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洛酮和醒脑静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意识恢复及行为神经评分

马艳;刘成桂

关键词:纳洛酮, 醒脑静,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醒脑静及二者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与意识恢复及行为神经评分的关系.方法:对96例确认为中-重度HIE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单用纳络酮组32例,单用醒脑静组33例,两者联用组31例,疗程10~14 d.结果:单用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比单用组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治疗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也优于单用醒脑静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IE患儿用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更有优势,缩短了疗程、改善了预后,对减轻HIE所致的脑损害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儿科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5例,在相同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 ml加入5%葡萄糖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在治疗24 h、72 h后复查血清总胆红素,观察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24 h、72 h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能明显缩短疗程,安全有效.

    作者:陈志宏;吴祖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罗红霉素治疗小儿恙虫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罗红霉素治疗小儿恙虫病的疗效.方法:应用罗红霉素治疗小儿恙虫病14例并和多西环素对照组及其他药物组(氯霉素、环丙沙星、头孢菌素等)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在主要临床表现消失时间及治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罗红霉素治疗儿童恙虫病疗效好而副作用少.

    作者:杨云凤;李斌;刘晓梅;张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02~2004年我院儿科门诊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儿童身体组织器官正处于不断发育成长的过程中,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与成人相比有较大差别,抗菌药物的使用与成人也有所不同,成人能用的抗菌药物儿童有可能禁用.为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加强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特对我院2002~2004年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如下.

    作者:蒲明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使君子过量致儿童膈肌痉挛2例报道

    2004年9~11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发现2例儿童口服过量使君子致膈肌痉挛,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丽芸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克拉霉素对哮喘大鼠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的调控

    目的:研究哮喘大鼠肺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情况及克拉霉素对HO-1的调控作用;观察其HO-1表达与BALF中EOS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EOS%)、嗜酸性粒细胞(EOS)、全血COHb的百分比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哮喘组(A组)、克拉霉素治疗组(C组),每组10只.测定全血COHb的百分比含量;计数BALF沉渣中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肺组织中浸润的炎性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HO-1在哮喘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结果:HO-1主要表达在气道上皮细胞,三组HO-1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7±0.01、0.22±0.03、0.14±0.02.A组HO-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组(P<0.001),C组HO-1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A组(P<0.01).HO-1表达水平与全血COHb的百分比含量、BALF中EOS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及肺组织中EOS总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887,P<0.01;r=0.889,P<0.01;r=0.883,P<0.01).结论:哮喘大鼠的肺组织HO-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提示HO-1可能参与哮喘发病过程.克拉霉素明显改善哮喘的气道炎症浸润,其作用机制部分是通过抑制HO-1起作用.

    作者:李昌崇;颜胜宇;卢荷莲;叶乐平;李绍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利巴韦林、双黄连、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

    疱疹性口炎是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1],多发于6岁以下,尤其是1~3岁儿童.以发热、流涎、咽痛拒食、口咽部有小疱疹及小溃疡为主要表现.我科自2004年以来,采用利巴韦林、双黄连和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口炎,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苏浈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氨溴特罗口服液佐治婴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婴儿支气管肺炎是婴儿常见病、多发病,婴儿患支气管肺炎时,肺部体征消失慢,痰不易咳出.目前临床上适用于婴儿的满意的祛痰药物不多,我科自2004年1月-2005年3月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液佐治婴儿支气管肺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来;朱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症肌无力的AChR自身耐受研究进展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抗乙酰胆碱受体(acetycholine receptor,AChR)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神经肌肉接头处常见的疾病,其发生的关键在于机体针对AChR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异常[1].

    作者:徐秀娟;黄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单核细胞HLA-DR抗原在MODS中的表达及白藜芦醇苷的保护机制

    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抗原是抗原呈递和辅助T淋巴细胞活化所必需的,是机体针对刺激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中心分子,表达于各种抗原呈递细胞(APC)上.它作为反映机体免疫应答状态的指标,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中医中药在治疗MODS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白藜芦醇苷可以通过多方面的生物作用对MODS发病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防治,并对多个脏器提供保护,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谭波;王兴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烫伤膜的皮肤刺激试验

    目的:观察烫伤膜的皮肤刺激性.方法:选择健康家兔脱毛后,在破损和完整皮肤上一次或多次给予烫伤膜.结果:烫伤膜对完整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结论:烫伤膜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外用药物.

