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流变学在新生儿常见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姜荣荣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硬肿症, 红细胞增多症, 高胆红素血症
摘要: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规律,包括血液中有形成分的变形性及无形成分的流动性及其对血液流动的影响,以及血管和心脏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目前已广泛用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中,对疾病的诊断、病因的发现及发病机理的探讨,都提供了新的信息.现今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在成人中应用已较广泛,但血液流变学检查作为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应用于临床实际诊疗操作中,仍未得到普及.近年来,血液流变学在新生儿常见疾病中的诊断、治疗过程中的意义,已引起广泛关注,并取得一定进展,现就新生儿常见疾病血液流变学近几年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专项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提高癫痫患者V-EEG 监测质量的结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专项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提高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V-EEG )监测质量的结果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行V-EEG监测癫痫患者160例按专项护理质量控制干预前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行专项护理控制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测方法.对两组癫痫患者监测成功率、伪差报告发生率、睡眠剥夺率、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V-EEG监测成功率(97 .50% )高于对照组(88 .7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伪差报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睡眠剥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观察组患者电极松动与导联脱落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患者V-EEG监测电线损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患者皮疹和外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88 .75 % )高于对照组(72 .50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 专项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可有效提高癫痫患者V-EEG监测质量.

    作者:刘美丽;罗尧岳;朱丽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PIVKA-Ⅱ、AF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中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PIVKA-Ⅱ) 、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3月到2018年4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62份PHC血清标本(PHC组) ,48份肝硬化肝炎(肝硬化肝炎组) 、50份肝恶性肿瘤患者(肝恶性肿瘤组)和100份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体检组) .分别检测各组标本PIVKA-Ⅱ和AFP水平,分析PIVKA-Ⅱ和AFP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 单独检测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在PHC组、肝硬化肝炎组、肝恶性肿瘤组和体检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各组联合检测PIVKA-Ⅱ和AFP的阳性率均高于单独检测;单独检测PIVKA-Ⅱ的灵敏度为88 .7% ,单独检测 AFP的灵敏度为74 .2% ,联合检测 PIVKA-Ⅱ和AFP的灵敏度为96 .8% ,单独检测PIVKA-Ⅱ和单独检测AFP与联合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PIV-KA-Ⅱ在肝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与AFP相比可提高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二者联合检测对肝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邱志琦;王欣悦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尼泊金丁酯用于24 h尿液标本生化项目测定的研究

    目的 研究尼泊金丁酯作为防腐剂对24 h尿液标本生化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新鲜无菌或有菌尿液标本各20份,每份分成4组.一组作为处理前原始标本组,定量检测尿液标本中微量总蛋白、葡萄糖、钾、钠、氯、钙、磷离子,以及肌酐、尿素的水平,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其余3组为尼泊金丁酯组、甲苯组、无防腐剂组,均放置24 h后定量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原始标本为无菌尿液时:4组间葡萄糖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明显.原始标本为有菌尿液时:尼泊金丁酯组菌量与原始标本组相比明显减少(P<0 .05) ;甲苯组、无防腐剂组与原始标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尼泊金丁酯组的葡萄糖水平与处理前的原始标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而未加防腐剂组、甲苯组的葡萄糖水平与原始标本比较明显下降(P<0 .05) ;尼泊金丁酯组、甲苯组、无防腐剂组的其余生化指标包括离子、肌酐、尿素、微量总蛋白,与原始标本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尼泊金丁酯作为防腐剂在24 h尿液生化检查中,对离子、微量总蛋白、肌酐及尿素结果无明显影响.且对尿标本中的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可防止葡萄糖的分解,维持该指标的稳定性.

    作者:吴思湟;姜巧;陈翘;孙卫民;彭亮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苦豆子总生物碱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 HSP70的影响

    目的 观察苦豆子总生物碱对溃疡性结肠炎(UC )大鼠中 HSP70的影响.方法 选取55只大鼠平均分成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SASP组、苦豆子碱高剂量组,苦豆子碱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 TNBS复制UC大鼠模型,模型复制的同时给予SASP或苦豆子碱治疗,3周后观察粪便隐血、DAI 、HSP70等.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 HSP70 下降,治疗组 HSP7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苦豆子碱可能通过提高保护性蛋白水平,维持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处于平衡状态,从而调节肠道局部免疫应答和缓解炎症程度.

