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乳链球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刘泽滨(综述);陆学东;林立鹏;聂署萍;邓凤娴(审校)

关键词:无乳链球菌, 二胎, 孕妇, 新生儿
摘要: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临床上将迎来众多孕产妇和新生儿,在威胁孕产妇及新生儿健康的各种因素中,感染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而无乳链球菌(GBS )又是重要的病原体之一。自1938年,Fry报道了3例死于无乳链球菌引起的产后心内膜炎的病例以来,GBS在西方国家的感染率逐渐上升,是引起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更有报道称其是间接导致发达国家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GBS感染率稍低,但近年来研究显示其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在临床上引起感染的比例不可忽视[1]。GBS可引起孕产妇败血症,子宫内膜炎,产褥感染,晚期流产、早产等疾病,并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肺炎等疾病[2]。本文就GBS生物学特性、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疾病的影响以及临床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将以综述。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烟曲霉的微管蛋白基因鉴定及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目的:建立烟曲霉临床分离菌株的微管蛋白基因鉴定方法,并分析烟曲霉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表型鉴定为烟曲霉的菌株,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方法提取烟曲霉菌株DNA ,并采用对微管蛋白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的方法对烟曲霉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烟曲霉菌株对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性。结果91株临床分离株表型鉴定为烟曲霉,这些菌株在35℃和48℃生长。其中88株(96.70%)经微管蛋白基因鉴定为烟曲霉。87株烟曲霉菌株对4μg/mL伊曲康唑和1μg/mL 伏立康唑敏感,检出1株对4μg/mL 伊曲康唑和1μg/mL 伏立康唑耐药菌株。结论微管蛋白基因鉴定方法可以对烟曲霉进行准确鉴定。

    作者:邹自英;刘媛;曾平;朱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学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绵阳地区学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法收集绵阳市东辰小学6~12岁儿童共1613例的体检资料,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价,全部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中同年龄组城市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部分年龄组儿童较2002年全国城市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身高有所偏低、体质量偏高,生长发育不均衡;超体质量和肥胖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结论绵阳市东辰小学儿童应加强钙质的补充,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加强学校及家长关于幼儿及儿童时期的营养与健康知识的普及,促进儿童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刘琳;周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吹气球呼吸训练法对哮喘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吹气球呼吸训练法对哮喘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哮喘患者85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43)。对于两组哮喘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进行吹气球呼吸训练法的肺部锻炼,对照组则进行普通的呼吸锻炼。在两组哮喘病患者训练前、训练后一周、训练后1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出量(FEV1)、FEV1/FVC、呼吸频率、肺部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上楼距离、锻炼时间进行检测;编写病患满意度调查问卷,在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进行满意度调研,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FVC[(2.25±0.14)L]高于对照组[(2.12±0.1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FEV1[(1.98±0.29)L]高于对照组[(1.67±0.1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 FEV1/FVC 值[(88.67±5.16)%]高于对照组[(85.37±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呼吸频率[(16.61±1.45)次/分]低于对照组[(17.21±1.80)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 PaO2[(70.25±8.14)mm Hg]、SaO2[(93.98±2.29)%]以及上楼距离[(11.61±1.45)m]均高于对照组[(69.12±7.16)mm Hg、(92.93±1.78)%、(8.21±1.80)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训练后1 d及1个月的锻炼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95.60%)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吹气球呼吸训练法能够增强老年哮喘患者肺部功能,提高病患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自身状况,是一种简易、经济、有效的训练方法。

    作者:董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及其配套的原装一次性耗材采集血小板,将未采集成功的献血者按照不同原因分类统计。结果2015年3~11月共采集单采献血者7047例,其中采集失败的有46例(0.65%)。采集失败的主要原因有:血管因素(30.4%)、乳糜血(19.6%)、血小板冲红(15.2%)以及献血反应(13.0%)。结论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发生,从而达到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血液成本。

    作者:杨培;余利华;何涛;曾北南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微信辅助CBL教学法在消化系统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微信辅助案例教学法(CBL ),在医学影像学消化系统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级临床医学系本科甲、乙大班消化系统医学影像学理论课教学,按班为单位分为微信辅助CBL组和传统模式组,课后采用电子问卷结合期末测试成绩,比较两种教学方法效果间的差异。结果采用新教学方法组同学的学习兴趣、获取知识广度、自学能力评分以及期末测试主观题得分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微信辅助CBL组同学的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广度评分与其期末测试主观题得分呈正相关( r=0.49和0.47,P<0.05),两种教学模式下,期末测试客观题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辅助CBL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临床影像学思维能力有重要价值,值得在消化系统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推广。

