射到视网膜上,患者因此而感到视物模糊。多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1]。由于白内障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出现,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疼痛,以及眼部有异物感,因此对于白内障患者术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实验中,针对白内障术后患者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2-3]。
作者:伍超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系统性评价口服Xa抑制剂和华法林用于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制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Ovi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Medline光盘数据库、同方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查找网络上有关的所有文章及未发表的病例对照实验,并用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相关文献,并对所有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进一步的检索。收集所有相关的病例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口服Xa抑制剂和华法林相比对房颤患者抗凝效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相关证据。结果 Xa抑制剂与华法林相比,能明显降低总死亡率【P=0.01,优势比(OR)0.89,95%可信区间(CI)(0.82,0.98)】、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P<0.00001,优势(OR)0.49,95%可信区间(CI)(0.39,0.60)】、主要部位出血发生率【P=0.07,优势比(OR)0.76,95%可信区间(CI)(0.57,1.02)】;然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P=0.18,优势比(OR)1.08,95%可信区间(CI)(0.97,1.20)】、心肌梗死发生率【P=0.19,优势比(OR)0.94,95%可信区间(CI)(0.82,1.08)】、消化道出血发生率【P=0.65,优势比(OR)1.07,95%可信区间(CI)(0.78,1.47)】无差别。结论新型口服抗凝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的大优势在于出血风险减少和用药方便,但目前此类药物临床使用时间过短和上市后可能昂贵的价格,同时缺乏明确的解救药物,尚不足以将这些药物作为一线用药考虑。
作者:刘入源;郭凤;阿尔达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喉内喷利多卡因和气管导管气囊内注入碳酸利多卡因对围拔管期咽喉痛的影响。方法96名拟行妇科肿瘤手术的女性病人被随机分配到4组。A组:喉内喷1%盐酸利多卡因+气囊内注入1.73%碳酸利多卡因;B组:喉内喷1%盐酸利多卡因+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C组:喉内喷生理盐水+气囊内注入1.73%碳酸利多卡因;D组:喉内喷生理盐水+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记录拔管后15min(T1)、1h(T2)和24h(T3)的咽喉痛的VAS评分。结果 A、B、C组在三个时点的咽喉痛的VAS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在T1、T2两个时点,A组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P<0.05)。结论喉内喷盐酸利多卡因+气囊内注入1.73%碳酸利多卡因可减轻气管导管刺激引起的咽喉部不适症状。
作者:贺芳;阿布利米提·吐尔地;马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脊柱区节细胞神经纤维瘤(GN)的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脊柱区GN的MR影像表现。结果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36.6±20岁。2例2瘤体位于硬膜外,1例1瘤体位于左侧椎间孔区,1例2瘤体位于椎管内两侧硬膜下,1例1个瘤体位于硬膜下并向硬膜外生长。3例3个瘤体呈哑铃型外观,2例3个瘤体呈类圆形。6个瘤体平均横截面大小约1.4±0.17cm×2.6±0.86cm。平扫T1WI呈稍不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长T2,3例3个瘤体内见囊变。6个瘤体均呈不均匀强化,2例2瘤体呈环形较明显强化,余3例4瘤体呈轻度强化。所有瘤体未见延迟强化特点。结论脊柱区GN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容易形成哑铃型外观,容易被误诊。
作者:刘洋;吴建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观察组采用泮多拉唑、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呋喃唑酮和阿莫西林四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vs 80.0%,P<0.05),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85.0%vs 72.5%,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7.21±5.34)低于对照组(10.16±5.67),复发率(0.0%)低于对照组(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能够显著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
作者:方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营养缺乏常常是产生牙周病的因素[1]。本次调查选择新疆主体民族之一的哈萨克族人群为研究人群,旨在了解该民族牙周患病情况,并对其营养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牙周病发生的相关营养因素,为哈萨克族牙周病的预防提供饮食营养方面的依据。
作者:杨立群;杨爱琼;范雪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人类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老年人群的家庭以及社区护理服务问题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1]。了解老年人群的护理服务需求,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老年人的家庭、社区护理的开展和有效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参考,也为进一步贯彻我市合理、全面的老年人养老与关怀政策提供借鉴。我们对五家渠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及社区护理服务需求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刘茜;马艳莉;徐雪雁;董汉奎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