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芳;陈咏芳;赖馨;万彦彬;鲁丹
微小RNA (miRNAs)是一种内源性的小RNA ,它能和目标mRNA 进行相互作用.通常认为 ,miR-NAs的异常表达与恶性肿瘤的进程存在密切联系.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 ,肝细胞癌(HCC)发生率位居第4 ,病死率位居第3[1] .统计数据表明 ,HCC 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类型 ,占85% ~90% .有研究认为 ,肝癌高发与 HBV、HCV感染、长期酗酒、摄入黄曲霉毒素、非酒精性脂肪肝、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早期诊断是肝癌治疗非常重要的前提[2 ] .
作者:曹小秋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该院泌尿系统结石的成分构成特点,为防治结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1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标本,结合尿路结石位置、性别及城乡居住特点及饮食特点等临床资料的不同,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方法进行结石成分分析.结果 316例结石中多种结石混合成分多于单一结石,占69.9%,其中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占结石总数的25.0%,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及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分别占17.7% 及13.6%,单一成分以一水草酸钙为主,占结石总数的9.2%,上尿路结石数量多于下尿路结石数量,男女结石比为3.27∶1,城市农村比为2.55∶1.结论 运用结石成分分析,准确了解黄桷坪地区结石成分构成特点,从而进行针对性预防及控制.
作者:钟勇;袁野;胡裕东;杨春飞;姚跃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宫腔镜(HS)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UBP)中的应用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宝鸡市岐山县妇幼保健院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AUBP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超声(TVS)及HS检查.统计不同病因患者人数及比例,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96例患者中功能失调导致异常子宫出血64例(66.67%),其中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28例(29.17%),子宫内膜单纯增生32例(33.33%),子宫内膜癌4例(4.17%);子宫内膜良性病变32例(33.33%),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7例(17.71%),子宫内膜炎6例(6.25%),子宫黏膜下肌瘤9例(9.37%).TVS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诊出率78.57%,子宫内膜增生诊出率84.38%,子宫内膜癌诊出率50.00%,子宫内膜息肉诊出率76.47%,子宫内膜炎诊出率66.67%,子宫黏膜下肌瘤诊出率66.67%,总诊出率77.08%.HS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诊出率89.29%,子宫内膜增生诊出率93.75%,子宫内膜癌诊出率75.00%,子宫内膜息肉诊出率88.24%,子宫内膜炎诊出率83.33%,子宫黏膜下肌瘤诊出率为88.89%,总诊出率89.58%.结论 HS在AUBP诊断中准确率较高.
作者:何云霞;刘晨;马辉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广州市中医医院住院患者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耐药状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送检的感染类标本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先后分离的药敏试验结果一致的重复菌株.依据预后不同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详细记录临床资料、检验结果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132例患者中好转101例,死亡31例,以脑病科患者居多,以痰液(咽拭子)标本检出率高,占39.39%;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几乎完全耐药,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机械通气史、留置导管装置史、初始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可能是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有机械通气史、有留置导管装置史、初始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可能是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泳;林丽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MTB)耐利福平RNA聚合酶β亚单位编码基因(rpoB)和耐异烟肼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编码基因(katG)、烯酰基还原酶编码基因(inhA)突变特点.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该省20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标本进行MTB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和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katG、inhA分析.结果 208例标本中共34例(16.3%)耐药,其中单耐利福平6例(2.9%),单耐异烟肼10例(4.8%),二者同时耐药18例(8.7%).24例利福平耐药M TB的rpoB基因突变位点主要为531(TCG→TTG),占66.7%(16/24);28例异烟肼耐药MTB的基因突变位点主要为katG基因315(AGC→ACC),占78.6%(22/28).结论 云南省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中M TB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具有多态性,其中耐利福平rpoB基因的主要突变位点为531(TCG→TTG),耐异烟肼katG、inhA基因的主要突变位点为katG基因315(AGC→ACC).
作者:谢祺;张米;雷素云;高丽;张桂仙;杨海花;董兴齐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在乳腺肿瘤预测中的价值,探讨NLR与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在乳腺癌中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6例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术前NLR,分析NLR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eclin1 mRNA的表达,初步探讨Beclin1与NLR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NLR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在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Ki67表达率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直径大小、病理分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等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Beclin1 mRNA结果显示,肿瘤组织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根据Beclin1 mRNA表达差异分组分析发现,Beclin1 mRNA表达下调组NLR较高,与未下调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在乳腺肿瘤预测中有一定价值,炎性反应、自噬、肿瘤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促进关系.
