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学龄前儿童近视危险因素及干预效果分析

陈丽;余凤慈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近视,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近视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行视力检查的学龄前儿童350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儿童家长进行视力危险因素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儿童近视危险因素。给予儿童视力保健干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350例学龄前儿童,近视发生率为12.29%,经视力保健干预后,近视发生率降至6.00%(P<0.05)。近视发生率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而明显下降(P<0.05)。儿童近视与看电视的时间、与电视的距离及生活采光等影响因素有关。结论了解学龄前儿童近视危险因素,给予儿童针对性的视力保健干预,有利于及时发现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纠正不良用眼情况,从而有效减少和避免学龄前儿童近视的发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规范化护理在消化内镜下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系统规范化护理在消化内镜下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5年1~5月,将接受消化内镜下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系统规范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效率,以及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规范化护理对消化内镜下治疗患者的护理安全具有保障作用,有助于改善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效率和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薛霁晖;迮露;姜素峰;顾雯霞;李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孕妇体质量变化与妊娠期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体质量变化与妊娠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于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126例24~43岁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妊娠期增重比例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水平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与否者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长期体质量因素(孕前BMI)是影响妊娠期并发症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作者:叶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使用室内质控与能力验证数据评估测量不确定度

    目的:使用室内质控数据与“能力验证(PT)”数据评估临床实验室酶学项目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移酶(GGT )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以找出引入不确定度的主因。方法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BCCL )收集北京地区三级医院医学检验科CK、LDH、GGT项目同一时间段2个浓度连续3个月的室内质控数据,以各实验室室内质控数据评定实验室内测量复现性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Urel (RW )];同时收集各实验室2011~2013年连续6次的PT数据,用以评定偏移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Ucrel (bias)]。再通过Urel (RW )与Ucrel (bias)两个分量计算相对合成不确定度(Ucrel )和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el )。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结果显示,47家三级医院检验科Urel (RW )的中位数与四分位间距分别为CK :2.33、1.70,LDH :2.69、1.58,GGT :2.30、1.43;Ucrel (bias)的中位数与四分位间距分别为CK :3.92、2.40,LDH :4.84、3.17,GGT :4.33、2.70。整体而言,Ucrel (bias)明显大于Urel (RW )。CK、LDH、GGT在浓度分别为(235.3±28.5)、(234.7±26.6)、(55.0±3.0)U/L时,3个项目的Urel分别为CK :10.29、5.56,LDH :12.00、6.36,GGT :10.77、4.96。结论基于室内质控与PT数据评估测量不确定度是适合目前临床实验室现状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式,减少和控制 RM Srel (bias)是改善酶学结果可比性的关键。

    作者:童清;周睿;梁玉芳;左畅;史艳昆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Angptl2、TGF-β1与T2DM大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2型糖尿病(T2DM )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于2015年1~12月,将84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44例)和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40例),另将同期体检健康者4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研究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抵抗指数(HOMA‐I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ngptl2、TGF‐β1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T2DM大血管病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T2DM 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大于单纯 T2DM 组及对照组人群,病程较T2DM长,TC、LDL‐C、HOMA‐IR、SBP、CRP、IL‐8、TNF‐α、Angptl2、TGF‐β1水平高于单纯 T2DM 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TC、SBP、IL‐8、TNF‐α、Angptl2、TGF‐β1与 T2DM 大血管病变相关(P<0.05);平衡各项混杂因素后,Angptl2、TGF‐β1仍与T2DM大血管病变相关(P<0.05)。结论 Angptl2、TGF‐β1是T2DM 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监测二者水平对预测T2DM大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张颖;吉向军;李君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对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对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同时进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评分情况。结果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 )评分[(142.80±36.70)分]、国际健康行为量表(HPLP)评分[(150.51±38.6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ESCA评分[(115.40±30.50)分]、HPLP评分[(134.01±35.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健康行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少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462袋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残留量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中病毒后亚甲蓝残留量结果范围。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检测462袋不同规格的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残留量,并分析亚甲蓝残留量超标存在的原因。结果亚甲蓝残留量≥0~0.10μmol/L 126袋,≥0.10~0.20μmol/L 191袋,≥0.20~0.30μmol/L 112袋,≥0.3μmol/L共33袋(其中金坛分站11袋)。按照2012年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抽检合格率≥75%符合要求,而常州地区2012~2015年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亚甲蓝残留量总合格率为92.86%(429/462),总不合格率为7.14%(33/462)。Waters Oasis小柱的吸附效果明显好于北京瑞尔达小柱。结论根据亚甲蓝残留量超标存在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并加强制备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监测,以减少亚甲蓝残留量超标现象,保证输血安全。

