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兵;张瑞;张佳佳;刘远新
运用中医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思路和经验,认为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而致气滞痰结血瘀是该证主要病因病机.治疗应辨证论治、扶正为主,兼以理气、祛痰、消核、解毒为大法.
作者:张晔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咳嗽是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病证.它既是一个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疾病,是小儿的常见病.临床病因病机复杂,病种繁多,诊治颇为困难,尤其咳嗽久稽不愈,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和家长的担忧.咳嗽的中医论治临床各自不同,本文探讨目前中医对小儿咳嗽的诊治.
作者:周盈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刘继祖老师常说:只要辨证准确,无不应如桴鼓.他教导我们临证需谨守中医辨证思维,去伪存真,切中病机方能奏效.他外表朴实低调,临诊思维敏捷,处方果断精要,擅用经方又不拘一格.刘师认为,病位的表里、病性的寒热、病机的虚实构成了八纲的实质性内容.他常常教导我们以八纲辨证统观全局,临证时便抓住了补泻温清等大法的关键.临证中重视症状,并善于在诸多症状中抓住病机要点,果断处方.如:朱某,男,67岁,三叉神经痛多年,表现为左侧面颊连及牙根部掣痛,每日频发,受寒后痛甚,多方求治,效果欠佳,服用卡马西平片每次3~4片,每日3次,仍难控制疼痛发作,苦不堪言.
作者:李海宏;刘柏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肝硬化在古代医学亦称为积聚,所谓积聚是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面致.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乐德行教授根据其深厚的中医理论,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在治疗肝硬化方面经验颇为丰富.乐老采用名方之一一贯煎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其组方精妙,临证可用之证甚广,本文就乐老应用一贯煎加减治疗肝硬化作一小结.
作者:乐永红;王宏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以来在乌鲁木齐市眼耳鼻喉专科医院治疗的57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的治疗方案.结果 治疗结束后经回访检查,57例患者显效38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显效率66.7%,总有效率达93%.结论 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柳;宿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联合百令胶囊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64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单独使用α-硫辛酸治疗(300mg+ 100mL生理盐水静滴),治疗组联用百令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h尿微量白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后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硫辛酸联合百令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在降低24h尿微量白蛋白、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方面优于单用o-硫辛酸组.
作者:马红霞;刘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源于冠状动脉固定型(粥样硬化)或动力型(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供需之间不平衡而致心肌缺血或坏死的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脏病.中医把冠心病纳入“胸痹”、“真心痛”的范畴,临床主要症状有胸闷、气短、胸痛、心悸,气滞、血瘀、痰浊、寒凝、肝火为其主要致病因素,其发病常与心、脾、肝、肾四脏的虚损有关.患者如果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甚至导致死亡.相关临床资料表明,对冠心病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护,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本院老年病科近3年来对10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辨证施护,收到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代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回顾分析56例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肠炎患者资料.结果显示,痊愈12例,显效23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4%.结果表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方法简单安全,病人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确定芪地消渴片的佳成型工艺.方法 考察不同辅料用量对成型率、堆密度、休止角、崩解时间的影响,并用综合评分法筛选出制备片剂的佳成型工艺.结果 筛选出佳成型工艺为加入1/20黄芪药材量的细粉,用95%乙醇制成软材,过10目筛制粒,颗粒于60℃烘干,再过14目筛整粒,颗粒加1%硬脂酸镁混合均匀,以12mm圆形浅冲压片.结论 该片剂质量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片剂通则的要求.
作者:刘艺;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药药枕结合穴位按摩,改善焦虑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焦虑伴睡眠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采用中药药枕外用,结合中医辨证取穴按摩的方法给予治疗,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睡眠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结论 中药药枕结合穴位按摩可以改善焦虑患者睡眠障碍.