    作者:方维东;罗天友;吕发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子宫内膜炎淋球菌基因突变与多重耐药性的关系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炎淋球菌基因突变与多重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炎患者中分离出50株淋球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及m t r基因测序,记录并统计实验结果。结果不耐药菌株6株,单纯耐药菌株8株,多重耐药的菌株数量为36株。不耐药与单纯耐药的菌株数明显少于多重耐药的菌株数量。与标准菌株相比,不耐药与单纯耐药的菌株未见mtr基因改变,36株多重耐药菌株均可见mtr基因突变。结论淋球菌多重耐药性的发生率较高,淋球菌mtr基因突变在其产生多重耐药性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常旺燕;程俊;张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特点。方法比较分析93例不同类型银屑病确诊患者和体检健康者红细胞参数检测结果。结果银屑病患者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比容(HCT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低于健康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大于健康者(P<0.05),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RDW‐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Hb、HCT ,脓疱型银屑病 HCT水平低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0.05),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参数水平与存在异常改变,可通过红细胞参数检测辅助诊断银屑病。

    作者:周挺;王婧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HLA-B27和 HS-CRP的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 HLA‐B27和HS‐CRP的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性,以及AS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采用双色流式细胞术检测505例关节疾病患者(观察组)以及8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同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以及类风湿因子(RF)。结果505例关节疾病患者中64例为AS(12.67%)、116例为疑似AS(22.97%)、241例为腰痛或关节痛(47.72%)、11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2.18%)、4例为银屑病(0.8%)、24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75%)、6例为股骨头坏死(1.19%)、39例为其他类型的关节炎(7.72%)。AS组[(97.41±17.41)%]与对照组[(7.19±16.53)%]HLA‐B27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疑似AS组[(41.37±88.65)%]与对照组 HLA‐B27的表达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 HS‐CRP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B27作为诊断AS的敏感标,综合患者HS‐CRP的水平及其年龄、性别等多个指标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刘彤;权强;殷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鱼腥草素钠联合聚维酮碘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

    目的:探讨鱼腥草素钠联合聚维酮碘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聚维酮碘、鱼腥草素钠及两药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小抑菌浓度(M IC ),棋盘稀释法测定聚维酮碘、鱼腥草素钠及两药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小抑膜浓度(S M IC )。结果聚维酮碘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 IC为256μg/m L ,鱼腥草素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 IC为512μg/mL ,两药联合使用时,聚维酮碘MIC为64μg/mL ,鱼腥草素钠MIC为64μg/mL ;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为0.285。在黏附期、早期生物膜期、成熟生物膜期(培养1、3、7 d),鱼腥草素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50为128、128和56μg/mL , SMIC80分别为512、512和512μg/mL ;聚维酮碘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50为128、256和256μg/mL ,SMIC80分别为256、512和512μg/mL ,两药联合使用时聚维酮碘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50为64、128和128μg/mL ,SMIC80分别为128、256和256μg/m L。结论鱼腥草素钠对聚维酮碘的抑菌效果具有协同作用,且能够增强聚维酮碘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家超;查长森;欧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百草枯中毒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原理和预防措施