    作者:李华;骆文婷;陈泽伟;郑慰武;谢文源;龙亚秋;邓虹珠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硫化氢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N )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死因素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常常进展到末期肾衰竭,对患者的经济及身体造成严重负担.

    作者:李超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抗苗勒管激素和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究抗苗勒管激素(AMH)和甲状腺-抗体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174例,对其促排卵前的AM H水平和甲状腺抗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AM H>4 .17 ng/mL的患者比AM H≤4 .17 ng/mL的两组患者有更高的获卵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患者的流产率(16 .4% )明显高于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阴性的患者(6 .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AM H水平与患者的促排卵结局关系密切,可作为制订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应提高对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阳性不孕症患者的重视,在其妊娠过程中注意防止流产.

    作者:柴蓓蓓;何培;王惠莹;刘浏;张若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克罗米芬抵抗状况研究

    目的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妇女克罗米芬抵抗状况,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121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抵抗克罗米芬将所有患者分为抵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免疫功能及糖代谢相关指标.结果 抵抗组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 、舒张压及双卵巢窦卵泡数分别为(66 .47 ± 11 .94)kg 、(26 .79 ± 3 .95)kg/m2、(77 .05 ± 8 .46)mm Hg 、(38 .05 ± 7 .99)个,痤疮及多毛症发病率分别为15.22% 、10 .87% ,C反应蛋白、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0 .39 ± 0 .56)mg/dL 、(14 .96 ± 11 .64)μIU/mL 、(3 .68 ± 3 .21)个,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体质量、BMI 、舒张压、双卵巢窦卵泡数、痤疮、多毛症、C反应蛋白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可能是PCOS患者克罗米芬抵抗的临床指标.

    作者:张倩;李力;刘倩;赵丹;刘伟;卢志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西安地区1233例食物不耐受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西安地区人群食物不耐受情况.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人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 抗体.结果 阳性率高的前4种是鸡蛋(56 .45% ) 、牛奶(45 .42% ) 、大豆(13 .87 % ) 、鳕鱼(12 .65% ).鸡蛋、牛奶、大豆阳性率在未成年组、青壮年组、老年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鸡蛋、牛奶的阳性程度高.结论 人群中普遍存在食物不耐受,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可及时发现饮食中的不适宜食物,减少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韩跃东;张超;翟达;张衍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2012-2017年某院内分泌项目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目的 对该院近6年来参加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NCCL )内分泌室间质量评价(EQA)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NCCL发放内分泌EQA标本使用化学发光分析操作规程,对科室开展项目进行检测并上报测得值,对回报的EQA结果通过年合格率、项目能力验证(PT )得分、偏倚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6年共完成12次共700个内分泌EQ A标本的测试,其中679个测试结果达到合格标准,总通过率为97% ,各项目PT得分均大于80% ;不同仪器对同一项目的测定结果是有变化的.结论 通过EQA可以考核实验室检测内分泌疾病相关指标的能力,工作中须加强质量控制工作,以提高检测准确率.

    作者:刘杉;王栋钢;尹僖;杨渝生;雷培芸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术前 NLR 、PLR 、RDW 与喉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与喉鳞状细胞癌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该院头颈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临床病理被确诊为喉鳞状细胞癌.分别检测患者术前近一次全血细胞分析的参数,包括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PLT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RDW ,计算NLR和PLR值.根据ROC曲线,同时兼顾敏感性和特异性,分为低NLR组(NLR<2 .04)和高NLR组(NLR≥2 .04) ;高PLR组(PLR≥120 .32)和低 PLR组(PLR<120 .32) ;高RDW 组(RDW ≥14 .05 fL )和低 RDW 组(RDW<14 .05 fL ) .比较各组术前比值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变化及意义.结果 各组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而在肿瘤分期方面比较,高NLR组T3和T4期比率高于低NLR组T3和T4期比率(74 .3% vs.44 .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7) .结论 术前NLR>2 .04提示喉癌患者分期较晚,预后不良.喉鳞状细胞癌的分期越高,PLR值越大.