    作者:杨红梅;蒋国新;吴敏;张建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循证护理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2例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围术期循证护理和围术期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瘘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尿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中实施围术期循证护理可有效防治术后尿瘘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君;余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于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止血时间、产后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胎儿死亡率。结果研究组产后0.5、2、24 h出血量,以及产后止血时间、子宫切除率、胎儿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周凯苏;赵卫华;柯玮琳;唐雨帆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疗效及诱发肥胖研究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诱发肥胖风险。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癫痫确诊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研究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疗效、脑电图及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68.0%,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仍可见脑电图检查结果异常,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脑电图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可改善患儿脑电图检查结果,临床疗效较佳,但治疗3个月后,易诱发肥胖。

    作者:李锋同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IMMAGE800免疫化学分析仪性能评价

    目的:评价IMMAGE800免疫化学分析仪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关文件及国内卫生行业相关标准,对IMMAGE800免疫化学分析仪检测IgG、IgA、IgM、C3、C4的精密度、正确度、分析测量范围(AMR)、临床可报告范围(CRR)进行验证,并与厂商声明的性能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IgG、IgA、IgM、C3、C4浓度在线性范围内时,高值及低值标本检测结果重复性标准差(Sr)、批间标准差(Si)均小于厂商声明标准,可以接受。以室间质评物质作为参考物质,5个项目的参考物质偏倚值(b参)均大于参考物质测量不确定度(S a ),但参考物质赋值均在偏倚的验证区间内。5个项目的AMR均通过线性验证。CRR验证结果显示,各项目CRR上限为大稀释倍数乘以AMR上限,CRR下限为 AMR下限。结论 IMMAGE800免疫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IgG、IgA、IgM、C3、C4的精密度、正确度、AMR均在相关要求范围内,符合实验室要求,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高志芬;熊大迁;陈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护士工作满意度对AMI患者PCI术后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满意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PCI)术后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4名护士,采用Stamps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评估护士工作满意度,根据评分结果,将护士分为高分组、低分组,比较其工作投入状态,以及所护理患者PCI术后不同时段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64名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为(182±21.5)分,项目均分为3.8分;高分组护士活力、奉献、专注等工作投入状态评分高于低分组(P<0.05)。高分组患者 SAS、SDS评分低于低分组,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低分组(P<0.05)。结论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其工作投入程度呈正相关,也直接影响AMI患者PCI术后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

    作者:常巧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葛根素对骨性关节炎模型兔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对骨性关节炎模型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葛根素治疗组,每组20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制作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葛根素治疗组于建模后2周开始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在治疗后第6、10周检测各研究组血清和关节液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第6周时,模型组关节滑液和血清NO、iNOS、MD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葛根素治疗组NO、iNOS和SOD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第10周时,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葛根素治疗组关节滑液和血清NO、iNOS和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葛根素通过改变血液和关节膜液NO、iNOS、SOD、MDA水平,对骨性关节炎起保护作用。

    作者:梁俊晖;张常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间苯三酚预防胆总管结石ERC P术后继发胰腺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后继发胰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于该院接受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手术方案,对照组术前应用地西泮、哌替啶、山莨菪碱,观察组术前应用地西泮、哌替啶、间苯三酚。比较术中不良反应、胃蠕动次数、血清淀粉酶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恶心呕吐、高血压发生率及胃蠕动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h、术后24h,观察组血清淀粉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苯三酚可安全、有效地预防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作者:贾昭;吴丙美;翟健;李安平;尹晶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2例肺动脉栓塞死亡患者医疗纠纷鉴定与分析