    作者:李嵘;李燕;许静;徐康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儿童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

    目的: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儿童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1997~2004年我院烧伤科住院的Ⅱ度烧伤病人共798例分成两组,治疗组399例用1%聚维酮碘、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后,用喷有bFGF的纱布外敷创面,用药剂量为150Au/cm2.对照组399例除bFGF不用外,其余治疗相同.观察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提前,浅Ⅱ度创面平均提前3.68 d,深Ⅱ度创面平均提前5.02 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FGF有明显促进儿童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作者:刘燕;傅跃先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儿科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36例临床分析及防治对策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经提取、分离、配制等工艺制成的灭菌制剂.它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作用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剂量较准确,适于不宜口服或急重症的患者.

    作者:骆健;张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氨溴索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合综征时机探讨

    目的:研究氨溴索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合综征(NRDS)的用药时机.方法:观察组(184例)为生后8 h内入院尚未发生NRDS且胎龄<35周的早产儿,入院后即予氨溴索30 mg/(kg·d),6 h 1次静注,按用药时机依次分为~2 h,~4 h,~6 h,~8 h 4个小组,观察各组发生NRDS的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观察组发生NRDS 12例(6.52%),对照组33例(1833%),P<0.05.(2)观察1组、观察2组NRDS发生率分别为2.38%、3.85%,与对照组比较P分别<0.01、<0.05;观察3组、观察4组NRDS发生率分别为7.41%、13.89%,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3)观察组中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NRDS 3例(25%),对照组为27例(81.82%),P<0.01.观察组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肺部继发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减少显著(x2分别为3.87、4.38、3.96、4.09,P均<0.05).结论:氨溴索能有效预防NRDS发生,4 h内用药效果显著,4 h后用药预防作用下降但能减轻NRDS病情及及减少并发症、死亡率的发生.

    作者:岳艳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新生儿急性有机磷中毒2例误诊报告

    我院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2例,入院时误诊为呼吸道疾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9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各30例,分别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布地奈德气雾剂及氯雷他定治疗.结果:三组有效率分别为100%、73%、53%,经x2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症状消失平均天数经t检验,实验组与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

    作者:张艺;王穗英;黄丽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提高对其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对255例抗癫痫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道进行分析.结果:10种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涉及神经、心血管、皮肤、血液、消化等器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结论:临床在应用抗癫痫药物时,应高度关注其不良反应的严重危害.

    作者:欧阳华;刘弋戈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我院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的工作体会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药剂科的工作重点已由药品供应、管理转变为以保障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为目的的药学服务(Pharmacetical care)工作.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工作包括[1]:(1)药师深入临床,参与临床药物治疗;(2)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3)药学信息服务;(4)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s)监测;(5)药物利用研究;(6)新制剂、新剂型研究;(7)结合临床开展有关科学研究等.药师深入临床是开展临床药学日常工作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作者:卢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方法:用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度HIE 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三项支持、三项对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脑CT的改变、NBNA评分及生后1~12月龄时精神运动发育商(DQ)以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和MDA的水平、脑CT、NBNA评分及DQ检测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度HIE确有明显疗效.

    作者:李丽;殷完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法莫替丁对新生儿急性胃粘膜损伤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对新生儿急性胃粘膜损伤的疗效.方法:治疗原发病,消除应激病因,插胃管,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胃管内注入法莫替丁每次0.4 mg/kg,每12 h 1次,至胃内出血停止和胃液pH≥4,改为1次/d,再用48 h后停药,不用任何止血剂,及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全部病例均在48 h内止血,其中12 h止血21例,12~24 h止血9例,24~48 h止血2例,停药后均无复发,用药前后WBC、ALT和AST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且无便秘、纳差、心率变化等不良反应.结论:法莫替丁治疗新生儿急性胃粘膜损伤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卫卓;李树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纳洛酮和醒脑静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意识恢复及行为神经评分

    目的:观察纳洛酮、醒脑静及二者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与意识恢复及行为神经评分的关系.方法:对96例确认为中-重度HIE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单用纳络酮组32例,单用醒脑静组33例,两者联用组31例,疗程10~14 d.结果:单用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比单用组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治疗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也优于单用醒脑静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IE患儿用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更有优势,缩短了疗程、改善了预后,对减轻HIE所致的脑损害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艳;刘成桂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