    作者:张曦;赵留芳;夏全松;杨伟;陶芃作;李静芳;杨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79例输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了解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的原因,探讨降低和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资料,分析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基本信息、输血种类及不良反应类型.结果 2013 -2016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 .18 % .其中发热反应30例,占37 .97 % ;过敏反应49例,占62 .03% .由红细胞引起3例,占3 .8% ,血浆类制品引起76例,占97 .2 % .首次输血发生输血反应23例,占29 .11% ,其中女性16例,均有妊娠史;多次输血发生输血反应46例,占70 .89% .结论 临床输血有一定的风险,患者的输血史、妊娠史以及血液成分都是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及血液成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

    作者:何翠;邓素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320株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参考.方法 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鉴定细菌,使用 VITEK 2 Compact 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15-2017年共分离到320株无乳链球菌,主要来自女性生殖道分泌物、中段尿、肛拭子、男性尿道拭子、血液及非切口分泌物;主要分布的科室是妇产科、泌尿外科、妇产科门诊、内分泌及肾内科.药敏试验显示无乳链球菌对四环素耐药率较高,耐药率达89 .1% ,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为30% ~40% ,未检出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 无乳链球菌主要来源于生殖道与泌尿道,尚未检出对青霉素G的耐药株.青霉素G仍是治疗无乳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对青霉素G过敏的患者,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不宜过度用药.

    作者:罗国兰;李梦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大数据时代必知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行业普及应用,行业应用系统规模迅速增大,行业应用产生的数据呈爆炸式增长.西方发达国家已经从科技战略层面上提出一系列的大数据研究计划来推动大数据技术的探索、研究及应用.大数据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遇,不断产生的海量大数据包含很多小数据不具备的潜在深度价值,数据分析挖掘能够对行业、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对实现各种高附加值的服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及创新应用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行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作者:廖玍;应斌武;关明;张本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E6/E7 mRNA 和DNA 检测对2级以上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价值的 Meta分析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比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 )E6/E7 mRNA和DNA检测对2级以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数据库为PubM ed 、Cochrane Library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 KI 、万方等.限定检索文献的时间为数据库建立到2017年10月31日.由两名研究者分别独立完成文献的筛查及数据信息的提取.采用Q U ADAS工具对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 eta-disc 1 .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终共有21篇文章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分析结果显示HPV E6/E7 mRNA和DN A诊断2级以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分别为0 .87和0 .87 ,特异度分别为0 .73和0 .60 ,阳性似然比分别为2 .52和1 .54 ,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 .25和0 .34 ,诊断比值比分别为10 .28和4 .73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49 7和0 .704 8 ,Q*指数分别为0 .780 9和0 .656 8 .结论 相比 HPV DNA 检测, E6/E7 mRNA检测可能具有更优的对2级以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双;朱月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某地区7500例农村女性 HPV 亚型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永川区农村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亚型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7 500例该区农村女性宫颈脱落细胞,进行 H PV 分型(15型)检测.结果 7 500例标本中检出973例阳性, HPV总体感染率为12 .97% . 35 ~ 45 岁、46 ~ 55 岁、56 ~ 65 岁年龄组感染率分别为 11 .29% 、12 .40% 、16 .92 % .感染率排在前5位的亚型依次为52型(4 .16% ) 、58型(2 .05 % ) 、16型(1 .52 % ) 、51型(1 .33% ) 、68型(1 .28 % ) .多重感染以二重感染为主,感染率为2 .09% ,其复合型别以52型复合58型为主.结论 该区农村女性 H PV感染具有地域特异性,应加强该区健康教育及健康筛查,以降低 H PV 的感染率及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作者:苏星予;廖昂;邓启明;肖成琴;刘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87例婴儿肺炎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婴儿肺炎并发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儿科住院的87例婴儿肺炎并发肝损害病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儿科住院的60例肝功能正常的婴儿肺炎病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研究显示低氧血症、肺炎支原体感染、严重细菌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合胞病毒感染、中草药治疗是婴儿肺炎发生肝损害的危险因素( P<0 .05) ,而EB病毒、腺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衣原体则与婴儿肺炎肝损害的发生无关(P>0 .05) .结论 中草药治疗、低氧血症、肺炎支原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严重的细菌感染是婴儿肺炎并发肝损害的危险因险,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上述情况应动态监测肝功能变化.

