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生长、细胞外基质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李文才;张锦生;黄光存;朱虹光;张秀荣;张月娥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 肝素, 细胞外基质, 金属蛋白酶类, 原位杂交
摘要:目的探讨肝素对HSC生长、细胞外基质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肝素和不用旰素对活化的HSC进行处理.以直接细胞计数和BrdU标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细胞原位核酸分子杂交分别检测I、Ⅳ型前胶原蛋白、纤连蛋白和I、Ⅳ型胶原、纤连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的表达,并用酶图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活性.结果肝素使血清所致的HSC 生长速度减慢;肝素抑制HSC I型前胶原、纤连蛋白的合成和I型前胶原、纤连蛋白、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的表达,但对Ⅳ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 mRNA水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无影响.结论肝素明显抑制血清所致的HSC的生长;下调HSC间质型胶原和FN的合成,并抑制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的表达.
中华肝脏病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丙型肝炎肝组织CPP32、Fas和Fas配体的表达及其与病毒抗原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中Fas-FasL-CPP32介导的细胞凋亡的意义及其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表达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核酸原位杂交法,在连续组织切片上对65例不同病变程度的CHC穿刺活检肝组织中CPP32、Fas和FasL蛋白(酶)及其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CV核心抗原、NS3和NS5抗原的表达,原位检测结果用图象分析作定量测定.结果 CHC肝组织中.CPP32和Fas蛋白(酶)及其mRNA主要在HCV核心抗原阳性肝细胞及其附近肝细胞内表达,FasL蛋白及其mRNA主要在汇管区及肝窦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胞浆内表达;三种凋亡蛋白(酶)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依CHC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的增加而表达增强.结论 Fas-FasL-CPP32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与CHC肝组织病变活动程度密切相关:HCV核心抗原可能影响CHC中CPP32和Fas的表达.

    作者:赵景民;王松山;辛绍杰;尹铁勇;刘平;张玲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观察

    我们分析了5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肝硬化诊断依据1995年北京第5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重新修订的标准.主要症状有呕血、黑便、腹胀、食欲不振及消瘦等.内镜下特点为:胃粘膜呈樱桃红斑、疱疹样红斑、粘膜充血、水肿,部分胃粘膜血管扩张呈蜘蛛痣样改变;伴或不伴食道静脉曲张,胃粘膜病变集中分布在胃体及底部.

    作者:冉其荣;王冬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脏多发性骨化1例

    患者,男,26岁.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4d,伴畏寒、发热.于1999年4月13日入院.B超显示:肝右叶肝内胆管结石.CT示:肝体积不大,边缘光滑,肝内外胆管无扩张,于肝右后叶下段肝内可见大小约为9 mm×4 mm不规则高密度影,近肝表面内侧亦可见大小约为12mm×4mm条状高密度影,CT值为134Hu,境界清,邻近胆管无扩张,肝质密度亦无改变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或钙化.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后送检.

    作者:江庆萍;郭琳琅;肖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缺血预处理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缺血预处理对其影响.方法通过对移植肝进行缺血预处理.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比色法测定移植肝组织的MDA、用流式细胞仪结合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移植肝再灌注后血中AST,ALT,LDH和肝组织中MDA均明显升高,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经缺血预处理后,血中AST,ALT,LDH和肝组织中MDA均降低,肝细胞凋亡亦明显减少.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以通过减轻移植肝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减少肝细胞凋亡,使肝细胞损伤减轻从而保护移植肝.

    作者:张效杰;曹晖;焦哲;凌伟;吴志勇;陈治平;邝耀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国产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评价国产四类新药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针剂对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意大利Foscama生化公司生产还原型谷胱甘肽(TAD)为对照药,治疗110例酒精性肝病进行疗效观察.选择病例均有明确饮酒史五年以上,每日饮酒量超过80~120 g,按随机表分组,GSH治疗组,TAD对照组各55例,用药剂量、途径、疗程两组相同.主要观察指标,肝功能、甘油三脂、胆固醇及胃肠道症状.结果治疗组GSH对酒精性肝病肝功能复常显示良好治疗效应,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黄疸消退,显效率60%,有效率33%,总有效率93%;对照组TAD对酒精性肝病肝功能复常率及临床症状改善亦显示良好效应,显效率65%,有效率31%,总有效率96%.结论国产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症状的改善和肝功能恢复有较好治疗作用,安全性好.

