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柱区节细胞神经纤维瘤的MR表现

刘洋;吴建满

关键词:节细胞神经纤维瘤, 位置, 脊柱区,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区节细胞神经纤维瘤(GN)的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脊柱区GN的MR影像表现。结果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36.6±20岁。2例2瘤体位于硬膜外,1例1瘤体位于左侧椎间孔区,1例2瘤体位于椎管内两侧硬膜下,1例1个瘤体位于硬膜下并向硬膜外生长。3例3个瘤体呈哑铃型外观,2例3个瘤体呈类圆形。6个瘤体平均横截面大小约1.4±0.17cm×2.6±0.86cm。平扫T1WI呈稍不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长T2,3例3个瘤体内见囊变。6个瘤体均呈不均匀强化,2例2瘤体呈环形较明显强化,余3例4瘤体呈轻度强化。所有瘤体未见延迟强化特点。结论脊柱区GN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容易形成哑铃型外观,容易被误诊。
新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分子肝素配合生理盐水定时冲洗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应用和护理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已成为急危重症抢救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而抗凝则是保障其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目前广泛应用的抗凝剂仍然是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或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LMWH)。但因UFH有并发出血的危险性,而LMWH在保证相同抗血栓形成效果的情况下,能较普通肝素减小出血的危险性,具有抗凝效果更好,明显降低出血次数,且对脂质代谢影响小的特点[1],近年来广泛用于血液净化中。但在我国血液净化抗凝治疗方案多为经验性,缺乏标准化治疗方案。笔者比较了我院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中应用UFH与LMWH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丽;高如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食管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居第四位[1]。一般认为与吃粗硬烫的食物、饮酒、吸烟、遗传以及食管炎等因素有关。手术切除目前仍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食管癌的治疗方式已经多样化,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国目前食管癌的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郝瑞;边拜;李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我院单病种管理作法与效果分析

    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位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可以进行纵向(医院内部)和横向(医院之间)比较,采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可比性的评价指标,进行质量管理评价。单病种质量管理要注重对过程和环节的质量管理,包括质量控制指标数据源的采集、统计和及时反馈,起到医疗过程中的提醒、警示与监督作用。我院在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中做到了“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整改及时”,取得良好效果。我院自2011年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手工管理。存在数据填报不准确、信息反馈不及时等管理漏洞。2014年1月起我院加强了单病种的管理并自行研发单病种管理模块,实现了信息自动提取、统计。从而规范了单病种质量数据的管理。下面对我院2014年开展的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住院(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缺血性卒中/脑梗死、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等单病种诊疗项目执行情况及取得的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赵芹;尤秀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乌鲁木齐南山郊区哈萨克族牙周病相关营养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营养缺乏常常是产生牙周病的因素[1]。本次调查选择新疆主体民族之一的哈萨克族人群为研究人群,旨在了解该民族牙周患病情况,并对其营养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牙周病发生的相关营养因素,为哈萨克族牙周病的预防提供饮食营养方面的依据。

    作者:杨立群;杨爱琼;范雪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用于白内障术后治疗的临床效果

    白内障是由于老化、代谢异常、中毒、遗传等原因造成晶状体代谢紊乱而导致的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光线无法有效的投射到视网膜上,患者因此而感到视物模糊。多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1]。由于白内障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出现,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疼痛,以及眼部有异物感,因此对于白内障患者术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实验中,针对白内障术后患者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2-3]。

    作者:伍超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临床与检验沟通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发展为“检验医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是多个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有报道指出[1],医院的诊疗活动中实验室提供的检验信息占患者全部诊断、疗效等信息的60%以上。检验科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辅助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检验医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临床医学诊断与治疗的效率。

    作者:蔡晓芸;张义;黄宜志;安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男性不育对IVF/ICSI-ET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卵泡浆内单精子纤维注射(ICSI)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生殖中心收治并行IVF-ET和ICSI-ET辅助生殖治疗的夫妻病例2020例,共2880个周期,分为男性不育组和非男性不育组,两组内亚组分为IVF-ET组和ICSI-ET组,分别比较受精率、妊娠率、流产率,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在IVF/ICSI-ET的受精率有差异(P<0.05),其余各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不育会降低IVF/ICSI-ET的受精率,但对其妊娠率和流产率无任何影响。

    作者:滕雪峰;黄卫东;张丹;庞敏;蔡亚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1岁内流动儿童保健现状的效果分析

    有文献报道,无论是本地儿童还是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都完成较好达90%以上[1],而流动儿童建卡率与体检率不高[2,3]。我院预防接种室与儿童保健室比邻,鉴于预防接种工作做得好及儿童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的重视,自2013年6月起,我院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儿童保健工作,对每一个前来预防接种的儿童,在符合卫生部要求的体检年龄,均提醒及督促儿童家长先带儿童体检再进行预防接种。为了总结过去1年我院对流动儿童保健的经验和成效,我们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1岁内的儿童保健现状,为提高流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提供依据。

    作者:陈虹;李雪莉;李淑芬;徐继红;高新;付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观察组采用泮多拉唑、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呋喃唑酮和阿莫西林四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vs 80.0%,P<0.05),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85.0%vs 72.5%,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7.21±5.34)低于对照组(10.16±5.67),复发率(0.0%)低于对照组(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能够显著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

    作者:方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个性化PICC维护周期与传统PICC维护周期效果对比研究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 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1]。PICC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其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异位、静脉栓塞等[2]。PICC现已被临床大量广泛使用,为患者长期输液、化疗及静脉营养提供了保障,得到医护人员及患者的青睐[3,4]。可是,如何更好地维护PICC,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是应该深思的问题。

