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沟通能力的培养在临床带教护生中的应用

陈贵华;李双玉

关键词:沟通能力, 护生, 临床带教, 应用
摘要:临床沟通能力是通过临床沟通活动达到预期目标或者满足沟通者需要的一种心理特质,是决定患者满意度、依从性及康复的关键因素.临床实习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关键环节,是促使护生将以往学到的医学、护理基础知识与临床患者的操作技能相结合,获得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1].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干扰素外用液治疗疱疹性口腔黏膜炎50例疗效观察

    疱疹性口腔黏膜炎是口腔科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的疗法.2005年以来,本院试用小剂量干扰素外用液治疗本病50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志敏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63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南京第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南京第一医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5月检出的63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到革兰阴性非发酵菌2 472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635株,占25.69%,是非发酵菌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位于第2位的感染菌, 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85.04%),病房集中于ICU(51.34%).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并出现多重耐药的菌株.结论 南京第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应定期监测其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梅燕萍;王一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及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 (HBV-DNA)、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探讨此几项指标的相关性,从而了解此3项指标对HBV复制状况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乙肝患者HBV-DNA阳性血清800份,根据其拷贝数随机留下483份,分成9个组,使每个组的标本数为42~62,便于统计学分析,所有标本进行HBV-LP、PreS1以及HBeAg的检测,然后比较分析.结果 (1)各组数据阳性率均随着HBV-DNA的拷贝数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不同组间差异大部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2)HBV-LP、PreS1及HBeAg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HBV-DNA 检测结果为金标准,HBeAg 的灵敏度为64.5%(273/423),阴性预示值为25.4%(51/201),检测有效率为58.4%(282/483),PreS1的灵敏度80.4%(340/423),阴性预示值39.9%(55/138),检测有效率71.4%(345/483).均低于HBV-LP的灵敏度89.4%(378/423).结论 (1)HBV-LP及PreS1是判定HBV复制的良好指标,HBV-LP优于PreS1;(2)传统的HBeAg的阴阳性不能用作HBV复制的观察指标.

    作者:熊建辉;赵健;吴凯;王贵萍;方小梅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降钙素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用半定量固相免疫层析法和免疫速率浊度法分别测定263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清PCT和SCRP浓度,并与白细胞计数进行比较;测定实验组中214例抗生素治疗有效的患儿血清SCRP浓度,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 PCT、SCRP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均有较高的灵敏度;PCT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准确性都是高的,SCRP的特异性低.治疗前后SCRP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很好地评价疗效.结论 PCT和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陈小琴;谈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痛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痛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老年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定,并观察患者血尿酸、饮食治疗依从性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两组的生活质量除生理功能外,社会功能、生理问题对日常活动的限制、心理问题对社会活动的限制、心理健康、活力、总体健康评价指标与1年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血尿酸控制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组饮食治疗依从性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血尿酸、提高其饮食治疗的依从性等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吴英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重庆市无偿献血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讨

    从19世纪初英国医生詹姆士·布伦德尔首次成功地把一个人的血液输给另一个人开始,至今近200年的历史中,血液一直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救治品,一定程度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无偿献血是国际公认的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基本的形式,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全民素质的体现,更是一项涉及面广泛,参与人员众多的行动.

    作者:朱小兵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临床中的应用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早发现并运用于临床的造血生长因子之一,是特异性调控红细胞生成的糖蛋白激素,并能促进红系祖细胞存活、增殖、分化和成熟,维持和增加循环中的红细胞数量[1].

    作者:姑丽鲜·热依木;夏木西卡马尔·买买提明;田刚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卫生检验质量控制的体会

    卫生检验质量控制包括微生物和理化检验控制,目的在于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和理化分析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和可比性.除每年接受上一级卫生检验机构组织的室间质量控制考核外,实验室自身还必须进行室内质量控制.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116例老年慢性肺炎患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 老年人慢性肺炎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发生率高,极易引起临床误诊误治,评价影像检查(以全胸片及CT为主)在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 将116例经临床证实的老年慢性肺炎患者影像检查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慢性肺炎常发生于下肺及肺根部,一般可见含气支气管影,影像学动态跟踪观察,病灶大部分可逐渐吸收消散.结论 影像学动态跟踪观察是老年慢性肺炎的诊断以及避免误诊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国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对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探析

    作者通过对常用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的收集,分析了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中药注射剂内所含成分比较复杂,药材质量及生产工艺条件不一致,患者个体差异,对医务人员因素引起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作了重点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李德福;宋登鹏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45例小儿支原体肺炎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对4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和43例同期住院的非支原体性肺炎患儿同时测定hs-CRP和肺炎支原体抗体IgM. 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hs-CRP阳性率(35.6%)低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hs-CRP阳性率(58.1%).结论 联合测定hs-CRP和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可在一定程度上诊断和鉴别诊断支原体肺炎.