    作者:张全海;郭树华;胡大荣;何念海;张建军;钟森;陈亚西;张定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肝纤维化的形成,主要由于肝星状细胞激活,细胞外间质成份(ECM)生成过多.降解相对不足,在肝内大量沉积所致。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大致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作者:沈鼎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XTT-PMS法检测肝癌细胞的生长与药物敏感性

    一、材料与方法1.主要试剂:MTT、XTT、PMS、DMSO(Sigma公司产品),RPMI 1640(Gibco公司),氟尿嘧啶(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注射用盐酸阿霉素(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注射用丝裂霉素C(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新生小牛血清(杭州四季青公司提供).

    作者:唐毅;刘建伟;李斯明;沈雁;钟灿灿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EB病毒感染引起成人急性黄疸型肝炎1例

    患者,男,39岁,因乏力、尿黄5d于1993年2月7日入院.2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头痛、畏寒、发热(未测体温),次日尿黄色如浓茶.2月5日查肝功ALT 96 U/L,尿胆原1:10,2月7日复查肝功能ALT 210 U/L,总胆红素39 μmol/L,直接胆红素15μmo1/L,尿三胆阳性,拟诊病毒性肝炎转我院.病前半年无肝炎密切接触史,无输血史及血制品应用史,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李迎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强肝丸C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动物实验研究

    肝丸C是以中草药叶下珠为主,黄芪等药为辅的中药方剂.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实叶下珠有较强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观察了强肝丸C、肝得健在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

    作者:齐珍元;郭树华;陈压西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甲胎蛋白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近年发展的时间分辨荧光测量技术以稀土离子为示踪材料,具有测量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示踪物稳定、定量分析量程宽、无放射性污染和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我们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测量技术,建立了AFP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

    作者:黄飚;肖华龙;朱利国;谭成;蔡刚明;金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细胞与肝癌细胞中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2表达及活性的比较

    目的比较研究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与大鼠肝癌细胞内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2(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N-methyltransferase 2,PEMT2)表达水平和活性,了解PEMT2与细胞生长、增殖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观察PEMT2蛋白的表达,以[3H-CH3]SAM 放射性同位素掺入法测定了PEMT2的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了两种细胞的细胞周期中DNA的含量变化,并进行了比较.结果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内具有明显的PEMT2表达,且活性高,而大鼠肝癌细胞内PEMT2的表达很少,活性较低.细胞周期显示正常肝细胞的G1期明显高于肝癌细胞,S期则明显低于肝癌细胞.结论肝细胞PEMT2的表达与其生长增殖密切相关.

    作者:邹伟;李兆育;崔肇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HBV前C区A1896变异产生和HBe转换时相的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A1896变异与HBe血清转换的时相有何关系?探讨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血清HBV DNA阳性各临床类型HBV感染共55例,男42例、女13例;年龄13-60岁;急性肝炎1例,HBV携带者11例,肝炎肝硬化8例.所有研究对象排除甲、戊、丙肝,未经过抗病毒及免疫治疗.采集分离血清待检.

    作者:朱江;张树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血清和腹水气体分析诊断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

    1.研究对象:均为住院患者,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23~62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腹水常规及细菌培养,鲎试验和治疗效果等确诊为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称为炎症组.对照组为无腹水感染的肝硬化腹水患者52例,两组性别、年龄、肝功能等均有可比性.

    作者:王成红;王智瑜;王凌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肝窦及窦周隙的病变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窦及窦周隙内病变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HE、特殊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用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分级诊断为G1~G4和活动性肝硬化(ALC)各30例,慢性重型肝炎( CSH)10例的肝活检组织中各成分的分布.设正常肝5例和肝硬化(LC)10例作对照.结果肝窦及窦周隙病理改变有塌陷、扩张、阻塞及狭窄.平滑肌肌动蛋白分布演变尤具特征性,CIV、FN和LN三种成分在肝窦沉积与平滑肌肌动蛋白一致.它们主要分布于变性、炎症、坏死区及纤维束(隔)内.特殊染色三种纤维在肝组织中也逐级增多,在肝窦中多见网状及胶原纤维沉积,至ALC及LC则弹力纤维增多.结论肝窦及窦周隙是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起始部位;在慢性肝炎肝组织分级、分期诊断时应该充分重视肝窦及窦周隙的病理改变.