    作者:鲁华;叶佳;董元玲;桑娟;胡江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室壁瘤切除术61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冠心病合并室壁瘤手术治疗的6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51例,女性10例;年龄(51.9+4.2)岁。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线性缝合术30例,心内膜环缩成形术31例,血栓清除术18例。结果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围术期死亡2例,均死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53例术后随访3-18个月,随访率87%,心功能I~II级,1例术后12个月死于左心功能衰竭。结论根据室壁瘤的大小和病变程度合理的选择手术方式、有效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伊加提·司马义;李俊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迁址启示

    作者:《新疆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脊柱区节细胞神经纤维瘤的MR表现

    目的:探讨脊柱区节细胞神经纤维瘤(GN)的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脊柱区GN的MR影像表现。结果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36.6±20岁。2例2瘤体位于硬膜外,1例1瘤体位于左侧椎间孔区,1例2瘤体位于椎管内两侧硬膜下,1例1个瘤体位于硬膜下并向硬膜外生长。3例3个瘤体呈哑铃型外观,2例3个瘤体呈类圆形。6个瘤体平均横截面大小约1.4±0.17cm×2.6±0.86cm。平扫T1WI呈稍不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长T2,3例3个瘤体内见囊变。6个瘤体均呈不均匀强化,2例2瘤体呈环形较明显强化,余3例4瘤体呈轻度强化。所有瘤体未见延迟强化特点。结论脊柱区GN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容易形成哑铃型外观,容易被误诊。

    作者:刘洋;吴建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血压患者社区干预的效果及药物依从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依从性。方法选取社区已建立的高血压患者243名,接受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的135名患者作为实验组,不接受规范管理的108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实施社区干预措施前后,分别填写药物依从性量表,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社区干预前后血压值的变化及药物依从性的差异,并分析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实施社区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药物依从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244,P=0.621),干预后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31,P=0.013),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863, P=0.389),经过社区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89, P=0.004);经过多因素的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入(OR=0.781,95%CI:0.629-0.971)是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提高药物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医疗保障额度,使其接受社区规范的高血压管理。

    作者:黄远泉;曾小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3年结果回顾性分析

    新生儿疾病筛查(NBS)指利用快捷、简便、灵敏的手段,有针对性地筛查出对新生儿健康和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危害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1]。NBS的实施可以尽早地针对疾病进行治疗,大限度地降低患儿出生缺陷对脏器及智力的损害,尽早发现并针对疾病进行治疗[2]。

    作者:汪秀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低浓度、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低体质指数人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源CT低浓度、低剂量扫描在低体质指数人群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低体质指数BMI≤20患者,心率<65次/分和65≤心率<90次/分各30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低心率组采用单扇面采集;高心率组采用多扇面采集。每组再按随机性原则,15例采用370mgI/ml典比乐、120KV扫描;15例采用300 mgI/ml典比乐、100KV进行扫描。比较两组影像的质量与剂量指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内不同造影剂浓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主观性评价无明显差异,图像质量均较好,客观评价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噪声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单扇面与多扇面相比放射剂量有明显差异CTDI及DLP分别降低20%、11%,两组数据P<0.01,有统计学差异。每组间不同KV放射剂量比较,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100KV较120KV相比,CTDI及DLP分别降低21%、9%,两组数据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低体质指数人群,采用低浓度、低剂量的双源CT扫描程序,可以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有效的减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及造影剂的摄取,减少医源性损伤。

    作者:孙莉;刘艳;李江红;刘文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MRI在一氧化碳中毒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性脑损伤的MRI影像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双侧基底节(主要为双侧苍白球)损害7例;双侧皮质下白质和(或)侧脑室周围白质损害10例;皮质下白质和(或)侧脑室周围白质与基底节损害8例,其中1例合并脑萎缩,病变呈等或低T1高T2信号, FLAIR及DWI为高信号,两侧大致对称。乳突蜂房损害23例,其中22例为双侧,1例为单侧,呈长T1长T2信号,FLAIR为高信号,DWI为等信号。结论 MRI是目前评价一氧化碳中毒性脑损伤敏感而准确的影像学方法,它可以清楚的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信号强度变化;两侧乳突蜂房损害与一氧化碳中毒具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刘新军;田文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是指机体恶性肿瘤或潜在的恶性肿瘤所产生的间接或远隔效应,导致的神经系统病变。它可影响神经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位,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处或肌肉均可出现病变,症状和体征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取决于受损的部位。因此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样化,易导致早期漏诊、误诊。本文回顾总结近2年来我院确诊的4例PNS患者,并复习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为PNS的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提供依据。

    作者:白鹤;胡霞;周晓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分析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方法选择住院的2008年2月~2010年8月上消化道出血病例137例,对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出血病因: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以消化性溃疡为主,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较胃溃疡出血多见;2、出血部位:胃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部位,其次是十二指肠出血。结论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可能与饮食不当、酗酒、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作者:艾克拜尔·艾则孜;杜沁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自酸蚀黏接剂用于牙齿感觉过敏症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对自酸蚀黏接剂用于牙齿感觉过敏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124例牙齿感觉过敏症患者(172颗患牙),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应用G-BOND自酸蚀黏结剂予以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应用GLUMA脱敏剂予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即刻、3个月之后以及6个月之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在治疗即刻、3个月之后以及6个月之后比较的差异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3个月之后,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都较治疗即刻显著下降(P<0.05)。结论 G-BOND自酸蚀黏结剂用于牙齿感觉过敏症患者的治疗,能够获得同GLUMA脱敏剂相似的临床效果,并且其操作更加简便,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云;黎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新疆医学杂志

新疆医学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