    作者:陈东亮;林玉芳;郑少梅;李春芳;钟健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某地区289例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广东云浮地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情况,探讨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对289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进行19种特异性过敏原IgE抗体(sIgE )和总IgE检测.结果 患者总Ig E阳性检出率为94 .1% (272例) ,特异性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72 .7% (210例) ;吸入组过敏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食入组;吸入组中以户尘螨(57 .8% ,167例)阳性率高,其次为蟑螂(25 .3 % ,73例)和屋尘(13 .1 % ,38例) ;食入组中以蟹(14 .53% ,42例)阳性率高,其次为虾(12 .8% ,37例) 、菠萝(10 .7 % ,31例) 、腰果(10 .7% ,31例) ;同一患者对2种及2种以上特异性过敏原过敏患者147例,占阳性患者的50 .7% .结论云浮地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

    作者:林小玲;梁立锋;赵杰明;蔡秋月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病因学及诊疗进展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是一种以T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增生并伴随大量炎症因子的产生,引起多器官及系统严重炎性反应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持续发热、肝脏及脾脏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出血等为特征,可引起全身严重感染、出血、急性肝衰竭等,该病起病急、病情重、致死率极高[1-2].尽管近年来人们在该病的病因学、诊断及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临床上对这种致命性疾病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在诊治标准上至今仍没有达成统一共识.

    作者:范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5项分子指标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PEs)5项指标在良性和恶性PEs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0例PEs标本(良性组43例和恶性组47例)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检测其中的白细胞介素-22(IL-22) 、白细胞介素-27(IL-2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各个分子指标的ROC曲线,根据ROC曲线的特征,比较这5项分子指标在良恶性PEs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恶性组的IL-22 、IL-27 、VEGF 、T F 、T FPI水平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这5项指标呈正相关. ROC曲线特征显示:IL-22的诊断点为36 .95 ng/L ,灵敏度65 .1% ,特异度61 .7% ,准确度63 .3% ;IL-27的诊断点为95 .77 ng/L ,灵敏度65 .6% ,特异度54 .1% ,准确度57 .8% ;VEGF的诊断点为1 338 .4 pg/mL ,灵敏度79 .0% ,特异度85 .7% ,准确度81 .8% ;TF的诊断点为246 .45 pg/mL ,灵敏度71 .4% ,特异度56 .6% ,准确度61 .1% ;TFPI 的诊断点为173 .65 pg/mL ,灵敏度71 .8% ,特异度62 .7% ,准确度66 .8% .结论 VEGF比IL-22 、IL-27 、TF 、TFPI在鉴别良恶性PEs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丽芳;陈咏芳;赖馨;李小峰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血浆纤溶指标对脑出血血肿的影响

    目的 探究血浆纤溶指标对脑出血血肿的影响,为脑出血血肿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该院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的152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到该院体检的14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观察组患者血肿和外周血标本,以及对照组健康者外周静脉血标本中的D-二聚体、纤溶酶原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和血肿中测得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血肿和对照组外周血中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患者血肿和外周血中纤溶酶原呈正相关,D-二聚体无相关性.结论 血浆中纤溶酶原的检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血肿内的纤溶酶原水平,对临床上脑出血血肿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全裔 刊期: 2018年第22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