    肺动脉栓塞也称肺栓塞,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通过血流进入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阻塞肺循环血流并引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本研究分析了2例肺栓塞死亡患者医疗纠纷鉴定经过,阐述了该类案例的分析重点和关键。

    作者:杨荫;吴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妊娠女性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值的建立

    目的:探讨建立该院妊娠各期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参考范围。方法该院接受孕期检查的1357例妊娠女性纳入研究组,其中妊娠早期171例,妊娠中期680例,妊娠晚期506例,健康非妊娠育龄女性182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应用美国临床生化研究院(NACB)推荐的方法,初步检测出该院妊娠各期血清FT4、TSH的范围。结果血清FT4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11.97~22.09、9.79~17.29、9.53~16.85 pmol/L ;血清TSH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03~5.07、0.64~5.33、0.61~5.62 mIU/L。以该参考值为标准,妊娠期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发病率为0.28%,亚临床甲减发病率为2.28%,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发病率为0.29%,亚临床甲亢发病率为2.28%,单纯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发病率为4.64%。结论妊娠各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范围的制定有利于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周娟;周雪;侯雯雯;孙鹤倩;朱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情志干预在二胎高龄产妇分娩助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助产时情志干预护理在高龄二胎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二胎高龄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由助产士给予常规助产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情志干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对疼痛的耐受度、对助产护理的满意度、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对疼痛的耐受度、对助产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10、30、45 d ,试验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给予二胎高龄产妇情志干预可提高产妇对疼痛的耐受度、对助产护理的满意度,同时有效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江玲;江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不同方法检测B群链球菌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显色肉汤法、金标免疫层析法(简称金标法)、乳胶凝集法在孕妇B群链球菌(GBS )定植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同时采用细菌培养法、显色肉汤法、金标法、乳胶凝集法对1300例孕35~37周孕妇阴道下端或肛周拭子进行GBS筛查。以细菌培养法作为金标准方法,评价显色肉汤法、金标法、乳胶凝集法的诊断性实验性能。结果显色肉汤法检出率为12.8%、金标法为11.5%、乳胶凝集法为12.1%、细菌培养法为12.0%,不同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显色肉汤法准确度、灵敏度高,分别为98.4%和98.6%;金标法特异度高,为98.9%,但漏诊率达到14.7%;乳胶凝集法特异度为97.2%,阴性预期值为97.3%。结论与细菌培养法相比,3种方法筛查GBS的检出率相近。显色肉汤法准确、特异,检测系统独立,可作为孕妇GBS定植筛查和辅助诊断的常规方法。金标法检测速度快,可用于门诊大规模常规筛查。乳胶凝集法特异度较好,成本低,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雷蜜;倪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危重症新生儿B群链球菌感染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指标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危重症新生儿B群链球菌(GBS )感染危险因素,以及降钙素原(PC T )和D‐二聚体(D‐D )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46例危重症GBS感染新生儿进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并检测PC T和D‐D水平。结果危重症新生儿GBS感染与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出生体质量及孕妇产前GBS筛查有关( P<0.05)。PC T与D‐D水平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P<0.05)。结论有效干预和控制新生儿GBS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可减少和避免感染的发生。PC T、D‐D水平检测可用于患儿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雷蜜;倪维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学龄前儿童近视危险因素及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近视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行视力检查的学龄前儿童350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儿童家长进行视力危险因素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儿童近视危险因素。给予儿童视力保健干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350例学龄前儿童,近视发生率为12.29%,经视力保健干预后,近视发生率降至6.00%(P<0.05)。近视发生率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而明显下降(P<0.05)。儿童近视与看电视的时间、与电视的距离及生活采光等影响因素有关。结论了解学龄前儿童近视危险因素,给予儿童针对性的视力保健干预,有利于及时发现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纠正不良用眼情况,从而有效减少和避免学龄前儿童近视的发生。

    作者:陈丽;余凤慈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小讲课在医学检验实习带教中的实践与展望

    “基于问题学习”(PBL )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法”(CBT )模式是两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文分析了两种教学模式在检验医学实习带教中应用效果,并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作者:龙行华;石宇;徐献群;郑芳;潘中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