作者:宦宇;蔡徐山;焦家军;张春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球囊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疼痛性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PKP治疗的8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前患者后背部均有明显疼痛,术后常规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分别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类型、术前行走状态、内脏转移、中医证型与体力状态(ECOG)评分及手术节段等基本临床数据,记录患者围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6及12个月随访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脊柱后凸角和椎体高度情况;术后1周随访患者行走状态和ECOG评分.结果 患者平均VAS评分从术前(7.2±1.8)分降至术后1个月的(2.5±0.9)分,术后6个月的(3.0±1.1)分及术后12个月的(3.2±0.8)分,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ODI结果与VAS评分相似.患者平均脊柱后凸角从术前(14.4±5.2)°降至术后1个月的(8.3±4.4)°,术后6个月的(8.5±4.1)°及术后12个月的(8.7±4.2)°,术后各时间点平均脊柱后凸角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前柱、中柱椎体高度结果与平均脊柱后凸角相似.患者术前能行走率为56.1%(46/82),术后能行走率为69.5%(57/82),术前和术后能行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术前ECOG评分,1分者6例,2分者22例,3分者18例,4分者36例;术后ECOG评分,1分者20例,2分者20例,3分者17例,4分者25例,术前和术后ECOG表现评分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骨水泥渗漏发生于19个病椎,均未发生明显相关临床表现.结论 PKP治疗脊柱转移瘤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和功能预后及阻止脊柱后凸角和椎体高度进展恶化.
作者:刘盾;李磊;龙星宇;赵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在血细胞分析质量管理中进行个性化质量控制实践,探索个性化质量控制实施要领,提升本科室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降低患者医疗风险.方法 以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文件EP23-A《基于风险管理的实验室质量控制》为指南,参考国内相关文献,制订本科室血细胞分析质量控制计划,并在2017年进行实践应用.结果 血细胞分析8个质量控制项目的Sigma度量得到较大提升,标本量不足、标本凝固等风险因子得到有效控制,有效防止了不正确检验结果发出的风险.结论 个性化质量控制计划是全面、灵活的质量控制方案,它能有效发现更多误差来源,降低实验室发放不正确检测结果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罗建伟;唐春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细胞死亡是机体清除内源性和外源性伤害刺激的重要机制 ,是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研究的深入 ,坏死、凋亡、胀亡、自噬、焦亡等细胞死亡方式逐渐被人们发现.细胞焦亡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 ,由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介导,细胞溶解性死亡伴炎性因子释放,诱发联级放大的炎性反应.通过对细胞焦亡形态学特征、分子机制及其与感染性疾病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有助于加深对细胞死亡方式的认识 ,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方向.本文就细胞焦亡与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游宇来;王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与氯吡格雷代谢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型在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冠心病、CYP2C19关键词于数据库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制订数据提取表提取数据.采用StatsDirect软件合并相同地域和种族CYP2C19的6种基因型(*1/*1、*1/*2、*1/*3、*2/*2、*2/*3、*3/*3)发生率.结果 氯吡格雷代谢相关的CY P2C19慢代谢基因型(*2/*2、*2/*3、*3/*3)在我国部分地区冠心病患者中发生率为4.29% ~24.66%;快代谢基因型(*1/*1)在云南冠心病患者中低,为36.22%;慢代谢基因型(*2/*2、*2/*3、*3/*3)在浙江冠心病人群中高,为24.66%.结论 我国部分地区冠心病患者携带的与氯吡格雷代谢相关的CYP2C19基因型有明显地域和种族差异.中、慢代谢基因型在我国部分地区冠心病患者中仍占较高比率,建议冠心病患者在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前筛查其相关CYP2C19基因型.
作者:李苗苗;刘静;郭泽淇;胡晓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及幽门螺杆菌(Hp)对胃癌的筛查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锦州市妇婴医院210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20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G17水平,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定性检测血清中Hp阳性结果.观察两组受试者血清PGⅠ 、PGⅡ 、G17、PGⅠ/PGⅡ(PGR)水平及Hp阳性率,以及Hp阳性和Hp阴性受试者血清PGⅠ 、PGⅡ 、G17及PGR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PGⅠ 、PGR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清PGⅡ 、G17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p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 p阳性受试者血清PGⅡ 、G17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受试者,Hp阳性受试者血清PGⅠ 、PGR水平明显低于Hp阴性受试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G、G17及Hp检测对于早期胃癌筛选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满元;张宏;赵劲松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常熟地区2017-2018年流行的流感病毒临床特征,为做好常熟地区流感预防控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集该地区所有医院诊治的疑似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与病毒分型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流感流行特征,比较分析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检测临床标本654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阳性91例,阳性率13.9%;乙型流感病毒阳性136例,阳性率20.8%.流感暴发流行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以≥60岁老年组阳性率高,占40.0% 以上;其次为<20岁少年儿童组,约占20.0%,其他年龄段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阳性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黄痰、疲劳、肺部影像学异常等.流感病毒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临床症状差异主要表现在发热与疲劳感等比例方面.甲型流感症状较乙型流感严重且康复时间较长.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肌酸激酶等实验室检查数据在流感病毒阴性和阳性间及在甲、乙型流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地区流感病毒暴发呈甲、乙流感病毒季节性混合流行,病原学特征与实验室检查间存在差异,可为积极预防流感病毒暴发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作者:崔燕红;赵一琳;蒋廷旺;宛传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建立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的酶显色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D-果糖-6-磷酸二钠在GPI作用下生成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作用下生成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NADH与水溶性四氮唑盐(WST-3)反应,反应产物在550 nm处有大吸光度值,吸光度值与GPI水平呈正比.利用此原理对3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2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3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GPI进行检测.同时评价该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并与GP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该方法线性良好(r2=0.9923)、精密度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 、准确度t检验显示各水平测试结果偏倚均可接受.试剂稳定性大于12个月,测试结果相对偏差在±20% 以内均满足试验要求,且与GPI ELISA试剂盒相关性良好,测定结果偏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I的酶显色定量测定方法的各项指标均符合临床要求,可用于临床GPI水平检测.