    作者:刘健虎;严家春;马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单纯TTV感染的临床病理

    1.资料与方法:原因不明性急慢性旰炎患者27例,血清病毒学标记甲-戊、CMV、EBV(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肝活检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 B s A g、HBcAg、HCVNS5Ag、EBVAg、原位杂文检测HGV RNA均阴性.所有患者均无饮酒(或偶尔少量饮酒)、损肝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输血史.肝组织行TTVDNA原位杂交检测,对其阳性病例的血清采用PCR及斑点杂交检查TTV核酸.肝小叶内炎症及纤维化评估采用组织学活动指数(HAI,KHodell计分法).肝功能主要包括ALT、TBil等,采取自动化分析检测,以临近肝穿日期值为准.

    作者:郎振为;许德军;周育森;阎惠平;金荣华;李俊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纤维化的防治

    目前认为,肝脏慢性损伤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累积所形成的肝纤维化经有效的治疗是可以逆转的,一旦形成肝硬化便难以逆转.

    作者:刘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与碘油用量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PHC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肝癌类型见表1.方法用Seldlnger技术,置导管端于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SMA)造影.了解肿瘤区内有无动静脉分流存在和门脉癌栓形成.然后超选择性插管,置导管端于肝癌供血动脉支,联合灌注2~3种抗癌药物,并用碘油和化疗药乳化剂进行栓塞治疗.第一组碘油用量按肿瘤直径(cm):碘油量(ml)=1:1给药,第二组采用大剂量法,即注入碘油量在荧光屏下大部分已开始分流向非肝癌区为止.碘油栓塞后,再用明胶海绵碎粒栓塞中央性供血动脉,并定期随访1-2年.统计处理用x2检验.

    作者:李红;赵云;张在沛;谢纯平;胡道予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表皮生长因子、神经降压素对四氯化碳损伤肝细胞钙离子及膜流动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对四氯化碳损伤的原代培养肝细胞Ca2+及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以Fura-2/AM和DPH荧光探针测定肝细胞内游离钙和膜流动性,观察EGF、NT对四氯化碳损伤后肝细胞这两个指标的影响.结果 EGF、NT明显对抗肝细胞四氯化碳损伤后胞内[Ca2+]i的增高和膜流动性的降低.结论 EGF、NT有维持肝细胞膜流动性和胞浆钙稳态的作用.

    作者:章丽金;蔡立勉;郑玉聪;魏一生;潘秀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对肝细胞系细胞凋亡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对肝细胞恶性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带C基因、S基因的载体电转染导入HepG2细胞,筛选表达细胞克隆,复苏带X基因的HepG2细胞.PCR-ELISA检测各株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用反义寡核苷酸诱导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观测转染了x基因、C基因、S基因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达细胞克隆经同步化处理,39.50%转染X基因的细胞进入细胞S周期,其端粒酶活性指数3 95±0.07明显高于其它各组细胞.反义寡核苷酸诱导后,转染X基因细胞凋亡峰明显减小,凋亡率仅1.75%;其细胞活性与反义寡核苷酸浓度成反比.结论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上调肝源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诱导肝细胞恶性变的又一机制.

    作者:周卫平;沈钦海;古柏燕;任红;张定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腺病毒介导多基因对肝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多基因(p53、B7-1、GM-CSF、IL-2)对肝癌细胞系凋亡的诱导,及对肝癌细胞系裸鼠体内成瘤性改变的影响.方法应用光镜、电镜和TUNEL法,检测肝癌细胞系感染腺病毒介导的多基因后凋亡的发生.检测HepG2细胞导入腺病毒多基因后裸鼠体内的成瘤性改变.结果肝癌细胞系导入多基因后发生凋亡,并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增加,同时给予10 mg/L的顺铂,可使近30%的肝癌细胞发生凋亡,且裸鼠体内的成瘤性降低.结论腺病毒介导的多基因能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且与化疗药物顺铂协同,进一步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王征旭;何振平;吴祖泽;张维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