    目的:研究并分析百草枯中毒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基本原理,并总结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对26例百草枯中毒致使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其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将其中接受一般治疗的1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采用血液净化、清除氧自由基以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方法的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以胃肠道不适、气胸、皮下气肿以及黑便为主要临床表现。入院当天至入院后第3天,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动脉血氧分压(PaO2)、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白细胞(WBC )均显著升高,PaO2与入院当日比较降低。出院当天除PaO2以外,所有生化指标项目检测数值均下降。观察组中毒病死率(22.2%)要低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大部分患者存在肺间质病变、肺部毛玻璃样变,两种病变所占百分比要高于其他病变类型,渗出性病变所占百分比要高于纵隔病变和心包病变。结论炎性反应、基因表达异常和氧化损伤等是百草枯中毒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基本原理,对患者进行催吐、灌肠和洗胃的同时,结合血液净化、清除氧自由基以及免疫抑制剂等多种治疗方法,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磨静佳;张剑锋;李浩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品管圈在降低外科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并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外科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外科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品管圈。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为(7.32±0.89)mmol/L ,餐后2 h血糖为(9.02±1.54) mmol/L ,三酰甘油(TG)为(2.28±0.79)mmol/L ,总胆固醇(TC)为(4.77±1.08)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8.77±1.88) mmol/L ,餐后2 h血糖为(10.68±2.29)mmol/L ,TG为(2.58±0.89)mmol/L ,TC为(6.18±2.32)mmol/L。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且TG水平和T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品管圈应用后医护人员各项得分均高于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降低外科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效果显著,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仲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 rt-PA 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灌注CT检查结果以及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 T )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因急性脑缺血性卒中发病6 h内入院的5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rt‐PA 静脉溶栓治疗组(n=24)和黄芪注射液联合rt‐PA组(n=30)两组。收集两组患者部分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进行头部CT 灌注检查计算出相对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脑血管表面通透性(rPS)数值以及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计算患者评分,另外收集2周内发生 HT的患者例数,后统计分析两组间治疗前后rCBF、rCBV、rPS、NIHSS评分的差值以及治疗2周内 HT 发生的病例数有无差别。结果黄芪注射液联合rt‐PA组灌注CT参数的rCBF ,CBV ,rPS以及NIHSS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均高于rt‐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2周内HT的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rt‐PA能明显增加急性脑缺血卒中患者的脑部血流情况,同时减轻脑血管表面通透性,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陈刚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运用趋势图对献血车消毒效果分析及消毒方法干预探讨

    目的:运用Microsoft Excel制作环境卫生趋势图对献血车消毒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利用趋势图的变化对献血车空气消毒施以干预。方法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对10台献血车的环境卫生进行两年(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时间持续跟踪监测,将监测结果运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管理,并制作趋势曲线图。结果在用10台献血车总菌落数从4月开始献血车总菌落数呈明显增长趋势,5月和6月呈现明显高势态,7月、8月及11月菌落数均维持较高数值。1号献血车在特别的月份中(2014年6月及2015年5月)有陡然的升高变化;献血车的菌落数和趋势变化与购买年限和车辆状况没有关联;献血车10个布点位置的菌落数分布趋势有一定差异。不同位置的菌落数可能与人员进出情况、与空气的流通情况及物品的摆放有关。结论趋势图不仅可以及时反应空气消毒的效果,及时发现清洁消毒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为献血车车况的掌握、工作人员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作者:廖玉英;杨俊鸿;邹晓萍;彭楷;骆展鹏;黄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聚维酮碘对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结膜囊使用聚维酮碘消毒对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其中,术前结膜囊未使用聚维酮碘的白内障患者692例共947只眼,术前结膜囊使用5%聚维酮碘的白内障患者587例共807只眼,比较两组眼内炎的发病率、自觉症状以及角膜荧光染色的情况。结果未使用聚维酮碘组有6例患者发生眼内炎,5%聚维酮碘组无患者发生眼内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1,P=0.034)。5%聚维酮碘组在使用聚维酮碘后出现局部刺激症状295例,但术后两组自觉症状发生率(χ2=2.123,P=0.145)以及术后第1天(Z=1.363,P=0.173)和第1周(Z=0.569,P=0.570)角膜荧光染色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术前应用5%聚维酮碘消毒结膜囊能有效、安全地降低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

    作者:刘丹容;易娟;余时智;易姝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经鼻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经鼻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患者在检查前、中、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指导,对照组患者在检查前进行常规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中、后生命体征,以及焦虑、耐受性及舒适度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生命体征较对照组患者平稳;试验组患者焦虑及耐受性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老年患者经鼻胃镜检查前的焦虑心理,提高耐受性及舒适度。

    作者:滕敬华;李小力;刘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PCT、LPS和IL-6在脓毒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 )、内毒素(LPS )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联合检测在脓毒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脓毒血症(SP组)、细菌感染(BC组)和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组)患者共120例及20例健康志愿者(NC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SP组、BC组、SI组和NC组血清PCT、LPS和IL‐6水平。结果 SP组和SI组PCT水平均高于BC组和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组和BC组LPS水平均高于SI组和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BC和SI组血清IL‐6水平高于NC组(P<0.01);SP组PCT、LPS和IL‐6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非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T、L PS和IL‐6联合检测可作为脓毒血症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的有效检测方法。