    作者:余明杰;王萍;王坤;韩媛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黏附分子CD18与CD54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18、CD54的表达与急性脑梗死(ACI)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68例ACI患者不同的发病时程、部位、面积及治疗前后黏附分子CD18、CD54 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与分析,同时检测健康对照30例.结果 ACI时黏附分子CD18、CD54 表达明显上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附子CD18、CD54水平与ACI面积、部位关系不大(P>0.05);ACI患者在7 d内黏附分子CD18、CD54均呈较高水平的表达,治疗10 d后表达降低,比较治疗前后黏附分子CD18、CD5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黏附分子CD18、CD54 参与ACI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有望成为新的ACI诊断、监测病情及评估预后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胡瑛;秦庆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健康早孕妇女糖类抗原125水平调查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有效的肿瘤标志物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监测、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1].糖类抗原(CA)125目前被认为是卵巢上皮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作者:朱红楠;许秋芳;云洪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肿瘤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目的 探讨肿瘤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研究宝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近年来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结合文献及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处置方案.结果肿瘤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化疗药物外渗、护士专科护理水平及技术操作不熟练,护患沟通不够,患者依从性差及自杀倾向等安全隐患.通过加强专科培训,制定专科规范,确保制度落实,重视医患沟通,严格质量控制,可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结论 提出并及时处理肿瘤内科护理安全隐患,能给患者带来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

    作者:王笑碧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五星街道卫生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无其他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的891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胎膜早破患者76列,选择同期无胎膜早破患者7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难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胎膜早破组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破膜距妊娠终止时间越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也越高. 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母儿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应加强产前宣教,加强临床观察,及时、正确地处理,以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干文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急性脑梗死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脑梗死(CI)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约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8%,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的老龄化,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人数正逐年增加,近年来其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作者:戴世荣;王兴山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检验科信息一体化模式在门诊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介绍门诊工作站系统、叫号系统,条形码系统、扫描系统、自助取单系统在门诊患者中的联合运用.方法 通过每一环节的深入了解及临床实践论证.结果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协调下,各个子系统的相互衔接,完美嵌合,大大提高了检验科门诊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出错率,并缩短了患者取单时间,使患者及早就医,减少痛苦.结论 在这些先进系统的应用下,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缓解门诊窗口的压力,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重要意义.

    作者:佘亚辉;雷婷;张秀英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1 737例儿童全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泰安市儿童体内微量元素锌、铁、铜和有害微量元素铅、镉以及宏量元素钙、镁含量的情况.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来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就诊的1 737例儿童,按年龄分成0~1、2~3、4~5、6~10岁4组.采集指血,使用北京博辉公司研制生产的博辉铅镉分析仪系列和锌、铁、钙、镁、铜5元素分析仪系列检测血中锌、钙、铁、镁、铜、铅、镉的含量,并分析微量元素水平与年龄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组锌、钙、铁均有不同程度缺乏,其中,缺锌占45.02%,缺铁占32.75%,缺钙占14.96%,且0~1岁组锌、铁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各组,5~10岁年龄组缺钙较为明显.铜、镁缺乏率较低,高镉,高铅多出现于5~10年龄组.结论 泰安市儿童末梢全血中微量元素缺乏普遍存在;年龄越小,微量元素含量越低.提示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儿童保健,各医疗保健机构做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作者:李翠;陈国敏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沟通能力的培养在临床带教护生中的应用

    临床沟通能力是通过临床沟通活动达到预期目标或者满足沟通者需要的一种心理特质,是决定患者满意度、依从性及康复的关键因素.临床实习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关键环节,是促使护生将以往学到的医学、护理基础知识与临床患者的操作技能相结合,获得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1].

    作者:陈贵华;李双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是防治子宫颈癌的必要手段之一,对子宫颈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是要在细胞学-阴道镜-组织学的过程中,对各种的细胞学结果如何及时分流的问题,以往专门针对这方面的文献资料比较少见,作者对常见的、有意义的宫颈/阴道细胞学结果如何分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同时对在新的法规要求下,如何更好地提高宫颈/阴道细胞学的检查质量进行了独特的探讨.

    作者:李保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