作者:黄亚丽;赵珂;魏芳;马凯惠;李新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评估不同促凝添加剂采血管对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测定甲状腺激素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同一志愿者肘正中静脉血至3种真空采血管中,分离血清后测定5项甲状腺激素指标.结果 经过ANO-VA检验,与对照A管比较,B管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等4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SH、FT3、FT4超过临床可接受范围;与对照A管比较,C管的总甲状腺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超过临床可接受范围;B管与C管比较,TSH、T3、FT3、FT4等4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均超过临床可接受范围.结论 不同添加剂真空采血管对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测定甲状腺激素结果可能产生影响,大批量使用前需要进行比对和可接受性评估.
作者:欧超;黄文成;朱波;黄玲莎;黄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微生物室是检验中心各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潜在危险因素较多的科室,可能会出现生物安全意外事故.临床微生物检验是检验医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学生在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课上存在生物安全隐患,引起授课教师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思索.提出一些改进措施,有望加强学生实验课中的生物安全意识,多样化形式执行实验室规章制度,多种方式开展专门的生物安全教育学习,强化微生物无菌操作,使学生具备安全素质,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能较好地应对和处理生物安全问题.
作者:张峰波;王红英;朱玥洁;丁剑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法检测ABO-RH(D)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D.P双群结果的原因.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患者ABO-RH(D)血型,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法对临床输血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出现D.P双群结果进行循证分析并找出原因.结果 2013-2015年送检标本检测血型15846例,交叉配血3962例,其中ABO-RH(D)血型结果出现双群结果76例,交叉配血出现33例,分析探讨后找到相应原因.结论 出现双群结果主要原因是携带污染、抗凝不全、凝胶卡破损等外在因素;红细胞本身抗原变化引起的D.P双群结果出现概率较小,需综合分析加以循证.
作者:张川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常见变应原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对54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20种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slgE)抗体检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月份、疾病类型条件下变应原的分布差异,同时对变应原谱与总IgE抗体、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45例患者sIgE总阳性率为36.15%,且多为单种吸入性变应原,尘螨为阳性率高的致病性变应原,淡水鱼、海鱼类、屋尘和猫毛为常见的变应原;不同性别患者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患者变应原阳性率差异不明显,但表现为随年龄增长由单一吸入性变应原向多种混合性(吸入性和食入性)变应原发展的趋势;月份(季节)之间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月高,11月次之,全年尘螨阳性率均高;变应性呼吸疾病患者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皮肤变应性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IgE抗体阳性率与变应原检出率不匹配,血清总IgE水平分别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sIgE总强度、sIgE大强度、sIgE种类数呈正相关(r=0.186、0.464、0.460、0.447,P<0.01),与年龄呈负相关(r=-0.102,P<0.05).结论 尘螨为武汉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主要的致病性变应原,淡水鱼、海鱼类、屋尘和猫毛为常见的变应原;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血清总IgE抗体和sIgE可优势互补,联合检测更具诊断价值.
作者:陈鹏;彭丽;喻超;唐婷;肖明中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西安市长安医院给予常规基础护理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该院给予镇静护理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55例作为研究组.持续干预2周,比较两组患者镇静效果、疼痛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3天、第5天、第1周、第2周研究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促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镇静护理效果更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刘毓英;史华颖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髌骨骨折患者经皮穿刺张力带固定手术中麻醉的应用及对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8 h镇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4 h后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髌骨骨折患者经皮穿刺张力带固定手术中麻醉应用效果明显,对患者苏醒质量有积极影响,临床价值突出,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秦悦;赵元廷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利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SD大鼠肾脏组织中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表达及其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10)和观察组(n=20),将观察组全部注射链脲佐菌素后用于制备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建模成功后将观察组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n=10)和糖尿病利格列汀干预治疗组(LM组,n=10),12周后测定所有大鼠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肌酐(Cr)、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值(ACR)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24 h mALB);同时分离各组大鼠肾脏组织,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组化学法检测其PRMT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DM组体质量、SBP、DBP、FINS、HOMA-IR、Cr、ACR及24 h mALB与NC组比较均明显升高,且肾脏PRMT1表达也明显升高;经利格列汀干预治疗12周后,LM组大鼠体质量、SBP、DBP、FBG、FINS、HOMA-IR、Cr、ACR及24 h mALB均降低,肾脏PRMT1表达也明显下降.结论 利格列汀可能通过降低肾脏组织中PRMT1的表达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梅希;吴锦林;黎瑶;邱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