    作者:张跃军;蒋最明;顾敏;刘佳强;彭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血清CA125、HE4联合ROMA指数对卵巢癌诊断的研究分析

    目的:为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及其加权指标ROMA指数对卵巢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对70例病理确诊的卵巢良性疾病及137例卵巢癌患者治疗前的血清CA125及 HE4进行检测,计算ROMA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例卵巢癌患者CA125、HE4及 ROMA 分别为270.1 U/mL、287.1 pmol/L 及71.5%,与良性卵巢疾病(25.4 U/mL、69.3 pmol/L、17.1%)及对照组(14.5 U/mL、61.1 pmol/L、1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卵巢疾病组的 HE4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25、HE4、ROMA值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CA125(77.4%、74.3%、85.5%、62.6%、76.3%),HE4(79.6%、77.1%、87.2%、65.8%、78.7%),ROMA (89.8%、88.6%、93.9%、81.6%、89.4%);ROC 分析,三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 )分别为:AUC(CA125)=0.854,AUC(HE4)=0.936,AUC(ROMA)=0.954(P<0.05),曲线下面积ROMA> HE4>CA125,HE4曲线下面积绝经前后相差较小。结论 HE4在诊断卵巢癌时可排除良性疾病的干扰,性能优于CA125,联合检测CA125、HE4以及ROM A指数,可提高卵巢癌的检出率。

    作者:杨士军;陆卫平;郑云会;张金华;刘满庆;夏永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国内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辅助子宫肌瘤挖除术临床应用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辅助子宫肌瘤挖除术(LU‐AO‐M )对比传统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LM )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PubM ed等数据库,中文文献要求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检索建库至2015年8月LU‐AO‐M对比LM 的试验研究,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8个研究纳入Meta分析。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肌瘤复发及月经改善情况方面,LU‐AO‐M 组比LM 组有明显优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包括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方面,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LM手术相比,LU‐AO‐M手术具有安全性好、复发率低、效果佳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可广泛推广。

    作者:卢深涛;代艳;刘禄斌;亚玲;杨玫;杨晓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品管圈活动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及中重度黏痰的影响

    目的:分析并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及中重度黏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本院接受治疗且气管切开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气管切开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品管圈。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痰培养病原菌阳性)和中重度黏痰情况,调查圈员应用品管圈前后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1例,发生率为5.00%,中重度黏痰1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肺部感染7例,发生率为35.00%,中重度黏痰8例,发生率为40.00%。观察组中重度黏痰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品管圈方法应用前,圈员品管圈方法运用评分(1.55±0.25)分,团队精神(6.44±1.27)分,专业知识(7.67±1.26)分,人际关系(6.56±1.34)分,护理品质意识(6.49±1.32)分。品管圈方法应用后,圈员品管圈方法运用评分(6.75±1.34)分,团队精神(8.98±1.55)分,专业知识(9.53±1.56)分,人际关系(8.27±1.43)分,护理品质意识(8.89±1.56)分。品管圈应用后医护人员各项得分均比应用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气管切开患者可以有效地降低肺部感染发病率和中重度黏痰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朱颖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单独抗-HBc阳性隐匿性 HBV 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是 HBV感染的一种特殊形式,指血清HBsAg阴性,肝脏组织 HBV DNA阳性,伴或不伴血清HBV DNA阳性的 HBV感染。国内报道OBI在献血者及健康人群中的发生率为0.0106%~2.7100%[1]。OBI患者能够经输血、器官组织移植等传播HBV ,合并OBI可能会对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或引发肝癌。研究显示,作为OBI血清学表现形式之一,单独抗‐HBc阳性患者 HBV DNA检出率达8.1%[2],提示临床工作中对抗‐HBc阳性者的 HBV DNA检测不容忽视。目前临床上检测OBI的方法主要有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及肝组织穿刺免疫组化法。这些方法均存在不同的优缺点,本文就 OBI常见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优势及缺陷进行综述,以寻找 OBI检测的适宜方法或方法组合,从而减少临床上OBI的误诊和漏诊。

    作者:何成禄(综述);石洪琼;李梦瑶;杨玚;万秋涵;李庆(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