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建世
目的 建立测定鞣酸苦参碱胶囊中苦参碱HPLC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Pheomenex Hydro-RP C18(150 mm×4.6 mm,4 μm);以磷酸盐缓冲溶液(pH=3.0)-乙腈(94:6)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苦参碱浓度在10~500 μg·mL-1(r=0.999 3)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50%,RSD为0.95%(n=6).结论 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高,适用于鞣酸苦参碱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魏世杰;刘梦英;杨文成;买淑霞;杨建宏;党宏万;封士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小儿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1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小儿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中6例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5例出现甲状腺肿大,2例单侧甲状腺触到结节.5例行甲状腺碘131吸碘率检查,7例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甲状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全部病例均采用强的松加甲状腺素而治愈.结论 小儿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易与多种疾病混淆,需认真评判甲状腺功能并结合组织活检准确诊断.
作者:戴志军;马黎娟;吴永辉;李吉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比评价两种(结构型和颗粒型)不同自体骨移植形式修复不同长度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制作成不同长度双侧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0.5 cm 缺损组,1.0 cm缺损组,1.5 cm缺损组),取自体髂骨以不同形式分别植入左右两侧.术后4、8、12及16周进行一般情况,大体解剖,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4、8、12及16周3组兔结构型植骨侧与0.5 cm缺损组颗粒型植骨侧缺损逐步修复,1.0 cm缺损组及1.5 cm缺损组颗粒型植骨侧修复效果差,1.5 cm缺损与1.0 cm缺损组结构型植骨侧影像学评分高于颗粒型植骨侧(P<0.05),组织学观察结果与之一致.0.5 cm缺损组两侧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结构型植骨修复中大段骨缺损优于颗粒型植骨.
作者:安维军;邱少东;乔泽文;叶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FHL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2组,即10只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为实验组(以常压低氧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和10只常压常氧正常对照组.右心导管法测定2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并分别计算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大鼠血清FHL1浓度和荧光PCR法观察大鼠肺组织FHL1 mRNA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肺动脉压(2.86±0.39)kPa,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为(43.53±3.38)%、WT%为(35.24±11.2)%,WA%为(55.09±12.38)%,分别与对照组的(1.35±0.28)kPa、(23.68±3.48)%、(23.63±9.74)%和(41.62±12.83)%比较明显升高(P<0.05);血清FHL1浓度(ng·mL-1)高于对照组[(646.2±41.8)ng·mL-1与(364.8±38.5)ng·mL-1,P<0.05],实验组大鼠肺组织FHL1 mRNA的含量亦较对照组增加[(8.47 e-3±3.12 e-3)与(5.407 e-3±2.31 e-3),P<0.05].相关分析表明,FHL1 mRNA与WT%、WA%、mPAP呈正相关(P<0.05).结论 低氧后大鼠肺组织FHL1的合成和释放增多,FHL1增加可能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有关.
作者:郑西卫;杨艳娟;侯嘉;杨桂兰;程德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不同检测指标对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并心肌损害病情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并心肌损害患儿69例,采用ROSS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无心衰组、轻度心衰组、中度心衰组、重度心衰组.分别检查4组患儿的N-末端脑纳素原(NT-ProBNP)、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心肌运动速度比值(E/E).结果 轻度心衰组LVEF、E/E'、NT-ProBNP较无心衰组升高(P<0.05).中度心衰组患儿CK-MB、NT-ProBNP、E/E较无心衰组、轻度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心衰组患儿cTnI、CK-MB、E/E'较无心衰组、轻度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较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NT-ProBNP水平可有效反映心功能变化,对于判断心衰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鲍灵芝;齐薛浩;马桂香;庞芸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特点.方法 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使用VITEK 2 COMPACT细菌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送检的5 358份儿童血培养标本共分离病原菌374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88株,占77%;革兰氏阴性菌81株,占21.66%;念珠菌5株,占1.3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金黄色葡萄球菌47.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2.2%,肠球菌属细菌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较高;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耐药的阳性菌,未见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阴性菌.结论 儿童血培养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多药耐药菌常见,临床医师要重视药敏结果,严格用药指征,延缓病原菌耐药.