作者:王秦豫;马玲;刘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女性尿失禁以压力性尿失禁常见,以中老年女性为多.多在腹压突然增加时,如:咳嗽、大笑、喷嚏、跳跃、快走等身体动作及肥胖,导致尿液不自主从尿道溢出.目前认为女性盆底支撑组织松弛,导致膀胱尿道解剖结构改变,从而导致尿道阻力下降[1].压力性尿失禁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社会人际交往有着很大影响.本院自2007年至今采用闭孔入路径阴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O)治疗压力性尿失禁67例[2],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桑爱玲;张淑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1)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越婢加术汤合三藤汤治疗湿热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症状改善的疗效;2)观察越婢加术汤合三藤汤对湿热阻络型RA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为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就诊于本院风湿科的,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来氟米特片;治疗组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来氟米特片的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治疗,1个月为1个观察疗程,共1个疗程.观察两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同时观察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以了解其安全性.结果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两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VAS两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CRP两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两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谷丙转氨酶(ALT)、谷革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等安全性指标的比较中无明显差异,提示安全性疗效两组相当.结论 越婢加术汤合三藤汤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古结乃特汗·拜克里木;张星平;王海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吾师于云华,潜心于中西医结合近三十年,擅长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现总结治疗经验一二,以宣其艺.典型病例王某,男,23岁,因“突发晕厥伴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前来就诊:患者在上海学习,1年前,因家事烦扰,开始出现偶发幻听,未行检查治疗.2012年6月26日23时突发昏厥,伴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持续约30~40min,在当地行MR检查示:…胼胝体部多发软化灶.患者于7月16日来诊.时见:眩晕预扑时作,头重且胀,每因烦劳而发,少寐多梦,心悸、心中郁闷难除,舌边尖红、苔白、微腻,脉弦滑.证属痰浊余邪未清,治以和营健脾、降浊开窍醒脑.处方:桂枝、竹沥、半夏各6g,泽泻、赤芍、白芍各15g,白术、茯苓各20g,厚朴、远志、石菖蒲、丹皮、何首乌、白蒺藜各10g,甘草6g.6付,水煎服.二诊:眩晕、心悸明显减轻,跌扑感未再发作,心情明显好转,仍有少寐多梦,舌淡、苔微腻,脉滑.余邪已大除,脾阳不运仍存,治以和营畅脾、醒脾运湿,前方去竹沥、何首乌、白蒺藜,加生姜6g、大枣5枚.14剂,水煎服.
作者:刘虎;庞峰;李洁;胡瑞;王喜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常规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中药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Webster和UPDR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Webster和UPDRS评分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Webster评分显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49.56%;治疗组UPDRS评分显效率为82.13%,对照组为7.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治疗帕金森病有一定疗效.
作者:陈小兵;张瑞;张佳佳;刘远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特别是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率达2.55%~7.4%.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胃癌高发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比低发区高.所以,定期复查胃镜活检,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加重,故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黏膜的退行性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但近年来临床此病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发病年龄低龄化,中青年患者增多.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尚无理想治疗方法,主要是改善、缓解症状,如应用促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抗酸及抑酸剂等,但效果欠佳.而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改善CAG患者的症状,延缓、阻止及逆转CAG的发展,防止癌变等方面效果显著.而且复查胃镜后,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逆转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有着显著的疗效优势,故已成为医学界关注之焦点.
作者:马兴婷;赵智宏;段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颈椎病在祖国医学中属“项痹”范畴.主要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颈部韧带钙化,颈椎小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血管等,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上以颈肩背臂疼痛,颈项强直、活动受限,眩晕以及双上肢乏力、麻木等表现为主.颈椎病的发生,中医多认为因肾气不足、卫阳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导致颈项部经脉闭阻,气血不畅所致.我科将颈椎病归纳为5型:风寒湿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络型、肝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但在临床中发现以气滞血瘀型偏多,故将此类作为临床疗效观察,经与穴位埋线配合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明显,且病程缩短.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法治疗项痹病(气滞血瘀型)105例,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王泽玲;李政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通过对押手在针刺过程中作用的归纳、总结和说明,强调押手举足轻重的作用,提请针灸医生们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韩丽凤;王锐;米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对传统煎药工作模式进行创新,提升医院中药服务质量.方法 结合医院实际,通过信息化技术对传统煎药模式进行创新.结果 进行煎药房的信息化改革,实现条码化管理.结论 煎药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煎药信息化管理创新应用,也为整个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贡献了力量.
作者:魏学民;杨静;侯新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糖尿病预后的主要因素,其多见于年龄大、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又称多发性神经病变或末梢神经病变,以双侧对称性为多见,下肢重于上肢.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如麻木、针刺感等,若动脉供血不足或细菌感染,可致皮肤溃疡、肢端坏疽等.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体内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造成神经缺血、缺氧而逐渐发生的,因此说它的基本病因就是长期控制不良的高血糖,由此可见它是能避免的.本科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饮食调理、生活指导等总结出一套以中医特色护理的辨证施护.
作者:王丽;宋孝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思想与方法的集中体现,《弟子规·余力学文》篇是其智育修养观的专篇,蕴含着古圣先贤卓越的智育教育观,中医学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如何搞好中医教育,答案可能就在传统文化之中,今就《弟子规·余力学文》篇之教与学的方法,概括为五方面:其一知行合一,以身作则;其二读书诀窍,得法惜时;其三环境清静,心态平正;其四精选书目,启迪智慧;其五正视得失,持之以恒.
作者:辛小红;巴哈尔·哈德尔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