作者:王波;赵梅;姚瑶;李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B(CDC25B)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技术检测50例大肠癌组织、30例大肠腺瘤组织、10例大肠增生性息肉组织、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CDC25B的表达.结果 CDC25B在在正常大肠、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53.33%和76.00%,与大肠癌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C25B的表达与血清CEA有相关性(P<0.05),而与大肠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民族、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血清CA-199及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 CDC25B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高表达,其可能参与了大肠腺瘤到大肠癌的转变过程;CDC25B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血清CEA有关,表明CDC25B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发生发展,在大肠癌的进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余月华;王琴;郑红英;冯珊珊;翟惠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改良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劈核治疗白内障手术效果及在大规模防盲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328例396眼白内障患者采用改良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劈核治疗白内障,观察术前、术后的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1周,376眼视力明显提高,>0.5者306眼(81.4%),0.1~0.5者50眼(13.3%),<0.1者20眼(5.3%).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30眼,继发高眼压3眼.结论 改良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巩膜隧道小切口劈核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实用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普升;魏成芳;邹文青;何永文;潘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微栓子(MES)形成是否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浓度有相关性.方法 对被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筛选出患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患者120例,再行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MES,将其划分为MES阳性组63例与MES阴性组57例,测定2组MMP-9血清浓度,明确其是否与MES阳性有相关性.结果 MES阳性组MMP-9血清浓度明显高于MES阴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3,P<0.05).结论 MMP-9血清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MES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白向东;马瑞莲;杜秦川;沈焱;张淑敏;魏新;李玲;高志嵩;程继明;邓长林;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析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使用常规超滤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7例患者在体外循环转流平稳或复温时行常规超滤,对比分析超滤前后血球压积(Hct)、血浆蛋白和血钾浓度的变化.结果 全组病例超滤出液体量200~2 500 mL,平均(1 338.06±304.31 )mL;经超滤后Hct和血浆蛋白均有明显提高(P<0.05),部分高钾的患者血钾也在短时间下降(P<0.05).结论 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使用常规超滤技术可快速超滤出体内多余水分及电解质,避免血液过度稀释,使Hct、血浆蛋白和血钾等维持在合适的水平.这项技术适用于各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为提高心脏外科手术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保证.
作者:刘燕萍;王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3例采用针刺、推拿、理疗、牵引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75例采用针刺加常规药物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8%,优于对照组的72%(P<0.05).结论 综合康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杨爱林;马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治疗及转归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使用呼吸机救治患者760例,对其中发生VAP患者10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VAP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为主(66.4%),其中占第1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是第2位(16.4%),其次是二甲氧苯青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13.4%.结论 基层医院VAP的主要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因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而真菌感染有增长趋势,MRSA仍为VAP重要的病原菌.
作者:孟景滨;杨兆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16S rDNA测序,分析重症肺炎痰液中致病菌构成,探索病原学诊断的新方法.方法 收集细菌性重症肺炎患者的痰液标本,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标本中病原菌16SrDNA V3~V5区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 测序显示痰液样本含有的物种种类相对较多,还存在较多未被测序检测到的物种,优势菌属主要为链球菌属、变性菌属、不动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普氏菌属、克雷伯菌属、假单胞菌属、水杆菌属、棒状杆菌属等.结论 细菌性重症肺炎痰液致病菌种复杂多样,物种丰富,16S-rDNA测序是临床实践中一种新的尝试.
作者:杨晓军;王晓红;王妍柏;王振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考察不同物候期苦豆籽中8种生物碱的含量变化,以确定苦豆子系列生物碱产业化生产中原药材的合理采收和有效利用苦豆子资源.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色谱柱Waters X-Brige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0 mL·L-1三乙胺),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5 nm和311 nm,检测器为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柱温25 ℃,进样量10 μl,流速1.0 mL·min-1.结果 苦豆籽中不同生物碱的量随物候期呈现不同规律的变化,其中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野靛碱的含量从8~10月份递增,槐定碱、苦参碱和槐果碱的含量随物候期的变化不大,且苦豆籽中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为主要的生物碱.结论 可根据苦豆籽中各生物碱量随物候期的变化规律及各生物碱的含量为工业化生产不同生物碱而确定苦豆籽的合理利用.
作者:张福宝;狄天云;王汉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2009-2011年度学校体育伤害发生的现状.方法 通过对宁夏银北地区、银川地区和宁南地区的5所普通高校和12所高级中学在校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并以学校体育伤害发生的频率、项目及原因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0%以上的学生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体育伤害事故,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排球;43.0%体育伤害事故事件,主要发生在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期间;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致因主要有自身因素、教学因素、场地器材和自然环境等.结论 学校应该从思想上重视体育伤害事故事件的发生,在体育实践操作中加强防范意识,以减少该地区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频率.
作者:邹建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2011年宁夏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VP1的遗传特征.方法 对宁夏40株EV71分离株进行VP1区全长基因序列测定,并对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2011年宁夏40株分离株与A、B、C型基因型代表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0.9%~82.7%、81.4%~84.8%、87.2%~93.7%,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95%、96.6%~98%、97.7%~99.7%,与C4a亚型同源性高;VP1区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这40株同属于C4a亚型.结论 2011年宁夏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均为C4a亚型,病毒未产生明显的变异,其流行存在多条传播链.
作者:马学旻;马江涛;陈慧;詹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方法的影响因素.方法 80例慢性结肠炎行灌肠治疗,根据药物滴速不同,分为120~130滴·min-1、100~110滴·min-1、80~90滴·min-1、60~70滴·min-1组.结果 滴速为80~90滴·min-1的保留时间长,临床有效率高,病变部位在直肠和(或)乙状结肠疗效为显著.结论 应用不同滴注速度的临床有效率,得出药物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有效滴速.
作者:吴雪霞;姚艳丽;吴瑞;张艳荣;刘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小鼠华法林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96只小鼠分为华法林对照组,胺碘酮30、60、120 mg·kg-1组.每天上午给各组小鼠灌华法林,下午灌生理盐水或胺碘酮,7 d后取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华法林血药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胺碘酮30 mg·kg-1组华法林血药浓升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60、120 mg·kg-1组华法林血药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各剂量组间华法林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60 mg·kg-1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华法林的代谢,使后者血药浓度增高.
作者:王小萍;马泽通;王永春;孙维红;文友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银质针治疗法与传统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3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分为银质针治疗组、传统治疗组,每组各176例.银质针治疗组给予特制的银质针导热治疗,传统治疗组给予推拿+毫针针灸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改良下腰痛评分(M-JOA)、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银质针治疗组有效率89.80%,优于传统治疗组74.4%(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M-JOA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银质针组治疗后以上评分较传统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银质针治疗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路刚;袁晓春;胡雨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大黄、芒硝外敷辅助甲蝶氨呤(MTX)及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药物保守治疗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MTX50 mg·(m2)-1肌肉注射,同日口服米非司酮50 mg,次·12 h-1,连续2 d;观察组MTX与米非司酮用法同对照组,第5天加用大黄、芒硝外敷下腹部.2组患者均定期监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经阴道B超监测附件包块缩小情况,1周后血HCG下降<15%,重复应用MTX.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成功分别为100%、96.7%(P>0.05);血HCG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19.10±4.63)d、(23.03±5.25)d(P<0.05);附件包块消失时间平均分别为(31.43±10.70)d、(60.63±27.42)d(P<0.05).2组患者均仅有轻微恶心,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大黄、芒外硝外敷辅助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性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腹部包块消失时间.
作者:郭玉娥;赵福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